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干里之行,始于足下。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管多少章,导论总是教学的第一课。讲好导论对整门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要,对于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则尤为重要。通过导论的教学,学生能够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平事迹和人格魅力,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世界的能力
导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管多少章,导论总是教学 的第一课。讲好导论对整门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要,对于作为思想政治理论 课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则尤为重要。通过导论的教学,学生能 够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平 事迹和人格魅力,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自觉性,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世界的能力
马克思一、教学分析主义基本(一)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原理教【教学目的】学分析通过导论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与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设计的当代价值,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教学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重点)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重点)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重点)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难点)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方法(难点)(二)主要内容、逻辑结构与教学建议导论从总体上介绍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以“为什么至今马克思主义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为什么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已的行动指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接下来的理论教学奠定基础。依据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教学可以依照教材内容,构成两个教学模块展开教学。第一模块讲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1学时;第二模块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当代价值,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方法,用2学时。(三)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分析与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通过导论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 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 的当代价值,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重点)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重点)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重点)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难点) 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方法(难点) (二)主要内容、逻辑结构与教学建议 导论从总体上介绍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和科学方法。以“为什么至今马克思主义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为什么要把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为什么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把马克思主 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接下来的理 论教学奠定基础。 依据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教学可以依照教材内容,构成两个教学模块 展开教学。第一模块讲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时代化,用1学时;第二模块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当代价值,以及学习 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方法,用2学时。 (三)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 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 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 活的行动指南。 002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中,来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曾提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外,带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义一重大矛盾。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1917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胜利后,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和俄共(布)又作了有益的探索。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已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导思想,并在不断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论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003
导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 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 理论。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 的统一。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中,来学习和把握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 立足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 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经济政 治发展状况,曾提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 设想。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 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 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 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的矛盾外,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又一 重大矛盾。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 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1917年,列宁和布 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 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胜利 后,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和俄共 (布)又作了有益的探索。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帮 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 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 思想,并在不断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 003
马克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思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基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本原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活理教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学主三个基本方面,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分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的与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设计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突出的创新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0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分析与设计 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 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 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活 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 主三个基本方面,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 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 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 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 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 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 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 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突出的创新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 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 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004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们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第一,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是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第二,人民的理论。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第三,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作用来说,它不是书斋中的学问,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学说,而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第四,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其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集中地体现为革命性。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同时要牢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是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导首先,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论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其次,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005
导论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 律;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们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实践的理论,指引 着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 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第一,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 确反映。它是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总 结实践经验,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 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第二,人民的理论。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 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 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第三,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作用来说,它不是书斋中的学 问,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学说,而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 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 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 第四,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 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既要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创造新 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其人 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集中地体现为革命性。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是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在无产阶级解放斗 争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发扬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同时要牢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 的,是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 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但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 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马克思主义 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