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流畅:但它所以能深深地打动我们,还在于它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在于 它所给予读者的敞开心扉的亲切感。在这篇用第一人称写的、富于激情的作 品里,作者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正由于文章是作 者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虽然整篇文章都是虚拟的,所记叙的事情多是非现 实的,但使我们感受到了更高的真实——情感的真实 在文章中,作者处处用视听健全的人来和自己作比,整篇文章都是用对比的 手法来写的。作者在对比中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人对生活要有强烈的紧迫 感。缺乏这种态度,我们虽然视听健全,却有可能什么都看不见;具备了这 一生活态度,你将会发现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在你面前敞开。这样的道理,我 们也许不止一次听到过,但现在由作者这样一个五官三残的、用手来感知世 界的人道来,不能不给我们以更强烈的震撼和更深的启迪:三天,在作者那 里等同全部生命的三天,对于我们每个人不是平平常常的吗? 遭遇到作者这样严重生理缺陷的人是少有的。但是对于作者,生活依然是美 好的。作者以动人的、富于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爱恋。作者在她 虚构的“三天”里所集中表现的,乃是对人类生活的高度礼赞,它赞美了我 们生于斯、长于斯、繁衍于斯的大自然,称颂了人类往昔的历程与现代的文 明、灿烂的文化和沸腾的生活。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对自然、对历史的刻画 与她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是不可分的。作家在阐释自然、历史时也阐释了自己 的心灵。在海伦对自然、历史、人的礼赞中,也体现了她对这一切的深刻理 解。 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坚韧不拔的精神,自我超脱的精神,追 寻美和崇髙的精神,这也正是引导人类迈向未来的精神。而只要这种精神还 存在,海伦·凯勒的名字就不会被遗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将为人们所 珍视。正如罗斯福夫人为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写的前记所说:“这个故 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 记!”(选自《外国散文名篇选读》) 《鸟啼》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1 样流畅;但它所以能深深地打动我们,还在于它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在于 它所给予读者的敞开心扉的亲切感。在这篇用第一人称写的、富于激情的作 品里,作者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正由于文章是作 者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虽然整篇文章都是虚拟的,所记叙的事情多是非现 实的,但使我们感受到了更高的真实——情感的真实。 在文章中,作者处处用视听健全的人来和自己作比,整篇文章都是用对比的 手法来写的。作者在对比中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人对生活要有强烈的紧迫 感。缺乏这种态度,我们虽然视听健全,却有可能什么都看不见;具备了这 一生活态度,你将会发现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在你面前敞开。这样的道理,我 们也许不止一次听到过,但现在由作者这样一个五官三残的、用手来感知世 界的人道来,不能不给我们以更强烈的震撼和更深的启迪:三天,在作者那 里等同全部生命的三天,对于我们每个人不是平平常常的吗? 遭遇到作者这样严重生理缺陷的人是少有的。但是对于作者,生活依然是美 好的。作者以动人的、富于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爱恋。作者在她 虚构的“三天”里所集中表现的,乃是对人类生活的高度礼赞,它赞美了我 们生于斯、长于斯、繁衍于斯的大自然,称颂了人类往昔的历程与现代的文 明、灿烂的文化和沸腾的生活。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对自然、对历史的刻画 与她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是不可分的。作家在阐释自然、历史时也阐释了自己 的心灵。在海伦对自然、历史、人的礼赞中,也体现了她对这一切的深刻理 解。 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坚韧不拔的精神,自我超脱的精神,追 寻美和崇高的精神,这也正是引导人类迈向未来的精神。而只要这种精神还 存在,海伦·凯勒的名字就不会被遗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将为人们所 珍视。正如罗斯福夫人为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写的前记所说:“这个故 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 记!”(选自《外国散文名篇选读》) 《鸟啼》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我的邻居胡蜂》中,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今天我们 体会一下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一一《鸟啼》(板书) 2、作者简介 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5-1930),英国 作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 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 社会。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 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 生活,但用母爱和性爱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弗洛伊 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 特点。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 更加鲜明。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 (1921)、《亚伦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 说集《英国,我的英国》(1922)等 蛰伏 3、重点词语:田凫跌宕慰藉攫住 海蜇 4、文本研习:①在预习的基础上课文划分层次(提问3-4名同学) 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二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 的思考。 5、难点分析:①文章开始于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让人倍感凄凉,然 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 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
22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 在《我的邻居胡蜂》中,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今天我们 体会一下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鸟啼》(板书)。 2、作者简介: 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 作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 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 社会。1909 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 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 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 生活,但用母爱和性爱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弗洛伊 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 特点。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 更加鲜明。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 (1921)、《亚伦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 说集《英国,我的英国》(1922)等 蛰伏 3、 重点词语: 田凫 跌宕 慰藉 攫住 海蜇 4、 文本研习:①在预习的基础上课文划分层次(提问 3-4 名同学) 明确:全文共 15 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 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 自然段)侧重写鸟二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 的思考。 5、难点分析:①文章开始于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让人倍感凄凉,然 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 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
②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 义 明确: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③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 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尸是死亡的象征。 ④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确:“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强 烈的对比效果,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⑤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 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第7段中“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第9段“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 15段“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等等。 ⑥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总结一下)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 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 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 追求。 穿插: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 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 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 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 作业布置: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练习题。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23 ②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 义。 明确: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③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 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尸是死亡的象征。 ④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确:“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 强 烈的对比效果,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⑤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 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第 7 段中“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第 9 段“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 12 段,第 15 段“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等等。 ⑥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总结一下)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 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 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 追求。 穿插: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 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 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 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 50 年后的人看的。 作业布置: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练习题。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 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 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学习方式:采用文本研习的方法。 课时:预习1节,研读1节 教学内容: 导引:回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 苦。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 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让我们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作家肖洛 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 二、文本研习 1、本文的情节波澜起伏,而这点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 化展示出的,试作具体分析 在苏德战争中受伤被俘一-冒险逃跑但被抓回一一被派为一个少校工 程师开车,找机会俘虏了少校,冲过火线,回到自己的队伍一一从俘虏营逃 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首先是得知家被德军轰炸毁灭。“可是过了两星期, 却什么东西也吃不下了。家里没有回信来,说实话,我开始发愁了,东西根 本不想吃,晚上也睡不着觉,各种古里古怪的念头尽在脑子里转动”,这是因 为想念妻子,而邻居的信给他带来噩耗:他的家被德军飞机的炸弹摧毁了 索科洛夫的心情一—“当时我没有把信念到底。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 团,怎么也松不开来。” 但是他还是想回家看一看。过去亲手建起的欢乐家园,现在的景象是“ 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髙……一片荒凉,像
24 *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 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 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学习方式:采用文本研习的方法。 课时:预习 1 节,研读 1 节。 教学内容: 一、导引:回顾 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 苦。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 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让我们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作家肖洛 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 二、文本研习: 1、本文的情节波澜起伏,而这点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 化展示出的,试作具体分析。 :在苏德战争中受伤被俘――冒险逃跑但被抓回――被派为一个少校工 程师开车,找机会俘虏了少校,冲过火线,回到自己的队伍――从俘虏营逃 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首先是得知家被德军轰炸毁灭。“可是过了两星期, 却什么东西也吃不下了。家里没有回信来,说实话,我开始发愁了,东西根 本不想吃,晚上也睡不着觉,各种古里古怪的念头尽在脑子里转动”,这是因 为想念妻子,而邻居的信给他带来噩耗:他的家被德军飞机的炸弹摧毁了。 索科洛夫的心情——“当时我没有把信念到底。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 团,怎么也松不开来。” 但是他还是想回家看一看。过去亲手建起的欢乐家园,现在的景象是“一 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
坟地一样寂静”。索科洛夫的心情一一“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 把希望寄托在当了大尉和炮兵连长的儿子身上(儿子在战斗中成长,当上了 大尉,索科洛夫憧憬着战争结束后的和平生活。然而,他等来的是儿子牺牲 的消息,而且是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对儿子遗容的描写更让人感到悲伤。“我 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但现 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 看我”,索科洛夫的心情一一“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 欢乐和希望”,“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一一在战争胜利前夕, 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埋葬了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战争夺走了索科洛夫 全部的希望,他最后一点小小的愿望也破灭了。索科洛夫的心情一一他想忘 却,可是伤痕是抹不平的,百无聊赖,他又开始喝酒,虽然是为了解解疲劳, 也和他试图忘却人生不幸有关。)一一巧遇凡尼亚领他当儿子,立刻变得轻松 和光明些了(“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 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 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给忧 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索科洛夫的心情一一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他 的全部希望,似乎全寄托在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了,凡尼亚成了他生存的全 部意义。)一一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事故(一次意外 的车祸结束了在乌留平斯克的生活。在初春,索科洛夫带着孩子到外地去谋 生。这就是索科洛夫的全部生活。九死一生,经历了战争磨难的索科洛夫是 坚强的男子汉,但是最后一段叙述,说出了他的心灵世界一一战争留下的精 神创伤,不能忘怀) 以上曲折的情节,突出表现出人物命运的不幸。 2、本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 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 :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感伤的,然而又流露出逆来 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他忠厚朴实,在苦难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
25 坟地一样寂静”。索科洛夫的心情――“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 把希望寄托在当了大尉和炮兵连长的儿子身上(儿子在战斗中成长,当上了 大尉,索科洛夫憧憬着战争结束后的和平生活。然而,他等来的是儿子牺牲 的消息,而且是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对儿子遗容的描写更让人感到悲伤。“我 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但现 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 看我”,索科洛夫的心情――“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 欢乐和希望”,“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在战争胜利前夕, 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埋葬了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战争夺走了索科洛夫 全部的希望,他最后一点小小的愿望也破灭了。索科洛夫的心情――他想忘 却,可是伤痕是抹不平的,百无聊赖,他又开始喝酒,虽然是为了解解疲劳, 也和他试图忘却人生不幸有关。)――巧遇凡尼亚领他当儿子,立刻变得轻松 和光明些了(“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 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 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给忧 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索科洛夫的心情――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他 的全部希望,似乎全寄托在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了,凡尼亚成了他生存的全 部意义。)――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事故(一次意外 的车祸结束了在乌留平斯克的生活。在初春,索科洛夫带着孩子到外地去谋 生。这就是索科洛夫的全部生活。九死一生,经历了战争磨难的索科洛夫是 坚强的男子汉,但是最后一段叙述,说出了他的心灵世界――战争留下的精 神创伤,不能忘怀) 以上曲折的情节,突出表现出人物命运的不幸。 2、本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 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 :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感伤的,然而又流露出逆来 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他忠厚朴实,在苦难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