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 (总分:150分监测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阳光明媚的三月,又到了大家展示才华的时候了。希望 同学们:镇定勇敢,答题不慌;仔细审题,要点勿忘;理想成绩,属于你们! 温馨提醒:所有试题均做在答题卷上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胚芽(pei)芳馨(xin 颓唐(tu 慰藉(j1) B.荫庇(yin)瘠薄(j1) 骸骨(hai) 阴霾(mai) C.臆测(yi) 倒坍(dan)荣膺(yin) 峥嵘( zh e ng) D.馈赠(kui)骄奢(she)涟漪(yi) 蓬蒿(hao)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泄千里淹淹一息天伦之乐蹑手蹑脚 B.遍稽群藉芒刺在背不屑质辩越俎代庖 C.引颈受戮如坐针毡吹毛求疵睡眼惺忪 D.万恶不赫顶礼膜拜通霄达旦乐此不疲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B.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C.我们学校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全校师生都排列在操场上,真是鳞次栉 D.看到四川灾区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她伤心得直掉眼泪。 4.对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 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 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重庆市 2012 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 (总分:150 分 监测时间:120 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阳光明媚的三月,又到了大家展示才华的时候了。希望 同学们:镇定勇敢,答题不慌;仔细审题,要点勿忘;理想成绩,属于你们! 温馨提醒:所有试题均做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胚.芽(pēi) 芳馨.(xīn) 颓.唐(tú) 慰藉.(jí) B.荫.庇(yīn) 瘠.薄(jí) 骸.骨(hài) 阴霾.(mái) C.臆.测(yì) 倒坍.( dān) 荣膺.(yīn) 峥.嵘(zhēng) D.馈.赠(kuì) 骄奢.(shē) 涟漪.(yī) 蓬蒿.(hāo)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一泄千里 淹淹一息 天伦之乐 蹑手蹑脚 B.遍稽群藉 芒刺在背 不屑质辩 越俎代庖 C.引颈受戮 如坐针毡 吹毛求疵 睡眼惺忪 D.万恶不赫 顶礼膜拜 通霄达旦 乐此不疲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 ....,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B.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C.我们学校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全校师生都排列在操场上,真是鳞次栉 ... 比.。 D.看到四川灾区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她伤心得直掉眼泪。 4. 对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 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 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D.《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 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按要求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 分) 继门户网站、BBS、网络社区、个人博客、SNS、微博之后,①“轻博客”成 为了2011年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热门。这种新兴的网络服务,和微博、博客一样, ②都致力于为用户提出生成内容、表达自己的平台。博客是倾向于表达的,③微 博则更倾向于社交和传播是它的特点。轻博客吸收双方的优势,从而吸引了一群 特立独行,有自己兴趣和判断的用户。④轻博客的用户能够在更简便的表达沟通 中表达自己对生活 (1)第①句语序不当,应将“ 放在“ 的前 (2)第②句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3)第③处句式杂糅,应将」 删去。 (4)第④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3分) 全国“两会”后,有分析人士认为,Δ“十二五”期间建设“幸福中国”的 政治导向已经玶之欲岀,B幸福指欻或被襕为中囯转型时期摆脱GD崇拜的密钥 从“幸福广东”口号的提出,到北京“十二五”规划写入“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再到重庆提出到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5%”,率 先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的调控写入规划,并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 最强的地区之一”,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将“幸福”解读为 “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C中国各级政府满溢的“ 福”热度,令全国乃至世界倍加注且 (1)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原文概括,请从ABC三句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 (1分) (2)中国各级政府满溢的“幸福”热度,说明了什么?(2分) 7、综合性学习(11分) 3月5日是雷锋同志的纪念日,雷锋的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
D.《孔乙己》 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 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按要求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 分) 继门户网站、BBS、网络社区、个人博客、SNS、微博之后,①“轻博客”成 为了 2011 年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热门。这种新兴的网络服务,和微博、博客一样, ②都致力于为用户提出生成内容、表达自己的平台。博客是倾向于表达的,③微 博则更倾向于社交和传播是它的特点。轻博客吸收双方的优势,从而吸引了一群 特立独行,有自己兴趣和判断的用户。④轻博客的用户能够在更简便的表达沟通 中表达自己对生活。 (1)第①句语序不当,应将“ ”放在“ ”的前 面。 (2)第②句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3)第③处句式杂糅,应将 删去。 (4)第④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3 分) 全国“两会”后,有分析人士认为,A“十二五”期间建设“幸福中国”的 政治导向已经呼之欲出,B 幸福指数或被视为中国转型时期摆脱 GDP 崇拜的密钥。 从“幸福广东”口号的提出,到北京“十二五”规划写入“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再到重庆提出到 2015 年“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75%”,率 先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的调控写入规划,并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 最强的地区之一”,2 月 27 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将“幸福”解读为 “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C 中国各级政府满溢的“幸 福”热度,令全国乃至世界倍加注目。 (1)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原文概括,请从 ABC 三句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 (1 分) (2)中国各级政府满溢的“幸福”热度,说明了什么?(2 分) 7、综合性学习(11 分) 3 月 5 日是雷锋同志的纪念日,雷锋的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
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为弘扬雷锋精神,全校轰轰烈烈地开 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当雷锋式少年”活动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2)为了配合这次活动,班级打算开一次“弘扬雷锋精神、共建和谐校园”的 主题班会。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三项。(3分) (3)如果老师让你来主持这次班会,请为这次主题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 (4)学校团委决定面向全体同学招募一批自愿者到敬老院去帮助孤寡老人。假 如你打算响应校团委的号召去作自愿者,你将怎样自荐?(3分) 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5分) )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 雎》) (2)溯洄从之, 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 行》) (4) 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5)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6)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7)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管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 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
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为弘扬雷锋精神,全校轰轰烈烈地开 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当雷锋式少年”活动。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 分) (2)为了配合这次活动,班级打算开一次“弘扬雷锋精神、共建和谐校园”的 主题班会。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三项。(3 分) (3)如果老师让你来主持这次班会,请为这次主题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3 分) (4)学校团委决定面向全体同学招募一批自愿者到敬老院去帮助孤寡老人。假 如你打算响应校团委的号召去作自愿者,你将怎样自荐?(3 分)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 (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 分,每空 1 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诗经·关 雎》) (2)溯洄从之, 。 ,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李贺《雁门太守 行》) (4) , 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5)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6) ,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7)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管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 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每小题1分,共4分) (1)牺牲玉帛: (2)肉食者鄙 (3)弗敢加也 (4)神弗福也: 10.请翻译以下两个句子。(每句2分,共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乡人”之见对比曹刿,使后者形 象更为 鲜明生动。 B.以主人公曹刿的表现为中心,可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请见 从战、论战 C.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意见,有英明远见,在 长勺之 战中有决定性功劳。 D.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生动。 12.请概括出曹刿身上最突出的两种闪光点,并任选其中一种,写出在中国历 史上与他有相似亮点的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史实筒要点评。(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各题。(21分) 敲门 ①“咚,咚咚,咚—一”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 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一一”永远固定的节拍。 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 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 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 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 他的家在四楼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每小题 1 分,共 4 分) (1)牺牲..玉帛: (2)肉食者鄙.: (3)弗敢加.也: (4)神弗福.也: 10.请翻译以下两个句子。 (每句 2 分,共 4 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乡人”之见对比曹刿,使后者形 象更为 鲜明生动。 B.以主人公曹刿的表现为中心,可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请见、 从战、论战。 C.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意见,有英明远见,在 长勺之 战中有决定性功劳。 D.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生动。 12.请概括出曹刿身上最突出的两种闪光点,并任选其中一种,写出在中国历 史上与他有相似亮点的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史实简要点评。(4 分) 三、现代文阅读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各题。(21 分) 敲 门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 101 室的门前,敲门。 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 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 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 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 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 他的家在四楼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 又是一个独居老人,社区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也没有太多的事,就 是每天记得去敲敲老人的门,看看她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 好及时处置。之所以选择了他,除了他是个热心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 家公司上班,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能够准时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有什么应 酬,这样才便于每天都能准时去敲敲老人的门。老人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照顾 ④社区找到他,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 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有时候,路上碰见放学的儿子, 他会和儿子一起去敲老奶奶的门,他会让儿子敲,儿子已经学会了他敲门的方法, “咚,咚咚,咚一一”不急不慢,不轻不重。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 地 摸摸儿子的脑袋,经常还会变戏法一样,变出 花绿绿的糖果来 这些糖果,都是老人远在海外的儿子邮寄回来的。 ⑤老人的身体很硬朗,但也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 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Δ敲了几遍,没人开 门,他惊出一身冷汘,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 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 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幸亏只是 虛惊一场。还有一次,中午,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 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今天这孩子难道没上班,怎么这时 候来敲门啊。喜颠颠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等傍晚的时候他 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⑥日子就这样慢慢地流逝。“咚,咚咚,咚一一”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 就会在楼梯洞口响起。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紧接着“吱牙”打开的门轴声,让 人感到宁静、安详。 ⑦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 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 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 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这么巧,有什么事情。也只好这样想了。 ⑧晚上十一点多,他们一家回家。在楼梯洞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 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一早再来敲门吧。 ⑨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却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一一”熟悉 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⑩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 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什么事了,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 了。刚才我听见楼梯洞里的声音,就想着是不是你们回来了,所以赶紧又上来看 看。看到你们没事,我就放心了 DB,“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 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答应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 门。因为,那已经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13.文章以“敲门”作标题,主要写了与“敲门”有关的哪几件事?(4分) 14.理解第三、四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 又是一个独居老人,社区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也没有太多的事,就 是每天记得去敲敲老人的门,看看她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 好及时处置。之所以选择了他,除了他是个热心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 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能够准时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有什么应 酬,这样才便于每天都能准时去敲敲老人的门。老人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式的照顾。 ④社区找到他,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 敲 101 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有时候,路上碰见放学的儿子, 他会和儿子一起去敲老奶奶的门,他会让儿子敲,儿子已经学会了他敲门的方法, “咚,咚咚,咚——”不急不慢,不轻不重。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 地笑了,摸摸儿子的脑袋,经常还会变戏法 ...一样,变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来。 这些糖果,都是老人远在海外的儿子邮寄回来的。 ⑤老人的身体很硬朗,但也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 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A.敲了几遍,没人开 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 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 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幸亏只是 虚惊一场。还有一次,中午,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 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今天这孩子难道没上班,怎么这时 候来敲门啊。喜颠颠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等傍晚的时候他 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⑥日子就这样慢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 就会在楼梯洞口响起。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紧接着“吱牙”打开的门轴声,让 人感到宁静、安详。 ⑦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 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 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 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这么巧,有什么事情。也只好这样想了。 ⑧晚上十一点多,他们一家回家。在楼梯洞口,看着 101 室的门,他犹豫了 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一早再来敲门吧。 ⑨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却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 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⑩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 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什么事了,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 了。刚才我听见楼梯洞里的声音,就想着是不是你们回来了,所以赶紧又上来看 看。看到你们没事,我就放心了。 ⑾B.“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 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答应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 门。因为,那已经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13.文章以“敲门”作标题,主要写了与“敲门”有关的哪几件事?(4 分) 14.理解第三、四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