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导读 七、〈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学习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文是恩格斯适应时代和无产阶级斗争 发展的需要而写作的,是一部系统阐述原始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理论的代表作 《起源》写作于1884年3月至5月,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单行本,后来在德国出版 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这部著作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 书摘要》,结合他本人多年研究的成果,写就的一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是为进一步完善 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原始社会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批判形形色 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国家理论,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而撰写的 《起源》包括1884年第一版序言、1891年第四版序言,以及正文九章。在正文中,第一、二 章主要根据摩尔根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与之相对应的家庭婚姻形态;第 三、四、五、六、七、八章分别以易洛魁人、希腊人、罗马人和德意志民族为个案,追溯了氏族组织 的特征,以及从氏族向国家演进的历史,由此说明了国家的特征、历史类型、形成方式。第九章 是总结部分,系统论述了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全书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两种生产理论(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家庭的起源和历 史演变、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及国家的起源和实质等思想 《起源》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原始社会历史和国家起源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 典著作。这部著作丰富、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揭示 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揭示了国家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该 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地位。 今天学习《起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 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思考题 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保德编写) PDF pdfFactory Pro www.fineprint.cn
学习导读 七、《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学习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文是恩格斯适应时代和无产阶级斗争 发展的需要而写作的,是一部系统阐述原始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理论的代表作。 《起源》写作于 1884 年 3 月至 5 月,同年 10 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单行本,后来在德国出版 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这部著作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 书摘要》,结合他本人多年研究的成果,写就的一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是为进一步完善 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原始社会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批判形形色 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国家理论,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而撰写的。 《起源》包括 1884 年第一版序言、1891 年第四版序言,以及正文九章。在正文中,第一、二 章主要根据摩尔根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与之相对应的家庭婚姻形态;第 三、四、五、六、七、八章分别以易洛魁人、希腊人、罗马人和德意志民族为个案,追溯了氏族组织 的特征,以及从氏族向国家演进的历史,由此说明了国家的特征、历史类型、形成方式。第九章 是总结部分,系统论述了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全书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两种生产理论(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家庭的起源和历 史演变、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及国家的起源和实质等思想。 《起源》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原始社会历史和国家起源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 典著作。这部著作丰富、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揭示 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揭示了国家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该 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地位。 今天学习《起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 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思考题: 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保德 编写) - 7 - PDF pdfFactory Pro www.fineprint.cn
学习导读 八、《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导读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讲话。在这篇 讲话中,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马克思为无产阶级 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一生给予了热情赞扬,对这位伟人毕生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行了高度 概括并做出崇高评价。 1883年3月14日,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在伦敦与世长辞,享年65岁。 马克思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的逝世在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中 引起巨大的悲痛。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恩格斯等马克思 生前的战友、同志和亲人朋友参加了葬礼并向马克思的遗体献了花圈,随后恩格斯发表了这篇 不朽的讲话。 在长达40多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形成了最亲密、最崇高的革命友 谊。正是这种伟大的友谊,决定了只有恩格斯才最了解马克思和他的思想,才最有资格、最能科 学地评价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实践。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当时是用英文发表的,后来以 德文刊登在1883年3月22日《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个标题是编者 加的 恩格斯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伟大一生。 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正是这两个伟大发现,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 识;一个社会的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而国家设施、法的观念、艺 术和宗教观念等,则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由 经济基础来解释,而不是相反。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了不同的生产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必然导致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引起生产关系或迟或早地发生变革;而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整个上层建筑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恩格斯把这个历史规律的 发现归功于马克思。 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分 为购买物质生产资料的部分和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前者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改变物质生产资料 的形态,其本身的价值并不增加。而后者即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则可以生产出一个大于 自身价值的价值。所以马克思称前者为不变资本,后者为可变资本。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之后在 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了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马克思称其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被资 本家无偿占有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在《讲话》中恩格斯还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其他贡献,包括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和各种革命 活动等。 8 PDF pdfFactory Pro www.fineprint.cn
学习导读 八、《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导读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讲话。在这篇 讲话中,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马克思为无产阶级 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一生给予了热情赞扬,对这位伟人毕生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行了高度 概括并做出崇高评价。 1883 年 3 月 14 日,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在伦敦与世长辞,享年 65 岁。 马克思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的逝世在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中 引起巨大的悲痛。1883 年 3 月 17 日,马克思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恩格斯等马克思 生前的战友、同志和亲人朋友参加了葬礼并向马克思的遗体献了花圈,随后恩格斯发表了这篇 不朽的讲话。 在长达 40 多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形成了最亲密、最崇高的革命友 谊。正是这种伟大的友谊,决定了只有恩格斯才最了解马克思和他的思想,才最有资格、最能科 学地评价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实践。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当时是用英文发表的,后来以 德文刊登在 1883 年 3 月 22 日《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个标题是编者 加的。 恩格斯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伟大一生。 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正是这两个伟大发现,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 识;一个社会的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而国家设施、法的观念、艺 术和宗教观念等,则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由 经济基础来解释,而不是相反。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了不同的生产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必然导致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引起生产关系或迟或早地发生变革;而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整个上层建筑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恩格斯把这个历史规律的 发现归功于马克思。 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分 为购买物质生产资料的部分和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前者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改变物质生产资料 的形态,其本身的价值并不增加。而后者即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则可以生产出一个大于 自身价值的价值。所以马克思称前者为不变资本,后者为可变资本。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之后在 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了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马克思称其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被资 本家无偿占有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在《讲话》中恩格斯还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其他贡献,包括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和各种革命 活动等。 - 8 - PDF pdfFactory Pro www.fineprint.cn
学习导读 《讲话》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科学贡献和崇高品格,成为人们研究马克思的生 平、事业和历史贡献的重要文献,激励着人们为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讲话》发表后,被译 成各种文字,广泛流传,影响巨大。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 大生命力。《讲话》高度赞美了马克思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 而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光辉风范。《讲话》指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生命的要 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 私利,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马克思的伟大至今为人们所怀念,1999年他被英国广播公司评为人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 家。他的伟大品格和科学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讲话》,就要努力学习马克思的伟 大品格和科学思想,加强党性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升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实 践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思考题: 1、恩格斯所概括出的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什么?这两大发现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 (杨慧敏编写) PDF pdfFactory Pro www.fineprint.cn
学习导读 《讲话》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科学贡献和崇高品格,成为人们研究马克思的生 平、事业和历史贡献的重要文献,激励着人们为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讲话》发表后,被译 成各种文字,广泛流传,影响巨大。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 大生命力。《讲话》高度赞美了马克思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 而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光辉风范。《讲话》指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生命的要 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 私利,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马克思的伟大至今为人们所怀念,1999 年他被英国广播公司评为人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 家。他的伟大品格和科学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讲话》,就要努力学习马克思的伟 大品格和科学思想,加强党性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升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实 践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思考题: 1、恩格斯所概括出的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什么?这两大发现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 (杨慧敏 编写) - 9 - PDF pdfFactory Pro www.fineprint.cn
学习导读 九、《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学习导读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批判经验批判主义哲学思潮、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论的重要著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流行主观唯心主义的新变种“经验批判主义”,又 称“马赫主义”。它很快被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用来“补充”和“修正”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在 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之后,反动势力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活动都十分猖獗, 唯心主义和宗教也泛滥起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一部分人也加入了唯心主义的行列。他们 歪曲自然科学新发现的哲学意义,妄图用马赫主义“修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908年,为了 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从哲学上总结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列宁写了这一著作。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从四个方面对经验批判主义做了分析批判:首先,把经验批判 主义晢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了比较,说明用新的谬论、术语和诡计掩饰起来的经验批判主义在 全部认识论问题上的实质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其次,确定了经验批判主义在现代其他哲学 学派中的地位。第三,考察了马赫主义与新物理学的联系,戳穿了所谓马赫主义是“自然科学的 最新哲学”的谎言,分析了“物理学危机”的唯心主义实质。最后,指出俄国马赫主义者妄图把马 赫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完全是徒劳的,经验批判主义与唯物主义以及自然科学是根 本对立的。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力地批判了马赫主义,粉碎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和俄国 马赫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攻,为布尔什维克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它是代表列宁 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学习和研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经典著作之 思考题: 1、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王志宏编写) PDF pdfFactory Pro www.fineprint.cn
学习导读 九、《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学习导读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批判经验批判主义哲学思潮、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论的重要著作。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欧洲流行主观唯心主义的新变种“经验批判主义”,又 称“马赫主义”。它很快被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用来“补充”和“修正”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在 1905 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之后,反动势力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活动都十分猖獗, 唯心主义和宗教也泛滥起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一部分人也加入了唯心主义的行列。他们 歪曲自然科学新发现的哲学意义,妄图用马赫主义“修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908 年,为了 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从哲学上总结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列宁写了这一著作。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从四个方面对经验批判主义做了分析批判:首先,把经验批判 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了比较,说明用新的谬论、术语和诡计掩饰起来的经验批判主义在 全部认识论问题上的实质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其次,确定了经验批判主义在现代其他哲学 学派中的地位。第三,考察了马赫主义与新物理学的联系,戳穿了所谓马赫主义是“自然科学的 最新哲学”的谎言,分析了“物理学危机”的唯心主义实质。最后,指出俄国马赫主义者妄图把马 赫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完全是徒劳的,经验批判主义与唯物主义以及自然科学是根 本对立的。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力地批判了马赫主义,粉碎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和俄国 马赫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攻,为布尔什维克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它是代表列宁 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学习和研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 思考题: 1、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王志宏 编写) - 10 - PDF pdfFactory Pro www.fineprint.cn
学习导读 十、《谈谈辫证法问题》学习导读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在1915年写的一篇心得文章,是列宁在这一时期关于辩证法 研究成果的简要总结,该文的问世适应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实践发展的需要。列宁在《谈 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法思想并联系当时的社会生活和 革命斗争,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着重对唯物辩证法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为后人研究唯 物辩证法提供了总纲。写作《谈谈辩证法问题》也反映了当时俄国革命实践发展的需要。面对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上和俄国国内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为了和当时第 国际的机会主义者作斗争,列宁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研究和阐发唯物辩证法的思 想,写了《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 《谈谈辩证法问题》全文大约2800字,共计20个自然段。主要论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是对立统一规律,二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围绕这两大问题,列宁阐述了以下主要观点: 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 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他所阐述的这个观点是《谈谈辩证法问题》最主要的思想。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列宁在阐述了两种发展观的内容后指出:唯物 辩证法的发展观反映了事物活生生的现实,是科学的认识;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不能反映事物 的本来面目,常常会走向唯心主义,因而是与科学相违背的。 3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列宁认为,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是事物存在和 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面的斗 争则是绝对的,正如运动、发展是绝对的一样 4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列宁不仅考察了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 律及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将辩证法运用于人的认识领域,提出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 义认识论的著名观点。 5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列宁把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都贯彻到 认识论中,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系统化、体系化奠定了基础。 6唯心主义认识论产生的根源。 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一篇论述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文献,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 富、思想深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理论价值在于为唯物辩证法的系统化、体系化奠定了基础。 其现实意义是,列宁的辩证法思想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正确处理改革、发 展、稳定的关系提供了理论。 思考题 1、《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怎样重要的理论意义? 保德编写) PDF pdfFactory Pro www.fineprint.cn
学习导读 十、《谈谈辩证法问题》学习导读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在 1915 年写的一篇心得文章,是列宁在这一时期关于辩证法 研究成果的简要总结,该文的问世适应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实践发展的需要。列宁在《谈 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法思想并联系当时的社会生活和 革命斗争,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着重对唯物辩证法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为后人研究唯 物辩证法提供了总纲。写作《谈谈辩证法问题》也反映了当时俄国革命实践发展的需要。面对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上和俄国国内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为了和当时第二 国际的机会主义者作斗争,列宁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研究和阐发唯物辩证法的思 想,写了《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 《谈谈辩证法问题》全文大约 2800 字,共计 20 个自然段。主要论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 是对立统一规律,二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围绕这两大问题,列宁阐述了以下主要观点: 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 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他所阐述的这个观点是《谈谈辩证法问题》最主要的思想。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列宁在阐述了两种发展观的内容后指出:唯物 辩证法的发展观反映了事物活生生的现实,是科学的认识;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不能反映事物 的本来面目,常常会走向唯心主义,因而是与科学相违背的。 3.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列宁认为,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是事物存在和 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面的斗 争则是绝对的,正如运动、发展是绝对的一样。 4.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列宁不仅考察了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 律及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将辩证法运用于人的认识领域,提出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 义认识论的著名观点。 5.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列宁把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都贯彻到 认识论中,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系统化、体系化奠定了基础。 6.唯心主义认识论产生的根源。 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一篇论述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文献,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 富、思想深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理论价值在于为唯物辩证法的系统化、体系化奠定了基础。 其现实意义是,列宁的辩证法思想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正确处理改革、发 展、稳定的关系提供了理论。 思考题: 1、《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怎样重要的理论意义? (保德 编写) - 11 - PDF pdfFactory Pro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