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新莱茵报》上发表的两篇文章,第一次收入本卷。其 中《朱利安·哈尼反对菲格斯·奥康瑙尔》一文,为我们了解《新莱 茵报》对国际工人运动,特别是对英国工人运动的态度,提供了新 的材料。恩格斯认为,宪章运动中的左派领袖哈尼同小资产阶级民 主派代表人物奥康瑙尔的公开破裂,“对民主派事业来说是求之不 得的”(见本卷第352页)。恩格斯指出,哈尼的观点代表了宪章派 的大多数人,即工人群众。 本卷关于宪章运动的另一篇文章,是马克思写的。在这篇文章 里,马克思充分肯定了琼斯积极参加1848年革命和宪章运动的革 命精神,同时批评了他对资产阶级妥协、损害无产阶级利益的错 误,认为这种错误“是永远不会被无产阶级原谅的”(见本卷第355页)。 本卷第三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2年到1895年7月4 日恩格斯逝世前一个月这一期间所写的九十一封信。这些书信反 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方面的活动和广泛的联系,也包括了对某 些理论问题的阐述。 1847年9月29日马克思给威·韦尔特海姆的信,说明马克 思曾经筹划在原有的《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之外,在布鲁塞尔再 创办一家杂志。他认为,这家杂志应该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 从德国实际情况出发,对各种思潮进行批判,同时:“这种批判不能 从先入为主的原则出发,相反,应当指出德国政治的、宗教的和社 会的政党和派别及其著作同德国经济条件的联系”(见本卷第407 页)。马克思在这里为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确定了一个根本性的原 则,即理论必须与实际密切联系。 马克思关于地租问题的论述,在本卷中占有不少篇幅,其中包 括马克思在1853年10月5日和10月18日给阿道夫·克路斯的 说 明
恩格斯在《新莱茵报》上发表的两篇文章,第一次收入本卷。其 中《朱利安·哈尼反对菲格斯·奥康瑙尔》一文,为我们了解《新莱 茵报》对国际工人运动,特别是对英国工人运动的态度,提供了新 的材料。恩格斯认为,宪章运动中的左派领袖哈尼同小资产阶级民 主派代表人物奥康瑙尔的公开破裂,“对民主派事业来说是求之不 得的”(见本卷第352页)。恩格斯指出,哈尼的观点代表了宪章派 的大多数人,即工人群众。 本卷关于宪章运动的另一篇文章,是马克思写的。在这篇文章 里,马克思充分肯定了琼斯积极参加1848年革命和宪章运动的革 命精神,同时批评了他对资产阶级妥协、损害无产阶级利益的错 误,认为这种错误“是永远不会被无产阶级原谅的”(见本卷第355页)。 本卷第三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2年到1895年7月4 日恩格斯逝世前一个月这一期间所写的九十一封信。这些书信反 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方面的活动和广泛的联系,也包括了对某 些理论问题的阐述。 1847年9月29日马克思给威·韦尔特海姆的信,说明马克 思曾经筹划在原有的《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之外,在布鲁塞尔再 创办一家杂志。他认为,这家杂志应该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 从德国实际情况出发,对各种思潮进行批判,同时:“这种批判不能 从先入为主的原则出发,相反,应当指出德国政治的、宗教的和社 会的政党和派别及其著作同德国经济条件的联系”(见本卷第407 页)。马克思在这里为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确定了一个根本性的原 则,即理论必须与实际密切联系。 马克思关于地租问题的论述,在本卷中占有不少篇幅,其中包 括马克思在1853年10月5日和10月18日给阿道夫·克路斯的 说 明
两封信和1861年底写的关于地租的草稿。在10月5日的信中,马 克思批驳了美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凯里的地租理论,指出凯 里把地租说成是资本利润或利息的一种形式,又把利润(利息)归 结为工资的一种形式,“只是用‘过去的劳动压迫现在的劳动’的空 话代替‘资本压迫劳动’的说法”(见本卷第418—419页)。针对凯 里把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基础说成是土地肥力递减这一错误观点, 马克思指出凯里根本不理解这个理论本身(见本卷第419页)。马 克思还扼要地说明了李嘉图的地租理论,这些论述同《资本论》第 三卷中的论述是一致的。马克思进而批判了凯里关于劳动总产品 增长会使资本家、地主和工人均等地受益这种幼稚的说法,他指出 “当利润增长百分之二十时,工人必须通过罢工才能提高工资的百 分之二”(见本卷第422页)。这充分揭露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 间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马克思关于地租的草稿,很可能是马克思在伦敦德意志工人 教育协会讲政治经济学课时的讲稿。在这个草稿里,马克思经过分 析,指出地租就是“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超过其生产价格的余额”。这 种表述方式同《资本论》第三卷和《剩余价值理论》中的说法是相呼 应的。 本卷发表的1872年到1873年马克思给莫里斯·拉沙特尔和 茹斯特·韦努伊埃的信,使我们对《资本论》法文版第一卷的校订 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马克思在1874年7月23日告诉拉沙特 尔,这本书“不得不几乎重新全部改写”,并且“在许多地方补充发 挥了一些新的重要的原理,使得法文版和德文原本一样具有独立 的价值”(见本卷第458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认为沙皇俄国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两封信和1861年底写的关于地租的草稿。在10月5日的信中,马 克思批驳了美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凯里的地租理论,指出凯 里把地租说成是资本利润或利息的一种形式,又把利润(利息)归 结为工资的一种形式,“只是用‘过去的劳动压迫现在的劳动’的空 话代替‘资本压迫劳动’的说法”(见本卷第418—419页)。针对凯 里把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基础说成是土地肥力递减这一错误观点, 马克思指出凯里根本不理解这个理论本身(见本卷第419页)。马 克思还扼要地说明了李嘉图的地租理论,这些论述同《资本论》第 三卷中的论述是一致的。马克思进而批判了凯里关于劳动总产品 增长会使资本家、地主和工人均等地受益这种幼稚的说法,他指出 “当利润增长百分之二十时,工人必须通过罢工才能提高工资的百 分之二”(见本卷第422页)。这充分揭露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 间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马克思关于地租的草稿,很可能是马克思在伦敦德意志工人 教育协会讲政治经济学课时的讲稿。在这个草稿里,马克思经过分 析,指出地租就是“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超过其生产价格的余额”。这 种表述方式同《资本论》第三卷和《剩余价值理论》中的说法是相呼 应的。 本卷发表的1872年到1873年马克思给莫里斯·拉沙特尔和 茹斯特·韦努伊埃的信,使我们对《资本论》法文版第一卷的校订 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马克思在1874年7月23日告诉拉沙特 尔,这本书“不得不几乎重新全部改写”,并且“在许多地方补充发 挥了一些新的重要的原理,使得法文版和德文原本一样具有独立 的价值”(见本卷第458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认为沙皇俄国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沙俄的覆没将使欧洲各反动政府失去支柱,给人民革命的胜利造 成极有利的条件。本书中收入的恩格斯在1879年12月14日写给 托马斯·奥耳索普的信说明,恩格斯十分注意俄国国内的形势,指 出“俄国专制制度的崩溃对德国和奥地利会有极大的影响”(见本 卷 第472页),而且认为“在这里所设想的当前的俄国危机,是 1848年以来最重大的危机”(见本卷第473页)。 本卷收入的恩格斯1893年5月27日给亨·德·芬埃德的 信,是极其有意义的。恩格斯当时已经看出,在英国,甚至在法国和 德国这样一些国家里,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开始减慢,而美国、俄 国这样一些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正以不可遏止的速度向前发展。 这说明恩格斯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 平衡的现象。 本卷第一次收入了我国保存的马克思的两封书信,即1875年 7月12日给茹斯特·韦努伊埃和1877年8月25日给尼·德利 乌斯的信。这两封信于1983年3月9日第一次发表在我国《人民 日报》上。 本卷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五十卷为依据,除个别著作和 书信外,其余各篇都是根据俄文版翻译的。在本卷中,马克思手稿 中原有的方括号改用花括号{ }。马克思在引文中所加的词句或 标点符号,放在尖括号〈 〉内。编者加的标题和插入的文字用方括 号[ ]标出。马克思手稿的原稿本编号和页码用方括号标出,括号 中的罗马数字表示稿本编号,阿拉伯数字表示页码。 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 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说 明
沙俄的覆没将使欧洲各反动政府失去支柱,给人民革命的胜利造 成极有利的条件。本书中收入的恩格斯在1879年12月14日写给 托马斯·奥耳索普的信说明,恩格斯十分注意俄国国内的形势,指 出“俄国专制制度的崩溃对德国和奥地利会有极大的影响”(见本 卷 第472页),而且认为“在这里所设想的当前的俄国危机,是 1848年以来最重大的危机”(见本卷第473页)。 本卷收入的恩格斯1893年5月27日给亨·德·芬埃德的 信,是极其有意义的。恩格斯当时已经看出,在英国,甚至在法国和 德国这样一些国家里,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开始减慢,而美国、俄 国这样一些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正以不可遏止的速度向前发展。 这说明恩格斯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 平衡的现象。 本卷第一次收入了我国保存的马克思的两封书信,即1875年 7月12日给茹斯特·韦努伊埃和1877年8月25日给尼·德利 乌斯的信。这两封信于1983年3月9日第一次发表在我国《人民 日报》上。 本卷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五十卷为依据,除个别著作和 书信外,其余各篇都是根据俄文版翻译的。在本卷中,马克思手稿 中原有的方括号改用花括号{ }。马克思在引文中所加的词句或 标点符号,放在尖括号〈 〉内。编者加的标题和插入的文字用方括 号[ ]标出。马克思手稿的原稿本编号和页码用方括号标出,括号 中的罗马数字表示稿本编号,阿拉伯数字表示页码。 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 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说 明
目 录 说明 …………………………………………………………………… — 卡·马克思 [资本论]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册 目录 ……………………………………………………………… 5 第一章 资本的循环过程 ………………………………………… 7—98 (1)资本的形态变化 ………………………………………………… 7 流通的第一形态G-W—P—W′-G′。货币资本,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7 ………………………………………………………… (1)货币资本 …………………………………………………… 20 [(2)生产资本]………………………………………………… 25 [(3)商品资本]………………………………………………… 28 资本的形态变化:G-W—P—W′-G′ ……………………… 31 流通的第二形态:P—W′-G′-W—P ………………………… 40 流通的第三形态:W′-G′-W—P—W′………………………… 47 循环的三种形态 ………………………………………………… 53 (2)流通时间 ………………………………………………………… 57 用星花( )标出的篇名都是俄文版编者加的。—— 译者注
目 录 说明 …………………………………………………………………… — 卡·马克思 [资本论]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册 目录 ……………………………………………………………… 5 第一章 资本的循环过程 ………………………………………… 7—98 (1)资本的形态变化 ………………………………………………… 7 流通的第一形态G-W—P—W′-G′。货币资本,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7 ………………………………………………………… (1)货币资本 …………………………………………………… 20 [(2)生产资本]………………………………………………… 25 [(3)商品资本]………………………………………………… 28 资本的形态变化:G-W—P—W′-G′ ……………………… 31 流通的第二形态:P—W′-G′-W—P ………………………… 40 流通的第三形态:W′-G′-W—P—W′………………………… 47 循环的三种形态 ………………………………………………… 53 (2)流通时间 ………………………………………………………… 57 用星花( )标出的篇名都是俄文版编者加的。—— 译者注
(3)流通费用 ………………………………………………………… 60 储备的形成……………………………………………………… 66 运输费用 ………………………………………………………… 78 第一章的补充 ……………………………………………………… 91 对运输业的补充 ……………………………………………………… 96 第三章 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的现实条件 ……………… 99—326 货币资本是社会总资本的组成部分 ………………………… 102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社会流通…………… 108 (a)从个人观点和社会观点看的产品价值组成部分…………… 108 (b)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132 (A)假定没有货币流通 ……………………………………… 132 ( )消费资料的生产 …………………………………… 135 ( )生产资料的生产 …………………………………… 142 [( )全部社会商品产品的分配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 媒介作用]………………………………………… 149 [再论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178 (B)关于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流通的表述………………………… 192 (C)对以上所述的几点说明 2 ……………………………………… 48 (a)作为可变资本投入的那些货币的回流 ……………………… 248 (b)作为可变资本投入形式的货币的回流和执行剩余价值、 资本家收入的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的回流之间的区别 ……… 250 (c)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作为资本或收入的 货币形式所完成的活动……………………………………… 252 (d)预付在劳动力报酬上的货币部分地也执行不变资本和 剩余价值等等的流通手段的职能,但一部分不变资本 会借助于完全不以前一个货币量为转移的货币量进行 流通 ……………………………………………………… 25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3)流通费用 ………………………………………………………… 60 储备的形成……………………………………………………… 66 运输费用 ………………………………………………………… 78 第一章的补充 ……………………………………………………… 91 对运输业的补充 ……………………………………………………… 96 第三章 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的现实条件 ……………… 99—326 货币资本是社会总资本的组成部分 ………………………… 102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社会流通…………… 108 (a)从个人观点和社会观点看的产品价值组成部分…………… 108 (b)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132 (A)假定没有货币流通 ……………………………………… 132 ( )消费资料的生产 …………………………………… 135 ( )生产资料的生产 …………………………………… 142 [( )全部社会商品产品的分配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 媒介作用]………………………………………… 149 [再论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178 (B)关于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流通的表述………………………… 192 (C)对以上所述的几点说明 2 ……………………………………… 48 (a)作为可变资本投入的那些货币的回流 ……………………… 248 (b)作为可变资本投入形式的货币的回流和执行剩余价值、 资本家收入的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的回流之间的区别 ……… 250 (c)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作为资本或收入的 货币形式所完成的活动……………………………………… 252 (d)预付在劳动力报酬上的货币部分地也执行不变资本和 剩余价值等等的流通手段的职能,但一部分不变资本 会借助于完全不以前一个货币量为转移的货币量进行 流通 ……………………………………………………… 25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