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B 课程名称 Biochemistry B 课程代码 20613100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有机生机及分和 学分/学时 4学分/64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48学时/16学时 适用专业 园艺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负责人陈福龙 审定日期 2022年10月 一、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B是农学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以生命有机体为研究 对象,主要介绍了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分子的代谢及其调节、 基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为研究生命有机体的化学组成、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及相互联系 等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理论和实验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认识生命的基本特征,培养科 学的思维能力,把握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展趋势,增强实验动手能力,为进一步专业 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3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1:知识目标,系统地掌握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 功能和代谢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莫定基础。 目标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 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水平:掌据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 能力,为后续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目标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加深对兵团精 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岗敏业、诚实守信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探素未知的创新精神 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12.理学素养: 2.2具有生物学、生态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课程目标2 2理学素养: 2.2具有生物学、生态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12
12 《生物化学 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B Biochemistry B 课程代码 20613100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 学、植物学等 学分/学时 4 学分/64 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48 学时/16 学时 适用专业 园艺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负责人 陈福龙 审定日期 2022 年 10 月 一、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 B 是农学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以生命有机体为研究 对象,主要介绍了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分子的代谢及其调节、 基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为研究生命有机体的化学组成、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及相互联系 等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理论和实验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认识生命的基本特征,培养科 学的思维能力,把握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展趋势,增强实验动手能力,为进一步专业 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 3 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 1:知识目标,系统地掌握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 功能和代谢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目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 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水平;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 能力,为后续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目标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加深对兵团精 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 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2.理学素养: 2.2 具有生物学、生态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课程目标 2 2.理学素养: 2.2 具有生物学、生态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1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良好的职业 课程目标3 1理想信念: 道德,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
13 课程目标 3 1.理想信念: 1.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良好的职业 道德,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 对应课寇目标 学习戒果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达戒方式 学时分配 擎生物化学的名研究对象内容 1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1.绪论 课程目标1,3 其它学科 的关系,生物化学的应用和发展 我国生物化学家的页献。增强学生的民族 瑞 解我国生物化学家的献,增强学生 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任务 的民族自豪感。 4.生物化学的应用和发展前最 自主学习,课室讨论。 核酸的种类、 分有与化学组成 2.NA的 构特 教学活动 的 课程目标1、2、3 旋的发现历程的感想。 讲授多蝶体教学,网路辅 器 任银告,程作业 1.蛋自质概述 家摆蛋白质的各级分 ,重要性质 关系 瑞 课程目标1、2.3 天然寡肽: 解白质的分的理和方法 肚和肤键 助教学 结 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实际 白质结枸 的关系 读堂时论,实验根告,课程作业, 性质 白质测定涉及的毒奶粉事件培养学 据的 碱念、作用机制、利酶促 ,的的概念及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速度的因素、别构酶和同工、酵的 促 反应速度的因素: 程目标1、2. 的分类与 的分离提纯及活力测定: 验报告,深程作业 实验7学 维生素功能和缺乏症,引入思政元素, 增 增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问的
14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达成方式 学时分配 1.绪论 课程目标 1、3 1.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2.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生物化学与 其它学科的关系、生物化学的应用和发展 前景,提高学生科研探索兴趣; 3.了解我国生物化学家的贡献,增强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 1.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2.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介绍我国生物化学家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 3.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4.生物化学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1.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助教学。 2.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课堂讨论。 理论 1 学时 2.核酸的结 构与功能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化学组成; 2.掌握 DNA 和 RNA 的各级分子结构; 3.熟悉核酸的理化性质; 4.掌握 DNA的提取及电泳检测技术的原理和 方法; 5.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6.通过发现 DNA 双螺旋的历程和意义,培养 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 1.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化学组成; 2.DNA 的分子结构特征; 学生总结 DNA 双螺旋的发现历程的感想。 3.RNA 的分子结构特征; 4.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5.植物组织DNA 的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助教学。 2.学习任务: 课堂讨论,实验报告,课程作业。 理论 5 学时 + 实验 6 学时 3.蛋白质化 学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二十种氨基酸结构特点、分类和重 要的理化性质; 2.掌握肽和肽键结构组成、命名; 3.掌握蛋白质的各级分子结构、重要性质 以及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理解重要的天然寡肽; 5.了解蛋白质的分类; 6.掌握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7.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实际问 题的能力; 8.通过蛋白质测定涉及的毒奶粉事件培养学 生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精神。 1.蛋白质概述; 在蛋白质元素(N)组成部分,引入思政元 素毒奶粉事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 精神。 2.氨基酸; 3.肽和肽键; 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5.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蛋白质的重要性质; 7.蛋白质的分类; 8.植物组织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助教学。 2.学习任务: 课堂讨论,实验报告,课程作业。 理论 6 学时 + 实验 3 学时 4.酶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酶的概念、作用机制、影响酶促反 应速度的因素、别构酶和同工酶、酶的活 力测定; 2.掌握维生素作为辅助因子的作用; 3.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4.了解酶的分类与命名; 5.掌握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6.掌握淀粉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7.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 1.酶的概念及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2.酶的分类与命名; 3.酶的作用机理; 4.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5.酶活性调节; 6.酶的分离提纯及活力测定; 7.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功能和缺乏症,引入思政元素,增强 学生的健康意识,通过兵团战士夜盲症视频加深 1.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助教学。 2.学习任务: 课堂讨论,实验报告,课程作业。 理论 6 学时 + 实验 7 学时
能力: 对兵团精神的理解。 8.道过维生素功能和缺乏症的讲解,增强 8.水果和蔬菜中V含量的测定: 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对兵团精神的理解。 9.植物种子淀粉酶总活性和ā淀粉酵活性测定。 1.掌挥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数学活动: 5. 脂质与生 物 裸程目标1、2 2.熟悉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 课堂讲投, 多媒体教学。 3.生物膜的功能。 2.学习任务: 2骑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1. 挥糖酵解的过程、能量变化和产物去 向、三羧酸循环的过程、能量变化和生物 学意义、磷酸戊途径的基本过程和生物 1.生物体内的糖类: 2.双糖和多糖的酵促降解 1.教学活动: 理论 5学时 6。糖类分解 3.糖酵解: 课堂讲投,多媒体数学,网络辅 代谢 课程目标1、2、3 3.了解生物体内的糖类: 羧酸循环! 助教学: 4.掌挥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葡萄糖产能情况,引入精神的力量。 2.学习任务: 实 5.增强学生分析问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5.磷酸戊糖途径: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4学时(进 6.还原糖含量的测定一3,5-二硝基水杨酸法. 最 6.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拿握高能磷酸化合物、电子传递链的排 列顺序和抑制剂、氧化磷酸化概念和类型 1.教学活动: 7.生物氧化 /0 能荷: 1.生物氧化概述: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与氧化磷酸 课程目标1、2 2理解生物氧化、化学渗透学说、氧化磷 酸化的解偶联: 2.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助教学 化 3.氧化磷酸化。 2.学习任务: 3增强学生分析问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力。 1.掌探糖异生作用: 1.教学活动: 8.糖的生物 2.理解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1.糖的生物合成: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铬辅 合成 课程目标1、2 3,了解植物糖谢的调节: 2.硬异牛作用: 助教学。 理论 4.增强学生分析问愿问题和解决问圈的能 3,萨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学习任务 2学时 力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1.享挥脂肪的分解代谢和脂肪的合成代谢 可: 1.脂肪的分解代谢的过程和产能情况: 1.教学活动: 2.理解乙醛酸循环: 2.乙醛酸循 下及其生物学意义: 课堂讲投,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9.脂质代谢 课程日标1、2、3 3. 3.理解脂肪分解和合成代谢的调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过程: 4.脂肪分解和合成代谢的调节。 助教学。 理论 4.增强学生分析问题问题和解决问避的能 2.学习任务: 4学时 结合体检报告单,讲解脂类代谢异常导致的 力 疾病,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15 能力; 8.通过维生素功能和缺乏症的讲解,增强 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对兵团精神的理解。 对兵团精神的理解。 8.水果和蔬菜中 VC含量的测定; 9.植物种子淀粉酶总活性和α淀粉酶活性测定。 5.脂质与生 物膜 课程目标 1、2 1.掌握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熟悉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3.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2.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 3.生物膜的功能。 1.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理论 2 学时 6.糖类分解 代谢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糖酵解的过程、能量变化和产物去 向、三羧酸循环的过程、能量变化和生物 学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的基本过程和生物 学意义; 2.理解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过程; 3.了解生物体内的糖类; 4.掌握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5.增强学生分析问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6.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生物体内的糖类; 2.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3.糖酵解; 4.三羧酸循环; 通过葡萄糖产能情况,引入精神的力量。 5.磷酸戊糖途径; 6.还原糖含量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 1.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助教学。 2.学习任务: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理论 5 学时 + 实验 4 学时(选 做) 7.生物氧化 与氧化磷酸 化 课程目标 1、2 1.掌握高能磷酸化合物、电子传递链的排 列顺序和抑制剂、氧化磷酸化概念和类型、 P/O、能荷; 2.理解生物氧化、化学渗透学说、氧化磷 酸化的解偶联; 3.增强学生分析问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1.生物氧化概述; 2.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 1.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助教学。 2.学习任务: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理论 3 学时 8.糖的生物 合成 课程目标 1、2 1.掌握糖异生作用; 2.理解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3.了解植物糖代谢的调节; 4.增强学生分析问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1.糖的生物合成; 2.糖异生作用; 3.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1.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助教学。 2.学习任务: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理论 2 学时 9.脂质代谢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脂肪的分解代谢和脂肪的合成代谢 过程; 2.理解乙醛酸循环; 3.理解脂肪分解和合成代谢的调节; 4.增强学生分析问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5.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1.脂肪的分解代谢的过程和产能情况; 2.乙醛酸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 3.脂肪的合成代谢过程; 4.脂肪分解和合成代谢的调节。 结合体检报告单,讲解脂类代谢异常导致的 疾病,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1.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助教学。 2.学习任务: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理论 4 学时
10.蛋白质的 L,掌挥脱氨基作用、 脱我基作用、鸟氨酸 1.蛋白质的酵促降解: 教学活动: 循环,a-酮酸的代谢去路: 2.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课堂讲投,多媒体教学,网路轴 酵促降解和 理论 氨基酸分解 课程目标1、2 2.理解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的代谢转变: 3.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助教学。 增强学生分析问圈问题和解决问避的能 2.学习任务 2学时 与转化 力 4.氨基酸降解产物的去向,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L.掌握各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一碳基团 1.教学活动: 11.氨的同化 的概念和常见的一碳基团: 1.氨的三种同化方式: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及氨基酸的 课程目标1、2 2.理解氨的同化方式: 2.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助教学。 生物合成 增强学生分析问愿问题和解决问圈的能 碳基团。 2.学习任务: 2器 力。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1,掌辉核苷酸分解代谢的过程和终产物, 1,核酸的酪促降解: 核糖核昔酸的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途径: 之.核苷酸分解代谢: 1.教学活动 12.核酸的酵 理解核酸的酶促降解: 结合嫖吟代谢相关疾病,如高尿酸血症和痛 课堂讲投,多媒体教学,网路轴 促降解和核 课程目标1、2、3 助教学。 理论 苷酸代谢 3.了解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风,关注其发病率,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积极 少学习任名 2学时 4.增强学生分析问思的能力: 开展大众健康宜教活动 增强学生健康意识。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1.掌程原核生物WNA和NA的生物合成过 ,DNM突变: WA的半捏留亨制知省关路米 2 理解逆转录作用、真楼DWA的复制、DNA 2 原核细胞DNM的半不连续复制过程: 教学活动: 13.核酸的生 的提伤和多行: 课堂讲投,多媒体教学,网络轴 课程目标1、2、3 3.逆转录作用: 3.了解核酸合成的抑制剂、的合成后加 助教学。 理论 物合成 4.NA的损伤、修复和突变: 2.学习任务: 5学时 工和RNA的复制 引入两弹元勋邓稼先 4增强学生分析问避的能力: 5.A的生物合成过程-转录。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5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拿握蛋白质的合成体系 遗传密码的特 蛋白质的合成体系: 点、多核糖体和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2.遗传密码: 1.教学活动: 14.蛋白质的 过程: 3.多核糖体和核糖体循环: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理论 生物合成 课程目标1、2、3 2.理解真核生物多肽链的合成: 4.傑核生物翻译过程的五个阶段。 助教学。 学习任务 3学时 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的能力: 通过蛋白质合成中三种RA的协同作用,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16
16 10.蛋白质的 酶促降解和 氨基酸分解 与转化 课程目标 1、2 1.掌握脱氨基作用、脱羧基作用、鸟氨酸 循环,α-酮酸的代谢去路; 2.理解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的代谢转变; 3.增强学生分析问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1.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2.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3.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4.氨基酸降解产物的去向。 1.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助教学。 2.学习任务: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理论 2 学时 11.氨的同化 及氨基酸的 生物合成 课程目标 1、2 1.掌握各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一碳基团 的概念和常见的一碳基团; 2.理解氨的同化方式; 3.增强学生分析问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1.氨的三种同化方式; 2.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3.一碳基团。 1.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助教学。 2.学习任务: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理论 2 学时 12.核酸的酶 促降解和核 苷酸代谢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核苷酸分解代谢的过程和终产物, 核糖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途径; 2.理解核酸的酶促降解; 3.了解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4.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增强学生健康意识。 1.核酸的酶促降解; 2.核苷酸分解代谢; 结合嘌呤代谢相关疾病,如高尿酸血症和痛 风,关注其发病率,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积极 开展大众健康宣教活动。 3.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助教学。 2.学习任务: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理论 2 学时 13.核酸的生 物合成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原核生物 DNA 和 RNA 的生物合成过 程, DNA 突变; 2.理解逆转录作用、真核 DNA 的复制、DNA 的损伤和修复; 3.了解核酸合成的抑制剂、RNA 的合成后加 工和 RNA 的复制; 4.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DNA 的半保留复制和有关酶类; 2.原核细胞 DNA 的半不连续复制过程; 3.逆转录作用; 4.DNA 的损伤、修复和突变; 引入两弹元勋邓稼先。 5.RNA 的生物合成过程-转录。 1.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助教学。 2.学习任务: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理论 5 学时 14.蛋白质的 生物合成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蛋白质的合成体系、遗传密码的特 点、多核糖体和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过程; 2.理解真核生物多肽链的合成; 3.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1.蛋白质的合成体系; 2.遗传密码; 3.多核糖体和核糖体循环; 4.原核生物翻译过程的五个阶段。 通过蛋白质合成中三种 RNA 的协同作用,强 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1.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 助教学。 2.学习任务: 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理论 3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