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合计42(四)考核要求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平时考核方式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课堂讨论、课外阅读,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2)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3)平时成绩评定:出勤(15分):学生在一学期的出勤多少进行评分;课堂考核(20分):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发言、提问等形式,一学期至少一次;课后作业(35分):每章内容之后,根据重点和难点布置一定的作业:课堂讨论(15分):每学期围绕所学内容,布置1-2个题目,以班、小组为单位,安排2学时,组织学生讨论发言:课外阅读(15分):每学期布置若干本与本课程有关的经典书目让学生阅读,并写出不少于1500字的心得。2.考题设计阐述考题的重点考查内容,试题种类、形式及所占的比例。3.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的关系课程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1.采邑制与西欧封建制度的1.课堂出勤建立。2.读书笔记课程目标3.期末考试2.庄园制在中世纪西欧经济1中的作用与变化。3.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4.阿拉伯文明的兴起与扩张。1.中国唐代文明对东亚文化1.课堂出勤的辐射。2.读书笔记
合计 42 6 (四)考核要求 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平时考核方式包括出勤、 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课堂讨论、课外阅读,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 (2)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 (3)平时成绩评定:出勤(15 分):学生在一学期的出勤多少进 行评分;课堂考核(20 分):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发言、提 问等形式,一学期至少一次;课后作业(35 分):每章内容之后,根据 重点和难点布置一定的作业;课堂讨论(15 分):每学期围绕所学内容, 布置 1-2 个题目,以班、小组为单位,安排 2 学时,组织学生讨论发 言;课外阅读(15 分):每学期布置若干本与本课程有关的经典书目让 学生阅读,并写出不少于 1500 字的心得。 2.考题设计 阐述考题的重点考查内容,试题种类、形式及所占的比例。 3.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的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1.采邑制与西欧封建制度的 建立。 2.庄园制在中世纪西欧经济 中的作用与变化。 3.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这 种差异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深远 影响。 4.阿拉伯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1.课堂出勤 2.读书笔记 3.期末考试 1.中国唐代文明对东亚文化 的辐射。 1.课堂出勤 2.读书笔记
课程目标2.中国唐代文化对阿拉伯及3.期末考试2经阿拉伯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1.通过对西欧中世纪各国政1.课堂出勤课程目标治、经济发展的考察,理解英国发2.读书笔记3展有限王权的必然性以及其在近3.课堂讨论代早期开展海洋霸权的优越性。4.主题发言5.期末考试2.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十字军东征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对西欧内部经济、宗教、政治体制带来的深刻变革。1.课堂出勤和课1.通过遣隋使、遣唐使的派堂讨论遣,感受中国文化在同一时期所取课程目标得的辉煌成就,理解今天朝鲜半2.读书笔记4岛、日本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1.通过对黑死病的学习,分析1.课堂出勤和课堂讨论人口下降后对西欧各国经济的影课程目标响,庄园制的衰落与农奴制的解2.读书笔记5体,对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影3.主题研究响。4.主题发言5.期末考试2.分析西欧各国王权不断崛起的过程以及与民族国家建立之间的关系。二、 本文(一)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2 2.中国唐代文化对阿拉伯及 经阿拉伯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3.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3 1.通过对西欧中世纪各国政 治、经济发展的考察,理解英国发 展有限王权的必然性以及其在近 代早期开展海洋霸权的优越性。 2.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十字军东征对 东西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尤其 是对西欧内部经济、宗教、政治体 制带来的深刻变革。 1.课堂出勤 2.读书笔记 3.课堂讨论 4.主题发言 5.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4 1.通过遣隋使、遣唐使的派 遣,感受中国文化在同一时期所取 得的辉煌成就,理解今天朝鲜半 岛、日本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关 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1.课堂出勤和课 堂讨论 2.读书笔记 课程目标 5 1.通过对黑死病的学习,分析 人口下降后对西欧各国经济的影 响,庄园制的衰落与农奴制的解 体,对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影 响。 2.分析西欧各国王权不断崛 起的过程以及与民族国家建立之 间的关系。 1.课堂出勤和课 堂讨论 2.读书笔记 3.主题研究 4.主题发言 5.期末考试 二、本文 (一)课程教学内容
绪言中世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概念、中世纪历史分期、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政治、文化形态。教学内容:一、中世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二、封建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三、中世纪史的分期和体系教学重点:掌握《世界中古史》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学难点:学习《世界中古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一章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支撑课程目标1、3、5)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蛮族”国家的建立、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查理·马特采邑改革、封君封臣制、教皇国的形成、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及分裂等重要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蛮族”国家的建立一、古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二、民族大迁徙三、日耳曼“蛮族”诸国家的建立四、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
绪言 中世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支撑课程目标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概念、中世纪历史分 期、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政治、文化形态。 教学内容: 一、中世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二、封建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 三、中世纪史的分期和体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世界中古史》的主要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世界中古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时数: 1 学时 第一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支撑课程目标 1、3、5)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蛮族”国家 的建立、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查理·马特采邑改革、封君封臣制、 教皇国的形成、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及分裂等重要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蛮族”国家的建立 一、古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 二、民族大迁徙 三、日耳曼“蛮族”诸国家的建立 四、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
第二节法兰克封建国家的发展一、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其封建化二、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三、加洛林帝国的形成四、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制度五、加洛林帝国的瓦解第三节中古基督教教会一、基督教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二、教会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中的作用三、教皇权和教皇权国四、“异端”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查理·马特采邑改革的内容及对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了解查理曼帝国的兴衰和中古基督教教会的发展。教学难点:基督教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教学时数:6学时第二章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与十字军东征(支撑课程目标1、3、5)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及影响,体会西欧城市对加强王权的意义、行会对中世纪西欧生产的组织与管理。掌握十字军东征的原因、过程及其后果尤其是十字军东征对西欧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节 法兰克封建国家的发展 一、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二、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 三、加洛林帝国的形成 四、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制度 五、加洛林帝国的瓦解 第三节 中古基督教教会 一、基督教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 二、教会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皇权和教皇权国 四、“异端”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查理·马特采邑改革的内容及对西欧封建制 度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了解查理曼帝国的兴衰和中古基督教教会的发 展。 教学难点: 基督教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 教学时数: 6 学时 第二章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与十字军东征(支撑课程目标 1、3、5)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及影响,体会 西欧城市对加强王权的意义、行会对中世纪西欧生产的组织与管理。 掌握十字军东征的原因、过程及其后果尤其是十字军东征对西欧政治、 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