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口与环境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口4亿5千万。53年后的今天,我国人口达到13亿 将近建国初期的3倍,换言之,就是18年翻一番。据统计,每2秒钟就有一名 中国儿童出生,全世界每2秒钟就有6名儿童出生,中国儿童的出生率占世界上 1/3。人中激增的压力,引发了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 题。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采取了果断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有序地遏制了 人口的增加,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当时曾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口号,如“要想富,少生儿子多植树”;“要 想富,少生儿子修好路”。 1976-1993年,制定降低人口增长率政策的国家从25%增加到37.9%, 其中发展中国家占53%。《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9 第一节人口变迁 从人类文明的四个阶段,阐述人口变迁的情况。 1、渔猎文明阶段: 渔猎文明(公元前200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是人类由猿转变为人以后的 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仍处在一个适应生存阶段。人类与其它生物一样,延用着 自然规律,生老病死,听天由命,根本谈不上改造自然,整个渔猎时期,全球人 口没有超过1000万。 巢湖市银山猿人遗址,1982年考古发掘出一块属青年女性猿人的枕骨化石, 距今约30万年。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在渔猎时期,就开始了与大自然的抗争 2、农业文明阶段 农业文明阶段(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18世纪)。最近点距离只有200年的历 史。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人类已经有能力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局部的生 存环境,建屋造田,纺纱织布,饲养家畜,以马代步等。灿烂的古代文化,推动 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无意识中达到了人与环境的和 谐一环境安全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上为世界的文明做出了杰 出的贡献。贾思懿的“齐民要术”,主要是种植与养殖。李时珍“本草纲目”,介 绍中草药。活字印刷、造纸,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明代的造船术就世界领 先 郑和下西洋 一郑和(明永乐13年明宣德8年,也就是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东南亚、 印度洋、红海、东非等区域的30多个国家。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由27620人(其中军人26800 人),200多艘船舶组成的庞大船队。其船舶数量之多、船只吨位之大、航海人员之众,组 织配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影响之巨都是举世无与伦比的。 一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是两种宝船,大者长肆拾肆丈肆尺,宽壹拾伍丈,中者长叁拾柒丈, 宽壹拾伍丈。当时一尺相当于31厘米。因此最大宝船的K约为138米,宽约为56米,九 桅十二帆。据英国学者米尔斯J.V.mILS.推算,郑和最大宝船的载重量约为2500吨 排水量约为3100吨。战船,5桅,一K壹拾捌丈,宽陆丈捌尺。折算成现在的单位也有56X2 米。当时欧洲著名的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印度时率领的葡萄牙船队由四艘船只组成,最大 的120吨,最小的50吨,船员160人.哥伦布去美洲时,只有3艘帆船,最大的圣玛利亚 号是100吨,60吨和50吨,船员88人。 明朝“浆染尚芜湖”,芜湖那时已是棉纺业的中心 《郑和下西洋》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第二章 人口与环境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口 4 亿 5 千万。53 年后的今天,我国人口达到 13 亿 将近建国初期的 3 倍,换言之,就是 18 年翻一番。据统计,每 2 秒钟就有一名 中国儿童出生,全世界每 2 秒钟就有 6 名儿童出生,中国儿童的出生率占世界上 1/3。人中激增的压力,引发了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 题。我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采取了果断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有序地遏制了 人口的增加,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当时曾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口号,如“要想富,少生儿子多植树”;“要 想富,少生儿子修好路”。 1976—1993 年,制定降低人口增长率政策的国家从 25%增加到 37.9%, 其中发展中国家占 53%。《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9 第一节 人口变迁 从人类文明的四个阶段,阐述人口变迁的情况。 1、渔猎文明阶段: 渔猎文明(公元前 200 万年至公元前 1 万年),是人类由猿转变为人以后的 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仍处在一个适应生存阶段。人类与其它生物一样,延用着 自然规律,生老病死,听天由命,根本谈不上改造自然,整个渔猎时期,全球人 口没有超过 1000 万。 巢湖市银山猿人遗址,1982 年考古发掘出一块属青年女性猿人的枕骨化石, 距今约 30 万年。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在渔猎时期,就开始了与大自然的抗争。 2、农业文明阶段 农业文明阶段(公元前 1 万年至公元 18 世纪)。最近点距离只有 200 年的历 史。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人类已经有能力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局部的生 存环境,建屋造田,纺纱织布,饲养家畜,以马代步等。灿烂的古代文化,推动 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无意识中达到了人与环境的和 谐一环境安全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上为世界的文明做出了杰 出的贡献。贾思懿的“齐民要术”,主要是种植与养殖。李时珍“本草纲目”,介 绍中草药。活字印刷、造纸,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明代的造船术就世界领 先。 郑和下西洋 ——郑和(明永乐 13 年明宣德 8 年,也就是公元 1405-1433 年。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东南亚、 印度洋、红海、东非等区域的 30 多个国家。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由 27620 人(其中军人 26800 人),200 多艘船舶组成的庞大船队。其船舶数量之多、船只吨位之大、航海人员之众,组 织配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影响之巨都是举世无与伦比的。 ——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是两种宝船,大者长肆拾肆丈肆尺,宽壹拾伍丈,中者长叁拾柒丈, 宽壹拾伍丈。当时一尺相当于 31 厘米。因此最大宝船的 K 约为 138 米,宽约为 56 米,九 桅十二帆。据英国学者米尔斯 J.V.mILLS.推算,郑和最大宝船的载重量约为 2500 吨, 排水量约为 3100 吨。战船,5 桅,—K 壹拾捌丈,宽陆丈捌尺。折算成现在的单位也有 56X21 米。当时欧洲著名的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印度时率领的葡萄牙船队由四艘船只组成,最大 的 120 吨,最小的 50 吨,船员 160 人.哥伦布去美洲时,只有 3 艘帆船,最大的圣玛利亚 号是 100 吨,60 吨和 50 吨,船员 88 人。 明朝“浆染尚芜湖”,芜湖那时已是棉纺业的中心。 《郑和下西洋》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5
这个阶段,我们的祖先为此涂上重彩浓墨的一笔,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据荷兰经济史专家麦迪逊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统计,1820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28.7%,大高于英国所占的5,2%和日 本的所占的3.1%的份额;据美国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提 供的数字,1830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298%,略低于整个欧洲 所占342%但大大高于英国和日本分别所占的95%和28%的份额。 在这个阶段,我国历史上也发生了四次环境劫难 第一次环境恶化时期一一秦至西汉 先秦时(公元前3世纪以前),全国人口仅2000田万,周朝又设有机构,“虞” 重视山林川泽的保护,森林复盖率达53%,黄河较清。但从秦到西汉,人口成 倍增长,至西汉平帝元始2年(公元2年),已达5959万人。为了解决吃饭问题, 国家鼓励屯垦实边,黄土髙原上许多游牧区被垦为农业区。森林与草原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由混变黄,逐步淤积为悬河,频繁地泛滥与改道 第二次环境恶化时期一一唐、宋、金、元 晋元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人口仅1616万人。唐玄宗天宝14年(公元 75年)人口增至5300万人。元朝27年(公元1300年)人口达5884万人。林区大 幅度减少,水土流失加重,仅宋朝300年间黄河决口40多次。元朝不设山林川 泽保护机构,环境每况愈下。 第三次环境恶化时期一—明、清以后 明(公元14世纪)、清至今600多年间,环境急剧恶化。森林遭到毁灭性的 破坏。如北京地区和湘江下游的森林都毁于明清时期。水土流失空前严重。明朝 近300年,黄河决口60多次。清朝实行鼓励人口増长的政策,清雍正2年(1724 年),全国人口2500万人,仅仅42年,到乾隆31年(1766年),人口爆炸性地翻 了三番,达2亿9百万人。再过了83年,即道光29年(1849年),人口又翻了 番,达4亿7千万人。《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139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祖先还有二件事是值得自豪的 是中国曾经有过世界上最早的并经历朝历代延续下来的环境保护机构。据 古书记载,中国古代就设有管理山林川泽的机构,称之为“虞”,其职责是管理 山川禁令、保护生物资源、保障物资供应。夏、商、周均设虞人;秦、汉设少府; 隋、唐、宋设虞部(隶属工部朗、清设虞衡清吏司(隶属工部)。 二是中国曾经有过世界上最早的环境法律法规。如公元前11世纪,在西周王朝 的《伐崇令》中就包含明确保护建筑、水源、森林、动物的规定:“毋坏屋,毋 填井,毋伐材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又如,公元前2世纪,秦 朝的《田律》对伐木、烧草、捕兽、捞鱼等活动,都有遵循时限规定。孟子曾批 评过“竭泽而渔”。《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107 四、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公元18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1768年蒸汽机的发明, 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充裕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人口的过度增长,进而给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 源、生存环境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不仅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还对人类自身生存和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个阶段,我们的祖先为此涂上重彩浓墨的一笔,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据荷兰经济史专家麦迪逊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统计,1820 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 GDP 的 28.7%,大高于英国所占的 5.2%和日 本的所占的 3.1%的份额;据美国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提 供的数字,1830 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 29.8%,略低于整个欧洲 所占 34.2%,但大大高于英国和日本分别所占的 9.5%和 2.8%的份额。 在这个阶段,我国历史上也发生了四次环境劫难: 第一次环境恶化时期——秦至西汉 先秦时(公元前 3 世纪以前),全国人口仅 2000 田万,周朝又设有机构,“虞” 重视山林川泽的保护,森林复盖率达 53%,黄河较清。但从秦到西汉,人口成 倍增长,至西汉平帝元始 2 年(公元 2 年),已达 5959 万人。为了解决吃饭问题, 国家鼓励屯垦实边,黄土高原上许多游牧区被垦为农业区。森林与草原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由混变黄,逐步淤积为悬河,频繁地泛滥与改道。 第二次环境恶化时期——唐、宋、金、元 晋元帝太康元年(公元 280 年),人口仅 1616 万人。唐玄宗天宝 14 年(公元 755 年)人口增至 5300 万人。元朝 27 年(公元 1300 年)人口达 5884 万人。林区大 幅度减少,水土流失加重,仅宋朝 300 年间黄河决口 40 多次。元朝不设山林川 泽保护机构,环境每况愈下。 第三次环境恶化时期——明、清以后 明(公元 14 世纪)、清至今 600 多年间,环境急剧恶化。森林遭到毁灭性的 破坏。如北京地区和湘江下游的森林都毁于明清时期。水土流失空前严重。明朝 近 300 年,黄河决口 60 多次。清朝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清雍正 2 年(1724 年),全国人口 2500 万人,仅仅 42 年,到乾隆 31 年(1766 年),人口爆炸性地翻 了三番,达 2 亿 9 百万人。再过了 83 年,即道光 29 年(1849 年),人口又翻了一 番, 达 4 亿 7 千万人。《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139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祖先还有二件事是值得自豪的: 一是中国曾经有过世界上最早的并经历朝历代延续下来的环境保护机构。据 古书记载,中国古代就设有管理山林川泽的机构,称之为“虞”,其职责是管理 山川禁令、保护生物资源、保障物资供应。夏、商、周均设虞人;秦、汉设少府; 隋、唐、宋设虞部(隶属工部朗、清设虞衡清吏司(隶属工部)。 二是中国曾经有过世界上最早的环境法律法规。如公元前 11 世纪,在西周王朝 的《伐崇令》中就包含明确保护建筑、水源、森林、动物的规定:“毋坏屋,毋 填井,毋伐材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又如,公元前 2 世纪,秦 朝的《田律》对伐木、烧草、捕兽、捞鱼等活动,都有遵循时限规定。孟子曾批 评过“竭泽而渔”。《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107 四、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公元 18 世纪至 20 世纪 60 年代)。1768 年蒸汽机的发明, 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充裕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人口的过度增长,进而给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 源、生存环境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不仅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还对人类自身生存和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
表:世界人口里程碑 世界人口达大致达到年每增加108人 到108人 所需时间 1804 1927 123 30 1960 33 4324 70 2013 80 2028 15 100 我国人口的几次增长高峰 1949-1957年为第一个人口增长高峰,净增人口达1.05亿人 1958-1961年为人口增长低谷,三年自然灾害,人口负增长 1962-1972年为第二个增长高峰净增长人口达2亿人 1973-1984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三个增长高峰净增长人口达14亿人 工业文明对环境的影响 制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的自然物体和物质。如机器、合成物质、化学品 药剂、油漆、染料等 2、形成工业噪声。 3、直接的排放物污染大气圈。 4、工业废水污染水圈。 5、重金属和硫化物污染土壤。 6、消耗淡水储量。 7、工业废物污染岩石圈 8、消耗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矿物原料。 9、建筑物占用土地资源。 0、在生产配制中形成特殊环境,在某些情况下有害人们的生活和危害人体健康。 表;50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 忪害上主要发生地点发生时中毒情中毒症 害原因忪害形成 状 原因 件名l染 马斯烟尘比利时马1940年几千人流泪、喉 硫氧化物理 (1)工厂 河伋及断河谷(长|12月 呼吸道痛、声 S02和S02集中、排 谷烟l024KM,两 发病,约嘶、咳 烟雾的混合烟尘量大 侧山高约 60人死|嗽、呼吸 物,加上空气|(2)天气 事件 短促、胸 中的金属颗反常、逆 口室闷 粒,加剧对人温天气时 体的刺激作间长、雾较
表:世界人口里程碑 世 界 人口 达 到 108 人 大 致 达到 年 份 每增加 108 人 所需时间 10 1804 20 1927 123 30 1960 33 40 1974 14 50 1987 13 60 1999 12 70 2013 14 80 2028 15 90 2054 26 100 2183 129 我国人口的几次增长高峰: 1949-1957 年为第一个人口增长高峰,净增人口达 1.05 亿人 1958-1961 年为人口增长低谷,三年自然灾害,人口负增长 1962-1972 年为第二个增长高峰,净增长人口达 2 亿人 1973-1984 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三个增长高峰,净增长人口达 1.4 亿人 工业文明对环境的影响: 1、制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的自然物体和物质。如机器、合成物质、化学品、 药剂、油漆、染料等。 2、形成工业噪声。 3、直接的排放物污染大气圈。 4、工业废水污染水圈。 5、重金属和硫化物污染土壤。 6、消耗淡水储量。 7、工业废物污染岩石圈。 8、消耗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矿物原料。 9、建筑物占用土地资源。 10、在生产配制中形成特殊环境,在某些情况下有害人们的生活和危害人体健康。 表;50 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 公害 事 件名 称 主要 污 染 物 发生地点 发生时 间 中毒情 况 中毒症 状 致害原因 公害形成 原 因 马斯 河 谷烟 雾 事件 烟尘 及 S02 比利时马 斯河谷(长 24KM,两 侧山高约 90 米) 1940 年 12 月 几千人 呼吸道 发病,约 60 人死 亡 流泪、喉 痛、 声 嘶、 咳 嗽、呼吸 短促、胸 口窒闷、 恶心、呕 吐 硫氧化物理 一 S02 和 S02 烟雾的混合 物,加上空气 中的金属颗 粒,加剧对人 体的刺激作 用 (1)工厂 集中、排 烟尘量大 (2)天气 反常、逆 温天气时 间长、雾较 大
多诺烟尘美国多诺1948年|4天内咳嗽、喉 02、S02金(1)工厂 拉镇(位于|10月26有 痛、胸 属元素及硫过多、(2) 烟雾下o,|个马蹄 43% 酸盐类气溶河谷盆地 形河湾内 约6000世吐、腹泻 胶对呼吸道适遇雾 侧,两侧山 天和找时 高120米 间逆温天 人死亡 敦圆烟尘英国伦敦1952年天内胸闷、咳 502在金属颗(1)煤烟 A000人嗽、喉 粒物催化作|中S02 雾事so 死亡,后|痛、呕吐 用下生成S02烟尘量大 又连续 及硫酸盐气(2)适遇 发生 溶胶吸入肺|逆温和大 雾天气 各杉恍化美国洛杉943年 刺激眼 kox及碳氢 (1)汽车 发生,今 喉、鼻 化合物在阳排所,使 光化固烟雾 后每年5 同引起眼 光(紫外线 1000多吨 月.11月 病、喉头 作用产生的碳氢化合 烟雾 炎、头痛 次污染物物排入大 光化学 (2)适 件 烟雾 合的地理 置、阳光 充足、三 面环山、静 风等不利 的气象条 件适合时 水甲|日本九1953年 齿不 开始发次 清、步态 乙烯和醋 南部熊本现 发现怪不稳、面 人通过食用 县的水俣 病、有部痴呆 受甲基汞中乙烯时彩 进而耳 毒的鱼类而氯化汞和 身亡,聋眼瞎 患病 硫酸汞催 全身麻 化剂,使含 1972年木、最后 汞废水排 有 精神失 入海湾形 成甲基汞 患病 对鱼、对贝 类的污染 亡50人
多诺 拉 烟雾 事 件 烟尘 及 SO, 美国多诺 拉镇(位于 一个马蹄 形河湾内 侧,两侧山 高 120 米 1948 年 10 月 26 日 4 天内 有 43% 约 6000 人) 患 病, 17 人死亡 咳嗽、喉 痛、 胸 闷、 呕 吐、腹泻 S02、S02 金 属元素及硫 酸盐类气溶 胶对呼吸道 的影响 (1)工厂 过多、(2) 河谷盆地 内适遇雾 天和找时 间逆温天 气 伦敦 烟 雾事 件 烟尘 及 SO, 英国伦敦 1952 年 12 月 5 天内 4000 人 死亡,后 又连续 发生三 次 胸闷、咳 嗽、 喉 痛、呕吐 S02 在金属颗 粒物催化作 用下生成 S02 及硫酸盐气 溶胶吸入肺 部 (1)煤烟 中 S02、 烟尘量大、 (2)适遇 逆温和大 雾天气 洛杉 矶 光化 学 烟雾 事 件 光化 学 烟雾 美国洛杉 矶 1943 年 发生,今 后每年 5 月.11 月 刺激眼、 喉、鼻、 引起眼 病、喉头 炎、头痛 XOx 及碳氢 化合物在阳 光(紫外线) 作用产生的 二次污染物 一一光化学 烟雾 (1)汽车 排所,使 1000 多吨 碳氢化合 物排入大 气、(2)适 合的地理 位置、阳光 充足、三 面环山、静 风等不利 的气象条 件适合时 水 俣事 件 甲 基汞 日本九 州 南部熊本 县的水俣 镇 1953 年 开始发 现 第一 次 发现怪 病、有 人 身亡, 至 1972 年 有 180 人 患病。 死 亡50 人 口齿不 清、步态 不稳、面 部痴呆, 进而耳 聋眼瞎, 全身麻 木、最后 精神失 常 甲基汞中 毒, 人通过食用 受甲基汞中 毒的鱼类而 患病 生产氯 乙烯和醋 酸 乙烯时彩 氯化汞和 硫酸汞催 化剂,使含 汞废水排 入海湾形 成甲基汞 对鱼、对贝 类的污染
富山富山儡镉 日本富患者超开始关 吃含镉污染陈炼锌厂排 事事 山县神过280|节痛、后 的大米,饮用|放含镉废 件|件(骨 通人,死亡神经痛含镉污染的水进入河 34人|和全身 流污染农 骨痛,最 后骨骼 软化萎 缩、自然 骨折,直 到饮食 下不进,在 疼痛中 四日502本四日1961年惠难与支气管 有毒重金属工厂排出 共者超炎、支气 微粒及二氧502和粉 事件尘重 过500多管哮喘、 化硫吸入肺尘的数量 人,其中|肺气肿 大、并含有 有10多 钻、锰、钛 人在气 等重金属 喘中死 粉尘 米糠多氯本九洲|1968年3惠病者眼皮肿、 误食含多氯|生产米糠 油联爱知县等 5000多|掌出汗、 联苯的米糠油中用多 事件苯23个府县 人,死亡全身起 油所致 氯联苯作 16人,实红疙瘩、 热载体,因 际受害重者呕 管理不善 者超过吐恶心、 使毒物混 10000人肝功能 进米糠油 下降、肌 肉痛、咳 嗽不止, 甚至死 《环境科学原理》P7-8 我国于1972年发生了几件较大的环境事件:(1)大连湾污染告急,涨潮一片 黑水,退潮一片黑滩,因污染荒废的贝类晾滩5000多亩……。北京发生了鱼污 染事件,市场出售的鱼有异味……。松花江水系污染报警。一些渔民食用江中的 含汞的鱼类、贝类、,已经出现了水俣病(甲基汞中毒)的症状。《环境保护》P12 中华医学会深圳分会与国际人体微量元素研究会联合对深圳市11438名中小学 生及幼儿园学生进行了血铅检测,结果显示65%的被检测者血铅含量偏高。专 家指出,铅是一种对神经系统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对孩子来说,铅中毒重大的危 害是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富山 事 件 (骨 痛 病) 富山 事 件(骨 痛 病) 镉 日本富 山县神 通 患者超 过 280 人,死亡 34 人 开始关 节痛、后 神经痛 和全身 骨痛,最 后骨骼 软化萎 缩、自然 骨折,直 到饮食 不进,在 疼痛中 死去 吃含镉污染 的大米,饮用 含镉污染的 水 炼锌厂排 放含镉废 水进入河 流污染农 田和饮水 四日 市 事件 S02 煤 尘重 金 属粉 尘 日本四日 市 1961 年 患难与 共者超 过500 多 人,其中 有 10 多 人在气 喘中死 亡 支气管 炎、支气 管哮喘、 肺气肿 有毒重金属 微粒及二氧 化硫吸入肺 部 工厂排出 S02 和粉 尘的数量 大、并含有 钻、锰、钛 等重金属 粉尘 米糠 油 事件 多氯 联 苯 日本九洲 爱知县等 23 个府县 1968 年 3 月 患病者 5000 多 人,死亡 16 人,实 际受害 者超过 10000 人 眼皮肿、 掌出汗、 全身起 红疙瘩、 重者呕 吐恶心、 肝功能 下降、肌 肉痛、咳 嗽不止, 甚至死 亡 误食含多氯 联苯的米糠 油所致 生产米糠 油中用多 氯联苯作 热载体,因 管理不善, 使毒物混 进米糠油 中 《环境科学原理》 P7-8 我国于 1972 年发生了几件较大的环境事件:(1)大连湾污染告急,涨潮一片 黑水,退潮一片黑滩,因污染荒废的贝类晾滩 5000 多亩……。北京发生了鱼污 染事件,市场出售的鱼有异味……。松花江水系污染报警。一些渔民食用江中的 含汞的鱼类、贝类、,已经出现了水俣病(甲基汞中毒)的症状。《环境保护》P12 中华医学会深圳分会与国际人体微量元素研究会联合对深圳市 11438 名中小学 生及幼儿园学生进行了血铅检测,结果显示 65%的被检测者血铅含量偏高。专 家指出,铅是一种对神经系统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对孩子来说,铅中毒重大的危 害是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