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三级生物安全 实验室的地基基础宜按甲级设计,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地基基 础应按甲级设计。 4.3.4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主体结构宜采用混凝土结 构或砌体结构体系。 4.3.5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吊顶作为技术维修夹层时, 其吊顶的活荷载不应小于0.75kN/m,对于吊顶内特别重要的 设备宜做单独的维修通道。 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三级生物安全 实验室的地基基础宜按甲级设计,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地基基 础应按甲级设计。 4.3.4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主体结构宜采用混凝土结 构或砌体结构体系。 4.3.5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吊顶作为技术维修夹层时, 其吊顶的活荷载不应小于0.75kN/m2,对于吊顶内特别重要的 设备宜做单独的维修通道
5空调、通风和净化 5.1一般规定 5.1.1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净化系统的划分应根据操作对象的 危害程度、平面布置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采取有 效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空调净化系统的划分应有利于实验 室消毒灭菌、自动控制系统的设置和节能运行。 5.1.2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净化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各种设备的 热湿负荷。 5.1.3生物安全实验室送、排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所用生物安 全柜、动物隔离设备等的使用条件。 5.1.4生物安全实验室可按表5.1.4的原则选用生物安全柜。 表5.1,4生物安全实验室选用生物安全柜的原则 防护类型 选用生物安全柜类型 保护人员,一级、二级、三级生物安全 I级、Ⅱ级、皿级 防护水平 保护人员,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生 Ⅲ级 物安全柜型 保护人员,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正 Ⅱ级 压服型 保护实验对象 Ⅱ级、带层流的Ⅲ级 少量的、挥发性的放射和化学防护 Ⅱ级B1,排风到室外的Ⅱ级A2 挥发性的放射和化学防护 I级、Ⅱ级B2、Ⅲ级 5.1.5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的a类和b1类实验室可采用带循 环风的空调系统。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的b2类实验室宜采用 全新风系统,防护区的排风应根据风险评估来确定是否需经高效 13
5空调、通风和净化 5 . 1 一般规定 5.1.1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净化系统的划分应根据操作对象的 危害程度、平面布置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采取有 效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空调净化系统的划分应有利于实验 室消毒灭菌、自动控制系统的设置和节能运行。 5.1.2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净化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各种设备的 热湿负荷。 5.1.3生物安全实验室送、排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所用生物安 全柜、动物隔离设备等的使用条件。 5.1.4生物安全实验室可按表5.1.4的原则选用生物安全柜。 表5.1.4生物安全实脸室选用生物安全柜的原则 防护类型 选用生物安全柜类型 保护人员.一级、二级、三级生物安全 防护水平 I级、II级、m级 保护人员,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生 物安全柜型 m级 保护人员.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正 压服型 R级 保护实验对象 II级、带层流的HI级 少量的、挥发性的放射和化学防护 II级Bl,排风到室外的II级A2 挥发性的放射和化学防护 I级、II级B2.皿级 5.1.5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的a类和bl类实验室可采用带循 环风的空调系统。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的b2类实验室宜采用 全新风系统,防护区的排风应根据风险评估来确定是否需经高效
空气过滤器过滤后排出。 5.1.6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采用全新风系统。 5.1.7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实验室的送风、排风支管 和排风机前应安装耐腐蚀的密闭阀,阀门严密性应与所在管道严 密性要求相适应。 5.1.8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内不应安装普通的风 机盘管机组或房间空调器。 5.1.9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应能对排风高效空气 过滤器进行原位消毒和检漏。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应能对 送风高效空气过滤器进行原位消毒和检漏。 5.1.10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防护区宜临近空调机房。 5.1.11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净化系统和高效排风系统所用风机 应选用风压变化较大时风量变化较小的类型。 5.2送风系统 5.2.1空气净化系统至少应设置粗、中、高三级空气过滤,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级是粗效过滤器,全新风系统的粗效过滤器可设在 空调箱内;对于带回风的空调系统,粗效过滤器宜设置在新风口 或紧靠新风口处。 2第二级是中效过滤器,宜设置在空气处理机组的正压段。 3第三级是高效过滤器,应设置在系统的末端或紧靠末端, 不应设在空调箱内。 4全新风系统宜在表冷器前设置一道保护用的中效过滤器。 5.2.2送风系统新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风口应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 2新风口处应安装防鼠、防昆虫、阻挡绒毛等的保护网, 且易于拆装。 3新风口应高于室外地面2.5m以上,并应远离污染源。 5.2.3BSL3实验室宜设置备用送风机。 14
空气过滤器过滤后排出。 5.1.6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采用全新风系统。 5.1.7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实验室的送风、排风支管 和排风机前应安装耐腐蚀的密闭阀,阀门严密性应与所在管道严 密性要求相适应。 5.1.8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内不应安装普通的风 机盘管机组或房间空调器。 5.1.,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应能对排风高效空气 过滤器进行原位消毒和检漏。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应能对 送风高效空气过滤器进行原位消毒和检漏。 5.1.10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防护区宜临近空调机房。 5.1.11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净化系统和高效排风系统所用风机 应选用风压变化较大时风量变化较小的类型。 5 . 2 送风系统 5.2.1空气净化系统至少应设置粗、中、高三级空气过滤,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级是粗效过滤器,全新风系统的粗效过滤器可设在 空调箱内,对于带回风的空调系统,粗效过滤器宜设置在新风口 或紧靠新风口处。 第二级是中效过滤器,宜设置在空气处理机组的正压段。 第三级是高效过滤器,应设置在系统的末端或紧靠末端, , 自 I U 不应设在空调箱内。 4全新风系统宜在表冷器前设置一道保护用的中效过滤器。 5.2.2送风系统新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风口应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 2新风口处应安装防鼠、防昆虫、阻挡绒毛等的保护网, 且易于拆装。 3新风口应高于室外地面2. 5m以上,并应远离污染源。 5.2.3 BSL3实验室宜设置备用送风机。 14
5.2.4 ABSL3实验室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设置备用送 风机。 5.3排风系统 5.3.1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排风必须与送风连锁,排风先于送风开启,后于送风 关闭。 2主实验室必须设置室内排风口,不得只利用生物安全柜 或其他负压隔离装置作为房间排风出口。 3b1类实验室中可能产生污染物外泄的设备必须设置带高 效空气过滤器的局部负压排风装置,负压排风装置应具有原位检 漏功能。 4不同级别、种类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的连接方式应按 表5.3.1选用。 表5.3.1不同级别、种类生物安全柜与 排风系统的连接方式 生物安全 工作口平均 循环风比例 排风比例 柜级别 进风速度 (%) (%) 连接方式 (m/s) I级 0.38 0 100 密闭连接 A1 0.380.50 70 30 可排到房间或套管连接 可排到房间或套管 A2 0.50 70 30 Ⅱ级 连接或密闭连接 B1 0.50 30 70 密闭连接 B2 0.50 0 100 密闭连接 Ⅲ级 0 100 密闭连接 5动物隔离设备与排风系统的连接应采用密闭连接或设置 局部排风罩。 15
5.2.4 A]略卜3实验室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设置备用送 风机。 5.3.排风系统 5.3.1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排风必须与送风连锁,排风先于送风开启,后于送风 关闭。 2主实验室必须设置室内排风口,不得只利用生物安全柜 或其他负压隔离装置作为房间排风出口。 3 bl类实验室中可能产生污染物外泄的设备必须设置带高 效空气过滤器的局部负压排风装置,负压排风装置应具有原位检 漏功能。 4不同级别、种类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的连接方式应按 表5.3. 1选用。 表5.3.1不同级别、种类生物安全柜与 排风系统的连接方式 生物安全 柜级别 工作口平均 进风速度 (m/s) 循环风比例 (%) 排风比例 (%) 连接方式 I 级 0. 38 0 100 密闭连接 II级 A l 0. 38- 0. 50 7 0 3 0 可排到房间或套管连接 A2 0. 50 70 3 0 可排到房间或套管 连接或密闭连接 B1 0 . 5 0 3 0 7 0 密闭连接 B2 0 . 5 0 0 100 密闭连接 班级 0 100 密闭连接 5动物隔离设备与排风系统的连接应采用密闭连接或设置 局部排风罩
6排风机应设平衡基座,并应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 5.3.2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的排风必须经过高效 过滤器过滤后排放。 5.3.3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高效过滤器宜设置在室 内排风口处或紧邻排风口处,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有特殊 要求时可设两道高效过滤器。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除在室 内排风口处设第一道高效过滤器外,还应在其后串联第二道高效 过滤器。防护区高效过滤器的位置与排风口结构应易于对过滤器 进行安全更换和检漏。 5.3.4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排风管道的正压段不 应穿越房间,排风机宜设置于室外排风口附近。 5.3.5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应设置备用排风机, 备用排风机应能自动切换,切换过程中应能保持有序的压力梯度 和定向流。 5.3.6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有能够调节排风或送风以 维持室内压力和压差梯度稳定的措施。 5.3.7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室外排风口应设置在 主导风的下风向,与新风口的直线距离应大于12m,并应高于所 在建筑物屋面2m以上。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室外排风口 与周围建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5.3.8ABSL4的动物尸体处理设备间和防护区污水处理设备 间的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 5.4气流组织 5.4.1,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各区之间的气流方向应保证 由辅助工作区流向防护区,辅助工作区与室外之间宜设一间正压 缓冲室。 5.4.2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各种设备的位置应有利于 气流由被污染风险低的空间向被污染风险高的空间流动,最大限 度减少室内回流与涡流。 16
6排风机应设平衡基座,并应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 5.3.2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的排风必须经过高效 过滤器过滤后排放。 5.3.3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高效过滤器宜设置在室 内排风口处或紧邻排风口处,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有特殊 要求时可设两道高效过滤器。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除在室 内排风口处设第一道高效过滤器外,还应在其后串联第二道高效 过滤器。防护区高效过滤器的位置与排风口结构应易于对过滤器 进行安全更换和检漏。 5.3.4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排风管道的正压段不 应穿越房间,排风机宜设置于室外排风口附近。 5.3.5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应设置备用排风机, 备用排风机应能自动切换.切换过程中应能保持有序的压力梯度 和定向流。 5.3.6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有能够调节排风或送风以 维持室内压力和压差梯度稳定的措施。 5.3.7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室外排风口应设置在 主导风的下风向,与新风口的直线距离应大于12m,并应高于所 在建筑物屋面2m以上。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室外排风口 与周围建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5.3.8 ABS卜4的动物尸体处理设备间和防护区污水处理设备 间的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 5 . 4 气流组织 5.4.1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各区之间的气流方向应保证 由辅助工作区流向防护区,辅助工作区与室外之间宜设一间正压 缓冲室。 5.4.2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各种设备的位置应有利于 气流由被污染风险低的空间向被污染风险高的空间流动,最大限 度减少室内回流与涡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