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 宁 全 集 LIENING QUANJI 第 三 十 一 卷 1917年8月—9月
列 宁 全 集 LIENING QUANJI 第 三 十 一 卷 1917年8月—9月
目 录 前言 ………………………………………………………… — 国家与革命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 在革命中的任务 (1917年8—9月) ………………………………………… 1—116 第一版序言 …………………………………………………………………………… 1 第二版序言 …………………………………………………………………………… 3 第一章 阶级社会和国家………………………………………… 4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 4 2.特殊的武装队伍,监狱等等 …………………………………… 7 3.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 ………………………………… 10 4.国家“自行消亡”和暴力革命 ………………………………… 14 第二章 国家与革命。1848—1851年的经验 ………………… 21 1.革命的前夜 ………………………………………………… 21 2.革命的总结 ………………………………………………… 25 3.1852年马克思对问题的提法 …………………………………… 31 第三章 国家与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 马克思的分析 ………………………………………… 33 1.公社战士这次尝试的英雄主义何在? …………………………… 33 1
目 录 前言 ………………………………………………………… — 国家与革命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 在革命中的任务 (1917年8—9月) ………………………………………… 1—116 第一版序言 …………………………………………………………………………… 1 第二版序言 …………………………………………………………………………… 3 第一章 阶级社会和国家………………………………………… 4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 4 2.特殊的武装队伍,监狱等等 …………………………………… 7 3.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 ………………………………… 10 4.国家“自行消亡”和暴力革命 ………………………………… 14 第二章 国家与革命。1848—1851年的经验 ………………… 21 1.革命的前夜 ………………………………………………… 21 2.革命的总结 ………………………………………………… 25 3.1852年马克思对问题的提法 …………………………………… 31 第三章 国家与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 马克思的分析 ………………………………………… 33 1.公社战士这次尝试的英雄主义何在? …………………………… 33 1
2.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呢? ……………………… 38 3.取消议会制 ………………………………………………… 42 4.组织起民族的统一 …………………………………………… 48 5.消灭寄生物—— 国家 ………………………………………… 51 第四章 续前。恩格斯的补充说明 …………………………… 53 1.《住宅问题》 ………………………………………………… 54 2.同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56 3.给倍倍尔的信………………………………………………… 61 4.对爱尔福特纲领草案的批判 …………………………………… 64 5.1891年为马克思的《内战》所写的导言 ………………………… 71 6.恩格斯论民主的消除 ………………………………………… 76 第五章 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 ………………………………… 79 1.马克思如何提出问题 ………………………………………… 79 2.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 ………………………………… 82 3.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 87 4.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 91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被机会主义者庸俗化 …………………… 98 1.普列汉诺夫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 99 2.考茨基与机会主义者的论战…………………………………… 100 3.考茨基与潘涅库克的论战 …………………………………… 107 第一版跋 ………………………………………………………… 116 注释 …………………………………………………………………………… 117—129 2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一卷
2.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呢? ……………………… 38 3.取消议会制 ………………………………………………… 42 4.组织起民族的统一 …………………………………………… 48 5.消灭寄生物—— 国家 ………………………………………… 51 第四章 续前。恩格斯的补充说明 …………………………… 53 1.《住宅问题》 ………………………………………………… 54 2.同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56 3.给倍倍尔的信………………………………………………… 61 4.对爱尔福特纲领草案的批判 …………………………………… 64 5.1891年为马克思的《内战》所写的导言 ………………………… 71 6.恩格斯论民主的消除 ………………………………………… 76 第五章 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 ………………………………… 79 1.马克思如何提出问题 ………………………………………… 79 2.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 ………………………………… 82 3.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 87 4.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 91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被机会主义者庸俗化 …………………… 98 1.普列汉诺夫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 99 2.考茨基与机会主义者的论战…………………………………… 100 3.考茨基与潘涅库克的论战 …………………………………… 107 第一版跋 ………………………………………………………… 116 注释 …………………………………………………………………………… 117—129 2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一卷
前 言 本卷刊载的是列宁在1917年8—9月间所写的系统阐述马克 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名著《国家与革命》,在《附录》中还收载了被 称作“蓝皮笔记”的《马克思主义论国家》以及1916年夏至1917 年9月的有关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帝国主 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这些矛 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帝国主义时代迅速 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集中的垄断经济形式,则为社会主义创 造了物质前提。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已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的前夜。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各国经济的严 重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时空前加重的压迫和剥削 迫使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奋起斗争。欧洲许多国家在客观上出现 了革命的形势,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日趋成熟。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当时的形势下,无产阶 级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政治实践上都具有 特别重大的意义。但是,国家问题恰恰是被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 级思想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搅得最乱的问 题。特别是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领袖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严重 地歪曲和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社会主义运动中造成
前 言 本卷刊载的是列宁在1917年8—9月间所写的系统阐述马克 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名著《国家与革命》,在《附录》中还收载了被 称作“蓝皮笔记”的《马克思主义论国家》以及1916年夏至1917 年9月的有关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帝国主 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这些矛 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帝国主义时代迅速 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集中的垄断经济形式,则为社会主义创 造了物质前提。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已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的前夜。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各国经济的严 重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时空前加重的压迫和剥削 迫使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奋起斗争。欧洲许多国家在客观上出现 了革命的形势,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日趋成熟。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当时的形势下,无产阶 级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政治实践上都具有 特别重大的意义。但是,国家问题恰恰是被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 级思想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搅得最乱的问 题。特别是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领袖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严重 地歪曲和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社会主义运动中造成
了恶劣的影响。为了捍卫和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批判机 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歪曲,列宁从1916年秋天起就精心研 究国家问题,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国家问题的大量文献,翻 阅了考茨基、伯恩施坦等人的著作,在1917年1—2月间作了 《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的笔记,准备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对国家 态度问题的论文。 1917年3月,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了沙皇政府,建 立了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国内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 局面。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的口 号,积极争取群众,为和平地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而斗争。 但是,在当时的苏维埃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却 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奉行妥协投降的政策,致使政权完全落入反 革命资产阶级手中。七月事变标志着形势的急剧变化,两个政权 并存的局面已告结束,反革命势力开始向以布尔什维克为代表的 革命力量猖狂反扑,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武装夺 取政权的问题提上了日程。这时,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 有一般现实意义,而且具有了最迫切的意义。为了从思想上武装 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向他们说明在即将到来的革命中应当做些 什么,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中开始撰写《国家与革命》这 部光辉的著作。 本书分为六章,列宁原来打算写的第七章《1905年和1917年 俄国革命的经验》只开了一个头,因忙于直接领导十月革命而没 有写成。 在第一章中,列宁根据恩格斯的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国家问题的最基本的观点,说明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的基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一 卷
了恶劣的影响。为了捍卫和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批判机 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歪曲,列宁从1916年秋天起就精心研 究国家问题,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国家问题的大量文献,翻 阅了考茨基、伯恩施坦等人的著作,在1917年1—2月间作了 《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的笔记,准备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对国家 态度问题的论文。 1917年3月,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了沙皇政府,建 立了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国内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 局面。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的口 号,积极争取群众,为和平地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而斗争。 但是,在当时的苏维埃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却 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奉行妥协投降的政策,致使政权完全落入反 革命资产阶级手中。七月事变标志着形势的急剧变化,两个政权 并存的局面已告结束,反革命势力开始向以布尔什维克为代表的 革命力量猖狂反扑,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武装夺 取政权的问题提上了日程。这时,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 有一般现实意义,而且具有了最迫切的意义。为了从思想上武装 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向他们说明在即将到来的革命中应当做些 什么,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中开始撰写《国家与革命》这 部光辉的著作。 本书分为六章,列宁原来打算写的第七章《1905年和1917年 俄国革命的经验》只开了一个头,因忙于直接领导十月革命而没 有写成。 在第一章中,列宁根据恩格斯的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国家问题的最基本的观点,说明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的基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一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