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映异构:旋光性与分子结构(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对映体及对映异构现象)、 分子的对称性。 6.含一个手性中心的有机分子的旋光异构:外消旋体:旋光异构体的分子模型表示: 构型表示法(D/L构型表示法、R/S构型表示法),构型与旋光性的关系)。 7.含两个手性中心的有机分子的旋光异构:两个手性中心不同(旋光异构体及相互关 系、差向异构体、赤型与苏型):两个手性中心相同(旋光异构情况、内消旋体) 8.其他类型的手性化合物。 9.外消旋体的拆分:拆分的意义:拆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直观教具演示。 第七章卤代烃 【目的要求】 1.掌握卤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及历程、消除反应及历程、格氏试剂的生成及 性质)。 2.掌握影响共价键中电子分布因素的各种电性效应,并用于分析不同类型卤代烃中卤 原子的活泼性。 3.熟悉卤烃的定义、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 4.了解卤烃的物理性质。 5.了解多卤烃的特性。 6.了解卤烃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 1.卤烃的定义、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 2.卤烃的制备。 3.卤烃的物理性质。 4.一卤代烷的化学性质:结构特征:亲核取代反应(亲核试剂、反应底物、离去基团): 消除反应(概念、通式:扎依采夫规则):与金属的反应。 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反应历程:亲核取代反应类型:亲核取代反应历程一SN、SN2 历程及影响因素:消除反应历程一E、E2历程。 6.多卤烃的特性。 7.卤烯烃和卤芳烃一双键位置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分类、卤烯的结构与卤素的活泼性。 8.重要的卤烃。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 ·328·
·328· 5.对映异构:旋光性与分子结构(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对映体及对映异构现象)、 分子的对称性。 6.含一个手性中心的有机分子的旋光异构:外消旋体;旋光异构体的分子模型表示; 构型表示法(D/L 构型表示法、R/S 构型表示法),构型与旋光性的关系)。 7.含两个手性中心的有机分子的旋光异构:两个手性中心不同(旋光异构体及相互关 系、差向异构体、赤型与苏型);两个手性中心相同(旋光异构情况、内消旋体) 8.其他类型的手性化合物。 9.外消旋体的拆分:拆分的意义;拆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式】 PPT 授课、教师讲授、直观教具演示。 第七章 卤代烃 【目的要求】 1.掌握卤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及历程、消除反应及历程、格氏试剂的生成及 性质)。 2.掌握影响共价键中电子分布因素的各种电性效应,并用于分析不同类型卤代烃中卤 原子的活泼性。 3.熟悉卤烃的定义、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 4.了解卤烃的物理性质。 5.了解多卤烃的特性。 6.了解卤烃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 1.卤烃的定义、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 2.卤烃的制备。 3.卤烃的物理性质。 4.一卤代烷的化学性质:结构特征;亲核取代反应(亲核试剂、反应底物、离去基团); 消除反应(概念、通式;扎依采夫规则);与金属的反应。 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反应历程:亲核取代反应类型;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SN2 历程及影响因素;消除反应历程—E1、E2 历程。 6.多卤烃的特性。 7.卤烯烃和卤芳烃-双键位置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分类、卤烯的结构与卤素的活泼性。 8.重要的卤烃。 【教学方式】 PPT 授课、教师讲授
第八章醇、酚、醚 【目的要求】 1.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 2.掌握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3.熟悉醇、酚、醚的定义、结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 4.熟悉醇、酚、醚的制备方法。 5.熟悉多元醇的特性。 6.了解重要的醇、酚、醚个别化合物。 7.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教学内容】 1.醇的结构、分类、命名与同分异构现象。 2.醇的物理性质。 3.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取代反应:脱水反应(分子内、分子间):氧化 和脱氢:多元醇的特性。 4.醇的制备:格氏试剂合成法:由醛酮还原制备。 5.醇的个别化合物。 6.酚的结构、分类与命名。 7.酚的物理性质。 8.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的反应: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 克反应等):氧化反应。 9.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定位基的类型(邻、对位定位基与间位定位基):定 位规则的理论解释(邻、对位定位基的影响、间位定位基的影响、卤素的定位效应):二 取代苯的定位规律:定位规律的应用。 10.酚的制备。 11.重要的酚。 12.醚的结构、分类、命名与同分异构现象。 13.醚的物理性质:状态,沸点,水溶性。 14.醚的化学性质:与无机强酸成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形成。 15.醚的制备:醇分子间脱水:威廉森合成法。 16.重要的醚。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 第九章醛、酮 【目的要求】 1.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及羰基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329·
·329· 第八章 醇、酚、醚 【目的要求】 1.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 2.掌握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3.熟悉醇、酚、醚的定义、结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 4.熟悉醇、酚、醚的制备方法。 5.熟悉多元醇的特性。 6.了解重要的醇、酚、醚个别化合物。 7.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教学内容】 1.醇的结构、分类、命名与同分异构现象。 2.醇的物理性质。 3.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取代反应;脱水反应(分子内、分子间);氧化 和脱氢;多元醇的特性。 4.醇的制备:格氏试剂合成法;由醛酮还原制备。 5.醇的个别化合物。 6.酚的结构、分类与命名。 7.酚的物理性质。 8.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的反应;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 克反应等);氧化反应。 9.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定位基的类型(邻、对位定位基与间位定位基);定 位规则的理论解释(邻、对位定位基的影响、间位定位基的影响、卤素的定位效应);二 取代苯的定位规律;定位规律的应用。 10.酚的制备。 11.重要的酚。 12.醚的结构、分类、命名与同分异构现象。 13.醚的物理性质:状态,沸点,水溶性。 14.醚的化学性质:与无机强酸成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形成。 15.醚的制备:醇分子间脱水;威廉森合成法。 16.重要的醚。 【教学方式】 PPT 授课、教师讲授。 第九章 醛、酮 【目的要求】 1.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及羰基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2.熟悉醛、酮的定义、结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 3.了解醛、酮的制备方法。 4.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 5.了解重要的醛、酮个别化合物。 【教学内容】 1.羰基化合物的类型、醛、酮的定义。 2.醛、酮的结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 3.醛、酮的物理性质。 4.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其他负碳离子对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一还原 反应(氧化、还原、歧化反应):其他反应。 5.醛、酮的制备:烯烃的氧化反应:炔烃的水合反应:芳烃的氧化反应:醇氧化或脱 氢反应等。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 第十章羧酸、羧酸衍生物及取代羧酸 【目的要求】 1.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2.掌握二元羧酸的特性。 3.掌握重要的羧酸及其衍生物。 4.掌握各类取代羧酸的定义、分类及命名。 5.掌握各类重要的取代羧酸的化学特性。 6.熟悉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定义、结构、分类及命名。 7.了解羧酸及衍生物、取代羧酸的物理性质。 8.了解羧酸及衍生物、取代羧酸的制备方法。 9.了解油脂及蜡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教学内容】 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2.羧酸的物理性质。 3.羧酸的化学性质:羧基的结构:酸性:羧基上羟基的取代反应(成酯、成酰卤、成 酸酐、成酰胺反应):还原反应:二元羧酸的热解反应。 4.羧酸的来源和制备:氧化法:腈水解 5.重要的羧酸。 6.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7.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330·
·330· 2.熟悉醛、酮的定义、结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 3.了解醛、酮的制备方法。 4.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 5.了解重要的醛、酮个别化合物。 【教学内容】 1.羰基化合物的类型、醛、酮的定义。 2.醛、酮的结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 3.醛、酮的物理性质。 4.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其他负碳离子对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还原 反应(氧化、还原、歧化反应);其他反应。 5.醛、酮的制备:烯烃的氧化反应;炔烃的水合反应;芳烃的氧化反应;醇氧化或脱 氢反应等。 【教学方式】 PPT 授课、教师讲授。 第十章 羧酸、羧酸衍生物及取代羧酸 【目的要求】 1.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2.掌握二元羧酸的特性。 3.掌握重要的羧酸及其衍生物。 4.掌握各类取代羧酸的定义、分类及命名。 5.掌握各类重要的取代羧酸的化学特性。 6.熟悉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定义、结构、分类及命名。 7.了解羧酸及衍生物、取代羧酸的物理性质。 8.了解羧酸及衍生物、取代羧酸的制备方法。 9.了解油脂及蜡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教学内容】 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2.羧酸的物理性质。 3.羧酸的化学性质:羧基的结构;酸性;羧基上羟基的取代反应(成酯、成酰卤、成 酸酐、成酰胺反应);还原反应;二元羧酸的热解反应。 4.羧酸的来源和制备:氧化法;腈水解。 5.重要的羧酸。 6.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7.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8.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羧酸衍生物亲核取代和结构的关系: 还原反应:与格氏试剂反应:酯缩合反应:酰胺的特性反应(酰胺的酸碱性、霍夫曼降解 反应、脱水反应)。 9.碳酸衍生物:重要的碳酸衍生物及性质。 10.油脂、蜡和表面活性剂:油脂的性质:重要的油脂及蜡:肥皂、表面活性剂的结 构特点。 11.取代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2.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卤素的位置、数目、种类: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13.卤代酸的制备:ā一卤代酸的制备:B一卤代酸的制备:汉斯狄克反应。 14.卤代酸的化学特性:酸性:与碱的反应:雷福尔马斯基反应。 15.卤代酸的个别化合物。 16.醇酸的制备:卤代酸水解:羟基腈水解。 17.醇酸的性质:酸性强度及影响因素:氧化反应:脱水反应:分解反应。 18.酚酸的性质:显色、脱羧。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 第十一章羰基a-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 【目的要求】 1.掌握羰基a-取代反应及反应机理。 2.掌握缩合反应及反应机理。 3.掌握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现象及酸式、酮式分解。 4.了解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1.酮式烯醇式的互变异构。 2.醛和酮的α-卤化反应及机理(酸催化、碱催化) 3.醛的缩合反应及分子内缩合反应。 4.酮和酯的烷基化反应。 5.酯的酰基化反应:克莱森缩合反应:迪克曼缩合反应。 6.重要的羟基酸。 7.α一羰基酸、B一羰基酸的性质。 8.B-二羰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反应特性 9.乙酰乙酸乙酯:互变异构现象:酸式与酮式分解。 10.乙酰乙酸乙酯在在合成上的应用。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 ·331·
·331· 8.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羧酸衍生物亲核取代和结构的关系; 还原反应;与格氏试剂反应;酯缩合反应;酰胺的特性反应(酰胺的酸碱性、霍夫曼降解 反应、脱水反应)。 9.碳酸衍生物:重要的碳酸衍生物及性质。 10.油脂、蜡和表面活性剂:油脂的性质;重要的油脂及蜡;肥皂、表面活性剂的结 构特点。 11.取代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2.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卤素的位置、数目、种类;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13.卤代酸的制备:α—卤代酸的制备;β—卤代酸的制备;汉斯狄克反应。 14.卤代酸的化学特性:酸性;与碱的反应;雷福尔马斯基反应。 15.卤代酸的个别化合物。 16.醇酸的制备:卤代酸水解;羟基腈水解。 17.醇酸的性质:酸性强度及影响因素;氧化反应;脱水反应;分解反应。 18.酚酸的性质:显色、脱羧。 【教学方式】 PPT 授课、教师讲授。 第十一章 羰基α–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 【目的要求】 1.掌握羰基α–取代反应及反应机理。 2.掌握缩合反应及反应机理。 3.掌握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现象及酸式、酮式分解。 4.了解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1.酮式烯醇式的互变异构。 2.醛和酮的α–卤化反应及机理(酸催化、碱催化) 3.醛的缩合反应及分子内缩合反应。 4.酮和酯的烷基化反应。 5.酯的酰基化反应:克莱森缩合反应;迪克曼缩合反应。 6.重要的羟基酸。 7.α-羰基酸、β-羰基酸的性质。 8.β-二羰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反应特性 9.乙酰乙酸乙酯:互变异构现象;酸式与酮式分解。 10.乙酰乙酸乙酯在在合成上的应用。 【教学方式】 PPT 授课、教师讲授
第十二章胺类化合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烃基化、酰基化、与亚硝酸反应、芳胺的特性、伯胺的 特性、季铵的性质)及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2.掌握重氮盐及其性质。 3.熟悉胺及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4.熟悉胺的制备方法。 5.了解胺及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6,了解重氮甲烷的性质。 【教学内容】 1.胺的分类与命名。 2.胺的制备。 3.胺的结构:氨和脂肪胺的分子结构:芳胺的结构:手性氮原子。 4.胺的物理性质。 5.胺的化学性质(碱性强度及影响因素:酰化反应:与亚硝酸反应:芳胺的特性一氧 化、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伯胺的特殊反应一与醛类的缩合、异腈反应):季铵盐与季铵碱。 6.胺的个别化合物。 7.重氮盐及其性质:制备: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放氮反应一羟基取代、卤素 取代、腈基取代、硝基取代、氢原子取代:留氮反应一还原反应、偶合反应)。 8.重氮甲烷和碳烯:结构:形成:重要反应。 9.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10.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脂肪族硝基化合物α一H的活泼性:硝基的还 原反应)》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 第十三章杂环化合物 【目的要求】 1.掌握重要的五元杂环、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环的稳定性及性质。 2.掌握重要苯稠杂环、稠杂环的结构与性质。 3.熟悉杂环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及基本母核的命名。 【教学内容】 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单杂原子五元杂环化合物:结构与特征:水溶性:环的稳定性:酸碱性:化学性质 (卤代反应、磺化反应、硝化反应、傅一克酰化反应等):衍生物。 ·332·
·332· 第十二章 胺类化合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烃基化、酰基化、与亚硝酸反应、芳胺的特性、伯胺的 特性、季铵的性质)及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2.掌握重氮盐及其性质。 3.熟悉胺及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4.熟悉胺的制备方法。 5.了解胺及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6.了解重氮甲烷的性质。 【教学内容】 1.胺的分类与命名。 2.胺的制备。 3.胺的结构:氨和脂肪胺的分子结构;芳胺的结构;手性氮原子。 4.胺的物理性质。 5.胺的化学性质(碱性强度及影响因素;酰化反应;与亚硝酸反应;芳胺的特性—氧 化、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伯胺的特殊反应—与醛类的缩合、异腈反应);季铵盐与季铵碱。 6.胺的个别化合物。 7.重氮盐及其性质:制备;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放氮反应—羟基取代、卤素 取代、腈基取代、硝基取代、氢原子取代;留氮反应—还原反应、偶合反应)。 8.重氮甲烷和碳烯:结构;形成;重要反应。 9.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10.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脂肪族硝基化合物α—H 的活泼性;硝基的还 原反应) 【教学方式】 PPT 授课、教师讲授。 第十三章 杂环化合物 【目的要求】 1.掌握重要的五元杂环、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环的稳定性及性质。 2.掌握重要苯稠杂环、稠杂环的结构与性质。 3.熟悉杂环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及基本母核的命名。 【教学内容】 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单杂原子五元杂环化合物:结构与特征;水溶性;环的稳定性;酸碱性;化学性质 (卤代反应、磺化反应、硝化反应、傅-克酰化反应等);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