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年)(报批稿)·文本 目录 第二章目标与 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暗 算四量镇 规划…4 第五章娘空间剑制规划…m 第六章合交通划 第七拿锁娘公共服务设施提划7 第八章城市政设施划 第九章娘文化产保护与旋游舞划 第十章城性质与规。11 第章镇区用地布属规划 第十二章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3 第十三章镇区综食文划 第十四章镇区舞地与录观系统规划… 第十五章镇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5 第十六章镇区不保环卫飄划 第七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八章近期魔设舰划.18 第十九章附则 19
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总体规划修编( 201 8— 2035 年 )( 报 批 稿 )·文 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目标与规模 ..............................................................................................................................2 第三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 第四章 镇村体系规划 ..........................................................................................................................4 第五章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6 第六章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7 第七章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7 第八章 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 第九章 镇域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规划 ............................................................................................10 第十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 ....................................................................................................................11 第十一章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12 第十二章 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3 第十三章 镇区综合交通规划.............................................................................................................14 第十四章 镇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14 第十五章 镇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5 第十六章 镇区环保环卫规划.............................................................................................................17 第十七章 镇区综合防灾规划.............................................................................................................18 第十八章 近期建设规划.....................................................................................................................18 第十九章 附则.....................................................................................................................................19
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年)(报批稿)·文本 第三条规划范围 第一章总则 1.镇域范围 第一条规划目的 镇域规划范围为高坑镇行政区范围,总面积63.66平方公里 为进一步衔接和落实《萍乡市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2015-2030年)》 2.镇区范围 《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纲要),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根据《中华 算区圳燕北至上票县赤山、东至芦,高路、西至安业和 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高坑镇域 №山林公园,规刎区面积1999平方公。鵪区规划设用地面积总计为59 范围内村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高坑镇镇域范围内一切村镇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 第四条规划原则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坚持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对未来不确定性,规划尽量包容今后发展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多种可能,充分体现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同时充分考虑高坑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灵活并合理布局,寻求从现状到远期目标的发展过程中的动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态平衡,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2.以“创特色、升品位”为任务,积极融入萍乡主城区,树立科学规划思想,坚持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要求,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创建区域内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最 7.《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 8.《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3.以区域整体发展为目标,通过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协调关系,明确分工,形成 9.《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 整体合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0.《萍乡市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2015-2030年)》 11.《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 2.《2018年安源区统计年鉴》 13.高坑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2017年和2018年) 近期:20182025年,远期:20262035年 14.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15.其他与高坑镇社会、经济、文化及城镇发展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发展计划 16.高坑镇各有关部门对于高坑镇未来发展建设的文件、谈话和会议意见等
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总体规划修编( 201 8— 2035 年 )( 报 批 稿 )·文 本 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进一步衔接和落实《萍乡市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2015—2030 年)》、 《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纲要),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高坑镇域 范围内村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高坑镇镇域范围内一切村镇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 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5.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6.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7. 《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 8. 《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9. 《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 10. 《萍乡市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2015—2030 年)》 11. 《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纲要) 12. 《2018 年安源区统计年鉴》 13. 高坑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6 年、2017 年和 2018 年) 14.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15. 其他与高坑镇社会、经济、文化及城镇发展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发展计划 16. 高坑镇各有关部门对于高坑镇未来发展建设的文件、谈话和会议意见等 第三条 规划范围 1.镇域范围 镇域规划范围为高坑镇行政区范围,总面积 63.66 平方公里。 2.镇区范围 镇区规划范围北至上栗县赤山镇、东至芦溪镇,南抵老高王路、西至安源工业园和 小金山森林公园,规划区面积 19.99 平方公里。镇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总计为 5.9 平方公里。 第四条 规划原则 1.坚持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对未来不确定性,规划尽量包容今后发展的 多种可能,充分体现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同时充分考虑高坑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及 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灵活并合理布局,寻求从现状到远期目标的发展过程中的动 态平衡,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以“创特色、升品位”为任务,积极融入萍乡主城区,树立科学规划思想,坚持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要求,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创建区域内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最 优空间协调组合。 3.以区域整体发展为目标,通过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协调关系,明确分工,形成 整体合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18—2025 年,远期:2026—2035 年
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年)(报批稿)·文本 第六条适用范围 和中等职业教育。至203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7403%左右,每千人医生数达到4人 普及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 笪填燕内凡因杜设要『毓制的专项娜划、控制性详划和村庄划,均 4.生活质量与基础发展目标 应合本划的求 至2025年,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 第七条强制性内容 100%。至2035年,逐步向现代化目标迈进,形成优良的人居环境。 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加粗宋体半且加下划线条文 5.资源与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强制性内容是对总体规划实施监督检査的依据,违反总体規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 至2025年,城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5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0%。至2035年,城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0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的,属严重违反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率达到95%以上,为高坑镇实现生态文明提供环境保障 第二章目标与规模 表2.1高坑镇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汇总表 第八条发展目标 指标分大英指标分类指标名称说明单位年|206年2035年 经济指 总量 亿元33.649.673.5 1.总体发展目 践行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立足城乡协调发展,关注城镇化质量,把高坑镇建设 03 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人民生活富裕、宜居宜业宜 社会人 医疗指韦 文指标 教育指标 游的萍乡市重点 土地资源|人 建设用地面|虿/人120 2.经济发展目标 生态指标」城乡人均公园绿地」m/人|/7.58 至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49.6亿元,2035年工业总产值达73.5亿元,形成以高新 环境指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 污水指标 非金属等新型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加速旅游休闲和现代服务等第三产业的 工业废水处理 发展,力争三产达到高坑经济总收入30%以上:优先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依托现代 化农业企业不断壮大综合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社会发展目标 至2025年城镇化水平达5246%左右,每千人医生数达到3.5人,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2
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总体规划修编( 201 8— 2035 年 )( 报 批 稿 )·文 本 2 第六条 适用范围 镇域范围内凡因镇村建设需要而编制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均 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七条 强制性内容 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加粗宋体字且加下划线条文。 强制性内容是对总体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依据,违反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 的,属严重违反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 目标与规模 第八条 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践行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立足城乡协调发展,关注城镇化质量,把高坑镇建设 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人民生活富裕、宜居宜业宜 游的萍乡市重点镇。 2.经济发展目标 至 2025 年工业总产值达 49.6 亿元,2035 年工业总产值达 73.5 亿元,形成以高新 非金属等新型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加速旅游休闲和现代服务等第三产业的 发展,力争三产达到高坑经济总收入 30%以上;优先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依托现代 化农业企业不断壮大综合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社会发展目标 至 2025 年城镇化水平达 52.46%左右,每千人医生数达到 3.5 人,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和中等职业教育。至 2035 年城镇化水平达到 74.03%左右,每千人医生数达到 4 人, 普及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 4.生活质量与基础发展目标 至 2025 年,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3%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 100%。至 2035 年,逐步向现代化目标迈进,形成优良的人居环境。 5.资源与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至 2025 年,城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7.5 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0%。至 2035 年,城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8.0 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率达到 95%以上,为高坑镇实现生态文明提供环境保障。 表 2.1 高坑镇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汇总表 指标分 类 大类 代码 指标分类 指标名称说明 单位 2017 年 2025 年 2035 年 经济指 标 1 工业总产 值 总量 亿元 33.6 49.6 73.5 财政收入 总量 亿元 3.4 5.4 8.8 社会人 文指标 2 人口指标 人口规模 万人 6.1 7.1 7.7 城镇人口比重 % 52.46 60.56 74.03 医疗指标 每千人医生数 人 2.0 2.8 3.5 教育指标 义务教育普及率 % 100 100 100 高中段教育普及率 % —— 80 90 土地资源 指标 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 积 m 2 /人 120 110 105 环境指 标 3 生态指标 城乡人均公园绿地 m 2 /人 / 7.5 8.0 污水指标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 理率 % / 90 95 工业废水处理率 % / 95 100 垃圾指标 无害化处理率 % / 100 100
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年)(报批稿)·文本 第九条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第十四条产业空间布局 035年镇域总人口规模为7.7万人,镇区人口为57000人,城镇化水平为74.03% 高坑镇域产业空间形成“四轴、四片”的空间结构 四轴:以320国道、萍高路、高王路一高楠路和环镇西路-环镇南路以依托的镇域产 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业发展轴。 第一节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1.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片区:以丰园、裴家、楠木和茶园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度假和 第十条主导产业 生态农业开发的发展片区 高新非金属为镇域主导产业,都市休闲旅游、填料、食品和机电等工业门类为高坑 2.现代制造产业发展片区:以丰园、富田为核心的,以高新非金属产业主的现代制 的辅助产业。 造产业发展区 3.综合发展片区:以高坑核心镇区为中心的综合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片区 第十一条工业强镇 4.森林休闲和工业遗址旅游发展片区:以小金山森林公园和大井历史建筑群为核心 加快高新非金属产业的发展,加速传统资源型产业改造提升 的旅游发展片区 第十二条旅游兴镇 节区娘联动战略 打造北部都市文化旅游、山地和农业休闲游、中部森林体验游、南部工业遗址游四 第十五条区域联动的空间结构 大主题游线。 规划联动萍乡市主城区和芦溪县城区,依托320国道、萍高路和杨武旅游公路加强 第十三条农业富民 高坑与萍乡主城区和芦溪县城区之间的联系,将高坑打造成为萍乡市域东西发展轴 上的重要节点 规划高坑镇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大力促进蔬果和花木种 植的规模化、链条化和产业化,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力促农业体闲产业的发 第十六条区域联动的交通框架 规划建设的杨武旅游公路以及现状320国道、萍高路、高王路、高泉路、高楠路和 高杨路构成高坑镇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
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总体规划修编( 201 8— 2035 年 )( 报 批 稿 )·文 本 3 第九条 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2035 年镇域总人口规模为 7.7 万人,镇区人口为 57000 人,城镇化水平为 74.03%。 第三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第十条 主导产业 高新非金属为镇域主导产业,都市休闲旅游、填料、食品和机电等工业门类为高坑 的辅助产业。 第十一条 工业强镇 加快高新非金属产业的发展,加速传统资源型产业改造提升。 第十二条 旅游兴镇 打造北部都市文化旅游、山地和农业休闲游、中部森林体验游、南部工业遗址游四 大主题游线。 第十三条 农业富民 规划高坑镇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大力促进蔬果和花木种 植的规模化、链条化和产业化,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力促农业休闲产业的发 展。 第十四条 产业空间布局 高坑镇域产业空间形成“四轴、四片”的空间结构。 四轴:以 320 国道、萍高路、高王路—高楠路和环镇西路-环镇南路以依托的镇域产 业发展轴。 四片: 1.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片区:以丰园、裴家、楠木和茶园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度假和 生态农业开发的发展片区。 2.现代制造产业发展片区:以丰园、富田为核心的,以高新非金属产业主的现代制 造产业发展区。 3.综合发展片区:以高坑核心镇区为中心的综合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片区。 4.森林休闲和工业遗址旅游发展片区:以小金山森林公园和大井历史建筑群为核心 的旅游发展片区。 第二节 区域联动战略 第十五条 区域联动的空间结构 规划联动萍乡市主城区和芦溪县城区,依托 320 国道、萍高路和杨武旅游公路加强 高坑与萍乡主城区和芦溪县城区之间的联系,将高坑打造成为萍乡市域东西发展轴 上的重要节点。 第十六条 区域联动的交通框架 规划建设的杨武旅游公路以及现状 320 国道、萍高路、高王路、高泉路、高楠路和 高杨路构成高坑镇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
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年)(报批稿)·文本 通过拓宽萍高公路加强高坑与萍乡主城区和芦溪堿区的联动发展:通过提升高杨公 第二十条镇村体系构建 路强化沟通高坑镇区与北部文旅基地的联系:通过对现有县道和乡道进行提升改造 加强高坑镇区及各行政村与区域之间的联系 规划构建“镇区一中心村一基层村”三级镇村体系结构 第三节城乡统筹战略 第二十一条迁村井点规划 第十七条引导人口向镇区、农村社区集聚 全镇村庄划分为改扩建型、更新型、保留型、迁移型四种类型,以引导村庄居民点 由分散向集约发展 1.做大做强镇区。规划三个中心村,即将裴家、丰园和茶亭村三个行政村规划引导 为镇域中心村,加大中心村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促进中心村社会产业集聚发展 表4.1村庄类型规划一栏表 村庄名称 煮划策略 2.保留基层村为农业现代化配套服务。规划镇区范围外的村庄,规划期内保留行政 在原有基础上集聚周边分散的村庄,加强基 区划与管理。 改扩建型裴家村、丰园村和茶亭村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在土地供给、 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十八条统筹城乡基础设施 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其纳入镇区内,逐步完 更新型{高坑村、富田村(部分)成城镇化改造,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阅 积极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在燃气、供水和排水等方面主动对接萍乡市主城区和 进其与城镇整体的融合 芦溪县城。同时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水平,高坑的各级公共服务设施需与各城 浒泉、云泉、富田(部分) 保留型搽园、彭泉、楠木、泉江、王 允许就地改造,限制其建设规模的扩张,引 乡聚居点的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 导当地居民向镇区与中心村集聚 家源、石上 主要包含各行政村内部的较 迁移型为分散的、无发展潜力的若行女排新村庄的选址,避免二次拆迁,加 强原址的土地整理 体系规划 第十九条规划原则 第二十二条村庄住宅建设标准 将分散的自然村整合为新农村居民点体系,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 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指标 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大量的闲置土地,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农业产业化。通过 人口转移,提供就业岗位,使得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 新住宅建筑占地面积不熊超过120平方米
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总体规划修编( 201 8— 2035 年 )( 报 批 稿 )·文 本 4 通过拓宽萍高公路加强高坑与萍乡主城区和芦溪城区的联动发展;通过提升高杨公 路强化沟通高坑镇区与北部文旅基地的联系;通过对现有县道和乡道进行提升改造, 加强高坑镇区及各行政村与区域之间的联系。 第三节 城乡统筹战略 第十七条 引导人口向镇区、农村社区集聚 1.做大做强镇区。规划三个中心村,即将裴家、丰园和茶亭村三个行政村规划引导 为镇域中心村,加大中心村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促进中心村社会产业集聚发展。 2.保留基层村为农业现代化配套服务。规划镇区范围外的村庄,规划期内保留行政 区划与管理。 第十八条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 积极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在燃气、供水和排水等方面主动对接萍乡市主城区和 芦溪县城。同时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水平,高坑的各级公共服务设施需与各城 乡聚居点的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 第四章 镇村体系规划 第十九条 规划原则 将分散的自然村整合为新农村居民点体系,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 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大量的闲置土地,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农业产业化。通过 人口转移,提供就业岗位,使得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 第二十条 镇村体系构建 规划构建“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镇村体系结构。 第二十一条 迁村并点规划 全镇村庄划分为改扩建型、更新型、保留型、迁移型四种类型,以引导村庄居民点 由分散向集约发展。 表 4.1 村庄类型规划一栏表 村庄类型 村庄名称 规划策略 改扩建型 裴家村、丰园村和茶亭村 在原有基础上集聚周边分散的村庄,加强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在土地供给、 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更新型 高坑村、富田村(部分)和新 华村 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其纳入镇区内,逐步完 成城镇化改造,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促 进其与城镇整体的融合。 保留型 浒泉、云泉、富田(部分)、 茶园、彭泉、楠木、泉江、王 家源、石上 允许就地改造,限制其建设规模的扩张,引 导当地居民向镇区与中心村集聚。 迁移型 主要包含各行政村内部的较 为分散的、无发展潜力的若干 自然村 科学安排新村庄的选址,避免二次拆迁,加 强原址的土地整理。 第二十二条 村庄住宅建设标准 1.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指标: 新建住宅建筑占地面积不能超过 120 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