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18)(Phys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201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学分:4.5总学时:72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及临床有关课程选用教材:1.王庭槐.生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必读书目:1.孙红,彭聿平。人体生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 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M]. 13th edition Philadelphia: Saunders2016.3. Linda S. Costanzo. Physiology Cases and Problems (Board Review Series) [M]. 4th edition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14.4.JohnE.Hall.医学生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5.XiaominWang,JinxiaZhu.MedicalPhysiology[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选读书目:1.闫剑群主编.生理学(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朱大年,生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唐四元.生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朱妙章大学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牛欣,张志雄生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二、课程总目标: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命活动机制和规律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正常人体主要生命活动的机制和调节规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以及从事医疗、卫生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对应培养标准/毕业要求指标点1
1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18) (Physiol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232010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学 分:4.5 总 学 时:72 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 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及临床有关课程 选用教材: 1. 王庭槐. 生理学(第 9 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朱大年,王庭槐. 生理学(第 8 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必读书目: 1. 孙红,彭聿平. 人体生理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M]. 13th edition. Philadelphia: Saunders. 2016. 3. Linda S. Costanzo. Physiology Cases and Problems (Board Review Series) [M]. 4 th edition.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14. 4. John E. Hall. 医学生理学 [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 5. Xiaomin Wang, Jinxia Zhu. Medical Physiology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选读书目: 1. 闫剑群主编. 生理学(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朱大年. 生理学(第 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 唐四元. 生理学(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 朱妙章. 大学生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牛欣,张志雄. 生理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二、课程总目标: 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命活动机制和规律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 应当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正常人体主要生命活动的机制和调节规律。本课程的 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以及从事医疗、卫生实践打下必要的基 础。 课程教学目标 对应培养标准/毕业要求指标点
1.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结构及其各组分的1.1理解和记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正常功能活动、寻求其发生规律。1.2分析生物信息的产生及传输机制;2.正常人体应对内、外环境变化1.3详述各组织器官、各系统的机能及活动机制所进行的调节机制,维持整体功1.4概括机体各系统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能的稳态。1.5阐述学科的进展。2.能力目标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2.1运用互联网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指导未来临床工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中用到的生理学相关知识;有效获取和利用临床医学的专业2.2结合临床病例开展基础知识探究,获取、甄别、理解信息,研究领域中的问题的基本医学教育证据:技能。2.3知识的中英文双语表达,特别是关键专业名词的中英2.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护理学1文对照:文献和简单的会话能力。2.4小组内协作,与各方交流沟通、讲解并提供信息,团3.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基1队合作与领导力。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3.素质目标1.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3.1建立患者体验、同理心等医学人文的素养: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权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3.2树立医学科学观念及科学研究的素养:3.3学会学习,积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素养,培养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患者健康服务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的专业精神。2.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3.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开展跨学科合作的意识。4.具有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5.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反思精神,具有循证实践、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度。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 第一章绪论(2学时)2
2 1. 知识目标 1.1 理解和记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1.2 分析生物信息的产生及传输机制; 1.3 详述各组织器官、各系统的机能及活动机制; 1.4 概括机体各系统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1.5 阐述学科的进展。 1. 掌握人体结构及其各组分的 正常功能活动、寻求其发生规律。 2. 正常人体应对内、外环境变化 所进行的调节机制,维持整体功 能的稳态。 2. 能力目标 2.1 运用互联网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指导未来临床工 作中用到的生理学相关知识; 2.2 结合临床病例开展基础知识探究,获取、甄别、理解 医学教育证据; 2.3 知识的中英文双语表达,特别是关键专业名词的中英 文对照; 2.4 小组内协作,与各方交流沟通、讲解并提供信息,团 队合作与领导力。 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 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获取和利用临床医学的专业 信息,研究领域中的问题的基本 技能。 2.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护理学 文献和简单的会话能力。 3.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基 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 会健康保健需求。 3. 素质目标 3.1 建立患者体验、同理心等医学人文的素养; 3.2 树立医学科学观念及科学研究的素养; 3.3 学会学习,积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素养,培养 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 1.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 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权 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 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患者健康服务 的专业精神。 2.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 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 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3.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 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 极开展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4.具有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 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 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 展的态度。 5.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 判反思精神,具有循证实践、勇 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度。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任务: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重点掌握:机体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稳态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内环境稳态;生理功能调节的形式和机制以及反馈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和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三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二、体内的控制系统其中“"表示重点内容,“”表示难点,“"表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专业英语词汇生理学内环境 physiologyinternal environment稳态homeostasis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反射reflex反射弧reflex arc体液调节自身调节humoral regulationautoregulation负反馈调定点negativefeedbackset point正反馈前馈feed-forwardpositivefeedback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8学时)教学要求:掌握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生物电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特征:骨骼肌收缩相关结构及其功能:肌肉收缩的原理。熟悉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基本原理:物质的跨膜信息传递方式:生物电的特点及兴奋性的概念:肌肉收缩的影响因素。了解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骨骼肌收缩机制,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二、物质的跨膜转运√第二节细胞的信号转导一、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二、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三节细胞的电活动一、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和电紧张电位二、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三、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四、局部电位3
3 教学要求:了解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任务;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重点掌握:机 体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稳态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内环境稳态;生理功能调节的形式和机制以及 反馈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和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三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其中“”表示重点内容,“”表示难点,“”表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专业英语词汇 生理学 physiology 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稳态 homeostasis 神经调节 nervousregulation 反射 reflex 反射弧 reflex arc 体液调节 humoralregulation 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调定点 set point 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前馈 feed-forward 2.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8 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生物电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特征;骨骼肌收 缩相关结构及其功能;肌肉收缩的原理。熟悉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基本原理; 物质的跨膜信息传递方式;生物电的特点及兴奋性的概念;肌肉收缩的影响因素。了解大分子物质 的跨膜转运,骨骼肌收缩机制,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二、物质的跨膜转运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二、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一、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和电紧张电位 二、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三、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四、局部电位
五、可兴奋细胞及其兴奋性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一、横纹肌的收缩二、平滑肌的收缩其中“"表示重点内容,“”表示难点,“"表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专业英语词汇载体carrier膜电导membraneconductance(离子)通道ion channel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 AC单纯扩散鸟苷酸结合蛋白simple diffusionGuanine uncleotide-bindingprotein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via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ion channel电压门控通道三磷酸肌醇voltage-gated channelinositol triphosphate, IP3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ionG蛋白耦联受G-proteincoupled receptor体channelIP3受体IP3 receptor,IP3 R经载体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 viacarrier同向转运钙调蛋白calmodulin, CaMsymport交换体促离子型受体exchangerionotrpic receptorprimary active transport原发性主动转运促代谢型受体metabotropicreceptorsecondary active继发性主动转运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kinasereceptortransportendocytosis入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transmembrane跨膜电位鸟苷酸环化酶guanylyl cyclase,GCpotentialtransporter转运体出胞exocytosision pump离子泵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被动转运passivetransport单(物质)转运uniport门控gating受体介导入胞receptor-mediatedchemically gated入胞化学门控通道endocytosischannelantiport反向转运离子通道型受体ion-channel receptorglucose transporter,葡萄糖转运体G蛋白效应器GproteineffectorGLUTsodium-potassium pump钠-钾泵环一磷酸腺苷cycle adenosinemonophosphate,cAMP4
4 五、可兴奋细胞及其兴奋性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一、横纹肌的收缩 二、平滑肌的收缩 其中“”表示重点内容,“”表示难点,“”表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专业英语词汇 载体 carrier 膜电导 membrane conductance (离子)通道 ion channel 腺苷酸环化酶 adenylyl cyclase, AC 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 鸟苷酸结合蛋白 Guanine uncleotide-binding protein 经通道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ion channel 磷酸二酯酶 phosphodiesterase,PDE 电压门控通道 voltage-gated channel 三磷酸肌醇 inositol triphosphate, IP3 机械门控通道 mechanically-gated ion channel G 蛋白耦联受 体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经载体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 IP3 受体 IP3 receptor, IP3R 同向转运 symport 钙调蛋白 calmodulin, CaM 交换体 exchanger 促离子型受体 ionotrpic receptor 原发性主动转运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促代谢型受体 metabotropic receptor 继发性主动转运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酪氨酸激酶受体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入胞 endocytosis 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 跨膜电位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鸟苷酸环化酶 guanylyl cyclase, GC 转运体 transporter 出胞 exocytosis 离子泵 ion pump 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 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单(物质)转运 uniport 门控 gating 受体介导入胞 receptor-mediated 化学门控通道 chemically gated channel 入胞 endocytosis 反向转运 antiport 离子通道型受体 ion-channel receptor 葡萄糖转运体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 G 蛋白效应器 G protein effector 钠-钾泵 sodium-potassium pump 环一磷酸腺苷 cycl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cyclic guanosine失活环一磷酸鸟苷inactivationmonophosphate,cGMPresting potential静息电位去激活deactivationhyperpolarization超极化跳跃式传导saltatoryconductionovershoot超射缝隙连接通道gap junction channelequilibriam potential平衡电位膜片钳patch clampspike potential锋电位兴奋excitationthreshold阅值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outwardcurrent外向电流空间性总和spatialsummationfromrecovery复活膜电位membranepotentialinactivationelectrotonic potential极化电紧张电位polarizationphospholipase C磷脂酶C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diacylglycerol, DG二酰甘油钙释放通道calcium release channelNO synthase, NOS氧化氮合酶鸟苷酸环化酶受guanylyl cyclase receptor体nitric oxide, NO去极化一氧化氮depolarizationexcitation-contraction兴奋性兴奋-收缩耦联excitabilitycouplingthreshold intensity阅强度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复极化repolarization超常期supranormal periodaction potential全或无动作电位all or noneinward current内向电流再生性循环regenerative cycle钾漏通道激活activationK+ leak channelexcitation-secretion刺激兴奋-分泌耦联stimuluscoupling阅刺激threshold stimulus波前wavefrontgap junction缝隙连接阅电位threshold (membrane)potentialelectrotonic propagation电紧张扩布时间性总和temporal summationexcitable cell可兴奋细胞量子式释放quantal release ryanodine,RYRsingle twitch单收缩收缩效能performance of contractionisotoniccontraction等张收缩初长度initial length5
5 环一磷酸鸟苷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 失活 inactivation 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去激活 deactivation 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 跳跃式传导 saltatory conduction 超射 overshoot 缝隙连接通道 gap junction channel 平衡电位 equilibriam potential 膜片钳 patch clamp 锋电位 spike potential 兴奋 excitation 阈值 threshold 局部电位 local potential 外向电流 outward current 空间性总和 spatial summation 复活 recovery from inactivation 膜电位 membrane potential 电紧张电位 electrotonic potential 极化 polarization 磷脂酶C phospholipase C 第二信使 second messenger 二酰甘油 diacylglycerol, DG 钙释放通道 calcium release channel 氧化氮合酶 NO synthase, NOS 鸟苷酸环化酶受 体 guanylyl cyclase receptor 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 去极化 depolarization 兴奋-收缩耦联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兴奋性 excitability 阈强度 threshold intensity 绝对不应期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复极化 repolarization 超常期 supranormal period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全或无 all or none 内向电流 inward current 再生性循环 regenerative cycle 钾漏通道 K+ leak channel 激活 activation 兴奋-分泌耦联 excitation-secretion coupling 刺激 stimulus 阈刺激 threshold stimulus 波前 wave front 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 阈电位 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电紧张扩布 electrotonic propagation 时间性总和 temporal summation 可兴奋细胞 excitable cell 量子式释放 quantal release ryanodine, RYR 单收缩 single twitch 收缩效能 performance of contraction 等张收缩 isotonic contraction 初长度 initial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