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明确中国革命的世界意义和地位,正确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重点掌握 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充分认识中国三种政治势力所代表的三种建国方案,并进行 比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会被人民选择。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2.1中国三种政治势力所代表的三种建国方案之比较 2.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会被人民选择。 (三)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知识 北洋军阀建立的政权是封建的买办的反动专制统治。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状态。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的知识分子再次思考中国的出路,他们 从文化心理角度进行探讨,强调必须改变中国的国民性。他们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提倡文学革命,极大地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但新文化运动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直接的推动作 用。一是树立了中国解放的榜样,二是苏俄对华政策的调整,三是苏俄民众动员的方法给中国先进 分子以直接的启示。当然五四运动之前,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只有李大钊。 1.2提高内容
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在新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 运动相结合的特点。从时代背景、领导力量、运动主体等方面与引旧民主主义革命有显著的差异,因 而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3扩展内容 驳斥“救亡压倒启蒙”论。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2.1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历程。 2.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知识 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左翼精英、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以及一部分原中国同盟 会、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开始信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 论,提倡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随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逐步传播,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治的任务刻不容缓。1920 年8月,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在上海成立。此后在北京、武汉、长沙、济南、东京、巴黎等处,中国人 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组织。他们积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至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进 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