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1.提取咖啡因:脂肪提取器中用乙醇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 2.咖啡因提纯:升华法。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和演示,学生操作。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一章化学结构与化学键 5 实验 实验基本常识介绍, 4 第二章烷烃 清点仪器 第三章烯烃 A 实验二 熔点的测定 4 第四章炔烃、二烯烃与脂环烃 6 实验三蒸馏,减压蒸馏 第五章芳烃 实验四萃取 第六章 立体化学 6 实验五 重结晶 第七章卤代烃 6 实验六 乙醚的制备 第八章醇、酚、醚 8 实验七 乙酸乙酯的制备 第九章醛、酮 5 实验八乙酰苯胺的制备 第十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取代 实验九 甲基橙的制备 羧酸 实验十 肉桂酸的制备 第十一章 羰基Q-取代反应和 实验十一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缩合反应 3 考试 4 ·338·
·338· 【教学内容】 1.提取咖啡因:脂肪提取器中用乙醇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 2.咖啡因提纯:升华法。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和演示,学生操作。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一章 化学结构与化学键 第二章 烷烃 第三章 烯烃 第四章 炔烃、二烯烃与脂环烃 第五章 芳烃 第六章 立体化学 第七章 卤代烃 第八章 醇、酚、醚 第九章 醛、酮 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 羧酸 第十一章 羰基α–取代反应和 缩合反应 5 5 4 6 7 6 6 8 5 8 7 3 实验一 实验基本常识介绍, 清点仪器 实验二 熔点的测定 实验三 蒸馏,减压蒸馏 实验四 萃取 实验五 重结晶 实验六 乙醚的制备 实验七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八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九 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十 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十一 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考试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第十二章胺类化合物 2 第十三章 杂环化合物 5 第十四章碳水化合物 第十五章氨基酸、蛋白质、多肽 合计 82 44 实验十和实验十一根据实际情况任选1-2个。 四、使用说明 1.本大纲供药学专业使用,亦适用于其他专业选修课或辅修本课程的学生。 2.本大纲所列内容为对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般要求,教师应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完成 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求。 3.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时,应紧扣官能团的结构及特征,引出各类化合物 的反应,并尽可能结合反应历程,以便从复杂的有机反应现象中揭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 性质的关系,同时使学生懂得利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进行鉴别、分离、提纯以及合成有机化 合物。 五、主要参考书目 (Fundamentals of Organic Chemistry>,John McMurry,Thomson Learning Company, 2002: 《有机化学》,洪筱坤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徐瑞秋,周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有机化学》,胡宏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尚振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化学反应与电子轨道》,福田谦一著,李荣森译,科学出版社,1985: (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 >Andrew Streitwieser,Jr.Clayton H.Heathcock,4th ed, Macmillan Publishing Copany,1992: (Organic Chemistry >T.W.Graham Solomons et al,7th ed,1999; KOrganic Chemistry),J.McMurry,4th ed,Book/Cole,1996: (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Reactions,Mechanisms,and Structure,J.March, 5th Ed,John Wiley Sons,2000; ·339·
·339· 第十二章 胺类化合物 第十三章 杂环化合物 第十四章 碳水化合物 第十五章 氨基酸、蛋白质、多肽 2 5 5 合计 82 44 实验十和实验十一根据实际情况任选 1-2 个。 四、使用说明 1.本大纲供药学专业使用,亦适用于其他专业选修课或辅修本课程的学生。 2.本大纲所列内容为对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般要求,教师应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完成 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求。 3.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时,应紧扣官能团的结构及特征,引出各类化合物 的反应,并尽可能结合反应历程,以便从复杂的有机反应现象中揭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 性质的关系,同时使学生懂得利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进行鉴别、分离、提纯以及合成有机化 合物。 五、主要参考书目 《Fundamentals of Organic Chemistry》,John McMurry,Thomson Learning Company, 2002; 《有机化学》,洪筱坤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徐瑞秋,周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有机化学》,胡宏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尚振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化学反应与电子轨道》,福田谦一著,李荣森译,科学出版社,1985; 《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Andrew Streitwieser,Jr. Clayton H. Heathcock, 4th ed, Macmillan Publishing Copany, 1992; 《Organic Chemistry》,T.W.Graham Solomons et al, 7th ed, 1999; 《Organic Chemistry》,J. McMurry, 4th ed, Book/Cole, 1996; 《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J. March, 5th Ed, John Wiley & Sons, 2000;
《理化基础实验》,范广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9月。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53.3.2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开课(二级)学院:中药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4学分 学时:56学时,课堂讲授56学时,实验部分已单独开设课程,因此在本大纲中不再列入。 前期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学 授课对象:中药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主要通 过测验、出勤率,作业进行评定。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340·
·340· 《理化基础实验》,范广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年 9 月。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53.3.2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开课(二级)学院:中药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4 学分 学时:56 学时,课堂讲授 56 学时,实验部分已单独开设课程,因此在本大纲中不再列入。 前期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学 授课对象:中药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 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平时成绩主要通 过测验、出勤率,作业进行评定。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它的任务是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组 成、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规律,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 课程《分析化学》、《中药化学》、《制剂学》、《生物化学》以及《药理学》等的学习提供必 要的有机化学基础。 As an important fundamental and primary specialized course of TCM,organic chemistry aims to provide the essential elementary knowledge and theory for students.Students can systematically grasp the composition,the structure,the nature and transform of organic compounds mutually.It helps th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abilities of independent study,problem analyzing and solving.Meanwhile,it is the foundation to the following curriculum such as analytical chemistry,pharmaceutical chemistry,pharmaceutics,biochemistry,pharmacology,and so on.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各类化合物的构造特点、命名 方法、主要理化性质、有关化合物在医药上的应用等):基本理论(化学键的近代定性概念: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的理论:电性效应、立体效应:构型、构象异构:反应机 制与构造间关系):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尤其是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和分离鉴定的方法。 2.熟悉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3.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4.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5.了解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341·
·341· 有机化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它的任务是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组 成、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规律,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 课程《分析化学》、《中药化学》、《制剂学》、《生物化学》以及《药理学》等的学习提供必 要的有机化学基础。 As an important fundamental and primary specialized course of TCM, organic chemistry aims to provide the essential elementary knowledge and theory for students. Students can systematically grasp the composition, the structure, the nature and transform of organic compounds mutually. It helps th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abilities of independent study, problem analyzing and solving. Meanwhile, it is the foundation to the following curriculum such as analytical chemistry,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pharmaceutics, bio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so on.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各类化合物的构造特点、命名 方法、主要理化性质、有关化合物在医药上的应用等);基本理论(化学键的近代定性概念;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的理论;电性效应、立体效应;构型、构象异构;反应机 制与构造间关系);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尤其是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和分离鉴定的方法。 2.熟悉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3.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4.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5.了解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学 的任务: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2.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研究方法:分离提纯、纯度检查、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结构 的确定。 3.有机化合物的分类:骨架分类法、官能团分类法。 4.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 【目的要求】 1.掌握共价键的形成。 2.掌握共价键中的电性效应。 3.熟悉共价键的性质。 4.了解有机化合物中其他类型的键合。 【教学内容】 1,共价键理论:电子配对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性质。 2.共价键中的电性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T一π共轭体系、P-π共轭体系)、 超共轭体系(σ-π超共轭体系、σ-P超共轭体系)。 3.有机化合物中其他类型的键合。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直观教具演示。 第三章立体化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旋光性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2.掌握次序规则。 3.掌握偏振光、旋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对映体、外消 旋体、差向异构体及内消旋体等概念。 4.掌握具有一个手性碳和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有机分子、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常见 不含手性碳的有机分子的旋光异构。 5.熟悉有机分子立体构型表示法。 6.了解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的类型。 7.了解旋光异构体的生理活性及外消旋体的拆分。 【教学内容】 ·342·
·342· 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学 的任务;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2.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研究方法:分离提纯、纯度检查、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结构 的确定。 3.有机化合物的分类:骨架分类法、官能团分类法。 4.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教学方式】 PPT 授课、教师讲授。 第二章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 【目的要求】 1.掌握共价键的形成。 2.掌握共价键中的电性效应。 3.熟悉共价键的性质。 4.了解有机化合物中其他类型的键合。 【教学内容】 1.共价键理论:电子配对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性质。 2.共价键中的电性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π-π共轭体系、P-π共轭体系)、 超共轭体系(σ-π超共轭体系、σ-P 超共轭体系)。 3.有机化合物中其他类型的键合。 【教学方式】 PPT 授课、教师讲授、直观教具演示。 第三章 立体化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旋光性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2.掌握次序规则。 3.掌握偏振光、旋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对映体、外消 旋体、差向异构体及内消旋体等概念。 4.掌握具有一个手性碳和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有机分子、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常见 不含手性碳的有机分子的旋光异构。 5.熟悉有机分子立体构型表示法。 6.了解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的类型。 7.了解旋光异构体的生理活性及外消旋体的拆分。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