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力 除贝纳柯克斯体外,对热、消毒剂抵抗力 较弱。一般在56℃数分钟内即可被灭活,在 0.5%石碳酸、0.5%来苏及75%酒精中数分钟即 可杀死。对氯霉素和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对 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对低温及干燥的抵抗较强, 一20℃或冷冻干燥可保存半年以上,在干燥虱 粪中能保留传染性一年半以上
(三) 抵抗力 除贝纳柯克斯体外,对热、消毒剂抵抗力 较弱。一般在56℃数分钟内即可被灭活,在 0.5%石碳酸、0.5%来苏及75%酒精中数分钟即 可杀死。对氯霉素和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对 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对低温及干燥的抵抗较强, -20℃或冷冻干燥可保存半年以上,在干燥虱 粪中能保留传染性一年半以上
四 抗原构造 群特异的可溶性抗原:为脂多糖 种特异的外膜抗原:与外膜蛋白有关 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还有与变形杆菌某些 菌株(0X2、0X2、0X19)有共同的耐热多糖类抗 原。因而可利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代替立克 次体抗原,进行定量疑集反应,以检测病人 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及其含量。此种交叉疑 集反应称为外一斐反应。供立克次体病的铺助 诊断
(四) 抗原构造 群特异的可溶性抗原:为脂多糖 种特异的外膜抗原:与外膜蛋白有关 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还有与变形杆菌某些 菌株(OX2、OX2、OX19)有共同的耐热多糖类抗 原 。因而可利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代替立克 次体抗原,进行定量凝集反应,以检测病人 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及其含量。此种交叉凝 集反应称为外-斐反应 。供立克次体病的辅助 诊断
致病性和免疫性 (一)传播方式人是普氏立克次体的唯一宿主 经虱在人群间传播。斑点热立克次体在蜱唾液 腺中增殖,普氏立克次体在虱、蚤的肠上皮细胞 中增殖。故以蜱为媒介的立克次体是于蜱叮咬处 直接侵入人体;以虱、蚤为媒介的,是虱、蚤于 其叮咬处排出含有大量立克次体的粪便,经伤口 侵入人体。此外,偶有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者
二 致病性和免疫性 (一)传播方式 人是普氏立克次体的唯一宿主 ,经虱在人群间传播。斑点热立克次体在蜱唾液 腺中增殖,普氏立克次体在虱、蚤的肠上皮细胞 中增殖。故以蜱为媒介的立克次体是于蜱叮咬处 直接侵入人体;以虱、蚤为媒介的,是虱、蚤于 其叮咬处排出含有大量立克次体的粪便,经伤口 侵入人体。此外,偶有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者
(二) 致病机理 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和磷脂酶A 立克次体的内毒素是LPS,引起发烧 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致微循环障碍和中毒 性休克、出现DIC等 磷脂酶A能容解宿主细胞膜或细胞内吞 吞噬体膜,有利于立克次体穿入宿主细胞 膜并在其生长繁殖 立克次体表面结构有利于粘附到宿主细 胞表面和抗吞噬作用
(二)致病机理 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和磷脂酶A 立克次体的内毒素是LPS,引起发烧、 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致微循环障碍和中毒 性休克、出现DIC等 磷脂酶A能溶解宿主细胞膜或细胞内吞 吞噬体膜,有利于立克次体穿入宿主细胞 膜并在其生长繁殖 立克次体表面结构有利于粘附到宿主细 胞表面和抗吞噬作用
人被感染后,经5-21d潜伏期,骤然发病, 表现有高热(达39-40℃)、头痛、肌肉痛等, 4-5d后出现皮疹,先躯干、后扩展至四肢,有 的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和其他实 质器官的损害。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与地方 性斑疹伤寒有交叉免疫
人被感染后,经5-21d潜伏期,骤然发病, 表现有高热 (达39-40℃) 、头痛、肌肉痛等, 4-5d后出现皮疹,先躯干、后扩展至四肢,有 的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和其他实 质器官的损害。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与地方 性斑疹伤寒有交叉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