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2个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具体见下表: 评价方式及比例()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 平时成绩 考试成绩 课程目标1 5 35 课程目标2 5 25 30 课程目标3 30 合计 40 60 100 (二)评价标准 1.考试成绩评价标准 课 评价标准 考核 依据 参 优(90-100分) 良(75-89分) 及格(60-74分) 不及格(0-59分) 能洁禁描术细胸生 只能描术一部分细胞生 老杳其 理、代谢生理、生长 能描述细胞生理、代谢生 能描术大部分细胞牛理 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 程目标 发育生 、信息生理 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 和逆境生 信息生理和逆境生 理等植物生 生理和逆境 生理 逆境生理等植 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叙述 知识,对各知识点不能进 叙述完整正确。 基本完整正确。 叙述不够完整正确。 行正确选择和识别。 能概括和解释细胞4 理、代谢生理、 能概括和解释细胞生理、 能部分解释细胞生理、 不能正确解释细胞生理、 生 发育生理、信息生理 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 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 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 考查知 和逆境生理的理论知 信息生理和逆境生理的理 信息生理和逆境生理的理 信息生理和逆境生理的理 识的应 识及其应用,能完整 论知识及其应用,能较完 论知识及其应用,能部分 论知识及其应用,阐述植 标 用能力 整归纳和概括植物生理学 物生理学与生产实践的关 归纳知概括物生 归纳和概括植物生理学与 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与生产实践的关系及分析 生立残的兰系及分折 系及分析新世幻物生 及分析新世纪植物生 世纪植物生理的发展趋 世纪植物生理的发展趋 的发展趋势条理不清,思 理的发展趋势。 势。 势。 路混。 能清楚描述植物生理 能描述植物生理学实验的 能描述大部分植物生理学 只能描述 部分 考查实 字买验的测定仪器 买验的测定仪器、原理 验动手 原理、步骤及注意事 测定仪器、原理、步骤及 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操作能 项等内容,规范完成 注意事项等内容,规范完 规范完成生理指标测定, 规范完成生理指标测定, 成生理指标测定,撰写实 3 力 生理指标测定,撰写 撰写实验报告不够完整 不能完整正确撰写实验报 实验报告完整正确, 验报告基本完整正确
22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 2 个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具体见下表: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平时成绩 考试成绩 课程目标 1 5 35 40 课程目标 2 5 25 30 课程目标 3 30 30 合计 40 60 100 (二)评价标准 1.考试成绩评价标准 课 程 目 标 考核 依据 评价标准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 程 目 标 1 考查基 本知识 的掌握 程度 能清楚描述细胞生 理、代谢生理、生长 发育生理、信息生理 和逆境生理等植物生 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叙述完整正确。 能描述细胞生理、代谢生 理、生长发育生理、信息 生理和逆境生理等植物生 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叙述 基本完整正确。 能描述大部分细胞生理、 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 信息生理和逆境生理等植 物生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叙述不够完整正确。 只能描述一部分细胞生 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 生理、信息生理和逆境生 理等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 知识,对各知识点不能进 行正确选择和识别。 课 程 目 标 2 考查知 识的应 用能力 能概括和解释细胞生 理、代谢生理、生长 发育生理、信息生理 和逆境生理的理论知 识及其应用,能完整 归纳和概括植物生理 学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及分析新世纪植物生 理的发展趋势。 能概括和解释细胞生理、 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 信息生理和逆境生理的理 论知识及其应用,能较完 整归纳和概括植物生理学 与生产实践的关系及分析 新世纪植物生理的发展趋 势。 能部分解释细胞生理、代 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 信息生理和逆境生理的理 论知识及其应用,能部分 归纳和概括植物生理学与 生产实践的关系及分析新 世纪植物生理的发展趋 势。 不能正确解释细胞生理、 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 信息生理和逆境生理的理 论知识及其应用,阐述植 物生理学与生产实践的关 系及分析新世纪植物生理 的发展趋势条理不清,思 路混乱。 课 程 目 标 3 考查实 验动手 操作能 力 能清楚描述植物生理 学实验的测定仪器、 原理、步骤及注意事 项等内容,规范完成 生理指标测定,撰写 实验报告完整正确。 能描述植物生理学实验的 测定仪器、原理、步骤及 注意事项等内容,规范完 成生理指标测定,撰写实 验报告基本完整正确。 能描述大部分植物生理学 实验的测定仪器、原理、 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规范完成生理指标测定, 撰写实验报告不够完整正 确。 只能描述一部分植物生理 学实验的测定仪器、原理、 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规范完成生理指标测定, 不能完整正确撰写实验报 告
2.平时成绩评价标准 课程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优(90-100分)良(75-89分) 及格(60-74分)不及格(059分) 意物生理学基有 归 #述60%以上内容正 描述40%以上内 课程 和作业:描述内容的 角且完整:归 描述40%以下内容 结的条理性:语言 流畅和达高 部分准确 安作工整:按时上 交作按时或延迟上 ,字迹我 补交作 在植物生理学知 业:对指 完整 分析和解释60%以」 分析和解释40%以 分析和解释40%以下 课程目 和解 的内 内容正确充整和深 上内容正充 内容正确,完整和 较流畅和表准 渐:表述部分准确】 结若,表求不完 工整,作业上交是香 时上交工整:按 产迹较难辨认:补 及时生理学实验技能 课程目 练。实验报告结 8%以上内容正 Om以上内容正确全 40%以上内容正 40%以下内容正确车 是否合理:内容是 全面:报告结构合 面:报告结构较合埋 全面:条理不清嘛 承理 斯:作图是否认直 够认直和酒 报告) 准确:按时 和准确:按时上交 或延迟上交报 确:报告上交是 报告, 五、 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第4版) 高等教有出版社,2019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7版) .高等教有出版社,2012 2.王小善.植物生理学(第8版),高等教有出版社,2019. 3.武维华.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2018, 4.陈晓亚.薛红卫.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六、附表 妈 验项目名称 实验性质 开出要求 学时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设计性实验 必做 根系活力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 必做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 3 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设计性实运验 必做 植物种子生命力的快速测定 设计性实验 必做 3 直物逆境生理指标的测定(细胞膜的透性、游离 酸、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必做 大纲修订人签字:崔辉梅张淑英 修订日期:2022年8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齐军仓 审定日期:2022年8月
23 2.平时成绩评价标准 课程目 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程目 标 1 (提问 和课程 作业) 考查植物生理学基本 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问 和作业:描述内容的正 确性和完整度;归纳总 结的条理性;语言流畅 性和准确性,字迹的工 整性;上交作业的及时 性。 描述 80%以上内容 正确且完整;归纳 总结条理清晰;语 言 流 畅 和 表 述 准 确,字迹工整;按 时 或 提 前 上 交 作 业。 描述 60%以上内容正 确且完整;归纳总结 条理较清晰;语言较 流畅和表述较准确, 字迹较工整;按时上 交作业。 描述 40%以上内容 正确且完整;归纳 条理不清晰;表述 部分准确,字迹可 认;按时或延迟上 交作业。 描述 40%以下内容正 确且完整;叙述条理 不清晰,归纳总结差; 表述不完整,字迹较 难辨认;补交作业。 课程目 标 2. (提问 和课程 作业) 考查植物生理学知识 的应用能力。提问和作 业:对指定案例或现象 分析和解释的内容是 否正确、全面和深入; 条理是否清晰;语言是 否流畅和准确,字迹是 否工整;作业上交是否 及时。 分析和解释 80%以 上内容正确、完整 和深入;条理清晰; 语言流畅和表述准 确,字迹工整;按 时 或 提 前 上 交 作 业。 分析和解释 60%以上 内容正确、完整和深 入;条理较清晰;语 言较流畅和表述较准 确,字迹较工整;按 时上交作业。 分析和解释 40%以 上内容正确、完整 和深入;条理不清 晰;表述部分准确, 字迹可认;按时或 延迟上交作业。 分析和解释 40%以下 内容正确、完整和深 入;条理不清晰,总 结差;表述不完整, 字迹较难辨认;补交 作业。 课程目 标 3 (实验 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能 的训练。实验报告结构 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正 确全面;条理是否清 晰;作图是否认真、规 范和准确;报告上交是 否及时。 80%以上内容正确 全面;报告结构合 理;条理清晰;字 迹工整;作图认真、 规范和准确;按时 上交报告。 60%以上内容正确全 面;报告结构较合理; 条理较清晰;字迹较 工整;作图认真、规 范和准确;按时上交 报告。 40%以上内容正确 全面;条理不清晰; 字迹可认;作图不 够认真和规范;按 时 或 延 迟 上 交 报 告。 40%以下内容正确全 面;条理不清晰;字 迹较难辨认;作图很 差和不规范;补交报 告。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李合生. 现代植物生理学(第 4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潘瑞炽. 植物生理学(第 7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王小菁. 植物生理学(第 8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3.武维华. 植物生理学. 科学出版社, 2018. 4.陈晓亚. 薛红卫.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 4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六、附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性质 开出要求 学时 1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设计性实验 必做 3 2 根系活力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 必做 3 3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 必做 3 4 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 必做 3 5 植物种子生命力的快速测定 设计性实验 必做 3 6 植物逆境生理指标的测定(细胞膜的透性、游离脯氨 酸、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必做 9 大纲修订人签字:崔辉梅 张淑英 修订日期:2022 年 8 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齐军仓 审定日期:2022 年 8 月
《农业气象学B》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B 课程名称 Agrometeorology B 课程代码 11213780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植物学、地理学 学分/学时 25/40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32/8 适用专业 植物生产类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姜艳 审定日期 2022年9月 一、课程简介 农业气象学是农学、植物保护、同艺、林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植物生立类相 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大气科学和农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 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并运用气象学基础知识对植物生产专业领域有关问题进行一定分析判断的能力。 本课程系统阐述了大气、辐射、温度、水分、气压与风等气象学基本原理,介绍天气及气象灾害、气 候与农业气候的理论及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等基本知识。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并适当配以实验,通过学 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农业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具备气象要素观测的基本技能,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 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3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1:熟记各种基本气象要素、天气、灾害性天气、气候、农业气候资源的基本理论知识。 目标2:具备运用农业气象学课程知识,合理利用气象条件和气候资源,调控农业生产环境、抗御气象 灾害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意识。 目标3:具备气象要素观测的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
24 《农业气象学 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农业气象学 B Agrometeorology B 课程代码 11213780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植物学、地理学 学分/学时 2.5/40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32/8 适用专业 植物生产类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 姜艳 审定日期 2022 年 9 月 一、课程简介 农业气象学是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植物生产类相 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大气科学和农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 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并运用气象学基础知识对植物生产专业领域有关问题进行一定分析判断的能力。 本课程系统阐述了大气、辐射、温度、水分、气压与风等气象学基本原理,介绍天气及气象灾害、气 候与农业气候的理论及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等基本知识。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并适当配以实验,通过学 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农业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具备气象要素观测的基本技能,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 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 3 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 1:熟记各种基本气象要素、天气、灾害性天气、气候、农业气候资源的基本理论知识。 目标2:具备运用农业气象学课程知识,合理利用气象条件和气候资源,调控农业生产环境、抗御气象 灾害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意识。 目标 3:具备气象要素观测的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植保、种科、园艺、设施、农学)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指标点2.2:具有生物学、农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植保)2.理学素养 指标点4.2: 掌握种业科学专业基 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种科)4.专业素养 指标点41:掌握生物学、统计学、气象学、园艺植物保护等专业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1 (园艺)4.专业素养 指标点4.1:掌握生物学、统计学、气象学、农业工程学、园艺植物保护学等 (设施)4.专业素养 专业基础知识: (农学)4.专业素养 指标点4.1:掌握生物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植物 保护等农学专业基础知识。 指标点5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发现、辨析农业领域的相 关现象和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应对措施: (植保)宙销新 指标点5.1:具有对农业生产和种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诊断的 5.审 能力, 课程目标2 (园艺)4.专业素养 指标点4.4:能够应用园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方法对园艺产业领域的 (设施)5.审辩创新 复杂现象和复杂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农学)4.专业素养 指标点5.3:具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本领域内实际问题的能力: 指标点4.3: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农业领域现象,能够运用理论与技术开展 科学研究和指导生产,具有开展作物栽培与耕作以及作物遗传育种工作的基本 能力。 (植保)2.理学素养 指标点2.2:具有生物学、农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种科)4.专业素养 指标点42:掌握种业科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课程目标3 (园艺)4.专业素养 指标点4.3: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设施)4.专业素养 指标点4.3: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农学)4.专业素养 指标点4.1:掌握生物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植物 保护等农学专业基础知识。 25
25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植保、种科、园艺、设施、农学)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植保)2. 理学素养 (种科)4. 专业素养 (园艺)4. 专业素养 (设施)4. 专业素养 (农学)4.专业素养 指标点 2.2:具有生物学、农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指标点 4.2:掌握种业科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指标点 4.1:掌握生物学、统计学、气象学、园艺植物保护等专业基础知识; 指标点 4.1:掌握生物学、统计学、气象学、农业工程学、园艺植物保护学等 专业基础知识; 指标点 4.1:掌握生物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植物 保护等农学专业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 2 (植保)5. 审辨创新 (种科)5. 审辩创新 (园艺)4. 专业素养 (设施)5. 审辩创新 (农学)4. 专业素养 指标点 5.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发现、辨析农业领域的相 关现象和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应对措施; 指标点 5.1:具有对农业生产和种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诊断的 能力,并提出解决方案; 指标点 4.4:能够应用园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方法对园艺产业领域的 复杂现象和复杂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指标点 5.3:具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本领域内实际问题的能力; 指标点 4.3: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农业领域现象,能够运用理论与技术开展 科学研究和指导生产,具有开展作物栽培与耕作以及作物遗传育种工作的基本 能力。 课程目标 3 (植保)2. 理学素养 (种科)4. 专业素养 (园艺)4. 专业素养 (设施)4. 专业素养 (农学)4. 专业素养 指标点 2.2:具有生物学、农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指标点 4.2:掌握种业科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指标点 4.3: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指标点 4.3: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指标点 4.1:掌握生物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植物 保护等农学专业基础知识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日标 单习成暴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达成力式 单时分配 L数学活动:课堂讲 课程日标1 学习任务:课件 本理论知识 2学时 气候及各自气象灾 气象要 系所微出的述及 献:在生产上的应用 象要素理论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象 课堂 灾害性 课程目标2 象灾害的形成过程和危害:掌据灾 候的形 农业生产的关系 知识的应用 方然源定义特分析我国农业气 酷美中国在气象领线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对世 .教学活动:课堂讲 果程日标子 作眼理、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26
26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达成方式 学时分配 1.农业气象 要素的基本 理论 课程目标 1 1.牢记学习目的和自主学习方法;了解本课程内容体系; 2.描述大气、辐射、温度、水分、气压与风等气象要素基 本理论知识。 1.农业气象学概念、性质、任务和方法 2.大气、辐射、温度、水分、气压与风等气象要 素基本理论知识 1.教学活动:课堂讲 授、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程作 业。 理论 22 学时 2. 气 象 要 素、天气学、 灾 害 性 天 气、气候学 知识的应用 课程目标 2 1.概括和解释各气象要素、天气、气候及各自气象灾害的 基本理论知识,列举农业气象学知识对认识“两山”理论的 作用,列举中国传统文化对气象环境与农耕社会发展的关 系所做出的阐述及重要贡献; 2.区别和叙述我国主要天气系统在生产上的应用; 3.了解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和危害;掌握灾 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4.计算出气象要素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5.归纳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具体表现; 6.农业气候资源基本知识; 7.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在气象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对世 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1.气象要素理论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天气学基本知识和我国主要天气系统实际应用 3.主要天气系统的概念及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 4.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5.我国气候特征,并举例说明 6.农业气候资源定义、特征、分析我国农业气候 资源潜力分布 1.教学活动:课堂讲 授、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程作 业。 理论 10 学时 3.气象要素 观测 课程目标 3 1.复述并示范各气象要素的观测仪器、原理、步骤及注意 事项等内容,测定当时的气象要素值; 2.牢记气象要素的观测规范。 1.介绍并示范光照强度、辐射、日照时间、气温、 土温、空气湿度、降水、蒸发和风的观测仪器、 工作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1.教学活动:课堂讲 授、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实验报 告。 实验 8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