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资产计价 一、单选题 1、A2、D3、C4、C5、B6、C7、B8、A9、B10、B 二、多选题 1、BC2、AD3、ABC4、BCD5、ACDE6、CD7、BD8、ABC9、CD 10、AB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思考题 1、资产计价是指以货币来计量企业各种资产的实际价值,亦称资产估价或资产评价。 它的主要内容是:流动资产的计价、固定资产计价、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等的计价。 2、坏账损失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叫直接转销法,即当坏账损失发生时,按照坏账 发生的实际金额直接记入当期管理费用。这种方法核算简单,但是不符合权责发生 制和配比原则。另一种叫备抵法,即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以前.就依据权责发生制 原则预先估计出可能发生坏账损失的数额,作为坏账准备,记入当期管理费用,待 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再冲减坏账准备。我国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用 备抵法估计坏账损失时有三种方法,即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 百分比法。 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虽然能够从总体上反映企业坏账准备的比例和金额,但 是,由于这种方法估计坏账不是以当期销售金额,而是以各会计期末累计的应收账款 余额为基础,因此所计提的坏账准备与当期实现的销售金额无直接联系,无法合理地 解决收入和费用的配比问题。账龄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更精确的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 法,同样地,采用这种方法时,销售收入和其相应的坏账损失不一定在同一会计期间 确认,违背了配比原则:另外,由于此方法需要对各类应收账款按账龄分类,并且要 确定不同组次的估计坏账率,因此使用该方法的工作量将会很大。销货净额百分比法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当期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问题,但是,由于坏账损失仅和当 期因赊销而发生的应收账款有关,与当期的现销收入无关,因此无法体现出企业的整 体坏账损失情况:而且,这种方法忽视了应收账款最重要的信息一一本年实际的货款
第十章 资产计价 一、单选题 1、 A 2、 D 3、 C 4、 C 5、 B 6、 C 7、 B 8、 A 9、 B 10、B 二、多选题 1、 BC 2、 AD 3、 ABC 4、 BCD 5、 ACDE 6、 CD 7、 BD 8、 ABC 9、 CD 1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思考题 1、资产计价是指以货币来计量企业各种资产的实际价值,亦称资产估价或资产评价。 它的主要内容是:流动资产的计价、固定资产计价、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等的计价。 2、坏账损失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叫直接转销法,即当坏账损失发生时,按照坏账 发生的实际金额直接记入当期管理费用。这种方法核算简单,但是不符合权责发生 制和配比原则。另一种叫备抵法,即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以前.就依据权责发生制 原则预先估计出可能发生坏账损失的数额,作为坏账准备,记入当期管理费用,待 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再冲减坏账准备。我国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用 备抵法估计坏账损失时有三种方法,即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 百分比法。 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虽然能够从总体上反映企业坏账准备的比例和金额,但 是,由于这种方法估计坏账不是以当期销售金额,而是以各会计期末累计的应收账款 余额为基础,因此所计提的坏账准备与当期实现的销售金额无直接联系,无法合理地 解决收入和费用的配比问题。账龄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更精确的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 法,同样地,采用这种方法时,销售收入和其相应的坏账损失不一定在同一会计期间 确认,违背了配比原则;另外,由于此方法需要对各类应收账款按账龄分类,并且要 确定不同组次的估计坏账率,因此使用该方法的工作量将会很大。销货净额百分比法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当期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问题,但是,由于坏账损失仅和当 期因赊销而发生的应收账款有关,与当期的现销收入无关,因此无法体现出企业的整 体坏账损失情况;而且,这种方法忽视了应收账款最重要的信息——本年实际的货款
收回情况及经验:此外,各赊销项目收账期间长短不同,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也相差 很大,笼统地按一个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不尽合理。 3、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 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库存商 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4、固定资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能较长时间参加业务经营过程且不明显改变其实物形态: 其价值随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商品流通费用中去,并从商品的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在时间上不一致: 用于固定资产的资金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循环一次,其时间长短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 用期限: 周定资产计价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确定: 二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确定: 三是固定资产折旧价值的确定: 四是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定。 5、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固定资产原始价值: 即固定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入账簿形成的账面价值。 2.固定资产预计残值收入: 即在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后,对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估计可望收回的市场价值 净额。如果未来的残值收入不确定或很小,可估计为零。 3.固定资产预计清理费用: 即处置报废周定资产时发生的清理费用,如拆卸、搬运、整理等费用。 4.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 固定资产在其报废处置之前所提供的服务的单位数量,服务单位既可用固定资产的 使用时间表示(如年、月),也可以用固定资产的业务量或产出量表示(如机器小时 钢铁的吨数、汽车行驶的公里数),最常见的表示方式为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 6、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 (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
收回情况及经验;此外,各赊销项目收账期间长短不同,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也相差 很大,笼统地按一个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不尽合理。 3、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 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库存商 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4、固定资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能较长时间参加业务经营过程且不明显改变其实物形态; 其价值随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商品流通费用中去,并从商品的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在时间上不一致; 用于固定资产的资金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循环一次,其时间长短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 用期限; 固定资产计价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确定; 二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确定; 三是固定资产折旧价值的确定; 四是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定。 5、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固定资产原始价值: 即固定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入账簿形成的账面价值。 2.固定资产预计残值收入: 即在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后,对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估计可望收回的市场价值 净额。如果未来的残值收入不确定或很小,可估计为零。 3.固定资产预计清理费用: 即处置报废固定资产时发生的清理费用,如拆卸、搬运、整理等费用。 4.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 固定资产在其报废处置之前所提供的服务的单位数量,服务单位既可用固定资产的 使用时间表示(如年、月),也可以用固定资产的业务量或产出量表示(如机器小时、 钢铁的吨数、汽车行驶的公里数),最常见的表示方式为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 6、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 (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比较,两者之间较高者)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提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因此计提减值基本思路是,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 相比。如果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果账面价值小于可 收回金额,则无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五、计算题 1、第一年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0 贷:坏账准备 3000 第二年借:坏账准备 6000 贷:应收账款甲企业 1000 乙企业 5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39000 贷:坏账准备 39000 第三年借:银行存款 5000 贷:应收账款 5000 借:应收账款 5000 贷:坏账准备 5000 借:坏账准备 2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0 2、加权平均法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00×5+80×5.5+60×6)÷(200+80+60) ≈5.29元 期末存货成本=100×5.29=529元 销货成本=(140+90+10)×5.29-1269.6元 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成本=40×5.5+60×6=580元 本月销货成本=200×5+40×5.5=1220元 3、本月固定资产折旧总额:204000-200000=4000元 周定资产月折旧率:6%÷12-0.5% 固定资产原值:4000÷0.5%=800000元 月末固定资产净值:800000-4000=796000元 4、(1)折旧额=【42600.(800-200)】÷6-7000元 折旧率=7000÷42600=16.43%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比较,两者之间较高者)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提 固 定资产减值准备。因此计提减值基本思路是,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 相比。如果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果账面价值小于可 收回金额,则无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五、计算题 1、第一年 借:资产减值损失 3 000 贷:坏账准备 3 000 第二年 借:坏账准备 6 000 贷:应收账款-甲企业 1 000 乙企业 5 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39 000 贷:坏账准备 39 000 第三年 借:银行存款 5 000 贷:应收账款 5 000 借:应收账款 5 000 贷:坏账准备 5 000 借:坏账准备 2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 000 2、加权平均法 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00×5+80×5.5+60×6)÷(200+80+60) ≈5.29 元 期末存货成本=100×5.29=529 元 销货成本=(140+90+10)×5.29=1 269.6 元 先进先出法 期末存货成本=40×5.5+60×6=580 元 本月销货成本=200×5+40×5.5=1 220 元 3、本月固定资产折旧总额:204 000-200 000=4 000 元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6%÷12=0.5% 固定资产原值:4 000÷0.5%=800 000 元 月末固定资产净值:800 000-4 000=796 000 元 4、(1) 折旧额=【42 600-(800-200)】÷6=7 000 元 折旧率=7 000÷42 600=16.43%
(2)第一年折旧率=6÷(1+2+3+4+5+6)=28.57% 折旧额-(42600-600)×28.57%=11999.4元 第二年折旧率=5÷(1+2+3+4+5+6)=23.81% 折旧额-(42600-600)×23.81%=10000.2元 第三年折旧率-4÷(1+2+3+4+5+6)=19.05% 折旧额-(42600-600)×19.05%=8001元 第四年折旧率=3÷(1+2+3+4+5+6)=14.29% 折旧额-(42600-600)×1429%-6001.8元 第五年折1旧率=2÷(1+2+3+4+5+6)=9.52% 折旧额-(42600-600)×9.52%=3998.4元 第六年折旧率=1÷(1+2+3+4+5+6)=4.76% 折旧额-(42600-600)×4.76%=1999.2元 (3)折旧率=2÷6=1/3 第一年折旧额=42600×1/3=14200元 第二年折旧额-(42600-14200)×1/3≈9466.67元 第三年折旧额=(42600-14200-9466.67)×1/3=6311.11元 第四年折旧额(42600-14200-9466.67-6311.11)×1/3=4207.41元 第五年、第六年折旧额(42600-14200-9466.67-6311.11-4207.41-600)÷ 2=3907.41元
(2) 第一年 折旧率=6÷(1+2+3+4+5+6)=28.57% 折旧额=(42 600-600)×28.57%=11999.4 元 第二年 折旧率=5÷(1+2+3+4+5+6)=23.81% 折旧额=(42 600-600)×23.81%=10000.2 元 第三年 折旧率=4÷(1+2+3+4+5+6)=19.05% 折旧额=(42 600-600)×19.05%=8001 元 第四年 折旧率=3÷(1+2+3+4+5+6)=14.29% 折旧额=(42 600-600)×14.29%=6001.8 元 第五年 折旧率=2÷(1+2+3+4+5+6)=9.52% 折旧额=(42 600-600)×9.52%=3998.4 元 第六年 折旧率=1÷(1+2+3+4+5+6)=4.76% 折旧额=(42 600-600)×4.76%=1999.2 元 (3) 折旧率=2÷6=1/3 第一年 折旧额=42600×1/3=14200 元 第二年 折旧额=(42600-14200)×1/3≈9466.67 元 第三年 折旧额=(42600-14200-9466.67)×1/3=6311.11 元 第四年 折旧额=(42600-14200-9466.67-6311.11)×1/3=4207.41 元 第五年、第六年 折旧额 =(42600-14200-9466.67-6311.11-4207.41-600) ÷ 2=3907.4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