(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 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 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把经验记下来 4.字词教学 看课本列出的词语,看注释,查词典,读一读,讲一讲。 5.朗读训练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6.课文主旨研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7.小结这次研讨的经验。 8.课外作业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1.多角度阅读 (1)学习方法指导 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还可以多角度地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老是往 个方面去想,能读得有创意,能提高阅读质量。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关键也在于 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 考问题。举个例子说,评论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这 样的角度课文中很多 (2)确定角度 学生先说,教师启发、整理。 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
(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 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 (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把经验记下来。 4.字词教学 看课本列出的词语,看注释,查词典,读一读,讲一讲。 5.朗读训练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6.课文主旨研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7.小结这次研讨的经验。 8.课外作业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1.多角度阅读 (1)学习方法指导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还可以多角度地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老是往一 个方面去想,能读得有创意,能提高阅读质量。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关键也在于 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 考问题。举个例子说,评论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这 样的角度课文中很多。 (2)确定角度 学生先说,教师启发、整理。 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
评论杰利 评论四个孩子 (3)探究问题 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 做?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 请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2.语言运用 学习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运用可以从模仿开 始,不会说的学着说,坚持不懈,语言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请利用下列格式,在横线上补出 词语,表达自己想说的一个意思。 投影或出示大卡片 (1)时隔年 (2)我一直牢记着叫我不要的训诚。 (3)向攀爬。 (4)有人啜泣 (5)正纳罕。 (6)暮色开始四合 (7)暮色苍茫 (8)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9)带着的口气说。 (10)我小心翼翼地。 (11)我的信心大增
评论杰利。 评论四个孩子。 (3)探究问题 石架大约 7 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 做?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 请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2.语言运用 学习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运用可以从模仿开 始,不会说的学着说,坚持不懈,语言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请利用下列格式,在横线上补出 词语,表达自己想说的一个意思。 投影或出示大卡片 (1)时隔年 , 。 (2)我一直牢记着 叫我不要的 训诫。 (3) 向 攀爬。 (4) 有人啜泣。 (5) 正纳罕 。 (6)暮色开始四合, 。 (7)暮色苍茫, 。 (8) 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9)带着 的口气说 。 (10)我小心翼翼地 。 (11) 我的信心大增
(12)产生了一种成就感。 3.练笔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 个片段或一篇短文。当堂没有完成的,课外完成。组织同学布置专栏 第三课:生命生命 教学目标和重点 1.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1.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2.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事例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3.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庯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各自练读。 (2)点名朗读。 5.质疑问难。 6.问题设计与研讨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2) 产生了一种成就感。 3.练笔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 一个片段或一篇短文。当堂没有完成的,课外完成。组织同学布置专栏。 第三课:生命 生命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1.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 2.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1.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2.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事例 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心跳:生命 珍视、奋斗 3.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各自练读。 (2)点名朗读。 5.质疑问难。 6.问题设计与研讨。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7.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8.朗读练习 9.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一只不停地在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2)在小憩 (3)令我震惊 (4)令我肃然起敬。 (5)昂然挺立。 (6)足以擎天撼地。 (7)我可以也可以 (8)庸碌一生 (9)我应许 (10)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10.作业 见“研讨与练习”。 第四课: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和重点 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写作学习上,以 写景状物为重点。教师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在朗读训练上,范读一个片段,鼓励读得好的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 命?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7.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8.朗读练习。 9.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一只 不停地在 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2) 在 小憩。 (3) 令我震惊。 (4) 令我肃然起敬。 (5) 昂然挺立 。 (6) 足以擎天撼地。 (7)我可以 也可以 。 (8) 庸碌一生。 (9)我应许 。 (10) 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 10.作业。 见“研讨与练习”。 第四课:紫藤萝瀑布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写作学习上,以 写景状物为重点。教师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在朗读训练上,范读一个片段,鼓励读得好的
同学,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举例指导:;在内容探究上,启发学生拎出透露背景的语句,适当补 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领悟藤萝花情与社会形势的联系,作者心情与民心的联系:在写作揣 摩上,引导学生就“写景抒情”类作文从课文中得到启示 二、教学大体步骤 第一课时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组织学生谈谈整体感知 要求抓住作者感情有什么变化,作者感悟到什么哲理,思路上大体怎么展开。 3.字词教学 “读一读,写一写”看“注释”,查词典学生读,教师正音。 4.朗读训练。 范读片段(教师自行选择)学生各自练读抽两名学生起来读教师举例指导。 5.内容研讨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 辅助性问题设计: 你能不能画一张图表,画出作者所说的藤萝的变迁小史? 课文所说的“十多年”,我们国家的历史你知道哪些? 图(略) 生死谜、手足情”透露出作者遭遇到什么不幸? (2)“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是一种什么观念?这种观念在 当时占据什么地位? (3)探究最后第二段含义。作者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想想从这个信念中可以 引出什么结论来作为人生的指南?作者描写一朵朵花与整树花的河流,花的瀑布,二者的关 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6.小结这次探究的经验
同学,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举例指导;在内容探究上,启发学生拎出透露背景的语句,适当补 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领悟藤萝花情与社会形势的联系,作者心情与民心的联系;在写作揣 摩上,引导学生就“写景抒情”类作文从课文中得到启示。 二、教学大体步骤 第一课时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组织学生谈谈整体感知。 要求抓住作者感情有什么变化,作者感悟到什么哲理,思路上大体怎么展开。 3.字词教学。 “读一读,写一写”看“注释”,查词典学生读,教师正音。 4.朗读训练。 范读片段(教师自行选择)学生各自练读抽两名学生起来读教师举例指导。 5.内容研讨。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 辅助性问题设计: 你能不能画一张图表,画出作者所说的藤萝的变迁小史? 课文所说的“十多年”,我们国家的历史你知道哪些? 图(略) “生死谜、手足情”透露出作者遭遇到什么不幸? (2)“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是一种什么观念?这种观念在 当时占据什么地位? (3)探究最后第二段含义。作者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想想从这个信念中可以 引出什么结论来作为人生的指南?作者描写一朵朵花与整树花的河流,花的瀑布,二者的关 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6.小结这次探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