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不平等条约。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表 现: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2提高内容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十分复杂,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主 要矛盾,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 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两大矛盾决定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 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3扩展内容 充分认识毛泽东对近代中国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的概括,认识两大历史任务及其之间 的关系,认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进步性。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 质;正确认识近代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2.1认识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2.3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2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知识 军事侵略方面。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主要包括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 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等。政治控制方面。政治控制主要表现在控制中国的内 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等。经济掠夺方面。经济掠夺表现在控制中国 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等。文化渗 透方面。文化渗透表现在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等。 1.2提高内容 了解西方列强及日本侵略中国重要史实,掌握列强及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 1.3扩展内容 通过实践教学实地参观学习(例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重点掌握列强侵 略中国的罪行。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2.1资本一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兼驳“鸦片战净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三)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知识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包括民众的反侵略斗争和统治阶级内的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粉碎 瓜分中国的图谋。列强在19世纪70年代后不断加紧侵略中国,1895年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但由于中国人民坚决抵抗,加之,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这一瓜分阴谋最后破产。 1.2提高内容 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重大史实,探讨反侵略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1.3扩展内容
深刻认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积贫积弱的原因,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迟滞的原因,都来自于外国 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2.1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三)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知识 从1840年到1919年的八十年间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但反侵略战净还是不断地 走向失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先进的中国人关注时势,关注中国的前途与未来,中国开始睁眼看世界, 开始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意识普遍觉醒,先进的中国人把救亡图存和振 兴中华推进到了新的发展时期。 1.2提高内容 认识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认识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具体行动和先导。 1.3扩展内容 通过课内外讲授和阅读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物生平事迹,充分理解近代民族 意识的觉醒,及其重大历史作用。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2.1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中国民族意识普遍觉醒,先进的中国人把敕亡 图存和振兴中华推进到了新的发展时期。 (三)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知识 中国农民是社会最贫困的阶级,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加重了赋税征收,列强侵略破坏 了小农经济,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广大农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这其中太平天国的规模与影响最 大。1853年正式建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有两个重要文献反映了这次农民战净对中国出路的探索:一是《天朝田亩制度》,二 是《资政新篇》。前者具有空想性质,后者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腐败及分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最终失 败。 1.2提高内容 认识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意义:太平天国农民斗争失败,但意义深远,沉重打击了封建统 治阶级,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是旧式农民战净的最高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 威;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 深的一次。失败的根本原因: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 1.3扩展内容 总结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及其经验教训,并与太平天国起义相比较,认识太平天国起义在反 封建斗争中的地位。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 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2.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三)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知识 清政府内部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与列强打交道过程形成了一个政治派别一洋务派,他 们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洋务运动,兴功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 留学生。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冲击了传统的落后的观念;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净失败中没 落。 1.2提高内容 洋务运动经甲午战净遭到失败,其失败的原因是: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 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3扩展内容 客观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 某些促进作用,但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2.1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三)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天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