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硬球模型忽略了分子振动、转动等因素, 这些因素能使大部分的碰撞分子之间的能 量传递需要一定时间(而刚性球体碰撞的 能量传递无需时间); 这就使得相碰的分子间在其能量未来得及 完全传递前就分开了,成为无效碰撞。 反应分子越大,这种影响越大,P越小
2)硬球模型忽略了分子振动、转动等因素, 这些因素能使大部分的碰撞分子之间的能 量传递需要一定时间(而刚性球体碰撞的 能量传递无需时间); 这就使得相碰的分子间在其能量未来得及 完全传递前就分开了,成为无效碰撞。 反应分子越大,这种影响越大,P越小
七、碰撞理论的意义及缺陷 意义: 1)碰撞理论对Arrhenius公式中的指前因子 A(T)和指数项提出了较明确的物理意义: A(T)=ndnL 8RTe 元μM 碰撞频率:πdL 8RT 元LM
七、碰撞理论的意义及缺陷 意义: 1)碰撞理论对 Arrhenius 公式中的指前因子 A(T) 和指数项提出了较明确的物理意义: πμM 8RTe A(T) πd L 2 AB πμM 8RT πd L 2 碰撞频率: AB
指数项:exp(- 有效碰撞分数exp-E ■所计算的速率常数值对某些简单反应与实验 值相符
) RT E exp( c 有效碰撞分数: ) RT E exp( a 指数项: 所计算的速率常数值对某些简单反应与实验 值相符
2)SCT提出了一些有用的概念,如: -碰撞参数b -碰撞截面σ 一反应截面σ 一反应阈能E。等 ·在反应速率理论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
2)SCT 提出了一些有用的概念,如: – 碰撞参数 b – 碰撞截面 – 反应截面 r – 反应阈能 Ec 等 • 在反应速率理论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
缺陷: 1)概率因子P:1~10-9,变化范围如此之大,尚未有 十分恰当全面的解释,预测其大小则更加困难。 原因在于SCT把分子看作硬球模型的确过于简单, 结果也就相当粗略了。 2)用SCT计算k时,E.值还要由实验活化能E,求 得。 ■ 因此碰撞理论还只是半经验的,这在理论上并不 完善
1)概率因子 P:110 9 ,变化范围如此之大,尚未有 十分恰当全面的解释,预测其大小则更加困难。 原因在于 SCT 把分子看作硬球模型的确过于简单, 结果也就相当粗略了。 缺陷: 2)用SCT 计算k 时,Ec 值还要由实验活化能Ea 求 得。 因此碰撞理论还只是半经验的,这在理论上并不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