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视数学思想,现代数学观点的讲述,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计算及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及工程意识;坚持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重视 学生的综合实践,为学生搭建了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4.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 (1)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提高数学综合素质探索与实践,2005年,李大可,第一作 者 (2)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与实践,2005年,乔学军,第一作 者 (3)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探索与实践,2005年,乔学军,第一作者 (4)用 Hilbert空间的性质证明定积分不等式,2006年,庞永锋,第一作者 5.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1)2005年,获2005年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西安建筑科大,曲小钢, 排名第三 (2)2004年,获2004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十届研究生优秀基础课任课教师,曲 小钢 (3)陕西省数学会2007年青年优秀论文,庞永锋,排名第 (4)2003年获年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西安建筑技科技大学,李大可,排名 (5)2008年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张俊敏 (6)2004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李大可,排名第四; 教学改 革与教
5 2-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3) 重视数学思想,现代数学观点的讲述,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计算及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及工程意识;坚持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重视 学生的综合实践,为学生搭建了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4.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 (1) 加强数学建模教育 提高数学综合素质,探索与实践,2005 年,李大可, 第一作 者; (2)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与实践,2005 年,乔学军,第一作 者; (3)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探索与实践,2005 年,乔学军,第一作者; (4) 用 Hilbert 空间的性质证明定积分不等式,2006 年,庞永锋,第一作者; 5.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1) 2005 年,获 2005 年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西安建筑科大,曲小钢, 排名第三 (2) 2004 年,获 2004 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十届研究生优秀基础课任课教师, 曲 小钢 (3) 陕西省数学会 2007 年青年优秀论文,庞永锋,排名第一; (4) 2003 年获年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西安建筑技科技大学,李大可,排名 第二; (5) 2008 年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张俊敏 (6) 2004 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李大可,排名第四; fk ()
3.课程描述 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计算方法》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工科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理论课。其内容 丰富,实用性强。它是专门研究和探索科学计算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工程、经济、金融与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计算方法》课程原隶属本校基础课部数学教研室,基础课部易名为理学院后,现隶属 理学院数学系工程数学教研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我校《计算方法》课程主要依据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书 来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在教学中强调“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基本运算”、“由浅入深、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很 好的效果。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对《计算方法》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根据我校立足 于培养具有理科支撑的工科人才的要求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工科数学委员会对本课程 的基本要求为基础,制订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以新大纲指导全校计 算方法的教学。 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根据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计算方法》课程新的基本 要求,为配合新的课程要求的实施,针对各专业的不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编写了《计算 方法》教材,自使用以来,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好评。 经过多年的努力,《计算方法》课程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我们又编制了《计算方 法》电子教案及多媒体课件,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中一个老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的 局面。同时,该课程的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不断提高。老教师知识渊 博、教学经验丰富,新教师思想活跃、知识新颖,有创新精神。我们组织的有老中青教师参 加的讨论班,在知识传递、科学研究和教学方法探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系逐渐形成一 支结构合理、学术素质较高,锐意进取的《计算方法》课程师资队伍
6 3.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计算方法》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工科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理论课。其内容 丰富,实用性强。它是专门研究和探索科学计算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工程、经济、金融与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计算方法》课程原隶属本校基础课部数学教研室,基础课部易名为理学院后,现隶属 理学院数学系工程数学教研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我校《计算方法》课程主要依据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书 来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在教学中强调“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基本运算”、“由浅入深、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很 好的效果。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对《计算方法》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根据我校立足 于培养具有理科支撑的工科人才的要求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工科数学委员会对本课程 的基本要求为基础,制订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以新大纲指导全校计 算方法的教学。 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根据 1995 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计算方法》课程新的基本 要求,为配合新的课程要求的实施,针对各专业的不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编写了《计算 方法》教材,自使用以来,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好评。 经过多年的努力,《计算方法》课程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我们又编制了《计算方 法》电子教案及多媒体课件,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中一个老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的 局面。同时,该课程的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不断提高。老教师知识渊 博、教学经验丰富,新教师思想活跃、知识新颖,有创新精神。我们组织的有老中青教师参 加的讨论班,在知识传递、科学研究和教学方法探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系逐渐形成一 支结构合理、学术素质较高,锐意进取的《计算方法》课程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