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师:乐姣梅 、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 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 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 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师:乐姣梅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 2 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 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 减法,认识图形(一);6-10 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 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 1、准备课 课时 2、位置 6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4、认识图形(一) 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5课时 6、1-20各数的认识10课时 7、认识钟表 3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课时 9总复习 10课时 2014年上期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 1、准备课 4 课时; 2、位置 6 课时; 3、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10 课时; 4、认识图形 (一) 3 课时; 5、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15 课时; 6 、1—20 各数的认识 10 课时 7、认识钟表 3 课时 8、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20 课时; 9 总复习 10 课时 2014 年上期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 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 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 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在我们身边哪里能看到国旗? 3、教育学生:国旗是国家的标志的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给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 的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家)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 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 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 准备课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5 页内容。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 2~3 页的教学挂图,1~10 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 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 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 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在我们身边哪里能看到国旗? 3、教育学生:国旗是国家的标志的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给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 的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家)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 1 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 1 数到 10 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 2~3 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 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 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
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 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l、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 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的内容,以及第7页"做一做",第8页练习一的第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动参 与学习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多”“少”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 情 教学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难点:会比几个物体的多、少 教学用具:将第6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 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 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 1~10 各数: 1、10 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 1~10 各数: 1、10 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 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材第 6 页的内容,以及第 7 页"做一做",第 8 页练习一的第 3、 4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动参 与学习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理解“多”“少”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 情。 教学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难点:会比几个物体的多、少。 教学用具:将第 6 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小朋友们爱看动画片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 2、学生讲故事。 兔妈妈看到小兔们一天天长大了,就决定盖一间大房子,小猪也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 木头,它们终于盖了新房子! 你怎么知道是小兔要盖房子?(从房子上面的头像知道的) 你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看水中的小鱼也在为它们加油呢! 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物体的个数。 2、小组交流。 (我知道有4个萝卜,3个苹果;我知道有3只小猪,4只小兔;有4根木头,4个小凳;我发 现1只兔子搬1块、没有多余的砖或兔子) 同学们说得很好,兔子和砖是一一对应的,这时我们就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 板书:同样多) 看舂,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谁愿意说说? 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我还发现 1只小猪扛1根木,还剩1根木头) 你发现了谁多谁少吗?(木头多,小猪少)(板书:多少) 很好,还可以怎么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I (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桌互相说一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与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①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摆得和他同样多 ②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数 数,写上数。对齐摆,长的表示多,短的表示少,一样长的表示同样多)他们的方法都好, 你们是怎样摆的呢?我们应该多动脑,多思考,讲究方法。 2、说说生活中1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 (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我家女的比男的多,男的比女的少……)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得这么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拿出一串红、白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①生在组内说说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小朋友们爱看动画片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 2、学生讲故事。 兔妈妈看到小兔们一天天长大了,就决定盖一间大房子,小猪也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 木头,它们终于盖了新房子! 你怎么知道是小兔要盖房子? 〔从房子上面的头像知道的) 你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看水中的小鱼也在为它们加油呢! 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物体的个数。 2、小组交流。 (我知道有 4 个萝卜,3 个苹果;我知道有 3 只小猪,4 只小兔;有 4 根木头,4 个小凳;我发 现 1 只兔子搬 1 块、没有多余的砖或兔子) 同学们说得很好,兔子和砖是一一对应的,这时我们就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 (板书:同样多) 看舂,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谁愿意说说? 1 只小猪吃 1 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1 只小兔吃 1 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我还发现 1 只小猪扛 1 根木,还剩 1 根木头) 你发现了谁多谁少吗?(木头多,小猪少) (板书:多 少) 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I (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桌互相说一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与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① 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摆得和他同样多。 ② 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 (数 一数,写上数。对齐摆,长的表示多,短的表示少,一样长的表示同样多) 他们的方法都好, 你们是怎样摆的呢?我们应该多动脑,多思考,讲究方法。 2、说说生活中 1'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 (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我家女的比男的多,男的比女的少……)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得这么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拿出一串红、白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 ① 生在组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