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的篇幅。1921年6—7月,共产国际在新的复杂形势下召开了 第三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讨论共产国际的新任务、斗争策略、党 的组织建设、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等问题。收入本卷的《共产 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文献》反映了列宁为准备代表大会的主要决 议和领导代表大会所作的大量工作。列宁关于俄国共产党的策略 的报告分析了资本主义世界和俄罗斯联邦之间出现的某种不稳定 的均势,介绍了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阐明新经济政策 是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列宁在关于共产国际的策略的讲话中指 出,在国际革命不象期望的那样直线地发展的时候,共产党的最重 要的任务是争取群众,团结工人阶级的队伍,巩固工人运动的先锋 队。他教导各国共产党应当了解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即使处于革 命低潮也要作好战斗准备,首先把工人阶级和城乡劳动者的大多 数争取过来。列宁还强调了殖民地运动的意义,批判了那种把殖民 地国家的运动仍然看作是一种无足轻重的和非常平和的民族运动 的观点。他指出,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殖民地人民现在已经成为 独立的、积极的革命因素,而且一定会在世界革命的以后各个阶段 中起巨大的革命作用。他在谈到怎样进行革命准备时,强调必须建 立真正的共产党,必须跟机会主义一刀两断,批判“左的”愚蠢行 为。他着重批判了“左派”分子的“革命进攻理论”,指出“左派”不善 于分析客观形势和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否认必须为争取共产党 的群众性而斗争,不懂得把群众吸引到革命方面来对于取得革命 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他认为,在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资 本主义的主要支柱恰恰是工人阶级中加入第二国际和第二半国际 的那一部分,共产党要争取工人阶级大多数,就必须努力建立反对 资本主义进攻的工人统一战线。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二 卷
不小的篇幅。1921年6—7月,共产国际在新的复杂形势下召开了 第三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讨论共产国际的新任务、斗争策略、党 的组织建设、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等问题。收入本卷的《共产 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文献》反映了列宁为准备代表大会的主要决 议和领导代表大会所作的大量工作。列宁关于俄国共产党的策略 的报告分析了资本主义世界和俄罗斯联邦之间出现的某种不稳定 的均势,介绍了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阐明新经济政策 是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列宁在关于共产国际的策略的讲话中指 出,在国际革命不象期望的那样直线地发展的时候,共产党的最重 要的任务是争取群众,团结工人阶级的队伍,巩固工人运动的先锋 队。他教导各国共产党应当了解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即使处于革 命低潮也要作好战斗准备,首先把工人阶级和城乡劳动者的大多 数争取过来。列宁还强调了殖民地运动的意义,批判了那种把殖民 地国家的运动仍然看作是一种无足轻重的和非常平和的民族运动 的观点。他指出,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殖民地人民现在已经成为 独立的、积极的革命因素,而且一定会在世界革命的以后各个阶段 中起巨大的革命作用。他在谈到怎样进行革命准备时,强调必须建 立真正的共产党,必须跟机会主义一刀两断,批判“左的”愚蠢行 为。他着重批判了“左派”分子的“革命进攻理论”,指出“左派”不善 于分析客观形势和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否认必须为争取共产党 的群众性而斗争,不懂得把群众吸引到革命方面来对于取得革命 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他认为,在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资 本主义的主要支柱恰恰是工人阶级中加入第二国际和第二半国际 的那一部分,共产党要争取工人阶级大多数,就必须努力建立反对 资本主义进攻的工人统一战线。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二 卷
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要阶 段,它的决议动员各国共产党去认真准备新的战斗。列宁在《给德 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中指出,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有关策略 问题和组织问题的决议,根据已经开始的共产主义斗争的实际经 验具体地确定了今后在策略方面和组织方面应该怎样开展工作。 他说:“我们现在要集中党的全部力量把党组织得更好,改进党的 工作的质量和内容,同群众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为工人阶级制定出 愈来愈正确、愈来愈切合实际的策略和战略。”(本卷第106页) 共产国际在这次代表大会结束以后向第二国际和第二半国际 发出呼吁,要求统一行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反动派。三个国际的 代表曾商定1922年4月在柏林举行三个国际的代表会议。收入本 卷的《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的决议草案》、《关 于参加三个国际的代表会议问题》和《对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一 次扩大全会关于参加三个国际的代表会议的决议草案的意见》,规 定了共产国际出席三个国际的代表会议的战略和策略。列宁相信, 觉悟的工人同绝大多数工人一道都愿意并要求在对工人的利益来 说最刻不容缓的实际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他指出,共产国际参加 三十国际会议讨论统一战线问题,是为了争取工人群众在同工人 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没有争论的问题上采取共同行动,是为了揭露 第二国际和第二半国际整个立场的政治错误。 编入本卷的《新的时代和新形式的旧错误》和《政论家札记》两 文以及《致托马斯·贝尔》、《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给波兰 共产党人的信》、《论法国共产党的土地问题提纲》等,都是列宁在 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以后写的。列宁在前两篇文章中,用苏维 埃政权的历史和现实批驳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分子、欧洲共产党 前 言
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要阶 段,它的决议动员各国共产党去认真准备新的战斗。列宁在《给德 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中指出,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有关策略 问题和组织问题的决议,根据已经开始的共产主义斗争的实际经 验具体地确定了今后在策略方面和组织方面应该怎样开展工作。 他说:“我们现在要集中党的全部力量把党组织得更好,改进党的 工作的质量和内容,同群众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为工人阶级制定出 愈来愈正确、愈来愈切合实际的策略和战略。”(本卷第106页) 共产国际在这次代表大会结束以后向第二国际和第二半国际 发出呼吁,要求统一行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反动派。三个国际的 代表曾商定1922年4月在柏林举行三个国际的代表会议。收入本 卷的《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的决议草案》、《关 于参加三个国际的代表会议问题》和《对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一 次扩大全会关于参加三个国际的代表会议的决议草案的意见》,规 定了共产国际出席三个国际的代表会议的战略和策略。列宁相信, 觉悟的工人同绝大多数工人一道都愿意并要求在对工人的利益来 说最刻不容缓的实际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他指出,共产国际参加 三十国际会议讨论统一战线问题,是为了争取工人群众在同工人 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没有争论的问题上采取共同行动,是为了揭露 第二国际和第二半国际整个立场的政治错误。 编入本卷的《新的时代和新形式的旧错误》和《政论家札记》两 文以及《致托马斯·贝尔》、《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给波兰 共产党人的信》、《论法国共产党的土地问题提纲》等,都是列宁在 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以后写的。列宁在前两篇文章中,用苏维 埃政权的历史和现实批驳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分子、欧洲共产党 前 言
的“左派”集团以及俄国的孟什维克和“工人反对派”所说的“新经 济政策意味着俄国革命和共产主义的失败”、“布尔什维克回到资 本主义上去了”、“布尔什维克不相信工人阶级的力量了”等等谬 论,论证了俄国共产党在任何局势下从一开始就正确地看到可能 出现的危险,而且总是找到防止危险的办法。列宁写道:“有些共产 党员以为,不犯错误,不实行退却,不一再重做那还没有做成和做 得不对的事情,就可以完成象奠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尤其是在一 个小农国家里)这样一桩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业’,那就必须说这 样的共产党员肯定已经完蛋了。”(本卷第450页)列宁阐述和捍卫 了共产国际的策略。他指出,欧洲共产党人如果不根本改变本党的 全部机构和工作方式使党成为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并且日益 接近群众,唤起群众的革命意识,发动他们参加斗争,那他们将犯 极严重的错误。列宁仔细地研究了美国、法国、德国、波兰、意大利 等国共产党的情况,深切关怀并及时指导了它们的发展。 本卷文献比《列宁全集》第1版相应时期的文献增加126篇。 《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不同于 第1版收载的《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前者是 列宁的原稿,后者则是俄共中央对前者作了一些修改后通过的决 议。在关于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10篇文献中有6篇是新文 献。此外本卷中的《关于司法人民委员部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任 务(给德·伊·库尔斯基的信)》(第1版收载了一小部分)、《就俄 罗斯联邦民法典问题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关于党的机 关同司法侦查机关的相互关系(给维·米·莫洛托夫的便条)》、 《就企业奖励问题向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建议》、《〈按商业 原则办事〉一文提纲》、《就吸收美国资本建厂问题给瓦·米·米哈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二 卷
的“左派”集团以及俄国的孟什维克和“工人反对派”所说的“新经 济政策意味着俄国革命和共产主义的失败”、“布尔什维克回到资 本主义上去了”、“布尔什维克不相信工人阶级的力量了”等等谬 论,论证了俄国共产党在任何局势下从一开始就正确地看到可能 出现的危险,而且总是找到防止危险的办法。列宁写道:“有些共产 党员以为,不犯错误,不实行退却,不一再重做那还没有做成和做 得不对的事情,就可以完成象奠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尤其是在一 个小农国家里)这样一桩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业’,那就必须说这 样的共产党员肯定已经完蛋了。”(本卷第450页)列宁阐述和捍卫 了共产国际的策略。他指出,欧洲共产党人如果不根本改变本党的 全部机构和工作方式使党成为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并且日益 接近群众,唤起群众的革命意识,发动他们参加斗争,那他们将犯 极严重的错误。列宁仔细地研究了美国、法国、德国、波兰、意大利 等国共产党的情况,深切关怀并及时指导了它们的发展。 本卷文献比《列宁全集》第1版相应时期的文献增加126篇。 《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不同于 第1版收载的《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前者是 列宁的原稿,后者则是俄共中央对前者作了一些修改后通过的决 议。在关于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10篇文献中有6篇是新文 献。此外本卷中的《关于司法人民委员部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任 务(给德·伊·库尔斯基的信)》(第1版收载了一小部分)、《就俄 罗斯联邦民法典问题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关于党的机 关同司法侦查机关的相互关系(给维·米·莫洛托夫的便条)》、 《就企业奖励问题向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建议》、《〈按商业 原则办事〉一文提纲》、《就吸收美国资本建厂问题给瓦·米·米哈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二 卷
伊洛夫的便条》、《关于施泰因贝格在租让企业中行使职权问题(给 维·米·莫洛托夫并转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就财政人民 委员部的提纲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就对外贸易垄断制 和外贸工作问题给列·波·加米涅夫的信》、《对电影事业的指 示》、《关于登载介绍帕尔乌斯小册子的电讯》、《关于给下诺夫哥罗 德无线电实验室拨款问题的意见》、《俄共(布)中央关于出席热那 亚会议的苏维埃代表团的任务的决定草案》、《关于参加三个国际 的代表会议问题(给尼·伊·布哈林和格·叶·季诺维也夫的 信)》、《给波兰共产党人的信》等等都是新文献。本卷《附录》中的文 献除《〈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报告提纲》外,全部 是新文献。《〈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提纲草案〉和列宁的修改意 见》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文献,它第一次提出了在国民经济社会主义 成分中贯彻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附录》中的几个报告提纲十 分明确地列出了几个报告的要点,有助于读者把握报告中的重要 论述。 前 言
伊洛夫的便条》、《关于施泰因贝格在租让企业中行使职权问题(给 维·米·莫洛托夫并转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就财政人民 委员部的提纲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就对外贸易垄断制 和外贸工作问题给列·波·加米涅夫的信》、《对电影事业的指 示》、《关于登载介绍帕尔乌斯小册子的电讯》、《关于给下诺夫哥罗 德无线电实验室拨款问题的意见》、《俄共(布)中央关于出席热那 亚会议的苏维埃代表团的任务的决定草案》、《关于参加三个国际 的代表会议问题(给尼·伊·布哈林和格·叶·季诺维也夫的 信)》、《给波兰共产党人的信》等等都是新文献。本卷《附录》中的文 献除《〈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报告提纲》外,全部 是新文献。《〈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提纲草案〉和列宁的修改意 见》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文献,它第一次提出了在国民经济社会主义 成分中贯彻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附录》中的几个报告提纲十 分明确地列出了几个报告的要点,有助于读者把握报告中的重要 论述。 前 言
弗·伊列宁(192年)
弗·伊列宁(1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