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设计 (年 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年级 学科 教者
1 “ 学 与 教 ” 设 计 ( 年—— 年 )学年度 第( 一)学期 学 校 年 级 学 科 教 者
写在前面的话 为了全面贯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思想,提高教 育质量,我市继续推进“研学”活动。在讲学稿“自学交流-检测”教学模式的 基础上,以“育人为本”为宗旨,以“促均衡、提质量”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创新更加 符合教育规律和促进人才成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和途径。 各校领导要加强指导,大力开展创新研究活动。要结合本校教师特点,深入 学习领会新版“学与教”设计的变化,一是研究重点,将讲学稿模式由原来“学 与教”设计项目转化到“学与教”设计教学环节中,二是创新空间,由原来确定 创新步骤到所有教学过程设计由学校与教师自主,给教师留下了大量的空间,去 实践、创新。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深入工作、认真研究,提高质量 各位任课教师要通过精细备课抓住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科学确定“三点一项” (课标点、知识点、考点、能力项),创新学生能力培养、互助交流、面向全体、 培优补差、“潜能”开发的新模式、新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所有 的学生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让所有班级的成绩都能提升。 在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努力构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全 市教育教学“研学创新”氛围,让教师提高质量过程逐步由“讲学”走向“导学”、 再到“自学”,从而继续推进我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 高中高考成绩,让家长的企盼变为现实,创办让家长满意的优质教育!
2 写在前面的话 为了全面贯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思想,提高教 育质量,我市继续推进“研学”活动。在讲学稿“自学-交流-检测”教学模式的 基础上,以“育人为本”为宗旨,以“促均衡、提质量”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创新更加 符合教育规律和促进人才成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和途径。 各校领导要加强指导,大力开展创新研究活动。要结合本校教师特点,深入 学习领会新版“学与教”设计的变化,一是研究重点,将讲学稿模式由原来“学 与教”设计项目转化到“学与教”设计教学环节中,二是创新空间,由原来确定 创新步骤到所有教学过程设计由学校与教师自主,给教师留下了大量的空间,去 实践、创新。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深入工作、认真研究,提高质量。 各位任课教师要通过精细备课抓住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科学确定“三点一项” (课标点、知识点、考点、能力项),创新学生能力培养、互助交流、面向全体、 培优补差、“潜能”开发的新模式、新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所有 的学生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让所有班级的成绩都能提升。 在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努力构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全 市教育教学“研学创新”氛围,让教师提高质量过程逐步由“讲学”走向“导学”、 再到“自学”,从而继续推进我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 高中高考成绩,让家长的企盼变为现实,创办让家长满意的优质教育!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 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知识方面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 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 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本册教材的三维达标点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 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 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 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 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 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
3 ( 数学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本 册 教 材 的 三 维 达 标 点 这一册教材 包括下面 一些内容 :准备课,位置,1—5 的认 识和加 减法,认识图形(一), 6—10 的认识 和加减法, 11~2 0 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 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 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 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 和帮助下,对身 边与数学有关的 某些事物有好奇 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 在他人 的鼓励 和帮助 下,能 克服在 数学活 动中遇 到的某些 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 经历观 察、操 作、归 纳等学 习数学 的过程 ,感受 数学思考 过程的合理性。 4、 在 他人 的 指导 下 ,能 够 发现 数 学活 动 中的 错 误,并 及时 改 正。 5、体会学习 数学的乐趣,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 真学习、认真作业、书 写整洁的良好习 惯
本册教材有九个单元。主要知识点有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 识,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多少 高矮、长短;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钟面等。每一单元的内容都 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 本兴趣。 册 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 教|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广发的应 材|有,是计算多位数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 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教学难点是数感的建立,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10以内的加减法 排内容与可 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及用数学 教学关键是利用主题图,实物,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让 与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数学素养。 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口算练习卡, 利计算圆盘,计数器,绒板,钟面,方木块小棒,数位表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用|有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口算练习卡,计算圆盘,计数器,绒 资|板,钟面,方木块小棒,数位表等。 源 根据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 活动情境,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通 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课 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 教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 材 所|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 面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 向\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 学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 生|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 基 本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 情|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 况 分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4 本 册 教 材 编 排 内 容 与 可 利 用 资 源 本册教材有九个单元。主要知识点有 10 以内数的认识,11~20 各数的认 识,10 以内加减法,2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多少、 高矮、长短;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钟面等。每一单元的内容都 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 教学重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广发的应 有,是计算多位数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教学难点是数感的建立,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10 以内的加减法 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及用数学。 教学关键是利用主题图,实物,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让 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数学素养。 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口算练习卡, 计算圆盘,计数器,绒板,钟面,方木块小棒,数位表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有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口算练习卡,计算圆盘,计数器,绒 板,钟面,方木块小棒,数位表等。 根据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 活动情境,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通 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课 标 与 教 材 所 面 向 的 学 生 基 本 情 况 分 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 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 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 其是刚入学时,40 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 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 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 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 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 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 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周次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备注 准备课(2) 1827-831位置(2) 29.3-9.71-5的认识和加减法(4) 9.10-9.1 1-5的认识和加减法(4) 9.17-9.2 4 1-5的认识和加减法(4) 44436 5 9.249.3认识图形(一)(2)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 10.1-10 0「国庆 节 10.8-10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 教8 10.15-10 19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 10.22-10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 10.29-11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 10 11—20各数的认识(3) 115-11.11-20各数的认识(3) 9 数学乐园(1) 12 认识钟表(1)20以内的进位加法(3) 11.19-1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3) 11.26-1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3)整理和复习(1) 30 12.3-12. 7 总复习(4) 12.10-12 444444444444 14 期末总复习 12.17-12 期末总复习 12.24 18 期末总复习检测
5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1 8.27—8.31 准备课(2) 位置(2) 4 2 9.3—9.7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4) 4 3 9.10—9.1 4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4) 4 4 9.17—9.2 1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4) 3 5 9.24—9.3 1 认识图形(一)(2)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2) 6 6 10.1—10. 7 0 国庆 节 7 10.8—10. 12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4) 4 8 10.15—10 .19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4) 4 9 10.22—10 .26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4) 4 10 10.29—11 .2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 11—20 各数的认识(3) 4 11 11.5—11. 9 11—20 各数的认识(3) 数学乐园(1) 4 12 11.12—11 .16 认识钟表(1)20 以内的进位加法(3) 4 13 11.19—11 .23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3) 4 14 11.26—11 .30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3)整理和复习(1) 4 15 12.3—12. 7 总复习(4) 4 16 12.10—12 .14 期末总复习 4 17 12.17—12 .21 期末总复习 4 18 12.24 — 12.28 期末总复习 检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