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苏州市中考试题 班级 姓名 第一部分(24分) 1.上写出加点字的读音。(4分) ①造诣②喝彩③谦逊④差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不屑置辩秉烛夜谈改斜归正偃旗息鼓真相必露 声色俱厉不能自己杳无消息大势渲染无人问津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10分) ①但愿人长久,口口囗口口。(苏轼《_》)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口口口囗口口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默而识之,口口口口,口囗口口,何有于我哉!(《〈论语)六则》) ④野芳发而幽香,口口口囗囗口……( 《醉翁亭记》) ⑤口口口口,锦鳞游泳:口口口口,郁郁青青。(范仲俺《岳阳楼记》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⑦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⑧杜甫的《春夜喜雨》描绘了春夜雨景,其中有两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这两句是口口口囗囗,口 口口口口。 4.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下面的广告词有没有毛病?请选择其中的一则作简单分析。(3分) ①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②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答 5.根据下边表格提供的信息填空。(3分) 某市涉外地方税收入统计表 攵入 占总数的比例(%) 税种 2000年一季度2001年一季度2000年一季度2001年一季度 营业税 6534万元 8868万元 48.69 41.24 个人所得税 5627万元 10762万元 41.93 50.04 城市房地产税 1258万元 1876万元 9.37 8.72
2001 年苏州市中考试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第一部分(24 分) 1.上写出加点字的读音。(4 分) ①造诣. ②喝. 彩 ③谦逊. ④差. 使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 不屑置辩 秉烛夜谈 改斜归正 偃旗息鼓 真相必露 声色俱厉 不能自己 杳无消息 大势渲染 无人问津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10 分) ①但愿人长久,□□□□□。(苏轼《__________》)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论语〉六则》) ④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醉翁亭记》) ⑤□□□□,锦鳞游泳:□□□□,郁郁青青。(范仲俺《岳阳楼记》)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⑦□□□□,□□□□,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⑧杜甫的《春夜喜雨》描绘了春夜雨景,其中有两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这两句是□□□□□,□ □□□□。 4.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下面的广告词有没有毛病?请选择其中的一则作简单分析。(3 分) ①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②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下边表格提供的信息填空。(3 分) 某市涉外地方税收入统计表 税种 收入 占总数的比例(%) 2000 年一季度 2001 年一季度 2000 年一季度 2001 年一季度 营业税 6534 万元 8868 万元 48.69 41.24 个人所得税 5627 万元 10762 万元 41.93 50.04 城市房地产税 1258 万元 1876 万元 9.37 8.72
13419万元 21506万元 2001年第一季度某市涉外地方税收入总的特点是 某中个人所得税收入的特别是 第二部分(41分) 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寒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6.哪两组句子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不相同?(4分) 以光先帝遗德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行帝简拨遗陛下 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恢弘志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无章》) 7.这两段文字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 和 。(2分) 8.“使内外异法”中,“内”指 文中与“内”“外”意思 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 (2分) 9.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分) 阅读《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 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 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
总计 13419 万元 21506 万元 / / 2001 年第一季度某市涉外地方税收入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中个人所得税收入的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1 分) 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6~10 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寒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6.哪两组句子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不相同?(4 分) ( )( ) • • 是以行帝简拨遗陛下 以光先帝遗德 • • 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 • •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使内外异法也 • • 苦其心志(《 孟子 无章》) 恢弘志之气 7 .这两段文字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 语 , 它 们 是 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2 分) 8.“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 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 分) 9.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11~13 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 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 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
的时候满眼的球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 的什么场点?(2分) 1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 13.下边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的“画意”?(3分) A.满地绿阴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B.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横塘古驿) C.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耦园城曲草堂) E.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天平山范公祠) ☆附加题(另加2分) 文中画线的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1998年5月第5次印刷作“这才是可取的”,1999 年5月第6次印刷作“这是不足取的”。你认为应该用哪一种说法? 试简述理由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文字,完成14~16题。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 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 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时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4.下边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其中哪一句同文中画线的句子有相同的表达作用?(2分)
的时候满眼的球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 的什么场点?(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边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的“画意”?(3 分) ( ) A.满地绿阴飞燕子 一帘晴雪卷梅花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B.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 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 (横塘古驿) C.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耦园城曲草堂) E.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天平山范公祠) ☆附加题(另加 2 分) 文中画线的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 1998 年 5 月第 5 次印刷作“这才是可取的”,1999 年 5 月第 6 次印刷作“这是不足取的”。你认为应该用哪一种说法? 试简述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2 法郎 50 生丁。” 我把 5 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 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 10 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 2 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 3 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 10 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 10 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 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时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4.下边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其中哪一句同文中画线的句子有相同的表达作用?(2 分)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最后一课》) 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 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在烈日和暴雨下》) D.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孔乙己》) 15.在给于勒十个铜子小费这件事情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 (2分) 16.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 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3分)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7~22题。 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 游北京动物园的猩猩馆,里面一只苍老雄壮的黑猩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沉重地坐在地上, 沉重地思考着。 它仰着脸,对众多游客不屑一顾的样子,眼睛瞅着上面。那是一对暗黑色的眼睛,很深邃,深邃得让 人感觉到那里面有着广阔的空间,感觉到那里面仿佛容纳了几万万年的历史。 据说,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能够思维,而动物不能。思维的符号是语言,人是会说话的,而动物不 会说,因此人比动物要高级得多。所以,会说话的人才把不会说话的动物关在笼子里供消遣和欣赏 而我宁愿相信,动物是有思想的,就像眼下的这位,肯定是在思考着。它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它思 考什么呢?不得而知。留恋大自然中风情万种的自由自在?安于笼子里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是探索它生命存在 的意义? 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无法摆脱人类的征服。再凶猛的动物,都是怕人的,固为人类的思考比它们的思 考要高级得多。在人类面前,它们只有惧怕和无奈。 这是因为人类掌握着科学,而动物不掌握。比方,聪明的鲁班发明了锯子,从此大片大片的森林就噼 里啪啦倾倒了。人类把石头制成了利器,后来又发明了火药,这一切都给动物们带来了灭顶之灾。渐渐失 去生存环境的动物们,在人们的驱赶杀戮中惶惶然而不可终日。它们成了人们身上的衣服和脚下的鞋子
( )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最后一课》) 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 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在烈日和暴雨下》) D.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孔乙己》) 15.在给于勒十个铜子小费这件事情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 (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 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 17~22 题。 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 游北京动物园的猩猩馆,里面一只苍老雄壮的黑猩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沉重地坐在地上, 沉重地思考着。 它仰着脸,对众多游客不屑一顾的样子,眼睛瞅着上面。那是一对暗黑色的眼睛,很深邃,深邃得让 人感觉到那里面有着广阔的空间,感觉到那里面仿佛容纳了几万万年的历史。 据说,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能够思维,而动物不能。思维的符号是语言,人是会说话的,而动物不 会说,因此人比动物要高级得多。所以,会说话的人才把不会说话的动物关在笼子里供消遣和欣赏。 而我宁愿相信,动物是有思想的,就像眼下的这位,肯定是在思考着。它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它思 考什么呢?不得而知。留恋大自然中风情万种的自由自在?安于笼子里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是探索它生命存在 的意义? 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无法摆脱人类的征服。再凶猛的动物,都是怕人的,固为人类的思考比它们的思 考要高级得多。在人类面前,它们只有惧怕和无奈。 这是因为人类掌握着科学,而动物不掌握。比方,聪明的鲁班发明了锯子,从此大片大片的森林就噼 里啪啦倾倒了。人类把石头制成了利器,后来又发明了火药,这一切都给动物们带来了灭顶之灾。渐渐失 去生存环境的动物们,在人们的驱赶杀戮中惶惶然而不可终日。它们成了人们身上的衣服和脚下的鞋子
成了人们饭桌上的美餐。 动物之所以是动物,是因为到现在它们依然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而人类进化的程度,达到了不可思 的水平。据说有的宴席,圆桌的中央,箍着一颗活猴子的头颅,众目睽睽下,一把重锤高高地举起, 然后食客们便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鲜嫩的猴脑。 由此说来,眼下这位黑猩猩应该算是幸运儿,它不但没有被杀戮,而且还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 眼下在地球上,动物们的自由领域是赵来越小了,黑猩猩也不例外。原始森林悄然消失了,沙漠惊人 地吞噬着绿洲,据说南极洲上面大气层的中间,也都洞穿了一个偌大的窟窿。自由的人开始不自由了,沙 漠、洪灾和干旱等等,开始袭击人类的生活。人和动物一样,也感到了生存的危机,渐渐地有了与动物同 舟共济的意识。原本要杀戮的动物,成了稀有珍奇,受到了保护。像这位黑猩猩这种现状,也是一种保护 的形式,只是这种保护剥夺了其自由。不过,它还可以思考。 思考不仅仅是人类的特长。笼子里的黑猩猩仍在思考着……我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 (选自2000年5月18日《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17.通读全文,说说“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这句话中前一个“思考”的内容是什么。(2分) 答 18.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它沉重地坐在地上,沉重地思考着”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看看下面的说法 哪一种不恰当。(2分) A.铁笼子里的黑猩猩引起了作者沉重的思考,黑猩猩的“沉重思考”是作者的一种感觉 B.黑猩猩不仅对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感到不满,而且还担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C.面对这只失去了自由的黑猩猩,作者想到了更多失去自由的动物、心情十分沉重 D.包括眼下这只黑猩猩在内的动物们被人类“征服”的历史和现状,应该引起人类的反思 19.想一想作者写鲁班发明锯子、人类发明火药这两件事有什么用意,指出下边的说法哪一种最恰当 (2分) A.说明给动物们带来灭顶之灾的是人们发明的锯子和火药。 B.暗示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C.表明人类掌握着科学,可以征服整个世界,任何动物在人类面前,只有惧怕和无奈 D.证明再凶猛的动物都是怕人的,因为人类的思考比它们的思考要高级得多 20.“所以,会说话的人才把不会说话的动物关在笼子里供消遣和欣赏”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你认为人和动物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3分) 21.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人类进化的程度,达到不可思议的水平”这句话的理解。(2分)
成了人们饭桌上的美餐。 动物之所以是动物,是因为到现在它们依然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而人类进化的程度,达到了不可思 议的水平。据说有的宴席,圆桌的中央,箍着一颗活猴子的头颅,众目睽睽下,一把重锤高高地举起,啪! 然后食客们便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鲜嫩的猴脑。 由此说来,眼下这位黑猩猩应该算是幸运儿,它不但没有被杀戮,而且还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 眼下在地球上,动物们的自由领域是赵来越小了,黑猩猩也不例外。原始森林悄然消失了,沙漠惊人 地吞噬着绿洲,据说南极洲上面大气层的中间,也都洞穿了一个偌大的窟窿。自由的人开始不自由了,沙 漠、洪灾和干旱等等,开始袭击人类的生活。人和动物一样,也感到了生存的危机,渐渐地有了与动物同 舟共济的意识。原本要杀戮的动物,成了稀有珍奇,受到了保护。像这位黑猩猩这种现状,也是一种保护 的形式,只是这种保护剥夺了其自由。不过,它还可以思考。 思考不仅仅是人类的特长。笼子里的黑猩猩仍在思考着……我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 (选自 2000 年 5 月 18 日《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17.通读全文,说说“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这句话中前一个“思考”的内容是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它沉重地坐在地上,沉重地思考着”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看看下面的说法 哪一种不恰当 ...。(2 分) ( ) A.铁笼子里的黑猩猩引起了作者沉重的思考,黑猩猩的“沉重思考”是作者的一种感觉。 B.黑猩猩不仅对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感到不满,而且还担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C.面对这只失去了自由的黑猩猩,作者想到了更多失去自由的动物、心情十分沉重。 D.包括眼下这只黑猩猩在内的动物们被人类“征服”的历史和现状,应该引起人类的反思。 19.想—想作者写鲁班发明锯子、人类发明火药这两件事有什么用意,指出下边的说法哪一种最恰当 ...。 (2 分) ( ) A.说明给动物们带来灭顶之灾的是人们发明的锯子和火药。 B.暗示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C.表明人类掌握着科学,可以征服整个世界,任何动物在人类面前,只有惧怕和无奈。 D.证明再凶猛的动物都是怕人的,因为人类的思考比它们的思考要高级得多。 20.“所以,会说话的人才把不会说话的动物关在笼子里供消遣和欣赏”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你认为人和动物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人类进化的程度,达到不可思议的水平”这句话的理解。(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