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选修—短篇小说选读阶段性综合检测(二) 【语文】说明 1.本试卷分22小题,共4页 2.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3.本次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3~4专题 基础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福祉(zhi) 胴体(tong) 僭越(jian) 溘然长 逝(ke) B.伉俪(kang) 祓除(fu) 稽首(j) 同仇 敌忾(kai) C.赧然(nan) 口讷(ne) 慰藉(je 气量褊 狭(bian) D.庇护(bi) 蛊惑(gu) 怃然(fu) 稗(ba i)官野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自诩伎俩犀利难以置信 B.盘诘拙劣糟粕不可理喻 C.华裔卡壳推搡礼尚往来 D.理睬阐明沮丧和言悦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苏教选修—短篇小说选读 阶段性综合检测(二) 【语文】说明: 1.本试卷分 22 小题,共 4 页 2.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3.本次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3~4 专题 一、基础与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 ) A.福祉(zhǐ) 胴体(tònɡ) 僭越(jiàn) 溘然长 逝(kè) B.伉俪(kànɡ) 祓除(fú) 稽首(jī) 同仇 敌忾(kài) C.赧然(nǎn) 口讷(nè) 慰藉(jiè) 气量褊 狭(biǎn) D.庇护(bì) 蛊惑(ɡǔ) 怃然(fǔ) 稗(bà i)官野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 A.自诩 伎俩 犀利 难以置信 B.盘诘 拙劣 糟粕 不可理喻 C.华裔 卡壳 推搡 礼尚往来 D.理睬 阐明 沮丧 和言悦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A.十多年未聚首的老同学见了面,有的尽情相拥,有的促膝畅谈,个个都很开 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世界杯足球赛韩日赛场上球星们精彩纷呈的表演,令球迷目不暇接,球场内 不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喝采 C.作为一个芸芸众生,父亲像同村其他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D.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 史上汗牛充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 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够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 幸福,很快乐 C.全国各地煤矿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 要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大学生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 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 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德的综合,牛顿的综 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 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7分)
A.十多年未聚首的老同学见了面,有的尽情相拥,有的促膝畅谈,个个都很开 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世界杯足球赛韩日赛场上球星们精彩纷呈的表演,令球迷目不暇接,球场内 不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喝采 C.作为一个芸芸众生,父亲像同村其他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D.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 史上汗牛充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 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够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 幸福,很快乐 C.全国各地煤矿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 要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大学生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 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 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德的综合,牛顿的综 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 ③ 二、古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7 分)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 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 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 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 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 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 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 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 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 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 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 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宝绘堂记 [宋]苏 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 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 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 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 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 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 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 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 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 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 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 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 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 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 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 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 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4分) 译文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4分) 译文 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明]扬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 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简要分析本词的艺术手法(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 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 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 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 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4 分) 译文: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4 分) 译文: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临江仙 [明]扬 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 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2)简要分析本词的艺术手法(4 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惟草木之零落兮 , (屈原《离骚》)
(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每小题3分) 从华尔街危机看新蒙昧主义的破产 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将颠覆笼罩在世界许多人头脑中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盲目崇拜 和迷信,一种曾经被灌输给世界人民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那种弥漫全世界的迷信或思潮究竟是什么呢?简言之,它是一种“新蒙昧主义”, 也就是一种“美国什么都好”、“代表了人类历史和进步方向”、“全世界都要 学习美国,依照美国模式来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思潮 新蒙昧主义是相对于旧蒙昧主义而言的旧蒙昧主义是指文艺复兴之前的中世纪 欧洲,宗教迷信和教会教条统治人们思维意识的时代,是罗马教廷企图以他们的 价值观来塑造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时代历经千辛万苦,通过无数斗士的不懈努 力,欧洲终于摆脱了旧蒙昧主义的统治但是,一种新蒙昧主义也应运而生 最初也是最持久的理念就是“西方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其核心思想是欧 洲(主要是英国)代表着人类的前途,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道德价值、语 言文化乃至吃穿住行,欧洲都代表着人类进步的唯一方向到20世纪,西方中心 论或者说新蒙昧主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最极端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 精英发明的“历史终结学说”,代表作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重要人物福山的《历 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历史终结学说宣称:“美国模式的自由民主制度乃是人类 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是人类最后的一种统治形式”基辛格在回顾20世纪 的历史时曾宣称,整个20世纪的历史,就是美国试图依照自己的理想来塑造整
(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三、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从华尔街危机看新蒙昧主义的破产 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将颠覆笼罩在世界许多人头脑中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盲目崇拜 和迷信,一种曾经被灌输给世界人民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那种弥漫全世界的迷信或思潮究竟是什么呢?简言之,它是一种“新蒙昧主义”, 也就是一种“美国什么都好”、“代表了人类历史和进步方向”、“全世界都要 学习美国,依照美国模式来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思潮 新蒙昧主义是相对于旧蒙昧主义而言的旧蒙昧主义是指文艺复兴之前的中世纪 欧洲,宗教迷信和教会教条统治人们思维意识的时代,是罗马教廷企图以他们的 价值观来塑造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时代历经千辛万苦,通过无数斗士的不懈努 力,欧洲终于摆脱了旧蒙昧主义的统治但是,一种新蒙昧主义也应运而生 最初也是最持久的理念就是“西方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其核心思想是欧 洲(主要是英国)代表着人类的前途,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道德价值、语 言文化乃至吃穿住行,欧洲都代表着人类进步的唯一方向到 20 世纪,西方中心 论或者说新蒙昧主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最极端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 精英发明的“历史终结学说”,代表作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重要人物福山的《历 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历史终结学说宣称:“美国模式的自由民主制度乃是人类 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是人类最后的一种统治形式”基辛格在回顾 20 世纪 的历史时曾宣称,整个 20 世纪的历史,就是美国试图依照自己的理想来塑造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