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具体见下表: 评价方式及比例(%) 课程目标 成锁比例(%) 平时作业 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 课程日标1 20 35 55 课程日标2 10 25 3 课程目标3 10 合计 60 款请木理买烈货和被的次除吸系,扣除平成黄0分,俊欢聚。课3衣及上看。 体试续视是的左标投分,考核成不计入总评成,总评成锁以期卷面成锁计克。 (二)评价标准 1.平时作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重 优(90-100分) 良(75-9分) 及格(60-74分) 不及格(0-59分) (% 农 象要 基甜知识的掌程 以上内 描述40%以上内 本气象要 容正确且完整 度。作业:描述的P 归纳总结条理 日纳总结条理 容正确且完整:归 描述40%以下内容 钠总结的条理件 品和表述较准 述部分准确,字透 结:表述不 20 表述准确, 上交作业的及时性 课程目标2:只 和解释 知识 合理利 指定的案侧或现 和深》 和解释的内容是 完整和深 和深人:条理 调控农业生 条理是否清晰:语言 畅和表述准确 钙和表述 确,字迹可认:及 总结:表述 迹是香工整:作业王 发延迟上交竹 作业 交是否及时。 1
27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 3 个部分,分别为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具体见下表: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平时作业 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1 20 35 55 课程目标 2 10 25 35 课程目标 3 10 10 合计 30 10 60 100 注: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无故旷课 1 次者,扣除平时成绩 5-10 分,依次累加,旷课 3 次及以上者, 取消本门课程考试资格;迟到或早退 1 次者,扣除平时成绩 3 分。 课程期末卷面成绩低于学校规定的“达标线”50 分,过程性考核成绩不计入总评成绩,总评成绩以期末卷面成绩计算。 (二)评价标准 1. 平时作业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程目标 1: 熟记各种基 本气象要素、 天气、灾害性 天气、气候、 农业气候资 源的基本理 论知识。 考查对农业气象要素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 度。作业:描述的内 容正确性和完整性; 归纳总结的条理性; 语言流畅性和准确 性,字迹的工整性; 上交作业的及时性。 描述 80%以上内 容正确且完整; 归纳总结条理清 晰;语言流畅和 表述准确,字迹 认真;及时或提 前上交作业。 描述 60%以上内 容正确且完整; 归纳总结条理较 清晰;语言较流 畅 和 表 述 较 准 确,字迹认真; 及时或提前上交 作业。 描述 40%以上内 容正确且完整;归 纳条理不清晰;表 述部分准确,字迹 可认;及时或延迟 上交作业。 描述 40%以下内容 正确且完整;叙述 条理不清晰,归纳 总结差;表述不完 整,字迹难认;补 交作业。 20 课程目标 2:具 备运用农业 气象学课程 知识,合理利 用气象条件 和气候资源, 调控农业生 产环境、抗御 气象灾害的 基本能力和 专业意识。 考查农业气象学知识 的应用能力。作业: 指定的案例或现象, 分析和解释的内容是 否正确、全面和深入; 条理是否清晰;语言 是否流畅和准确,字 迹是否工整;作业上 交是否及时。 分析和解释 80% 以上内容正确、 完整和深入;条 理清晰;语言流 畅和表述准确, 字迹认真;及时 或 提 前 上 交 作 业。 分析和解释 60% 以上内容正确、 完整和深入;条 理较清晰;语言 较流畅和表述较 准确,字迹认真; 及时或提前上交 作业。 分析和解释 40% 以上内容正确、完 整和深入;条理不 清晰;表述部分准 确,字迹可认;及 时或延迟上交作 业。 分析和解释 40%以 下内容正确、完整 和深入;条理不清 晰,总结差;表述 不完整,字迹难认; 补交作业。 10
2.实验报告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权重 优(90.100分)良(7589分) 及格(6074分)不及格(0-59分) 限程目标3 %以上内容 0%以下内正 具备气象要 恭发 构合理:条理清 构较合理:条理 全面:条理不清晰 是否正确全面:条理 作图认 图不韩 不补交 10 验操作技能。 年确;及 范:及时或延识上 报告。 清:作图是否 时上交报告。 交报告。 报告上交是香及时, 3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优(90-100分) 良(75-89分) 及格(6074分) 不及格(059分) 课程目标 热各种基 能清楚描述大 能描述大部分 只能描述 灾害性 象要素基本理论 论知识对各知识 35 基本理论知 术完整正确。 识。 能概括和解释 气象要素、天 能橱括和解释冬 能部分解释气多 课程目标2:月 象要素,天气 要 象学课知 天气我 不能正确解天 其应用 候的理论知识及 考查农业气象学知 能完 论知识及其应用 气候的理论知识 销和概 能部分归锁我 应用述 25 考性天气 小与 征 气 素计算的解题思 算的解题不完整 路清晰 是解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1.姜会飞,段若溪.农业气象学(第3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8 2.肖金香.农业气象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姚渝橱.农业气象实习指导(修订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气象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李江风.新疆气候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28
28 2.实验报告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程目标 3: 具备气象要 素观测的基 本技能和实 验操作技能。 气象要素观测的实 验技能的训练。报 告:指定光、温、湿、 降水、蒸发、风和气 压等要素观测,报告 结构是否合理;内容 是否正确全面;条理 是否清晰;作图是否 认真、规范和准确; 报告上交是否及时。 80%以上内容正 确全面;报告结 构合理;条理清 晰;字迹认真; 作图认真、规范 和准确;及时上 交报告。 60%以上内容正 确全面;报告结 构较合理;条理 较清晰;字迹认 真;作图认真、 规范和准确;及 时上交报告。 40% 以 上 内 容 正 确全面;条理不清 晰;字迹可认;作 图不够认真和规 范;及时或延迟上 交报告。 40%以下内容正确 全面;条理不清晰; 字迹难认;作图很 差和不规范;补交 报告。 10 3.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 程 目 标 1: 熟记各种基本 气象要素、天 气、灾害性天 气、气候、农 业气候资源的 基 本 理 论 知 识。 考查农业气象要素 概念及基本知识的 掌握 能 清 楚 描 述 大 气、辐射、温度、 水分、气压与风 等气象要素基本 理论知识,并叙 述完整正确。 能描述各气象要 素 基 本 理 论 知 识,并叙述基本 完整正确。 能描述大部分气 象要素基本理论 知识,并叙述不够 完整正确。 只能描述一部分 气象要素基本理 论知识,对各知识 点不能进行正确 选择和识别。 35 课程目标 2:具 备运用农业气 象学课程知 识,合理利用 气象条件和调 控小气候环境 的分析能力和 专业意识。 考查农业气象学知 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应用能力 能概括和解释各 气象要素、天气、 灾害性天气、气 候的理论知识及 其应用,能完整 归纳和概括出我 国气候特征、灾 害性天气特征及 防御,对气象要 素计算的解题思 路清晰。 能概括和解释各 气象要素、天气、 灾害性天气、气 候的理论知识及 其应用,能较完 整归纳我国气候 特征、各小气候 特征,对气象要 素计算的解题步 骤较完整。 能部分解释气象 要素、天气、灾害 性天气、气候的理 论知识及其应用, 能部分归纳我国 气候特征、各小气 候特征,条理不 清,对气象要素计 算的解题不完整。 不能正确解释天 气、灾害性天气、 气候的理论知识 及其应用,阐述条 理不清,对气象要 素计算的解题思 路混乱。 25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1. 姜会飞,段若溪. 农业气象学(第 3 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8. 2. 肖金香. 农业气象学(第 2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姚渝丽. 农业气象实习指导(修订版). 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气象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李江风. 新疆气候.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3.陈家豪.农业气象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中国大学MO0C网站.农业气象学线上课程. 六、附表(若无课内实验或上机实训可删除) 序号 实验(上机实训)项目名称 实验性质 开出要求 学时 1 细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的观测 验证 必做 2 气温和土温的观测 验证 必做 2 3 空气湿度、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综合 必做 4 气压和风的观测 综合 必做 2 大纲修订人签字:姜艳 修订日期:2022年8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姜艳谢海霞 审定日期:2022年9月
29 3. 陈家豪. 农业气象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 中国大学 MOOC 网站. 农业气象学线上课程. 六、附表(若无课内实验或上机实训可删除) 序号 实验(上机实训)项目名称 实验性质 开出要求 学时 1 辐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的观测 验证 必做 2 2 气温和土温的观测 验证 必做 2 3 空气湿度、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综合 必做 2 4 气压和风的观测 综合 必做 2 大纲修订人签字:姜艳 修订日期:2022 年 8 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姜艳 谢海霞 审定日期:2022 年 9 月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 课程名称 Soil and Fertilizer 课程代码21213784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植物生理学 学分/学时 3/48 理论学时 32/16 实验学时 适用专业植物生产类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谢海霞 审定日期 2022年9月 一、课程简介 土壤肥料学是植物生产类专业(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植物保护、园艺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土壤、植物营养和肥料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课程包括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 料学理论部分和土擦农化分析实验三部分。土璃学主要讲授土境的基本物质组成、土擦物理化学性质、土 壤的形成和分布: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主要讲授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肥料种类、性质和施用,植物 营养及施肥与人类健康:实验部分主要学习土壤速效氮、磷、钾,机械组成等指标的分析测试方法。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士壤肥料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学会提高士壤质量,改良利用士 壤,合理施用肥料的相关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土壤肥料方面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课程学习、 科研训练及毕业论文工作莫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3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1:熟记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方向的前沿动态 和发展趋势。 目标2:掌握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技能,能够利用实验测试结果评价土壤肥力水平。 目标3:具备应用课程知识提高士壤肥力,进行作物营养诊断,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施肥方案,解决 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0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土壤肥料学 Soil and Fertilizer 课程代码 21213784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植物生理学 学分/学时 3/48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32/16 适用专业 植物生产类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 谢海霞 审定日期 2022 年 9 月 一、课程简介 土壤肥料学是植物生产类专业(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植物保护、园艺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土壤、植物营养和肥料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课程包括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 料学理论部分和土壤农化分析实验三部分。土壤学主要讲授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 壤的形成和分布;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主要讲授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肥料种类、性质和施用,植物 营养及施肥与人类健康;实验部分主要学习土壤速效氮、磷、钾,机械组成等指标的分析测试方法。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壤肥料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学会提高土壤质量,改良利用土 壤,合理施用肥料的相关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土壤肥料方面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课程学习、 科研训练及毕业论文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 3 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 1:熟记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方向的前沿动态 和发展趋势。 目标 2:掌握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技能,能够利用实验测试结果评价土壤肥力水平。 目标 3:具备应用课程知识提高土壤肥力,进行作物营养诊断,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施肥方案,解决 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指标点4.1:掌握农学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 (农学)4.专业知识 生长 指标点4.2:掌 育种及栽 管理技术。 (种科)4.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1 (植保)2.理学素养 指标点22:具有生物学、农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园艺)4.专业素养 指标点4.1:掌握生物学、统计学、气象学、园艺植物保护学等专业基础 知g (设施)4.专业素养 指标点4.1:掌握生物学、统计学、气象学、农业工程学、园艺植物保护 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农学)4.专业知识 指标点4.1:掌握农学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 (种科)4.基础知识 热悉作物生长发育、育种及栽培管理技术。 课程目标2 (植保)2.理学素养 指标点4.2:掌握种业科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园艺)4.专业素养 指标点2.2:具有生物学、农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设施)4.专业素养 指标点4.3: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指标点4.3: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指标点4.3: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农业领域现象,能够运用理论与技术 开展科学研究和指导生产,具有开展作物栽培与耕作以及作物遗传育种 工作的基本能力。 (农学)4专业素质 (种科)5.审辩创新 指标点5.1:具有对农业生产和种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诊 课程目标3 (植保)5.审辩创新 的能力,并提出解决方案 指标点5.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发现、辨析农业领域 (园艺)4.专业素养 (设施)4.专业素养 的相关现象和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应对措施。 指标点4.4:能够应用园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方法对园艺产业领 域的复杂现象和复杂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指标点4.4:具有认识和解决本专业内问题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31
31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农学)4. 专业知识 (种科)4. 基础知识 (植保)2. 理学素养 (园艺)4. 专业素养 (设施)4. 专业素养 指标点 4.1:掌握农学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 熟悉作物生长发育、育种及栽培管理技术。 指标点 4.2:掌握种业科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指标点 2.2:具有生物学、农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指标点 4.1:掌握生物学、统计学、气象学、园艺植物保护学等专业基础 知识。 指标点 4.1:掌握生物学、统计学、气象学、农业工程学、园艺植物保护 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 2 (农学)4. 专业知识 (种科)4. 基础知识 (植保)2. 理学素养 (园艺)4. 专业素养 (设施)4. 专业素养 指标点 4.1:掌握农学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 熟悉作物生长发育、育种及栽培管理技术。 指标点 4.2:掌握种业科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指标点 2.2:具有生物学、农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指标点 4.3: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指标点 4.3: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 3 (农学)4. 专业素质 (种科)5. 审辩创新 (植保)5. 审辩创新 (园艺)4. 专业素养 (设施)4. 专业素养 指标点 4.3: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农业领域现象,能够运用理论与技术 开展科学研究和指导生产,具有开展作物栽培与耕作以及作物遗传育种 工作的基本能力。 指标点 5.1:具有对农业生产和种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诊 断的能力,并提出解决方案。 指标点 5.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发现、辨析农业领域 的相关现象和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应对措施。 指标点 4.4:能够应用园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方法对园艺产业领 域的复杂现象和复杂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指标点 4.4:具有认识和解决本专业内问题的科学思维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