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意蕴,成为符号化了的“客观物象”和“象征意蕴”的有机结合体。这些古典诗歌中的 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传统意象”。从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任何人都不可能白手起 家,都必须对前辈留下的宝贵遗产进行继承、发展和突破,在“传统意象”这一点上同样也 不例外。从广义上说,许多“传统意象”都不会过时,重要的是我们能运用自己的诗心慧眼 在“传统意象”固有的“象征意蕴”上,灌注新鲜的时代气息,融入崭新的审美趣味,赋予 我们独立的思考、独特的感情。比如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是古典诗歌中寄寓愁心、抒 写愁情的“传统意象”,唐代李商隐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 李璟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词句。戴望舒《雨巷》借鉴并改造了这一“传 统意象”,从丁香的愁心发展为“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赋予丁香新的社会心理内 涵,给予丁香人的形象容颜,从而和“雨巷”、“我”等意象构成了《雨巷》美好而朦胧的意 境 生成诗歌意象,还可以独创现代意象。可以这样说,衡量一个诗人对诗歌世界在深度和 广度上开掘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有没有创造出独特的意象,他是否拥有独特的 意象群。王维的诗歌境界清新、洁净、恬淡、和谐,这一诗情、画境和禅意浑融无间的艺术 境界,大多是由空山、明月、清泉、翠竹、莲花等一系列带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构成的。李白 的诗歌境界神光离合,伟岸超迈,和他的“明月肺腑”、“淋漓酒胆”是分不开的;明月、美 酒、成为他“迷狂”状态下催生的诗歌的重要意象。闻一多《发现》中“挂着悬崖”的“噩 梦”、“呕出”的“一颗心”,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中“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 矿灯”、“淤滩上的驳船”、“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 线”’,食指《相信未来》中“蜘蛛网”、“灰烬的余烟”、“失望的灰烬”、“凝露的枯藤”“温 暖漂亮的笔杆”、“孩子的笔体”,等等,都是从客观世界中抽取出来的独特的象征性事物, 饱含他们对这些事物的神圣情思,这些具有原创性的意象成为他们提供给现代诗歌的宝贵财 富,诗人们这种惟新是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写诗歌,不妨在诗歌意象生成上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或者继承传统意象,或者独 创现代意象,从而写出具有当代青年意气风发、昂扬进取的“少年精神”的诗篇来 「典题探究2005·高考四川卷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 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 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 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 铭记的。 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 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解读 文题既平中见奇,又平中见深,有助于培养考生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宽容 学会大度,并善于随时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懂得哪些该忘记,哪些该铭记,或进行生动地 叙写,或进行深情地言说,或进行深刻地说理。如写诗歌要注意意象的选择与生成,可以把 目光投向现实生活,也可以回眸历史事件,其中哪些事物铭刻在你的脑海中,永远不会忘却, 激起你脑中想象,或继承传统意象,或创造现代意象,把自己的情感依附在所选择的意象上 做到景中见情,情景合一,写出自己飞扬的诗篇 范文引路 永远的谭嗣同 一百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 同永在时间里轮回,吾国吾民永远铭记。)
象征意蕴,成为符号化了的“客观物象”和“象征意蕴”的有机结合体。这些古典诗歌中的 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传统意象”。从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任何人都不可能白手起 家,都必须对前辈留下的宝贵遗产进行继承、发展和突破,在“传统意象”这一点上同样也 不例外。从广义上说,许多“传统意象”都不会过时,重要的是我们能运用自己的诗心慧眼, 在“传统意象”固有的“象征意蕴”上,灌注新鲜的时代气息,融入崭新的审美趣味,赋予 我们独立的思考、独特的感情。比如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是古典诗歌中寄寓愁心、抒 写愁情的“传统意象”,唐代李商隐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 李璟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词句。戴望舒《雨巷》借鉴并改造了这一“传 统意象”,从丁香的愁心发展为“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赋予丁香新的社会心理内 涵,给予丁香人的形象容颜,从而和“雨巷”、“我”等意象构成了《雨巷》美好而朦胧的意 境。 生成诗歌意象,还可以独创现代意象。可以这样说,衡量一个诗人对诗歌世界在深度和 广度上开掘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有没有创造出独特的意象,他是否拥有独特的 意象群。王维的诗歌境界清新、洁净、恬淡、和谐,这一诗情、画境和禅意浑融无间的艺术 境界,大多是由空山、明月、清泉、翠竹、莲花等一系列带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构成的。李白 的诗歌境界神光离合,伟岸超迈,和他的“明月肺腑”、“淋漓酒胆”是分不开的;明月、美 酒、成为他“迷狂”状态下催生的诗歌的重要意象。闻一多《发现》中“挂着悬崖”的“噩 梦”、“呕出”的“一颗心”,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中“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 矿灯”、“淤滩上的驳船”、“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 线”,食指《相信未来》中“蜘蛛网”、“灰烬的余烟”、“失望的灰烬”、“凝露的枯藤”、“温 暖漂亮的笔杆”、“孩子的笔体”,等等,都是从客观世界中抽取出来的独特的象征性事物, 饱含他们对这些事物的神圣情思,这些具有原创性的意象成为他们提供给现代诗歌的宝贵财 富,诗人们这种惟新是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写诗歌,不妨在诗歌意象生成上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或者继承传统意象,或者独 创现代意象,从而写出具有当代青年意气风发、昂扬进取的“少年精神”的诗篇来! [典题探究] 2005·高考四川卷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 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 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 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 铭记的。 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 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解读] 文题既平中见奇,又平中见深,有助于培养考生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宽容, 学会大度,并善于随时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懂得哪些该忘记,哪些该铭记,或进行生动地 叙写,或进行深情地言说,或进行深刻地说理。如写诗歌要注意意象的选择与生成,可以把 目光投向现实生活,也可以回眸历史事件,其中哪些事物铭刻在你的脑海中,永远不会忘却, 激起你脑中想象,或继承传统意象,或创造现代意象,把自己的情感依附在所选择的意象上, 做到景中见情,情景合一,写出自己飞扬的诗篇。 [范文引路] 永远的谭嗣同 (一百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 同永在时间里轮回,吾国吾民永远铭记。)
春风无色黯河山,东航不敢望马关 神州病骨似秋草,六朝古道啼血鸟 国破方知人种贱,马关条约不忍看 连年战乱烽火寒,三军挥泪洒台湾 青山幽径横尸骨,驿路桥边闻鬼哭。 百年风雨血倒流,青山白骨无人收 金銮殿内郁苍苍,君臣相顾泪沾裳 何处犹唱后庭曲,一曲悲歌诉兴亡 亡国条约亡国恨,何堪此时亡国声 回首故国与山川,满目疮痍有谁怜? 南海举子万言书,石破天惊动地文 陈述维新与变法,雪雨纷纷绕宫门 巨风吹浪紫焰开,雷霆波涌向天拍 皇都少年与袖斗,唤得日月不沉沦 提倡西学废科举,西宫太后泪如雨 祖宗之法不能变,亡国不能亡祖先 君王一去入瀛台,风卷落花扫芳尘 道是天公感秋色,染得晴空透碧红 嗣同今年三十余,从此不见结发妻 国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刑场吟哦万人惊,三十三年化碧土 黄河呜咽向天注,抽刀一断断红尘 可怜闺妻守空房,夜闻黄梅雨敲窗, 花冠不整小窗开,疑是君郎化蝶来 但见池塘淡淡风,烟柳何处觅郎踪 小径一片残花色,不是花红是血红 却把相思入哀筝,怨曲重招断头魂 曲中有恨细细思,君在黄泉可闻知? 纤指玉手十三弦,破镜分飞幽恨传 贱妾独剪巴山雨,暮雨朝云血杜鹃 恍然湖上有归船,一帘幽梦半湖萍 闻君江上和琴声,翻作蝴蝶浇风铃 朱弦琴声九天来,风吹庭竹蒙玉尘 阴阳相隔分歧路,和妻浅唱回五声 曲终人散魂已远,画船东去橹声迟 攀折柳条题血书,随江悠悠随君王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 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 (借谭嗣同还魂,树一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之人,铮铮铁骨与柔情似水,真英雄耳。其妻曰: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意思就是:今生 把你遗忘,来世再续前缘。谭嗣同为英雄被铭记,被妻忍痛忘记今生之情,其实,两者一样 刻骨铭心。)
春风无色黯河山,东航不敢望马关 神州病骨似秋草,六朝古道啼血鸟 国破方知人种贱,马关条约不忍看 连年战乱烽火寒,三军挥泪洒台湾 青山幽径横尸骨,驿路桥边闻鬼哭。 百年风雨血倒流,青山白骨无人收 金銮殿内郁苍苍,君臣相顾泪沾裳 何处犹唱后庭曲,一曲悲歌诉兴亡 亡国条约亡国恨,何堪此时亡国声 回首故国与山川,满目疮痍有谁怜? 南海举子万言书,石破天惊动地文 陈述维新与变法,雪雨纷纷绕宫门 巨风吹浪紫焰开,雷霆波涌向天拍 皇都少年与袖斗,唤得日月不沉沦 提倡西学废科举,西宫太后泪如雨 祖宗之法不能变,亡国不能亡祖先 君王一去入瀛台,风卷落花扫芳尘。 道是天公感秋色,染得晴空透碧红 嗣同今年三十余,从此不见结发妻 国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刑场吟哦万人惊,三十三年化碧土 黄河呜咽向天注,抽刀一断断红尘 可怜闺妻守空房,夜闻黄梅雨敲窗。 花冠不整小窗开,疑是君郎化蝶来 但见池塘淡淡风,烟柳何处觅郎踪 小径一片残花色,不是花红是血红 却把相思入哀筝,怨曲重招断头魂 曲中有恨细细思,君在黄泉可闻知? 纤指玉手十三弦,破镜分飞幽恨传 贱妾独剪巴山雨,暮雨朝云血杜鹃 恍然湖上有归船,一帘幽梦半湖萍 闻君江上和琴声,翻作蝴蝶浇风铃 朱弦琴声九天来,风吹庭竹蒙玉尘 阴阳相隔分歧路,和妻浅唱回五声 曲终人散魂已远,画船东去橹声迟 攀折柳条题血书,随江悠悠随君王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 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 (借谭嗣同还魂,树一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之人,铮铮铁骨与柔情似水,真英雄耳。其妻曰: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意思就是:今生 把你遗忘,来世再续前缘。谭嗣同为英雄被铭记,被妻忍痛忘记今生之情,其实,两者一样 刻骨铭心。)
例文评析 爱与恨的交织,情与理的交融,忘记与铭记的沉思,组成了这一曲英雄的悲情交响乐, 弹奏出这一阙惊天地、泣鬼神的考场绝唱。谭嗣同,这位在几千年封建王朝即将土崩瓦解 灰飞烟灭的前夕,提倡“革去故,鼎取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英勇献身的“戊 戌六君子”之一,中华民族永远的英雄,与小作者亲切接触,亲密相拥。作者机智地将彩笔 挥,就成就了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考场佳作。 佩服作者的真情,他将谭嗣同的一腔爱国情,一腔爱家意渲染得令人落泪:佩服作者的 深厚文学功底,他化诗用典,巧用修辞,不但使诗歌音韵铿锵,雍容华贵,而且使诗歌极有 历史厚重感,极富文学的底蕴。诗前小序,高度概括,巧妙入题:诗末后记,巧扣话题,凸 现主旨,使诗歌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佩服作者的妙笔,巧用意象,“病骨”“古道”等意象表现了社会的黑暗:“巨风”“紫焰” 雷霆”等意象表现了改革的声势,而“池塘”“烟柳”“小径”“残花”等意象则把读者带 入如梦如幻之境 作文训练 母亲,像一堵墙,遮住了风雨,挡住了烈日,好让我们这些不经风雨的小树苗能茁壮成 长:母亲,像慈祥的鸟妈妈,每天都用充满爱的手抚摸着我们这些幼雏的羽毛,鼓励我们去 搏击万里长空 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细腻的,母爱也是无私而伟大的。请你写一首诗,献给母亲,表 达自己的情感 [写作指导] 诗歌是最为精练的文学品种,往往选取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本质, 以巨大的概括力激发读者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如何写好这样的一首诗歌呢?我 以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选取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来寄托主观情思。写献给母亲的 诗篇时,就可以精选和母亲有关的意象,比如,母亲的白发、眼睛、手脚等;也可以选择母 亲劳作时的工具,比如锄头、镰刀、铁锨等。无论选取哪种意象,都要把自己的情感蕴涵在 其中。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选取了“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水草” 虹”、“梦”、“长蒿”、“星辉”、“笙箫”、“夏虫”、“康桥”“衣袖”等意象,这些意象都已 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是诗人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份情感,意象的“虚”与诗人心中情的 “实”,相映成趣,一张一合,无不流露出意象的张力。 (二)运用修辞 诗要高度地概括生活,这就需要用最精炼的语言去刻划鲜明的艺术形象:诗要抒发强烈 的感情,就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强化诗的感情。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象征、对 比、夸张、对偶、拟人、反复等。采用不同的修辞格会取得不同的表达效果。给母亲写诗, 可以运用比喻修辞。我们可以把母亲比喻成“天空”,撑起我们的一片天;也可以比喻成“大 地”,生育并养育着我们:还可以比喻成“春蚕”“蜡烛”等,生命不息,关爱不止。也可以 运用排比的修辞:母亲是什么?母亲是在孤寂的深夜里为我递上一杯热牛奶的温暖。母亲是 什么?母亲是放学时永远驻立于路口的等待。母亲是什么?母亲是在我们成功时那缀满欣慰 泪花的笑容。母亲是什么?母亲是我们欲逃避时那坚毅的眼神。这些排比句的运用,就会把 对母亲的那份浓浓感激之情真挚地表达出来,就能更好地打动读者 (三)重视韵律 首成功的诗歌,韵律是不可或缺的。“韵脚是诗歌的方向盘,像船只一样,诗歌靠着 它航行前进。”(美国教育家勃特勒语)诗句的末字韵母相近,咏唱起来就有一种动人的音韵
[例文评析] 爱与恨的交织,情与理的交融,忘记与铭记的沉思,组成了这一曲英雄的悲情交响乐, 弹奏出这一阙惊天地、泣鬼神的考场绝唱。谭嗣同,这位在几千年封建王朝即将土崩瓦解、 灰飞烟灭的前夕,提倡“革去故,鼎取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英勇献身的“戊 戌六君子”之一,中华民族永远的英雄,与小作者亲切接触,亲密相拥。作者机智地将彩笔 一挥,就成就了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考场佳作。 佩服作者的真情,他将谭嗣同的一腔爱国情,一腔爱家意渲染得令人落泪;佩服作者的 深厚文学功底,他化诗用典,巧用修辞,不但使诗歌音韵铿锵,雍容华贵,而且使诗歌极有 历史厚重感,极富文学的底蕴。诗前小序,高度概括,巧妙入题;诗末后记,巧扣话题,凸 现主旨,使诗歌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佩服作者的妙笔,巧用意象,“病骨”“古道”等意象表现了社会的黑暗;“巨风”“紫焰”, “雷霆”等意象表现了改革的声势,而“池塘”“烟柳”“小径”“残花”等意象则把读者带 入如梦如幻之境。 [作文训练] 母亲,像一堵墙,遮住了风雨,挡住了烈日,好让我们这些不经风雨的小树苗能茁壮成 长;母亲,像慈祥的鸟妈妈,每天都用充满爱的手抚摸着我们这些幼雏的羽毛,鼓励我们去 搏击万里长空。 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细腻的,母爱也是无私而伟大的。请你写一首诗,献给母亲,表 达自己的情感。 [写作指导] 诗歌是最为精练的文学品种,往往选取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本质, 以巨大的概括力激发读者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如何写好这样的一首诗歌呢?我 以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选取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来寄托主观情思。写献给母亲的 诗篇时,就可以精选和母亲有关的意象,比如,母亲的白发、眼睛、手脚等;也可以选择母 亲劳作时的工具,比如锄头、镰刀、铁锨等。无论选取哪种意象,都要把自己的情感蕴涵在 其中。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选取了“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水草”、 “虹”、“梦”、“长蒿”、“星辉”、“笙箫”、“夏虫”、“康桥”、“衣袖”等意象,这些意象都已 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是诗人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份情感,意象的“虚”与诗人心中情的 “实”,相映成趣,一张一合,无不流露出意象的张力。 (二)运用修辞 诗要高度地概括生活,这就需要用最精炼的语言去刻划鲜明的艺术形象;诗要抒发强烈 的感情,就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强化诗的感情。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象征、对 比、夸张、对偶、拟人、反复等。采用不同的修辞格会取得不同的表达效果。给母亲写诗, 可以运用比喻修辞。我们可以把母亲比喻成“天空”,撑起我们的一片天;也可以比喻成“大 地”,生育并养育着我们;还可以比喻成“春蚕”“蜡烛”等,生命不息,关爱不止。也可以 运用排比的修辞:母亲是什么?母亲是在孤寂的深夜里为我递上一杯热牛奶的温暖。母亲是 什么?母亲是放学时永远驻立于路口的等待。母亲是什么?母亲是在我们成功时那缀满欣慰 泪花的笑容。母亲是什么?母亲是我们欲逃避时那坚毅的眼神。这些排比句的运用,就会把 对母亲的那份浓浓感激之情真挚地表达出来,就能更好地打动读者。 (三)重视韵律 一首成功的诗歌,韵律是不可或缺的。“韵脚是诗歌的方向盘,像船只一样,诗歌靠着 它航行前进。”(美国教育家勃特勒语)诗句的末字韵母相近,咏唱起来就有一种动人的音韵
美。我们在写给母亲的这首诗歌里也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在不损害诗歌内容的前提下,尽可 能地做到双句押韵。 佳作赏析 献给母亲 写在母亲节之际 姚依农 黄昏已经来临 多年来 母亲 您走过的小路依然 村口的槐树已经枝叶茂盛 我沿着门前的小河飞翔 您给我的我怎能偿还 以阳光的名义为您祈祷 母亲今年雨水丰沛 您给我结实的骨骼让我收获 岁月的恩惠 坐在南国潮湿的空气中 点一盏灯 夜幕里我看到了您两鬓的银丝像北方的雪 更像温暖的棉 母亲当庄稼成熟的时候 儿子一定回家 【简评】 这首诗首先精选了“小路”、“槐树”、“小河”“灯”、“庄稼”等这些乡村特有的意象, 寓情于景,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之情:其次还恰切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母亲的白 发比作“银丝”,比作“北方的雪”,比作“温暖的棉”,既准确形象,又给人带来无限的暖 意,那浓浓的温暖不仅温暖着小作者,也洋溢在每一个读者的周围,这不能不让人佩服小作 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另外,“庄稼成熟”一词语意双关,既可以说是自然界田地里的庄稼 成熟之时,也可以理解为小作者长大成熟之日,一语多意,给人带来更多的思考。 第二章散文 第3练夹叙夹议,枝繁叶茂 训练目的 学会写夹叙夹议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 复习指导 何谓“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既 不是一味地记叙,也没有单纯的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 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两者有 机结合,水乳交融,使文章内蕴丰富,枝繁叶茂,从而使揭示文章的主题,瓜熟蒂落,水到 渠成。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许多得高分的考生,大都善于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如何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美。我们在写给母亲的这首诗歌里也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在不损害诗歌内容的前提下,尽可 能地做到双句押韵。 [佳作赏析] 献给母亲 ——写在母亲节之际 姚依农 黄昏已经来临 20多年来 母亲 您走过的小路依然 村口的槐树已经枝叶茂盛 我沿着门前的小河飞翔 您给我的我怎能偿还 以阳光的名义为您祈祷 母亲 今年雨水丰沛 您给我结实的骨骼让我收获 岁月的恩惠 坐在南国潮湿的空气中 点一盏灯 夜幕里我看到了您两鬓的银丝像北方的雪 更像温暖的棉 母亲 当庄稼成熟的时候 儿子一定回家 【简评】 这首诗首先精选了 “小路”、“槐树”、“小河”、“灯”、“庄稼”等这些乡村特有的意象, 寓情于景,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之情;其次还恰切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母亲的白 发比作“银丝”,比作“北方的雪”,比作“温暖的棉”,既准确形象,又给人带来无限的暖 意,那浓浓的温暖不仅温暖着小作者,也洋溢在每一个读者的周围,这不能不让人佩服小作 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另外,“庄稼成熟”一词语意双关,既可以说是自然界田地里的庄稼 成熟之时,也可以理解为小作者长大成熟之日,一语多意,给人带来更多的思考。 第 二 章 散 文 第 3 练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 [训练目的] 学会写夹叙夹议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 [复习指导] 何谓“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既 不是一味地记叙,也没有单纯的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 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两者有 机结合,水乳交融,使文章内蕴丰富,枝繁叶茂,从而使揭示文章的主题,瓜熟蒂落,水到 渠成。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许多得高分的考生,大都善于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如何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 提炼、概括和升华。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 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 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 第一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叙”。一般说来,“夹叙夹议”中的“叙”常见 的有三种情况:记叙性叙述、描写性叙述和议论性叙述。记叙性叙述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描写性叙述有浓厚的描写色彩。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事例构成,常采用排比的句式, 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这种“叙”难说 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这三种叙 述方法,记叙性叙述要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适合举一个事例时使用;描写性叙述要有 对人物和情节的想像再造,适合对一个场景或情境的描述;议论性叙述要选择几个相关 的事例,具有概括性,适合列举一组典型事例时使用。在训练中,可以针对所选事例和 自己的写作习惯而采取恰当的叙述方法。 第二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议”。“议”是“夹叙夹议”语段的核心、灵魂, 是事例叙述的意义之所在。“议”,有四种常见的议论方式。 (一)分析性议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议论形式,是对叙述的事例加以分析,揭示 事例的内涵,阐释事例的意义,透析事例的实质,使读者能够悟道明理 (二)感悟性议论。这种议论在叙述事例之后生发开去,着重表达作者的感想和领 悟。 (三)联想性议论。由事例引发联想,由此及彼,联想到过去、现实、未来,联想 到包含着类似道理的事例,表达出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 (四)对比性议论。先是对所叙述的事例阐述、挖掘,然后再举出事例与之比较分 析,找出二者的相同点或不同点,通过对比,孰优孰劣,褒贬分明 「典题探究』2007·高考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 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 体不限。 试题解读 从题干所提示的内容来看,“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 令人神往”,针对其中“明净”“辽阔”“深邃”三个定语,作文时应扣住人生、社会、 历史中的“天空”来构思:又要注意,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事物,都一定要以“怀 想”的方式出现在作文中。写出遥望星空时所产生的积极的联想或想象,并由此进行 思索,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也可以写真实的人和事。例如,①实写自己生活、成 长的经历。如写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习中曾经挥洒过奋斗汗水的生活片断的“天空”; 写在父母、老师等人的翼护和培养教育下快乐学习的故事“天空”;还可以具体写自己 读书、立志的“天空”: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做学问的三种境 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便是立志、奋斗、成功的三 个境界的人生“天空”。②实写自然界的“天空”。可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写工业文 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如天空浑浊、昏暗:也可以写环境污染使得天空的飞鸟少了 森林没有了、空山鸟语听不到了;蓝天白云的舒卷和美丽的火烧云也不见了等。不过
(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 提炼、概括和升华。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 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 、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 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 第一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叙”。一般说来,“夹叙夹议”中的“叙”常见 的有三种情况:记叙性叙述、描写性叙述和议论性叙述。记叙性叙述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描写性叙述有浓厚的描写色彩。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事例构成,常采用排比的句式, 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这种“叙”难说 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这三种叙 述方法,记叙性叙述要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适合举一个事例时使用;描写性叙述要有 对人物和情节的想像再造,适合对一个场景或情境的描述;议论性叙述要选择几个相关 的事例,具有概括性,适合列举一组典型事例时使用。在训练中,可以针对所选事例和 自己的写作习惯而采取恰当的叙述方法。 第二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议”。“议”是“夹叙夹议”语段的核心、灵魂, 是事例叙述的意义之所在。“议”,有四种常见的议论方式。 (一)分析性议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议论形式,是对叙述的事例加以分析,揭示 事例的内涵,阐释事例的意义,透析事例的实质,使读者能够悟道明理。 (二)感悟性议论。这种议论在叙述事例之后生发开去,着重表达作者的感想和领 悟。 (三)联想性议论。由事例引发联想,由此及彼,联想到过去、现实、未来,联想 到包含着类似道理的事例,表达出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 (四)对比性议论。先是对所叙述的事例阐述、挖掘,然后再举出事例与之比较分 析,找出二者的相同点或不同点,通过对比,孰优孰劣,褒贬分明。 [典题探究] 2007·高考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 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 体不限。 [试题解读] 从题干所提示的内容来看,“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 令人神往”,针对其中“明净”“辽阔”“深邃”三个定语,作文时应扣住人生、社会、 历史中的“天空”来构思;又要注意,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事物,都一定要以“怀 想”的方式出现在作文中。写出遥望星空时所产生的积极的联想或想象,并由此进行 思索,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也可以写真实的人和事。例如,①实写自己生活、成 长的经历。如写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习中曾经挥洒过奋斗汗水的生活片断的“天空”; 写在父母、老师等人的翼护和培养教育下快乐学习的故事“天空”;还可以具体写自己 读书、立志的“天空”;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做学问的三种境 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便是立志、奋斗、成功的三 个境界的人生“天空”。②实写自然界的“天空”。可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写工业文 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如天空浑浊、昏暗;也可以写环境污染使得天空的飞鸟少了; 森林没有了、空山鸟语听不到了;蓝天白云的舒卷和美丽的火烧云也不见了等。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