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对禅宗的影响 《楞严经》自中唐以来与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誉为禅学第一书。经中世尊擎拳 咄喝.实在可视为禅家棒喝机锋的始祖。 《楞严经》对禅宗典籍的影响 无门吴 祥阳酒古联珠通集 《碧岩录》:《无间关》等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等 《宗镜录》 为禅宗著名公案集, 收入了大量吟颂《楞 会通教禅,对《楞严 收入了《楞严经》的经文及 严经》原文及衍生机锋 经》屡屡征引阐释,使楞 相关禅门机锋,作为参禅 的诗偈。 严三昧与禅心交相辉映。 悟道的入门。 吟咏《楞严经》的禅诗 天目礼弹师有一首描绘春天美 宋朝郁山主弹师吟味《愣严经》 景的诗,专门吟味《杨严经》中的“八 中“弃味乞食”的比喻: 还拼见”: 我有神珠一颗, 不汝还者复是谁, 久被尘劳关锁。 残红流在钓鱼矶。 今朝尘尽光生, 日斜风定无人扫, 照破山河万朵。 燕子衔将水际飞。 白云端禅师吟味《榜严经》中的”, 水嘉玄觉神师在《证道歌》吟味 经文“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楞严经》中经文“如净琉璃,内含 若能转物即如来, 家月”: 春暖山花处处开。 但得本, 自有一双穷相手, 莫愁末, 不曾容易举三台。 如净琉璃含宝月
空灵隽永。明儒曾凤仪说:“诸宗师出词吐气,接引初机,语意多似《楞 严》。”因此,他专门著有《楞严经宗通》一书,“遍采宗语配合经文之后”, 解 使经中的机锋与后世祖师的机锋相得益彰。 严 经 ■《楞严经》与天台宗 天台宗与《楞严经》的因缘最早可追湖到隋朝时的智者大师。智者大 豆1 师精通三藏写成《摩诃止观》,被一位梵僧指出其义理与《楞严经》相近, 使大师对《楞严经》极为渴仰。自中唐至清末,天台宗注疏《楞严经》者 超过十九家,占此经全家注家的五分之一。现存重要注疏有天如惟侧禅师 的《楞严经会解》、传灯无尽大师的《楞严经前茅》、智旭藕益大师的《楞 严经玄义》及《楞严经文句》等。 ■教义相契 天台宗的立宗经典之一是《法华经》,此经明确指出佛陀出世的一大因 缘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不过,《法华经》对佛之知见的内容 却较为简略,倒是《楞严经》把佛之知见显露得最为详尽。天台宗的止观 学说,及三谛(真谛、俗谛、第一义谛)三观(空观、假观、中观)的内 容和《楞严经》“三藏一心”的宗旨相契。《法华经·普门品》和《楞严经· 观音菩萨圆通章》中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十四无畏交相辉映。因此, 天台宗信众对于《楞严经》的内容十分重视。基于天台宗“五时八教”的 判教方法,《楞严经》被判为最殊胜的“圆顿教”,并认为其义理贯通五时。 ■中兴天台宗 同时,《楞严经》有中兴天台宗之功。天台宗在元代,由于北方落入蒙 古族的统治之中,天台宗变得衰微,其祖庭国清寺也变成了禅宗道场。到 了明代末叶,天台宗第三十代祖师无尽传灯大师复兴了天台宗。大师解行 相应,极力推崇《楞严经》,被认为是智者大师所预记弘扬《楞严经》的肉 身比丘。他著有《楞严经玄义》一书,以“天台三止”配《楞严经》“奢摩 他”,以“性具”配七大,以天台“明地位”配“五十五位”,以天台宗“十 境、三障、四魔”配“五十重阴境”。他在精心营造幽溪道场时,依《楞严 经》建成“楞严坛”。用细黄泥拌和十种香料铺底,中间安置巨莲,莲芯安 放着储满秋露的钵盂,四周是八面大镜,最外面罗列着十六尊香炉和佛像。 历时六年才竣工,为明朝佛教坛城一时的杰作
天台宗的五时八教权实图 智者大师所创立的天台宗其判教方式是五时八教。这种判教方式极为灵活 又极为精密,一经设立就被称为“弥天高判”,后世依此能够深入整理浩瀚的佛 教典籍。 顿 秘 不 非非非 化仪四教 定 秘不 教 初中后 教 粉 渐密定 华严时 阿含时 方等时 般 法 涅 五时次第 1 时 化法四教 通 别 圆 教 教 教 中 三谛观 空 假 谛 八教分为化仪四教和化法 基于天台宗“五时八教” 四教。化仪四教分顿教、渐教、 的判教,《得严经》被判为景 秘密教、不定教,犹如世间的药 殊胜的“图顿教”,并判其义 方。化法四牧分藏教、通教、别 理贯通五时。 教、国教,犹如世问的药味。 五时 日照的比喻 味道 教法 华严时 日出先照高山 如牛乳 圆顿法门 阿含时 如日轮升天,转照幽谷 如酪味 隐顿说渐 方等时 日轮次照平地 如生酥 引小向大 般若时 如中午11时的太阳 如熟酥 扫荡余执 涅架时 正午日轮普照大地 如醍醐 一乘教法
《楞严经》与净土宗 图解携严 释迦牟尼佛住世之时,于阁崛山说《无量寿经》,于王舍城说《观无 量寿经》,于衹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说明西方净土的情状及阿弥陀 经 佛的大愿力,开阐此土众生念佛往生的方便法门。世尊灭度后,印度马鸣 菩萨和世亲菩萨一起弘扬净士法门。我国净土宗的成立始自东晋慧远大师 第豆章 在庐山东林寺专倡净土法门,后世尊为莲宗初祖。其后净土法门为其他各 宗所共尊,得到历代祖师大德的弘扬。 ■ 《楞严经》与实相念佛 净土宗印光祖师把《楞严经》看成是念实相佛的最佳开示。印光祖师 认为:“《楞严》一经,实为念实相佛之最切要法。然又为持名念佛决志求 生极乐无上大教。所示二十五圆通,除势至圆通正属持名,兼余三种念佛 之外,余者总为念实相佛法门。以至七趣因果、四圣阶位、五阴魔境无非 显示于实相理,顺背迷悟之所以耳。” ■阐明了净土法门的原理 经中把属于根大的念佛法门居于第二十四位,位于第二十五圆通的观 音菩萨的耳根返闻法门之前,这透露出,若依于自力修持耳通法门如未能 悟入的修持者,则应依于他力性强的念佛法门来了脱生死。可见经中对于 自力他力、禅净、理事面面俱到,圆融无碍。永明延寿、袜宏、智旭等净土 祖师对《楞严经》多有注疏,此外《楞严经科解》《楞严经疏钞》《楞严经 章解》等注疏,都专注经中的《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题列入《净土五经》中 民国初年净宗印光祖师在净土宗原有的四经之后,增列《楞严经·大 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净土宗第五经。印光大师认为《大势至菩萨念佛 圆通章》是念佛的最妙开示,又说:“《楞严·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 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文殊选圆通偈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 上道。’今例之日:‘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这表明念佛圆通与耳根 圆通修行结果并无二致,都是成就佛果地的首楞严大定。 《楞严经》与华严宗 自中唐至清未,华严宗有关注疏《楞严经》的注家达十七家之多,共 占此经注家近五分之一。华严宗注疏者有资中弘沉法师、长水子璇法师、 鲁山普泰法师、交光真鉴法师、慈云续法法师、达天通理法师等
《楞严经》中的净土法门 《楞严经》中的第二十四圆通的大势至菩萨与二十五圆通的观世音菩萨,均是净土 宗西方三圣中的两圣,念佛圆通放在耳根圆通前面大有深意。近代净土宗的印光祖师 认为,《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念佛法门的最妙开示。 大势至菩萨依念佛· ◆观世音菩萨依耳根 圆通而证悟 圆通而证悟 其修持方法 其修持方法 为:“都摄六根,净 是:“反闻闻自性, 念相继,得三摩 性成无上道。”主要 地,斯为第一。”主 依于自力而证果。 要依于他力来了脱 生死。 印光大师与《楞严经》 民国初年净宗印光祖师在净土宗原有的四经之后, 增列《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净土宗第 五经。 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不胜 《观无量寿佛经》 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 《佛说无量寿经》 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 印光大师鉴定 《阿弥陀经》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 的净土宗“五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经一论” 成佛道乎哉! 《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 —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 《往生论》(世亲菩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