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教学建议】思主义本案例适用于导论第三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的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对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和特有品格的阐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根本区本原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体会: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的根本内涵是什么?理马克思主义是代表谁的立场、为谁服务的理论?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教学为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服务的精神指南?马克思主义没有随着时间而消分析逝,而是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兴与趣。设计教学案例9: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崇例呈现】“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这样回答主持人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夹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面贯彻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关于“我是谁”,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关于“为了谁”,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党同志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不断体悟初心使命,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失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关于“依靠谁”,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展示了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为新时代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至上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概念,必须贯彻落实到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至上贯穿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强调“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求“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社”,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全面建02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分析与设计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导论第三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的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对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和特有品格的阐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根本区 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体会: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的根本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代表谁的立场、为谁服务的理论?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 为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服务的精神指南?马克思主义没有随着时间而消 逝,而是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兴 趣。 教学案例9: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 【案例呈现】 “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2014年 2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这样回答主持人的提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面贯彻 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关于“我是谁”,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 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 守的是人民的心”。关于“为了谁”,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 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 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党同志 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不断体悟初心使命,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矢志不 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关于“依靠谁”,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 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展示了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 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为新时代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至上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概念,必须贯彻落实到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各领 域和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至上贯穿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 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 心”,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 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强调“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 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求“把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强调“良好生态 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 局性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全面建 026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全面依法治国要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模范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太行深处,沿着结冰路面走进骆驼湾村的泥房,嘘寒问暖,鼓励乡亲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武陵腹地,在石拔三家的木屋里拉家常,握着老人的手亲切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大别山区,逐页翻看贫困户汪能保的扶贫手册,强调“不能忘了老区人民”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从太行山区到乌蒙山区,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听民声、察民情、思对策,人民至上理念化成了一声声的问候、一条条的措施、一笔笔的投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千年夙愿梦想成真;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例点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行动原则,“人民至上”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光芒,凝结了党百余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价值追求,也凸显了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法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庄产承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革命意志和人民情怀。【教学建议】本案例适用于导论第三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的教学。结合案例使学生加深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学案例10:天下为公开辟和合新路【案例呈现】2022年5月31日,蒙内铁路五岁了。这条习近平主席关心的非洲“繁荣之路”,为当地百姓开启了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之窗。肯尼亚鲜花、茶叶出口商有了更高效快捷的运输方式;制造商运营成本降低、供应链效率提高;肯尼亚与多国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持续加强一—“连接国家,走向繁导荣”的列车标语正成为现实。论中国方案,倡导共同发展的繁荣之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先贤就深情描述了天下大同的理想图景,这也成为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精神追求。027
导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深 化改革要求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全面依法治国要求“让人民群众切 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 的病毒”,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模范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太行深处,沿着结 冰路面走进骆驼湾村的泥房,嘘寒问暖,鼓励乡亲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武陵 腹地,在石拔三家的木屋里拉家常,握着老人的手亲切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大 别山区,逐页翻看贫困户汪能保的扶贫手册,强调“不能忘了老区人民”.从黄土高 坡到青藏高原,从太行山区到乌蒙山区,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听民声、察民 情、思对策,人民至上理念化成了一声声的问候、一条条的措施、一笔笔的投入。在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了绝 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千年夙 愿梦想成真;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案例点评】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行动原则,“人 民至上”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光芒,凝结了党百余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价值 追求,也凸显了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法 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庄严承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的革命意志和人民情怀。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导论第三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的教学。结合案例使学生加 深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学案例10:天下为公开辟和合新路 【案例呈现】 2022年5月31日,蒙内铁路五岁了。这条习近平主席关心的非洲“繁荣之路”,为 当地百姓开启了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之窗。 肯尼亚鲜花、茶叶出口商有了更高效快捷的运输方式;制造商运营成本降低、供 应链效率提高;肯尼亚与多国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持续加强——“连接国家,走向繁 荣”的列车标语正成为现实。 中国方案,倡导共同发展的繁荣之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早在 2000多年前,中国先贤就深情描述了天下大同的 理想图景,这也成为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精神追求。 027
马克“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思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今天的中国人在自身努力创造更加幸福生主义活的同时,也尽力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初裹。基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迎接四海宾朋: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一中东欧国本原家合作机制等不断走深走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理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合力,中国与世界各教学国奏响共同发展的“交响乐”。分析面对后疫情时代南北鸿淘扩大,发展合作动能减弱,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与议,促进国际发展合作,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新的动力。设计中国方案,彰显和合共生的和平理念。面对层出不穷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习近平主席不久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呼吁世界各国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为消国际冲突根源、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供了新方向。全球安全倡议的背后,是底蕴深厚的中国“和合”文化。全球安全倡议包含能够破解全球安全困境的整体思维、和合想辩证法则,彰显出中国人善于维护和平的优秀传统智慧底蕴。“全球安全倡议将使世界更加稳定”“世界要想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新安全治理体系,就应该按照全球安全倡议开展行动”,全球安全倡议赢得国际社会广泛共鸣。乌克兰危机牵动世界,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立足是非曲直,恪守客观公正,先后提出五点立场和缓解人道主义危机的六点倡议,为化解危机、缓和局势贡献中国智慧,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肯定。从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促进中东和平稳定五点倡议,到积极推动伊核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面对层出不穷的热点问题,中国坚定站在和平对话一边、站在公道正义一边,为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持续注入宝贵的“和力量”。中国方案,体现对话协商的相处之道。“世界问题多得很、大得很,全球性挑战日益上升,应该也只能通过对话合作解决。”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呼吁国际上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这一多边主义的中国表达,诠释着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真谛,蕴含着中国对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刻思考。面对国际上霸权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针对“一国独霸”“几方共治"等错误倾向,习近平主席指出,“规则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而不是谁的略膊粗、气力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搞实用主义、双重标准,合则用,不合则弃”:面对国际竞争摩擦上升,国际信任与合作遭受侵蚀,习近平主席呼吁,各国“要把互尊互信挺在前头,把对话协商利用起来,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始终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务力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同心圆。非盟委员会前副主席姆文查说,习近平主席关于建立公正合理02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分析与设计 “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 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今天的中国人在自身努力创造更加幸福生 活的同时,也尽力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初衷。 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迎接四海宾朋;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 家合作机制等不断走深走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 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合力,中国与世界各 国奏响共同发展的“交响乐”。 面对后疫情时代南北鸿沟扩大,发展合作动能减弱,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 议,促进国际发展合作,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方案,彰显和合共生的和平理念。 面对层出不穷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习近平主席不久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呼吁世界各国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 路,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供了新方向。 全球安全倡议的背后,是底蕴深厚的中国“和合”文化。全球安全倡议包含能够 破解全球安全困境的整体思维、和合思想、辩证法则,彰显出中国人善于维护和平的 优秀传统智慧底蕴。“全球安全倡议将使世界更加稳定”“世界要想建立一个更加公平 合理的新安全治理体系,就应该按照全球安全倡议开展行动”,全球安全倡议赢得国 际社会广泛共鸣。 乌克兰危机牵动世界,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立足是非曲直,恪守客观公正,先 后提出五点立场和缓解人道主义危机的六点倡议,为化解危机、缓和局势贡献中国智 慧,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肯定。 从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促进中东和平稳定五点倡议,到积极推动 伊核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面对层出不穷的热点问题,中国坚定站在和平对话一 边、站在公道正义一边,为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持续注入宝贵的“和力量”。 中国方案,体现对话协商的相处之道。 “世界问题多得很、大得很,全球性挑战日益上升,应该也只能通过对话合作解 决。”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呼吁国际上的事“大家 商量着办”。这一多边主义的中国表达,诠释着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真谛,蕴含着中国 对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刻思考。 面对国际上霸权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前途命运应该 由各国共同掌握,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针对“一国独霸”“几方共治”等错误倾向, 习近平主席指出,“规则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而不是谁的胳膊粗、气力大谁就说 了算,更不能搞实用主义、双重标准,合则用,不合则弃”;面对国际竞争摩擦上升,国 际信任与合作遭受侵蚀,习近平主席呼吁,各国“要把互尊互信挺在前头,把对话协商 利用起来,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 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始终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努力扩大利益汇合 点、画出最大同心圆。非盟委员会前副主席姆文查说,习近平主席关于建立公正合理 028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案例点评】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中国发展进步指明路径和方向,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教学建议】本案例适用于导论第四目中“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中“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明确,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坚持胸怀天下、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大势、掌握规律,赢得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间题作出贡献。教学案例11:114万亿元,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案例呈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非凡十年,成就斐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举世瞩目的中国答卷!看速度,2013年至202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6%,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也高于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经济增长率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增长2.2%,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看体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跃升,继2020年跨越100万亿元大关后,2021年又突破110万亿元,达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8倍。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连续3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接近了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门槛。看分量,2021年我国GDP占世界比重达到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吸引外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世界第二,形成导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论看质量,我国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产业发展持续向中高端迈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潜力不断释放,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029
导论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案例点评】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 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 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中国发展进步 指明路径和方向,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导论第四目中“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中“马克思主义给 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明确,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坚 持胸怀天下、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 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大势、掌握规律,赢得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深 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 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 教学案例11:114万亿元,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 【案例呈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非凡十年,成就斐然。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举 世瞩目的中国答卷! 看速度,2013年至202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6%,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 速,也高于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经济增长率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2020 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增长 2.2%,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 长的国家。 看体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跃升,继 2020 年跨越 100 万亿元大 关后,2021 年又突破 110 万亿元,达 114.4 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 2012 年的 1.8 倍。 2021年,我国人均 GDP 达 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2551美元,连续 3年超过 1 万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接近了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门槛。 看分量,2021 年我国 GDP 占世界比重达到 18.5%,比 2012 年提高 7.2 个百分点。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 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吸引外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世界第二,形成 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 看质量,我国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创新型 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产业发展持续向中高端迈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潜力不断 释放,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 029
马中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思主义安全的发展之路。看贡献,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基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中国经济韧性强、潜本原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理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教学分【例点评】析与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正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设计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教学建议】本案例适用于导论第四目中“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中“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内容的教学。教师结合案例和视频让学生回望2022年的难忘瞬间和惊人创举,引导学生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阔实践中,指导中国号巨轮劈波新浪、行稳致远。教学案例12:习近平总书记谈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案例呈现】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专程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正在参加读书讨论会的师生交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樊静蓉回忆当时的情景:其中一位同学问习总书记:“您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您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什么好的方法?”习总书记的回答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他没有立刻围绕马克思主义来谈,而是先和我们分享了他幼时的学习经历。“我的读书习惯,是家庭培养的,我父母很支持我读书。”习总书记说,自幼时起,父亲对他的要求就一直很严格。他每天都要将自己的阅读感想写成读书笔记,交给父亲批阅,而父亲则会把写的不好的地方圈出来,让他反复修改。这一度成为他的一项“苦差事”。有时为了把一个词语用得准确、用得精当,他会翻着字典反复查阅琢磨,一改就是一整天。当习总书记用轻松幽默的口吻,将这些幼时趣事娓道来时,大家都会心地笑了一一被父母监督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幼时都曾有过的体验。总书记提到的这些片段让我们0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分析与设计 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 安全的发展之路。 看贡献,2013 年至 2021 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 38.6%,超过 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中国经济韧性强、潜 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 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案例点评】 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正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 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实践中形成和 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 论和实践问题,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导论第四目中“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中“马克思主义是 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内容的教学。教师结合案例和视频让学生回望 2022 年的难忘瞬间和惊人创举,引导学生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阔实践中,指导中国号 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教学案例12:习近平总书记谈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 【案例呈现】 2018年 5月 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专程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与 正在参加读书讨论会的师生交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樊静蓉回忆当时的情景: 其中一位同学问习总书记:“您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您学习马克思主义 有什么好的方法?” 习总书记的回答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他没有立刻围绕马克思主义来谈,而是 先和我们分享了他幼时的学习经历。“我的读书习惯,是家庭培养的,我父母很支持我 读书。”习总书记说,自幼时起,父亲对他的要求就一直很严格。他每天都要将自己的 阅读感想写成读书笔记,交给父亲批阅,而父亲则会把写的不好的地方圈出来,让他 反复修改。这一度成为他的一项“苦差事”。有时为了把一个词语用得准确、用得精 当,他会翻着字典反复查阅琢磨,一改就是一整天。当习总书记用轻松幽默的口吻, 将这些幼时趣事娓娓道来时,大家都会心地笑了——被父母监督写日记、周记、读书 笔记,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幼时都曾有过的体验。总书记提到的这些片段让我们 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