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议】本案例适用于导论第二目“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内容的教学。案例展示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风范,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一生的革命家情怀,从而说明理论的创立和产生也依赖于一定的主观条件和主体条件。教学案例6:第二小提琴手一恩格斯【例呈现】1820年11月28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生在德国莱茵省的巴门市,一个工厂主家庭。童年时代,恩格斯受到严格的基督教的普鲁士教育,并受到文学和音乐的熏陶。中学时代,他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关注工人的劳动和生活,萌生了“帮助劳动人民”的信念。青年时代,他被迫弃学从商,后服兵役。服役期间他坚持学习并掌握了十几种语言,并且写出了几篇批判唯心主义理论的哲学论文。1842年,恩格斯前往曼彻斯特工作,研究英国社会情况,逐步树立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1844年开始写,1845年完成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标志着恩格斯完成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见面,40年间,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1844年,恩格斯与马克思合写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两人在比利时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一1848年,两人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两人共同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两人参与1848年欧洲革命,创办《新莱茵报》。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放下自己对自然辨证法的研究,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使其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这期间,恩格斯还独自担负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任务。1889年,在他的指导和推动下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推动了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在理论上,《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史前史。恩格斯的伟大与高尚不仅在于创建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参加工人运动上,还在于他对马克思的无私援助,或者说是对创建马克思主义作出的贡献。恩格斯为了资助马克思的生活和研究,放下了自己手头心爱的著述工作,去干那“该死的商务”,到曼导彻斯特的证券交易所里服“苦役”。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一恩格斯公司论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援助。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1英镑、2英镑、5英镑或10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恩格斯除了在经济上的无私援021
导论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导论第二目“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内 容的教学。案例展示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风范,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一生的革命 家情怀,从而说明理论的创立和产生也依赖于一定的主观条件和主体条件。 教学案例6:第二小提琴手——恩格斯 【案例呈现】 1820年11月28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生在德国莱茵省的巴门市,一个工厂主 家庭。童年时代,恩格斯受到严格的基督教的普鲁士教育,并受到文学和音乐的熏 陶。中学时代,他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关注工人的劳动和生活,萌生了“帮助劳 动人民”的信念。青年时代,他被迫弃学从商,后服兵役。服役期间他坚持学习并掌 握了十几种语言,并且写出了几篇批判唯心主义理论的哲学论文。1842年,恩格斯前 往曼彻斯特工作,研究英国社会情况,逐步树立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1844年开始写,1845年完成的《英国工人阶级状 况》,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标志着 恩格斯完成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见面,40年间,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 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1844年,恩格斯与马克思合写了《神圣 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两人在比利时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 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1848年,两人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 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两人共同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受大会委托起草 同盟纲领,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两人参与 1848年欧洲革命,创办《新莱茵报》。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放下自己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的第 二卷和第三卷,使其分别于 1885 年和 1894 年出版。这期间,恩格斯还独自担负指导 国际工人运动的任务。1889年,在他的指导和推动下,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推动了 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在理论上,《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丰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史前史。 恩格斯的伟大与高尚不仅在于创建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参加工人运动上,还在于 他对马克思的无私援助,或者说是对创建马克思主义作出的贡献。恩格斯为了资助 马克思的生活和研究,放下了自己手头心爱的著述工作,去干那“该死的商务”,到曼 彻斯特的证券交易所里服“苦役”。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 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援助。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 有一张张 1英镑、2英镑、5英镑或 10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几年后,他把 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 350 英镑。恩格斯除了在经济上的无私援 021
马克助,还把自己的理论成果也署在了马克思的名下。1852年8月,《纽约每日论坛报》编思主义辑查理·德纳邀请马克思担任该报在英国的评论员,为该报写稿。为了使自己的家庭得到一个稳定的收入,马克思答应了这个邀请,但马克思当时掌握的英语程度,还不基足以写政论文章。马克思于是给恩格斯写信说,如果你能用英语写一篇关于德国局本原势的文章,在星期五的早晨以前寄给我,那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了保住马克思这理份工作,让他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收入,十分繁忙的恩格斯很快寄出了第一篇论文《德教学国的革命与反革命》。之后,由马克思署名的文章在该报陆续发表,在以后的9年内,分析以马克思的名义在这家报纸上发表的论文中,有120篇是由恩格斯撰写的。当然,稿与酬由报社直接寄给了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支持是无私的。设计在马克思逝世后,有人出于善意不止一次地提到恩格斯参加了制定这一理论的工作,建议把马克思主义改称为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或者直接称为恩格斯主义。对此种建议,恩格斯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被指定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还不错。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当现在突然要我在理论问题上代替马克思的地位并且去拉第一小提琴时,就不免要出漏洞,这一点没有人比我自己更强烈地感觉到。而且只有在时局变得更动荡一些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失去马克思是失去了什么。【例点评】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用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正如列宁所说,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教学建议】本案例适用于导论第二目“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内容的教学。《论语·里仁》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欧阳修也在《朋党论》中指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恩格斯与马克思的伟大友谊谈谈对恩格斯作为的看法。教学案例7:“它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案例呈现】在《共产党宣言》诞生之前,英国工业革命刚刚结束,法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间。然而,欧洲资产阶级对帮助它成就事业的无产阶级是毫不留情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发了无产阶级的自觉斗争。19世纪30年代一40年代,欧洲相继爆发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他们迫切需要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7页。0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分析与设计 助,还把自己的理论成果也署在了马克思的名下。1852年8月,《纽约每日论坛报》编 辑查理·德纳邀请马克思担任该报在英国的评论员,为该报写稿。为了使自己的家庭 得到一个稳定的收入,马克思答应了这个邀请,但马克思当时掌握的英语程度,还不 足以写政论文章。马克思于是给恩格斯写信说,如果你能用英语写一篇关于德国局 势的文章,在星期五的早晨以前寄给我,那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了保住马克思这 份工作,让他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收入,十分繁忙的恩格斯很快寄出了第一篇论文《德 国的革命与反革命》。之后,由马克思署名的文章在该报陆续发表,在以后的 9年内, 以马克思的名义在这家报纸上发表的论文中,有 120篇是由恩格斯撰写的。当然,稿 酬由报社直接寄给了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支持是无私的。 在马克思逝世后,有人出于善意不止一次地提到恩格斯参加了制定这一理论的 工作,建议把马克思主义改称为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或者直接称为恩格斯主义。对此 种建议,恩格斯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被指定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 我做得还不错。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当现在突然要我在 理论问题上代替马克思的地位并且去拉第一小提琴时,就不免要出漏洞,这一点没有 人比我自己更强烈地感觉到。而且只有在时局变得更动荡一些的时候,我们才会真 正感受到失去马克思是失去了什么。”① 【案例点评】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用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关于无产阶级 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正如列宁所说,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 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导论第二目“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内 容的教学。《论语·里仁》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欧阳修也在《朋党论》中指 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恩格斯与马克思的伟大友谊谈谈对恩格斯作为的看法。 教学案例7:“它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 【案例呈现】 在《共产党宣言》诞生之前,英国工业革命刚刚结束,法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世 界进入资本主义时间。然而,欧洲资产阶级对帮助它成就事业的无产阶级是毫不留 情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发了无产阶级的自觉斗争。 19世纪30年代—40年代,欧洲相继爆发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他们迫切需要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7页。 022
新的理论,新的同盟,新的纲领。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德文单行本在伦敦问世,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它慷概激昂地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1848年2月22日,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共产党宣言》油墨未千,就被分发到各国“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手里,成为工人的思想武器。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弗·拉扎尔夫人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随着《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响遍世界各地。在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和激励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亚非拉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成功,乃至于“8小时工作制”“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因为感到压力对劳动人民实行的种种福利政策,都与共产主义理想指引的社会运动有着紧密关联。迄今为止,《共产党宣言》已经被翻译成二百多种文字,出版过一千多次,成为全球公认的“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例点评】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并没有灭亡,人们在阅读《共产党宣言》时,时常发出这样的疑间:《共产党宣言》的价值是否还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揭示的是人类治理的根本性挑战,在今天依然存在,全世界范围内,一些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在变异。170多年过去了,《共产党宣言》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并且将持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教学建议】本案例适用于导论第二目“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内容的教学。教师可结合案例进行引申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仍能为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教学案例8: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特征导[素例呈现]论我们学习和纪念马克思,最为重要的是掌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023
导论 新的理论,新的同盟,新的纲领。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德文单行本在伦敦问世,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 党纲,它慷慨激昂地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无产者在这个革 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1848年 2月 22日,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共产党宣言》油墨未干,就被分发到各 国“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手里,成为工人的思想武器。 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弗·拉扎尔夫人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共产党宣 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 随着《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响遍世界各地。在 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和激励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 世界格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亚非拉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成功,乃 至于“8小时工作制”“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因为感到压力对劳动 人民实行的种种福利政策,都与共产主义理想指引的社会运动有着紧密关联。 迄今为止,《共产党宣言》已经被翻译成二百多种文字,出版过一千多次,成为全 球公认的“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 【案例点评】 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并没有灭亡,人们在阅读《共产党宣言》时,时常发出这样的 疑问:《共产党宣言》的价值是否还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 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揭示的是 人类治理的根本性挑战,在今天依然存在,全世界范围内,一些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 解决,反而在变异。 170多年过去了,《共产党宣言》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并且将持续为人类社 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导论第二目“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内 容的教学。教师可结合案例进行引申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仍能 为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教学案例8: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特征 【案例呈现】 我们学习和纪念马克思,最为重要的是掌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 023
马克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从四个方面科学阐明思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特征,为我们完整而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遵循。州义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基义之前的社会主义理论,没有指明实现社会交替的正确道路,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交替本原的阶级力量,因而是空想社会主义。为此,马克思立足于科学实践观,揭示出了社会理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科学规律,这样,教学就深入到了社会历史的深处,创立了唯物史观。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创新了分析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与密,揭示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除了自己的设计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作为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的代表一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样,社会主义就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不仅如此,与以前的一切社会历史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使社会理论成为社会科学。可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当然,这种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仅仅局限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主义同样科学地揭示出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人类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尤其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科学上的最伟大的贡献。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社会历史理论,都是为了少数人利益服务的理论,是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工具。与之截然不同,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因此,马克思主义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理想。这样,马克思主义就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指明了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可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就在于,将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历史主体问题的解决统一了起来,指明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但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彻底消灭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建立一个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看来,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阶级性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集中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解放服务的理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是人民群众的主千。实现阶级解放和实现人类解放是统一的。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在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看到,旧唯物主义只是从直观的方面理解世界,不懂得从实践方面去理解:相反,唯心主义却将能动的方面0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分析与设计 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从四个方面科学阐明 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特征,为我们完整而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遵循。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 义之前的社会主义理论,没有指明实现社会交替的正确道路,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交替 的阶级力量,因而是空想社会主义。为此,马克思立足于科学实践观,揭示出了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科学规律,这样, 就深入到了社会历史的深处,创立了唯物史观。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创新了 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 密,揭示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除了自己的 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作为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的代表——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这样,社会主义就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 发展的方向。不仅如此,与以前的一切社会历史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使社会 理论成为社会科学。可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当然,这种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仅仅局限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主义同样科学 地揭示出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人的解放和自 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 自然、社会、思维、人类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尤其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科学上的最伟大的贡献。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 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社会历史 理论,都是为了少数人利益服务的理论,是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工具。与之截然不同, 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因此,马克思主义 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理想。这样,马克思主义就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 指明了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 的理想社会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可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性是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就在于,将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 解决和社会历史主体问题的解决统一了起来,指明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但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彻底消灭阶级对立的资 产阶级旧社会,建立一个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 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 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看来,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阶级性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 的阶级性集中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解放服务的理论。无 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是人民群众的主干。实现阶级解放和实现人类解放是统一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在从唯心主义转 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看到,旧唯物主义只是 从直观的方面理解世界,不懂得从实践方面去理解;相反,唯心主义却将能动的方面 024
抽象地发展了。因此,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将实践看作是能动地改变世界一切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在承认原初自然的客观性和前提性的同时,揭示出了人化自然生成的规律: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发展史是打开社会发展史的锁钥:揭示出人类思维的本质就在于对世界的改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此外,马克思揭开了劳动二重性一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秘密,使剩余价值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还指明了劳动解放的前景。可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就是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和条件,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第四,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强调,一切必须以时间、地点和条件的转移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也是以这种科学的精神对待自身的。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周年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由于时过境迁尤其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共产党宣言》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但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无权改动作为历史文献的《共产党宣言》,因而他们就通过再版和出版外文版的机会,创作了七个序言,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样,马克思反对无条件地将《资本论》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的理论运用到俄罗斯,认为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了反对机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做法,马克思声明自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恩格斯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方法而不是教条。可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与时俱进上,而且体现在对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开放上。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科学体系。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就是要根据新时代的新矛盾和新情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新时代的具体实际和要求进一步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总之,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上述性质和特征,因而她一经诞生,就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案例点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的高度总结和系统凝练。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导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论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科学真谛,以历史性的变革和历史性的成就,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025
导论 抽象地发展了。因此,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将实践看作是能动地改变世界一 切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在承认原初自然的客观性和前提性的同时,揭示出了人 化自然生成的规律;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发展史是打开社会发 展史的锁钥;揭示出人类思维的本质就在于对世界的改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 动力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此外,马克思揭开了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的秘密,使剩余价值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还指 明了劳动解放的前景。可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就是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践,吸收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和条件,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 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 创造性发展。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强 调,一切必须以时间、地点和条件的转移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也是以这种科学的精神 对待自身的。在《共产党宣言》发表 25周年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由于时过境 迁尤其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共产党宣言》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但是,由于 马克思和恩格斯无权改动作为历史文献的《共产党宣言》,因而他们就通过再版和出 版外文版的机会,创作了七个序言,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样,马克思反对无条件地将《资本论》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的理 论运用到俄罗斯,认为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 了反对机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做法,马克思声明自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恩格斯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方法而不是教条。可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 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与时俱进上,而且体现在对人类创造的一 切文明成果的开放上。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科学体系。 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就是要根据新时代的新矛盾和新情 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新时代的具体实际和要求进一步紧密结合起来,不 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总之,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上述性质和特征,因而她一经诞生,就犹如壮丽 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案例点评】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的高度总结和系统凝练。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 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 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科学真谛,以历史性的变革和历史性的成就,生动诠释了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