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2017年中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 答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毎题对应的横线上或 方格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東,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 徜洋知识的海洋,傲游理想的蓝天。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无论生活怎样,我们都不要忘记微笑。请让微笑的阳光照亮每个人的心扉 温暖世界的毎个角落。让我们一起微笑吧,一起给自己一点自信,一起給世界一点温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人的一生都是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 B、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所以,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C、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D、在微薄、微信等新媒体盛行的当下,政务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 重要途径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字”算是一个文字化石,从古到今,字形都没有多大变化 B、中美是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经济体,如果发生争端,将不利于全球经济。 C、汉水女神的美丽传说就发生在襄阳汉江流域的解佩渚,由此演变而来的穿天节至今 仍在襄阳民间有声有色地开展。 D、我们要打通“读”“写”,把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解决国内语文 教育“考试中作文半壁江山,教学中作文无法可依”。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老河口市 2017 年中考适应性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卷共 6 页,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 答题时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每题对应的横线上或 方格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 分) 徜洋知识的海洋,傲游理想的蓝天。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无论生活怎样,我们都不要忘记微笑。请让微笑的阳光照亮每个人的心扉.( ), 温暖世界的每个角落。让我们一起微笑吧,一起给自己一点自信,一起给世界一点温馨.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人的一生都是抑扬顿挫 ....、跌宕起伏的。 B、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所以,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C、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D、在微薄、微信等新媒体盛行的当下,政务新媒体也应运而生 ....,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 重要途径。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字”算是一个文字化石,从古到今,字形都没有多大变化。 B、中美是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经济体,如果发生争端,将不利于全球经济。 C、汉水女神的美丽传说就发生在襄阳汉江流域的解佩渚,由此演变而来的穿天节至今 仍在襄阳民间有声有色地开展。 D、我们要打通“读”“写”,把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解决国内语文 教育“考试中作文半壁江山,教学中作文无法可依”。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②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幸福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 ③如果大家都漠视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 ④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 ⑤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 A、①②④⑤③B、④⑤②③①C、①③②⑤④D、④③①②⑤ 6、名著常识填空。(2分) 奇迹是怎样产生的?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法布尔耗尽一生光阴观察、研究昆虫 并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昆虫记》,被誉为“ 这不能不说 奇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 光芒而影响了千千万 万青年人的长篇小说,是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病榻上历时三年 才写成的一一这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7、古诗文默写。(8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一杜牧《泊秦淮》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4)是故_,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 (5)诗词中化用名言、运用典故,可以使诗词的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起到 箭双雕的作用。如杜甫的诗句“ ”(《望 岳》)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 言;范仲淹的词句 ”(《渔家傲·秋思》 借“勒石燕然”的典故传达出边塞将士渴望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口语交际(2分) 谁在自习课讲话了,谁在课堂上传纸条了,谁在操场上打篮球回来晚了……这些情 况,老师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原来是有人向老师打了“小报告”。对向老师打“小 报告”这种行为,你很反感,你打算这样对全班同学说 9、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8分) 【补写对联】学生会将要组织开展“国学经典品读”活动。为营造活动氛围,组织者 打算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语。假如你也是组织者之一,请你扣住活动主题,补写出对 联的下联。(2分)
②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幸福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 ③如果大家都漠视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 ④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 ⑤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 A、①②④⑤③ B、④⑤②③① C、①③②⑤④ D、④③①②⑤ 6、名著常识填空。(2 分) 奇迹是怎样产生的?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法布尔耗尽一生光阴观察、研究昆虫, 并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昆虫记》,被誉为“ ”——这不能不说是 奇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 光芒而影响了千千万 万青年人的长篇小说,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病榻上历时三年 才写成的——这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7、古诗文默写。(8 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2)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3)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4)是故 ,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 (5)诗词中化用名言、运用典故,可以使诗词的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起到 一箭双雕的作用。如杜甫的诗句“ A , B ”(《望 岳》) 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 言;范仲淹的词句“ C , D ”(《渔家傲·秋思》) 借“勒石燕然”的典故传达出边塞将士渴望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 分) 8、口语交际(2 分) 谁在自习课讲话了,谁在课堂上传纸条了,谁在操场上打篮球回来晚了……这些情 况,老师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原来是有人向老师打了“小报告”。对向老师打“小 报告”这种行为,你很反感,你打算这样对全班同学说: 。 9、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8 分) 【补写对联】学生会将要组织开展“国学经典品读”活动。为营造活动氛围,组织者 打算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语。假如你也是组织者之一,请你扣住活动主题,补写出对 联的下联。(2 分)
上联:品国学涵养正气 下联 【设计版块】班上要办一次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展,小明设计了自己的手抄报版块 请帮他再设计两个版块,以使手抄报内容更丰富。(2分) 版块一:名人嗜读趣事 版块二:读书方法汇编 版块 版块四: 【探究材料】写出对下面三则材料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明末大学问家张溥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书稿烧捭。然后再抄再 读再焚,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 材料二: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复习, 他称之为“三复四温”式阅读法 材料三: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 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 探究结果 【提出建议】免费办理借书卡、开办星期六讲坛、派出流动借书车……这是襄阳市图书 馆近年来为引导市民爱上阅读实施的一系列便民措施,请你为襄阳市图书馆的建设和管 理再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赏析古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0-11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10、这首词的上片记叙出猎的情况,其中“千骑”一词形容 倾城”一词形
上联:品国学涵养正气 下联: 【设计版块】班上要办一次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展,小明设计了自己的手抄报版块, 请帮他再设计两个版块,以使手抄报内容更丰富。(2 分) 版块一:名人嗜读趣事 版块二:读书方法汇编 版块三: 版块四: 【探究材料】写出对下面三则材料的探究结果。(2 分) 材料一:明末大学问家张溥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书稿烧掉。然后再抄再 读再焚,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 材料二: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复习, 他称之为“三复四温”式阅读法。 材料三: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 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 探究结果: 【提出建议】免费办理借书卡、开办星期六讲坛、派出流动借书车……这是襄阳市图书 馆近年来为引导市民爱上阅读实施的一系列便民措施,请你为襄阳市图书馆的建设和管 理再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 分) ① ② 三、阅读与欣赏(40 分) (一)赏析古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 10—11 题。(4 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10、这首词的上片记叙出猎的情况,其中“千骑”一词形容 ;“倾城”一词形
。(2分) 1、说说作者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运用典故的意图。(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一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 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后出师表》 【注释】①入南:指诸葛亮深入南中,平定四郡事。②并日:两天合作一天。③顾:这里 有“但”的意思。④议者:指对诸葛亮决意北伐发表不同意见的官吏。⑤这两句 指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初出祁山时,曹魏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变, 牵动关中局势:在魏、吴边境附近的夹石,东吴大将陆逊击败魏大司马曹休两事。 ⑥进趋:快速前进。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庶竭驽钝 (2)宜先入南 1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知臣/谨慎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 D、今/贼/适疲于西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5、甲、乙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甲文中的有关句子是 ”;乙文中的有关句子是“ 。(2分) 16、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都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2分) (三)阅读记叙文《一颗糖一世暖》,完成17-21题。(13分) 一颗糖一世暖
容 。(2 分) 11、说说作者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运用典故的意图。(2 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2—16 题。(10 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①。故五月渡泸,深入 不毛,并日②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③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而议者④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⑤。兵法乘劳,此进趋⑥之时也。 ——选自《后出师表》 【注释】①入南:指诸葛亮深入南中,平定四郡事。 ②并日:两天合作一天。 ③顾:这里 有“但”的意思。 ④议者:指对诸葛亮决意北伐发表不同意见的官吏。 ⑤这两句 指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初出祁山时,曹魏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变, 牵动关中局势;在魏、吴边境附近的夹石,东吴大将陆逊击败魏大司马曹休两事。 ⑥进趋:快速前进。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1)庶竭驽钝.. (2)宜.先入南 1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先帝/知臣/谨慎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 D、今/贼/适疲于西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 分)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5、甲、乙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甲文中的有关句子是“ , ”; 乙文中的有关句子是“ , ”。(2 分) 16、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都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2 分) (三)阅读记叙文 《 一颗糖 一世暖》,完成 17—21 题。(13 分) 一颗糖 一世暖
小时候,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和小伙伴们围在一起,从攥紧的手心里取出一颗糖,小心翼 翼地撕开糖纸,慢慢地将糖放进口中,瞬间,那甜便可以蔓延开来,在稚嫩的脸上妖娆绽放 毎每此时,小颜只是远远地望着我们,不肯靠近,却也不舍得离开。直到他的母亲恶狠 狠地喊着他的名字,小颜才恋恋不舍地拿起镰刀,迈开细长的双腿到后山去割猪草。小颜的 母亲从来没有给他买过一颗糖,甚至有时连饭都不给他吃。 有次放学,我和小颜结伴回家。我从兜里掏出一颗糖,即将入口的时候,却在眼角的余 光中留意到了小颜眼神中的渴望,我轻轻咬下半块糖,把剩下的半块递给小颜。小颜抬起头, 眼睛里闪烁着亮晶晶的光,满脸的天真和烂漫。 也许是因为半块糖的緣故,小颜和我成了最好的伙伴。小颜长得瘦弱,又总是沉默不语, 便时有调皮的同学欺负他。可无论同学们如何欺负,小颜总是默默承受。然而有一次,小颜 却和别人打了起来。高年级的同学知道我口袋里有糖,就把我堵在回家的路上。“放她走!” 直沉默的小颜突然开口道。那些同学根本没有把小颜放在眼里,便和他扭打起来。平时看 似柔弱的小颜此时却爆发出了超强的力量,他像一只发怒的豹子,闪转腾挪,火焰般的气势 震慑住了他们,最终落荒而逃。 而在家里,小颜永远都是逆来顺受的样子,无论母亲如何打骂。后来小颜考上外地的大 学,才结東了不堪回首的时光。我们都替小颜庆幸,觉得在苦难里浸泡的他终于有了出头之 日,我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小颜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毕竟,这里没有任何让他留恋的东西。 没想到,毕业之后的小颜竟然回来了!他放弃了外面条件优厚的工作,毅然回到了家乡。 在工作之余,小颜悉心侍奉在瘫瘓的母亲床前,给她做各种好吃的饭莱,给她换上新衣服 推着她在阳光晴好的小路上散步。仿佛幼时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仿佛在他面前的是视他如 宝的亲生母亲。 坐在洒满阳光的小院里,我问出了一直以来的疑惑:“你从来没有恨过你的继母吗?” 小颜轻轻地笑了:“没有,从来没有。其实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和爸爸重新拥有了完整的家, 而且她始终坚持没有让我辍学。就像你当初給我的半块糖,那份甜,氤氲了我的整个童年。 在生活里,她也给了我一颗糖,那一点点甜,化作了温暖我一辈子的暖。” 突然想起小时候吃糖的情景,我们把糖含在嘴里,就那么任糖在嘴里慢慢融化 直至渗透到身体里的每一个角落。多年以后,我们甚至回忆不起糖的味道,但只要看到当年 珍藏的糖纸,那些甜蜜的点滴便会卷土重来,暖暖的,将我们包围。原来,当年的一颗糖, 早已铭刻在我们的身体里,化作了映亮一世的暖 17、文章标题有何作用?(3分)
小时候,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和小伙伴们围在一起,从攥紧的手心里取出一颗糖,小心翼 翼地撕开糖纸,慢慢地将糖放进口中,瞬间,那甜便可以蔓延开来,在稚嫩的脸上妖娆绽放。 每每此时,小颜只是远远地望着我们,不肯靠近,却也不舍得离开。直到他的母亲恶狠 狠地喊着他的名字,小颜才恋恋不舍地拿起镰刀,迈开细长的双腿到后山去割猪草。小颜的 母亲从来没有给他买过一颗糖,甚至有时连饭都不给他吃。 有次放学,我和小颜结伴回家。我从兜里掏出一颗糖,即将入口的时候,却在眼角的余 光中留意到了小颜眼神中的渴望,我轻轻咬下半块糖,把剩下的半块递给小颜。小颜抬起头, 眼睛里闪烁着亮晶晶的光,满脸的天真和烂漫。 也许是因为半块糖的缘故,小颜和我成了最好的伙伴。小颜长得瘦弱,又总是沉默不语, 便时有调皮的同学欺负他。可无论同学们如何欺负,小颜总是默默承受。然而有一次,小颜 却和别人打了起来。高年级的同学知道我口袋里有糖,就把我堵在回家的路上。“放她走!” 一直沉默的小颜突然开口道。那些同学根本没有把小颜放在眼里,便和他扭打起来。平时看 似柔弱的小颜此时却爆发出了超强的力量,他像一只发怒的豹子,闪转腾挪,火焰般的气势 震慑住了他们,最终落荒而逃。 而在家里,小颜永远都是逆来顺受的样子,无论母亲如何打骂。后来小颜考上外地的大 学,才结束了不堪回首的时光。我们都替小颜庆幸,觉得在苦难里浸泡的他终于有了出头之 日,我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小颜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毕竟,这里没有任何让他留恋的东西。 没想到,毕业之后的小颜竟然回来了!他放弃了外面条件优厚的工作,毅然回到了家乡。 在工作之余,小颜悉心侍奉在瘫痪的母亲床前,给她做各种好吃的饭菜,给她换上新衣服, 推着她在阳光晴好的小路上散步。仿佛幼时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仿佛在他面前的是视他如 宝的亲生母亲。 坐在洒满阳光的小院里,我问出了一直以来的疑惑:“你从来没有恨过你的继母吗?” 小颜轻轻地笑了:“没有,从来没有。其实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和爸爸重新拥有了完整的家, 而且她始终坚持没有让我辍学。就像你当初给我的半块糖,那份甜,氤氲了我的整个童年。 在生活里,她也给了我一颗糖,那一点点甜,化作了温暖我一辈子的暖。” 突然想起小时候吃糖的情景,我们把糖含在嘴里,就那么任糖在嘴里慢慢融化, 直至渗透到身体里的每一个角落。多年以后,我们甚至回忆不起糖的味道,但只要看到当年 珍藏的糖纸,那些甜蜜的点滴便会卷土重来,暖暖的,将我们包围。原来,当年的一颗糖, 早已铭刻在我们的身体里,化作了映亮一世的暖。 17、文章标题有何作用?(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