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页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张者怪意 古之学者必有师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 生不惹,乃有意欲为文收于薛乎?将军岂有意乎? 地方 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江东虽小,地 方千里。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天圆地方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东避情官意复 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不避汤禹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重念蒙君实视 遇厚,于反复不宜鲁葬,故今具道所以。 从容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从容中道一一举一动 都合乎规律 慷慨 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便宜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无赖 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最喜 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荷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事面大怜子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 逢迎 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同志 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 压A 防舆之内,山陬海滋,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 于是 一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中心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束手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知道 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 示 璧有瑕,请指示王 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为子为以 考我东南赤子膏血也。赤子之心。 以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之属也,可以一战。 从而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至于 理固宜然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6 页 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学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妖怪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 有意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 将军岂有意乎? 地方 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江东虽小,地 方千里。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天圆地方。 山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避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不避汤禹。 人情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县官 金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致意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反复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重念蒙君实视 遇厚,于反复不宜鲁莽,故今具道所以。 从容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从容中道——一举一动 都合乎规律。 慷慨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便宜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无赖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最喜 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故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南面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老大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可怜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 神。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小子 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 逢迎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斗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同志 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 活人 方舆之内,山陬海澨,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 于是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中心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束手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知道 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 指示 璧有瑕,请指示王。 行为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赤子 皆我东南赤子膏血也。 赤子之心。 以为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可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从而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至于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7页 一交战,操军不利, 祖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不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乍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往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感激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 畅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而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具体 成皋陕西大润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 者,但此土彼石耳 力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前进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或者 國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骚 源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身 量苗条,体格风骚 即使 使吏卒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复习 学习目标 1、巩固文言文基础常识 2、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安排 1、学生通过回顾所学知识,查找资料找出句中通假字。 2、教师讲解,学生补充完整 3、将学案作为复习资料,强化巩固 三、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两小儿笑曰:孰为女多知乎? ()通(): ()通():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4、诲女知之乎 ()通() 5、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 ) 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7、甚矣,汝之不惠。 8、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9、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1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通() 1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通(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7 页 初一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祖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不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往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感激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 晓畅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因而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具体 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 者,但此土彼石耳。 智力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前进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或者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风骚 源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 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身 量苗条,体格风骚。 即使 即使吏卒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复习 一、学习目标 1、巩固文言文基础常识。 2、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学习安排 1、学生通过回顾所学知识,查找资料找出句中通假字。 2、教师讲解,学生补充完整。 3、将学案作为复习资料,强化巩固。 三、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两小儿笑曰:孰为女多知乎? ( )通( ): ( )通( ):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通( ):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通( ): 4、诲女知之乎 ( )通( ): 5、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通( ): 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通( ): 7、甚矣,汝之不惠。 ( )通( ): 8、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通( ): 9、河曲智叟亡以应。 ( )通( ): 1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通( ): 1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通( ):
8页 1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通( 13、夫不能以游堕事 ()通(): 14、恶能无纪? ()通(): 15、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 1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 17、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 18、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 ()通() 1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通(): 20、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 l1、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22、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 2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通() 24、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 25、公输盘不说 ()通( 26、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通(): 27、子墨子九距之。 ()通(): 2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通(): 29、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通(): 3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通(): 31、既陈而后击之 ()通(): 32、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通(): 3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通( 4、广家世世受射。 ()通(): 35、胡虏益解 ()通(): 36、汉军罢,弗能追。 ()通(): 37、军亡导,或失道。 ()通(): 38、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通(): 39、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 40、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齐地方千里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8 页 1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通( ): 13、夫不能以游堕事。 ( )通( ): 14、恶能无纪? ( )通( ): 15、四支僵劲不能动。 ( )通( ): 1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通( ): 17、属予作文以记之。 ( )通( ): 18、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通( ): ( )通( ) 1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通( ): 20、入则无法家拂士。 ( )通( ): 21、故患有所不辟也。 ( )通( ): 22、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 )通( ): 2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通( ): ( )通( ): 24、乡为身死而不受。 ( )通( ): 25、公输盘不说。 ( )通( ): 26、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通( ): 27、子墨子九距之。 ( )通( ): 2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通( ): 29、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通( ): 3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 )通( ): 31、既陈而后击之。 ( )通( ): 32、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 )通( ): 3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 )通( ): 34、广家世世受射。 ( )通( ): 35、胡虏益解。 ( )通( ): 36、汉军罢,弗能追。 ( )通( ): 37、军亡导,或失道。 ( )通( ): 38、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 )通( ): 39、四支僵劲不能动。 ( )通( ): 40、同舍生皆被绮绣。 ( )通( ):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齐地方..千里。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9页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越明年。政通人和。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秋天漠漠向昏黑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9 页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越明年..。政通人和。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秋天..漠漠向昏黑。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考点难点突破: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第一讲文言实词 所谓“常见文言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 用词;从词义上来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 部分。“在文中的含义”,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即上下文中的含义 考查的内容包括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多义词和古今 异义词是重点。 考查角度一:多义词 多义词的情况很普遍,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含义,这些都取决于 具体语境,如“去”在“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里,是“离开”之意,在“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孔雀东南飞》 里,是“前往”之意,在“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 里是形容词,“过去的”意思。 总之,辨析多义词的词义,要注意结合前后文内容,兼顾词语在句子结构中所处 的语法位置,对词性与词义作出准确判断 典题探究 【典题】(2012·大纲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 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 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 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 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 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 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 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 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 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 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 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 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 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考点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已 已:停止。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重头越 10 页 2017 年高考语文文言考点难点突破: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第一讲 文言实词 所谓“常见文言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 用词;从词义上来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 部分。“在文中的含义”,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即上下文中的含义。 考查的内容包括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多义词和古今 异义词是重点。 考查角度一:多义词 多义词的情况很普遍,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含义,这些都取决于 具体语境,如“去”在“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里,是“离开”之意,在“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孔雀东南飞》) 里,是“前往”之意,在“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 里是形容词,“过去的”意思。 总之,辨析多义词的词义,要注意结合前后文内容,兼顾词语在句子结构中所处 的语法位置,对词性与词义作出准确判断。 典题探究 【典题】(2012·大纲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 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 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 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 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 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 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 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 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 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 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 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 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 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 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考点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已 已: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