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学大纲 课程中 课程编号 180305600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学时 48 文名称 口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口专业选修课 课程英 A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课程性质 学分 3 口其他选修课 文名称 Marxist Development 口实践教学课 ☑春 适用学 适用 口硕士 开课时间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口秋 科专业 学生 ☑博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 先修课程 文献专题研究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各二级学科与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国内各高 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必开课程,属于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专 业学习打基础的重要课程。课程教学旨在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意识、学术眼界以及培 养质量,也是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强调的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研究生的马 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意识形态教育要求的呼应与落实。同时课程精品化教学有助于形成一整 套有效的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资源,优越的教学效果,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界形成 广泛的示范效应。 课时计划安排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导论 2 第一章 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历史趋势 4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发展 4 第四章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 2 第五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3 第六章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3 第七章 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3 第八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九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4 第十章 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课题 3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第十一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 3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历程 3 第十三章 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3 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合计 48 二、教学安排与要求 包括总学时、章节内容的学时分配说明,各章节中应了解或掌握内容的细化描述,难点 与重点说明:课程设计或作业安排的内容与次数要求、文章论文要求等。 【导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学院 (2)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历程 (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现实 教学要求: 从总体上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过程。包括: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生产力条件、理论基础和经历的 具体历史过程: (2)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发展。包括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以及马克 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贡献,马克思主义多样性和曲折性发展,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 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鲜明特征;针对现实问题讨论,明 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及其当代价值与方法。 【第一章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4学时 教学内容: (1)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 (2)唯物史观的发现 (3)新世界观的科学阐述 (4)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策略思想 教学要求: (1)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包含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源头、《莱茵报》 时期令人困惑的“物质利益难题”、《德法年鉴》时期通往历史唯物主义的历程等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2)了解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包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科学世界观的初 步探索,《神圣家族》对唯物史观重要原理的进一步阐述,以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3)重点掌握对新世界观的科学阐述。包括在《哲学的贫困》中对新世界观的第一次 公开阐述,《共产党宣言》对新世界观的系统阐述等。 (4)重点掌握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策略思想。重点掌握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新发展。 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以讲授为主。 第一节和第二节,讲授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转变历程、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 第三节和第四节,以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对基本内容进行讲解,奠定关 于新世界观和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等知识的基础,然后引领同学参与思考,并自我寻求结论的 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充分启发,建构唯物史观等相关知识的体系,掌握新 世界观的具体内容。讲授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策略思想。 【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历史趋势】4学时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方法创新 (2)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 (3)剩余价值的伟大发现 (4)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趋势的探索 (5)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 教学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方法创新。包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历程,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创新等内容: (2)重点掌握劳动价值论。了解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过程,系统掌握使用价值、交换价 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价值形式理论以及商品拜物教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3)重点掌握剩余价值理论。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过程,全面系统掌握剩余价值 理论的基本内容。 (4)掌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趋势的深索。通过对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流 通理论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及 其趋势。 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依然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以讲授为主。 第一节内容主要采取讲授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方法 创新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至四节内容采取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方式,以组织小组进行自学、讨论和课上分 享的方式进行,提高团队探讨能力,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学生通过上述方式建构劳动价 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内容体系:掌握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流通理论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 论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等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分享内容做点评,进行系统梳理和必要 补充。 第五节内容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根据前四节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及其趋势进行探讨。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发展】4学时 教学内容: (1)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革命道路理论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问题的探索 (3)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阐释 义学院 (5)马克思主义多方面的理论展开 教学要求: (1)了解和掌握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与革命道路理论。了解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发展历 程,重点掌握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 (2)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问题的探索。包括世界历史及其形成原因,以 及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评价。 (3)了解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包括能够将西欧模式机械地套用到俄国、 对俄国农村公社的特征及二重性的探讨,以及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及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 的构想等内容。 (4)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阐释。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面阐述等内容。 (5)了解马克思主义多方面的理论展开,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伦理思想、 宗教思想、美学思想和军事思想等。 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主要采取讲授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以及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问题的探索和形成过程,掌握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以及马克思主义 对世界历史的评价等问题。 第三节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讲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革命的认识和观 点。学生以交流发言形式探讨上述内容对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意义与启示。 第四节内容采取讲授与课堂分组讨论相结合方式,以组织小组进行自学、讨论和课上分 享的方式进行,加深学生对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识。学生通过上述方式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容。教师在学生分享后进行 系统梳理,并对学生分享进行点评和必要补充。 第五节内容主要采取讲授与自学方式进行。学生以自学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做全 面了解,并作课堂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进一步梳理和补充。 【第四章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2学时 教学内容: (1)资本主义时代的变化和伯恩斯坦主义的出现 (2)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的挑战 (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命运的思考 (4)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和影响 教学要求: (1)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的时代变化,以及伯恩施坦主义出现的历史 背景和主要观点: (2)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的挑战,包括罗莎·卢森堡、倍 倍儿、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捍卫; (3)了解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命运的思考。包括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对伯恩 施坦主义的全面批判等内容: (4)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和影响。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中国和拉丁美洲的 传播情况。 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串讲为辅。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自学、讨论和上 课分享,梳理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的挑战以及卢 森堡、倍倍儿、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主义者的自我捍卫、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及对 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梳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和影响等。教师作最后的串讲,引导学生 建构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路线图。 【第五章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 一、列宁对帝国主义理论的探索过程 二、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 三、帝国主义与战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国家、革命和政党学说的新阐释 一、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和革命的新探索 二、阶级国家论与上升型民主革命 三、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第三节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