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11.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上海金融学院经济系
上海金融学院 经济系 西 方 经 济 学 11.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 •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西方经济学 11.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 Net Domestic Product,NDP) +本国在国外所获要素支付一国外在本国所获要素支付 国民生产净值( Net National Product,NNP) 企业间接税一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NI) 公司未分配利润一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PI) 个人所得税 个人可支配收入(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 上海金融学院经济系
上海金融学院 经济系 西 方 经 济 学 11.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 折旧 =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 NDP) + 本国在国外所获要素支付–国外在本国所获要素支付 =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 NNP) – 企业间接税 – 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补助金 =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 公司所得税 – 社会保险税 + 政府转移支付 =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PI) – 个人所得税 =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DPI)
西方经济学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 恒等关系 上海金融学院经济系
上海金融学院 经济系 西 方 经 济 学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 恒等关系
西方经济学 11.4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收入角度(总供给):GDI=C+S 支出角度(总需求):GDP=C+1 收入=支出:C+S=C+I 储蓄=投资:S=I 差:这里储蓄(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并非计划储蓄, 投资(未归于消费者之手的产品)也非计划投资,因此 能有储蓄=投资。而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往往不一致 上海金融学院经济系
上海金融学院 经济系 西 方 经 济 学 11.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 投资恒等式 – 收入角度(总供给):GDI = C + S – 支出角度(总需求):GDP = C + I 注:这里储蓄(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并非计划储蓄, 投资(未归于消费者之手的产品)也非计划投资,因此 能有储蓄=投资。而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往往不一致。 收入 =支出: C + S = C + I 储蓄 = 投资: S = I
西方经济学 11.4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收入角度(总供给):GDI=C+S+T 支出角度(总需求):GDP=C+I+G 收入=支出:C+S+T=C+I+G S+T=I+G 储蓄=投资:S+(T-G) 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 上海金融学院经济系
上海金融学院 经济系 西 方 经 济 学 11.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 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 投资恒等式 – 收入角度(总供给):GDI = C + S + T – 支出角度(总需求):GDP = C + I + G 收入 =支出: C + S + T = C + I + G S + T = I + G 储蓄 = 投资: S + (T – G)= I 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