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 ◆直流反馈:若电路将直流量反馈到输入回路,则称 直流反馈。 ◆引入直流反馈的目的一般 OVcc 是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Q。 ◆交流反馈:若电路将交流量 。9 反馈到输入回路,则称交流反 Rb2 馈。(如去掉电容C。) ◆引入交流反馈的目的是 交流反馈 极偏置电路 影响电路的交流工作性能
◆直流反馈: 若电路将直流量反馈到输入回路,则称 直流反馈。 直流反馈 ◆交流反馈:若电路将交流量 反馈到输入回路, 则称交流反 馈。(如去掉电容Ce) ◆引入交流反馈的目的是, 交流反馈 影响电路的交流工作性能。 3. 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 ◆引入直流反馈的目的一般 是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Q
4.反馈的极性-正反馈与负反馈 ◆正反馈:输入量不变时,引入反馈后输出量变大。 ◆负反馈:输入量不变时,引入反馈后输出量变小。 另一角度 ◆正反馈: 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量变大d>水: ◆负反馈: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量变小区<水; ◆正负反馈的判别方法:由瞬时极性法判断引入反馈 前后净输入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引入直流负反馈的目的是为了稳定Q,点。 ◆引入交流负反馈的目的是改变电路的交流工作性能
◆正反馈:输入量不变时,引入反馈后输出量变大。 ◆负反馈:输入量不变时,引入反馈后输出量变小。 另一角度 ◆正反馈: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量变大 ◆负反馈: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量变小 ◆正负反馈的判别方法:由瞬时极性法判断引入反馈 前后净输入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Xid Xi Xid Xi 4. 反馈的极性-正反馈与负反馈 ◆引入直流负反馈的目的是为了稳定Q点。 ◆引入交流负反馈的目的是改变电路的交流工作性能
例2判断下图中有哪些反馈回路,是交流反馈还是 直流反馈。 ◆注意电容的“隔直通交”作用! ◆分别画出直流和交流通路,依 联系输入输出 存在交、直流反馈 反馈通路是否存在,来进行判别。 ◆电路是否存 在反馈:是否 有联系输入输 存在交流反馈 电容隔直流 联系输入输出 出之间的反馈 网络
vI vO - + C2 C1 R1 R2 例2 判断下图中有哪些反馈回路,是交流反馈还是 直流反馈。 ◆注意电容的“隔直通交”作用! ◆电路是否存 在反馈:是否 有联系输入输 出之间的反馈 网络。 联系输入输出 存在交、直流反馈 存在交流反馈 电容隔直流 联系输入输出 ◆分别画出直流和交流通路,依 反馈通路是否存在,来进行判别
例3判断下图中有哪些反馈回路,是交流反馈还是 直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R R, R 品而 直流通路 直流通路→有反馈→瞬时极性法→负反馈→直流负反馈 净输入:V',-VF<V 交流通路→无交流反馈 R R R 交流通路 交流通路
vI vO - + R1 R2 R3 直流通路 vI vO - + R1 R2 R3 交流通路 vI vO - + R1 R2 R3 交流通路 vI vO - + C R1 R2 R3 例3 判断下图中有哪些反馈回路,是交流反馈还是 直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直流通路有反馈瞬时极性法负反馈直流负反馈 VF (+) (+) V (+) I (+) VO VId 净输入: Vid=VI-VF< VI 交流通路无交流反馈
5.本级反馈与级间反馈 本级反馈一反馈只存在于某一级放大器中。 级间反馈一反馈存在于两级以上的放大器中。 例4判断电路的本级反馈与级间反馈。 本级反馈通路 净输入量 R5 级间反馈通路 ◆ii,-ip<i→级间负反馈 ◆本级反馈的反馈极性?
vO - + R4 R5 R3 - vI + R1 R2 (+) (+) (+) (+) (-) (-) 净输入量 ◆iId=iI-iF < iI 级间负反馈 5 . 本级反馈与级间反馈 本级反馈——反馈只存在于某一级放大器中。 级间反馈——反馈存在于两级以上的放大器中。 例4 判断电路的本级反馈与级间反馈。 本级反馈通路 级间反馈通路 iI iF iId ◆本级反馈的反馈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