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 孔子孟子
孔孟论学 孔子孟子
孔子(前51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 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换子》合为“四书
孔子(前51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 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四书
a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 人。被后世人尊称“亚圣” 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 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 《论语》与新著徵文集,其间杂有 子》在作者和肉字的话语。《孟子》现 容上有什么区别 “内书”七篇
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 人。被后世人尊称“亚圣” 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 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 人所著散文集,其间杂有 弟子的话语。《孟子》现 存“内书”七篇。 《论语》与《孟 子》在作者和内 容上有什么区别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士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惑:不受迷惑。逾y山)矩:超过规矩、 法度。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懂得 礼仪,说话做事合于礼,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 五十岁就懂得了自然规律、法则,六十岁能听到 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到七十 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 会矩。” 学习作用:少年应有志 于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不惑:不受迷惑。逾(yù)矩:超过规矩、 法度。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懂得 礼仪,说话做事合于礼,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 五十岁就懂得了自然规律、法则,六十岁能听到 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到七十 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 会矩。” ——学习作用:少年应有志 于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罔:(wang)迷惑。殆:(da)危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 惑不解;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 疑惑而更加危险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 罔:(wǎng)迷惑。殆:(dài)危险 •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 惑不解;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 疑惑而更加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