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世纪的百年间,有许多重大的史实值得人们去认识,去追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 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构成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克思是过去一 千年内最有影响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科学地描述人类历史发展规 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运动是波澜壮阔,又发人深省的运动 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否定物、批判物,即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出现在人类历 史舞台上的 社会主义的最早历史渊源可追溯到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针对“羊吃人”现象以 及资本原始积累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其著名的《乌托邦》 (《关于最美好的国家制度即乌托邦新岛》)一书中,描述了一个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是 建立在财产公有、人与人平等原则基础上,这种财产公有、人与人平等原则便是社会主义的 最早萌芽 18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国家相继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创造巨大财富的 同时,其建立在财产私有基础上的种种社会弊端日益显现,并激化了社会矛盾,社会主义思 潮在激化的社会矛盾中蓬勃兴起。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共同点是要求建立 一个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对立的集体管理制度,这种集体管理制度是以财产公有的生产合 作为基础,以大众的幸福和福利为最终目的的。这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得以 确立,并随着,19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理论 走向了科学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以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取得的巨大的社会 主义建设成就,将社会主义运动由欧洲推向了世界,这一过程可描绘为势如潮涌,席卷四洲 丝毫不为过,在20世纪初的中国,不谈点社会主义,对当时中国探索救国图强的知识分子 来讲,简直有些难以理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为蓝本的社会 主义国家建立,构成了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阵营,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成为这一历史 时期的突出特征。 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陷 入低潮,目前,硕果仅存“一大四小”五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五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属于第三 世界之列,而且彼此之间由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同,以及一些历史问题而心存芥蒂。面对 资本主义世界的强大实力,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前途何在,这实际上是对坚定走 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的前途与命运的解答 教学安排:本课程共24学时 导论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4学时) 录像片:《共产党宣言》,2学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 世纪的百年间,有许多重大的史实值得人们去认识,去追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 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构成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克思是过去一 千年内最有影响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科学地描述人类历史发展规 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运动是波澜壮阔,又发人深省的运动。 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否定物、批判物,即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出现在人类历 史舞台上的。 社会主义的最早历史渊源可追溯到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针对“羊吃人”现象以 及资本原始积累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1516 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其著名的《乌托邦》 (《关于最美好的国家制度即乌托邦新岛》)一书中,描述了一个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是 建立在财产公有、人与人平等原则基础上,这种财产公有、人与人平等原则便是社会主义的 最早萌芽。 18 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国家相继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创造巨大财富的 同时,其建立在财产私有基础上的种种社会弊端日益显现,并激化了社会矛盾,社会主义思 潮在激化的社会矛盾中蓬勃兴起。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共同点是要求建立 一个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对立的集体管理制度,这种集体管理制度是以财产公有的生产合 作为基础,以大众的幸福和福利为最终目的的。这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得以 确立,并随着,19 世纪 30—4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理论 走向了科学。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20 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以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取得的巨大的社会 主义建设成就,将社会主义运动由欧洲推向了世界,这一过程可描绘为势如潮涌,席卷四洲, 丝毫不为过,在 20 世纪初的中国,不谈点社会主义,对当时中国探索救国图强的知识分子 来讲,简直有些难以理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为蓝本的社会 主义国家建立,构成了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阵营,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成为这一历史 时期的突出特征。 但是,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陷 入低潮,目前,硕果仅存“一大四小”五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五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属于第三 世界之列,而且彼此之间由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同,以及一些历史问题而心存芥蒂。面对 资本主义世界的强大实力,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前途何在,这实际上是对坚定走 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的前途与命运的解答。 教学安排:本课程共 24 学时。 导论 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4 学时) 录像片:《共产党宣言》,2 学时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社会主义理论(2学时) 录像片:《红旗》,《赫鲁晓夫》,2学时 第二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4学时) 包括:列宁“东方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探析:后斯大 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困境 录像片:《走向未来》(邓小平),60分钟(2学时) 第三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2学时) 课堂讨论2个学时 完成一篇小论文(3000字左右),4学时 上课时间:1-6周 考试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考勤20%+小论文10%)30%;期末笔试(开卷)70% 导论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章通过分析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 史性飞跃(发展历程);当今世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进一步明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 法及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意义。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解释几个常识性的问题: 1、社会科学:围绕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开始探索与人相关的一切事务的发展规律, 通过认识它,掌握它,然后利用它,从而使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科学就这样应运而生。 科学可以分为两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前者主要探索自然的或者说非人的物的发展规律, 从而使人能够更好与利用物,达到更好生存和发展的科学。后者则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 探索其中的规律,最终达到使人更好生存与发展的科学。相比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更为复杂,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因此凡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科都化归功于社会科学 之类,不管你是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还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而且也很复杂。最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血缘关系,接 着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当劳动把人们联结在一起后,人们的各种各样关系 都通过劳动产生了,如我们之间正是在学习(劳动)中形成的师生关系。其中一个最重要的 关系是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系列认识、观点和方法,我们称 之为社会思想。 2、社会思想:社会思想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网络如何和谐生存与发 展的一系列观点、认识和方法的总称。自近代以来,用以指导人们生活的最重要的思想有两 类: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前者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也融进了社会主义的 内容;后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也融进了资本主义的合理内容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社会主义理论(2 学时) 录像片:《红旗》,《赫鲁晓夫》,2 学时 第二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4 学时) 包括:列宁“东方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探析;后斯大 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困境 录像片:《走向未来》(邓小平),60 分钟(2 学时) 第三讲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2 学时) 课堂讨论 2 个学时 完成一篇小论文(3000 字左右),4 学时 上课时间:1-6 周 考试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考勤 20%+小论文 10%)30%;期末笔试(开卷)70% 导论 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章通过分析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 史性飞跃(发展历程);当今世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进一步明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 法及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意义。 一、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解释几个常识性的问题: 1、社会科学:围绕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开始探索与人相关的一切事务的发展规律, 通过认识它,掌握它,然后利用它,从而使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科学就这样应运而生。 科学可以分为两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前者主要探索自然的或者说非人的物的发展规律, 从而使人能够更好与利用物,达到更好生存和发展的科学。后者则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 探索其中的规律,最终达到使人更好生存与发展的科学。相比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更为复杂,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因此凡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科都化归功于社会科学 之类,不管你是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还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而且也很复杂。最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血缘关系,接 着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当劳动把人们联结在一起后,人们的各种各样关系 都通过劳动产生了,如我们之间正是在学习(劳动)中形成的师生关系。其中一个最重要的 关系是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系列认识、观点和方法,我们称 之为社会思想。 2、社会思想:社会思想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网络如何和谐生存与发 展的一系列观点、认识和方法的总称。自近代以来,用以指导人们生活的最重要的思想有两 类: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前者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也融进了社会主义的 内容;后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也融进了资本主义的合理内容
在社会中,最需要人们解决的两个问题是“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前者是 个政治问题,后者是一个经济问题。早先这两个问题是合在一起的,后来分支为两个学科: 政治学和经济学 什么是政治?这个问题似乎简单的不用说,但是仔细一想,并没有多少人能够回答。学 了这么多年的政治,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讲,非但没有了解政治,相反对政治是无比的厌恶 因为学得太多,这是我们的国情所致。因为在马克思列宁哪里,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灌输”。 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强调政治的“灌输”,只不过时间没有我们这么长 下面我们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解释什么是政治?从亚里斯多德到毛泽东,几乎每个伟人 哲人都从自己所处的特定时代、特定环境出发,提示了政治在某一方面的真谛,强调了政治 在某一侧面的特点,如,亚里斯多德说,政治就是“城市生活”一一雅典城市国家的成年男 性公民有权利、有义务参加城市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不去要罚款),“人是天生的政治动 物”。马克思说,政治表现了“阶级之间的斗争”,不同阶级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列宁说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一种“艺术”。毛泽东用农民式的质朴语言,从多个角度 论述过政治,他在谈到解放军进城时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时说,政治是从酸菜里出来的 邓小平说,建设四个现代化就是最大的政治。这都是政治某一方面论述政治的,如,可以说 政治是一门艺术,但艺术并非政治的全部:政治表现了阶级斗争,但阶级斗争也并不是政治 的全部。 政治究竟是什么?孙中山说,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何为管理众人之事?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伊斯顿说,“政治是关于价值物的权威性的分配过 程。”怎么理解?举例说,远古时期,一群原始人猎获了一只动物,怎么分配?打得头破血 流也分不好,后来想出办法:找出一个或几个人来,给他们权力,让他们来决定分配,这就 是最早的政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什么问题?即政治的产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 题?一一社会稳定问题。其中涉及到两个重要概念:权力与权利,权力是指影响和控制它人 的一种能力,权利是指个人的利益,利益来自于需求,但不等于需求,是个人的需求得到社 会所提供条件的满足。这样,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通过权力的产生、运作,从而保证个人 的需求的满足,最终达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于政治,我们需要了解以下的问题:人的需 求是什么,尤其是大多数的需求是什么,即对大多数人的利益都相关的公共事务是什么?权 力如何产生?如何分配?如何有效运作?如何保证社会的稳定? 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对于以上这么多“是什么”的一系列认识、观点,我们称之为政 治思想。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人们的利益需求,在以人们物质关系为基础构成的社会共同 体内,针对某一社会主体的利益如何实现和保证,形成了各种各样关系的思想。由于人们对 自己的需求认识不一样,在一个社会或者说国家当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政治思想,但总有 种思想是占主导地位的。自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主要是西方的自由主 义思想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 当一种政治思想上升为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政治思想具有排斥性,我们称这种思想为意 识形态。所以,在中,社会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想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自由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想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当一种政治思想成为意识形态时,实际上意味着拥有这种政治思想的人已成为掌握社会 权力(国家权力)的人,他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他们的政治思想制度化 经济一一经济思想 文化思想 3、制度与体制。政治制度涉及的是谁掌握国家权力的问题,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的 不同,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政治体制涉及的是掌握国家权力的人如何运用国家权力,从而更好地保证掌握国家权力
在社会中,最需要人们解决的两个问题是“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前者是一 个政治问题,后者是一个经济问题。早先这两个问题是合在一起的,后来分支为两个学科: 政治学和经济学。 什么是政治?这个问题似乎简单的不用说,但是仔细一想,并没有多少人能够回答。学 了这么多年的政治,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讲,非但没有了解政治,相反对政治是无比的厌恶, 因为学得太多,这是我们的国情所致。因为在马克思列宁哪里,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灌输”。 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强调政治的“灌输”,只不过时间没有我们这么长。 下面我们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解释什么是政治?从亚里斯多德到毛泽东,几乎每个伟人、 哲人都从自己所处的特定时代、特定环境出发,提示了政治在某一方面的真谛,强调了政治 在某一侧面的特点,如,亚里斯多德说,政治就是“城市生活”——雅典城市国家的成年男 性公民有权利、有义务参加城市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不去要罚款),“人是天生的政治动 物”。马克思说,政治表现了“阶级之间的斗争”,不同阶级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列宁说,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一种“艺术”。毛泽东用农民式的质朴语言,从多个角度 论述过政治,他在谈到解放军进城时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时说,政治是从酸菜里出来的。 邓小平说,建设四个现代化就是最大的政治。这都是政治某一方面论述政治的,如,可以说 政治是一门艺术,但艺术并非政治的全部;政治表现了阶级斗争,但阶级斗争也并不是政治 的全部。 政治究竟是什么?孙中山说,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何为管理众人之事?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伊斯顿说,“政治是关于价值物的权威性的分配过 程。”怎么理解?举例说,远古时期,一群原始人猎获了一只动物,怎么分配?打得头破血 流也分不好,后来想出办法:找出一个或几个人来,给他们权力,让他们来决定分配,这就 是最早的政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什么问题?即政治的产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 题?——社会稳定问题。其中涉及到两个重要概念:权力与权利,权力是指影响和控制它人 的一种能力,权利是指个人的利益,利益来自于需求,但不等于需求,是个人的需求得到社 会所提供条件的满足。这样,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通过权力的产生、运作,从而保证个人 的需求的满足,最终达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于政治,我们需要了解以下的问题:人的需 求是什么,尤其是大多数的需求是什么,即对大多数人的利益都相关的公共事务是什么?权 力如何产生?如何分配?如何有效运作?如何保证社会的稳定? 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对于以上这么多“是什么”的一系列认识、观点,我们称之为政 治思想。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人们的利益需求,在以人们物质关系为基础构成的社会共同 体内,针对某一社会主体的利益如何实现和保证,形成了各种各样关系的思想。由于人们对 自己的需求认识不一样,在一个社会或者说国家当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政治思想,但总有 一种思想是占主导地位的。自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主要是西方的自由主 义思想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 当一种政治思想上升为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政治思想具有排斥性,我们称这种思想为意 识形态。所以,在中,社会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想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自由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想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当一种政治思想成为意识形态时,实际上意味着拥有这种政治思想的人已成为掌握社会 权力(国家权力)的人,他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他们的政治思想制度化。 经济——经济思想 文化思想 3、制度与体制。政治制度涉及的是谁掌握国家权力的问题,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的 不同,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政治体制涉及的是掌握国家权力的人如何运用国家权力,从而更好地保证掌握国家权力
的人的利益的问题。 政治体制极其复杂,它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1)如何产生管理者?在简单 的社会如原始社会,管理者可能只需要一个,他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同时还是司法者。 但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管理者是一大群,怎么产生?(2)管理者有多大的权力?即被管 理者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制约管理者的权力,换言之,如何限制管理者的权力,使得他或他们 只能将权力用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不能用于追求私利,满足私欲。(3)当有了一大群管 理者时,他们之间的权力关系是怎么样的,即,他们之间如何既分工又合作,高效地管理公 共事务。这三个问题相当复杂,是人类所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人们在解决这三个问题或者 建立政治制度上所花费的聪明才智,决不比用在发明电、蒸汽机、电子计算机少,可以说, 在政治制度的建构上,人类表现了最大的创造力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如何选举统治者(管理者),原始共产主义时期,统治者是由一个 氏族的全体男性公民选举产生的,这样的选举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在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社 会中,权力除了用来为被统治者服务外并不能带来多少利益和其它满足,统治者地位吸引力 有限。但当统治者成为有利可图的职位时,这种民风淳朴的选贤方式马上就被你死我活的争 夺所代替。你死我活的争夺产生两个结果,一是统治者内部的自相残杀,二是社会的不稳定 所以,人类在政治领域中动脑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以一种稳定的形式选择统治者。 首先发明的是世袭制。“禹传子,家天下,”位置传给自己的后代,打消了许多人的窥视 之心。这使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还不彻底,因为兄弟之间也还可争夺。(《哈姆雷特》) 嫡长子世袭(中外殊途同归)。排除了统治者内部可能的争斗,满足了选择统治者的最 低要求一稳定,但其它的问题纷至沓来,比如,“合理性”一一人们希望选择的统治者在能 力和品德上都是杰出的,这是嫡长子世袭制无法解决的。有了合理,还需要公平—一人人都 有平等的权利或者说有机会成为自己社会的统治者。嫡长子世袭制无法解决 在了解以上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认识作为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 作为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以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1、概念的问世。 “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32年法国圣西门派主办的《地球》杂志,是圣西门的 门徒乔西叶尔首次使用的。他说,“我们不愿意为社会主义而牺牲个人,也不愿意为个人而 牺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笼统地指“不满意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朦胧地向往 新社会制度中的集体主义” 2、自从这个概念问世以来,各式各样的理论家都对其进行了界定,含义是五花八门 1924年,英国的一位科学家格里菲斯写了一本叫《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书,书中汇 集了1924年以前出现的260多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 分为两类:热爱社会主义的人 (1)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基础上的一种新社会的概念。 (2)社会主义是经济上的明智、政治上的拯救、宗教的实践 (3)社会主义是与艺术结合的科学。 (4)社会主义是常识的胜利。 反对社会主义的人:
的人的利益的问题。 政治体制极其复杂,它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1)如何产生管理者?在简单 的社会如原始社会,管理者可能只需要一个,他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同时还是司法者。 但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管理者是一大群,怎么产生?(2)管理者有多大的权力?即被管 理者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制约管理者的权力,换言之,如何限制管理者的权力,使得他或他们 只能将权力用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不能用于追求私利,满足私欲。(3)当有了一大群管 理者时,他们之间的权力关系是怎么样的,即,他们之间如何既分工又合作,高效地管理公 共事务。这三个问题相当复杂,是人类所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人们在解决这三个问题或者 建立政治制度上所花费的聪明才智,决不比用在发明电、蒸汽机、电子计算机少,可以说, 在政治制度的建构上,人类表现了最大的创造力。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如何选举统治者(管理者),原始共产主义时期,统治者是由一个 氏族的全体男性公民选举产生的,这样的选举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在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社 会中,权力除了用来为被统治者服务外并不能带来多少利益和其它满足,统治者地位吸引力 有限。但当统治者成为有利可图的职位时,这种民风淳朴的选贤方式马上就被你死我活的争 夺所代替。你死我活的争夺产生两个结果,一是统治者内部的自相残杀,二是社会的不稳定。 所以,人类在政治领域中动脑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以一种稳定的形式选择统治者。 首先发明的是世袭制。“禹传子,家天下,”位置传给自己的后代,打消了许多人的窥视 之心。这使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还不彻底,因为兄弟之间也还可争夺。(《哈姆雷特》) 嫡长子世袭(中外殊途同归)。排除了统治者内部可能的争斗,满足了选择统治者的最 低要求—稳定,但其它的问题纷至沓来,比如,“合理性”——人们希望选择的统治者在能 力和品德上都是杰出的,这是嫡长子世袭制无法解决的。有了合理,还需要公平——人人都 有平等的权利或者说有机会成为自己社会的统治者。嫡长子世袭制无法解决。 在了解以上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认识作为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 作为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以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1、概念的问世。 “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 1832 年法国圣西门派主办的《地球》杂志,是圣西门的 门徒乔西叶尔首次使用的。他说,“我们不愿意为社会主义而牺牲个人,也不愿意为个人而 牺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笼统地指“不满意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朦胧地向往 新社会制度中的集体主义”。 2、自从这个概念问世以来,各式各样的理论家都对其进行了界定,含义是五花八门。 1924 年,英国的一位科学家格里菲斯写了一本叫《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书,书中汇 集了 1924 年以前出现的 260 多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 分为两类:热爱社会主义的人: (1)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基础上的一种新社会的概念。 (2)社会主义是经济上的明智、政治上的拯救、宗教的实践。 (3)社会主义是与艺术结合的科学。 (4)社会主义是常识的胜利。 反对社会主义的人:
(1)社会主义是宗教的伤感、勤劳、疯狂和暧昧的道德的混合物 (2)社会主义是不适者生存。 (3)整个社会主义就是奴役 4)社会主义就是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与这些社会主义概念相适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封建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没有主义的社会主义、讲坛社会主义、工联社会主义、费边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行会社会主义、法朗吉社会主义等等 1924年以后,又出现了各种各样关于社会主义的解释,有的解释非常浪漫,充满了诗 情画意:“1981年的社会主义,物质丰富、文化优美…全市的交通工具都已电气化,有害 的企业都移到国外……我们在月亮上,我们在繁花树丛中行走 相应地在20世纪又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合作社社会主义、市场社会、后社会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民 主社会主义、非洲社会主义、伊斯兰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等。每一个流派代表着一种 社会主义观点,如自管社会主义一一所有的人都能用同样的勺子吃东西 (二)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那究竟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一一马克思对社会 主义的科学解释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如同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一样,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也可称为社会主义学,之 所以将科学一词放在前面,是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马克思为此在1874年指出:“‘科 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相社会主义相对立才使用”。为此,要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 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对待,就是说,要求 人们去研究它。”并且认为“这是社会主义者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到的问题。” 为什么人们在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方面易走入误区? 与自然科学相比,它是以人为研究、实践对象的:与其它的社会科学相比,它又是以人的 群体围绕国家权力为研究、实践对象的,因此,它在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直接与个人、群体 的命运紧密相关。正因为科学社会主义与人的命运直接攸关,社会主义作为一门需要不断进 行实践的科学,其在实践中的错误易被放大,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导致人们对社会 主义认识的偏差 2、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核心。“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 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各国共产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命题 在“人能够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方面,所有的思想家将之归结为“人的自由”问题。 如,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期举起的大旗就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现上升为西方资本主义 社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也是“人的自由”,但具有了阶级性,特指的是无产 级和全人类。马克思将“人的自由”,也称为“人的解放”分为四个层次 首先是人从自然中解放出来一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一人居于对自然的支配地位 其次,人类从人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一一政治解放——由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民主自由平 等原则而实现一一自由、平等、民主(保证),理论基础是人的天赋权利;马克思:人仍受 看不见的资本(物)的支配一一不是真正的平等,因而也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 再次,人类从对物的隶属关系中解放出现一一经济解放一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来完 最后,人从自身中解放出来一一完全的自由。 其中“人对物的隶属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马克思正是在批判“人对物
(1)社会主义是宗教的伤感、勤劳、疯狂和暧昧的道德的混合物。 (2)社会主义是不适者生存。 (3)整个社会主义就是奴役。 (4)社会主义就是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与这些社会主义概念相适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封建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没有主义的社会主义、讲坛社会主义、工联社会主义、费边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行会社会主义、法朗吉社会主义等等。 1924 年以后,又出现了各种各样关于社会主义的解释,有的解释非常浪漫,充满了诗 情画意:“1981 年的社会主义,物质丰富、文化优美……全市的交通工具都已电气化,有害 的企业都移到国外……我们在月亮上,我们在繁花树丛中行走……”。相应地在 20 世纪又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合作社社会主义、市场社会、后社会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民 主社会主义、非洲社会主义、伊斯兰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等。每一个流派代表着一种 社会主义观点,如自管社会主义——所有的人都能用同样的勺子吃东西。 (二)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那究竟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马克思对社会 主义的科学解释。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如同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一样,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也可称为社会主义学,之 所以将科学一词放在前面,是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马克思为此在 1874 年指出:“‘科 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相社会主义相对立才使用”。为此,要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 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对待,就是说,要求 人们去研究它。”并且认为“这是社会主义者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到的问题。” 为什么人们在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方面易走入误区? 与自然科学相比,它是以人为研究、实践对象的;与其它的社会科学相比,它又是以人的 群体围绕国家权力为研究、实践对象的,因此,它在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直接与个人、群体 的命运紧密相关。正因为科学社会主义与人的命运直接攸关,社会主义作为一门需要不断进 行实践的科学,其在实践中的错误易被放大,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导致人们对社会 主义认识的偏差。 2、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核心。“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 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各国共产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命题。 在“人能够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方面,所有的思想家将之归结为“人的自由”问题。 如,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期举起的大旗就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现上升为西方资本主义 社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也是“人的自由”,但具有了阶级性,特指的是无产阶 级和全人类。马克思将“人的自由”,也称为“人的解放”分为四个层次: 首先是人从自然中解放出来——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人居于对自然的支配地位。 其次,人类从人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政治解放——由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民主自由平 等原则而实现——自由、平等、民主(保证),理论基础是人的天赋权利;马克思:人仍受 看不见的资本(物)的支配——不是真正的平等,因而也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 再次,人类从对物的隶属关系中解放出现——经济解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来完 成; 最后,人从自身中解放出来——完全的自由。 其中“人对物的隶属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马克思正是在批判“人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