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局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局地性是相对于全球性而言的。 1、水污染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是自然环境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之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14×10km3,其中98%是盐分很高的海水、内陆咸水 和高矿地下水,基本无法直接使用。而淡水仅占水的总储量的2%,而其中的 68.7%又以冰川、冰帽的形式存在于南、北极地。因此,与人类生活、生产活 动关系密切、当前又较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水的总储量的0.3%,约 400×10km3左右,主要是河水、湖水和地下水 富水国与贫水国的平均(人均或地均)淡水量可相差1000倍以上。当今,人 口在声速增加,经济在飞速发展,对淡水的需求量在增加用水速度远远超过水资 源的更新速度,致使可供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早在1977年联合国 即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全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2580m3/人、年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0位。 我国淡水资源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淮 河和海河七大水系500多条河流中的80%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我 国1/3的水体已经不适合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1/2以上的城镇 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2、大气污染 目前已经被人们注意到的对大气环境产生重大危害的大气污染物约有100 余种。 我国600多个城市,大部分被烟雾笼罩,有的甚至成为“卫星图片上看不见 的”城市。 3、固体废弃物污染 据统计,全世界年产生固体废物约450×10°t /工业固废:21×10°t 固体废物一危险废物:3.38×10°t 生活垃圾:425×10°t 固体废物弃置的危害主要有 侵占土地: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堆积lt固体废物,约占地0.067hm2 污染土壤和水体:堆放在土地上的固体废物,其渗漏液将污染土壤,并通过 土壤污染地下水以至其它径流;倾倒在江河湖海中的固体废物将直接污染水体。 固体废物中的有毒、危险废物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导致人类和其它生物死亡 率上升。 4、土壤污染 大气、水、固废都对土壤造成危害。 (二)全球环境状况急剧恶化 1、温室效应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局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局地性是相对于全球性而言的。 1、水污染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是自然环境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之一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 14×108 km3,其中 98%是盐分很高的海水、内陆咸水 和高矿地下水,基本无法直接使用。而淡水仅占水的总储量的 2%,而其中的 68.7%又以冰川、冰帽的形式存在于南、北极地。因此,与人类生活、生产活 动关系密切、当前又较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水的总储量的 0.3%,约 400×104 km3左右,主要是河水、湖水和地下水。 富水国与贫水国的平均(人均或地均)淡水量可相差 1000 倍以上。当今,人 口在声速增加,经济在飞速发展,对淡水的需求量在增加用水速度远远超过水资 源的更新速度,致使可供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早在 1977 年联合国 即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全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2580m3/人、年,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居世界第 110 位。 我国淡水资源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淮 河和海河七大水系 500 多条河流中的 80%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我 国 1/3 的水体已经不适合鱼类生存,1/4 的水体不适于灌溉,1/2 以上的城镇 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2、大气污染 目前已经被人们注意到的对大气环境产生重大危害的大气污染物约有 100 余种。 我国 600 多个城市,大部分被烟雾笼罩,有的甚至成为“卫星图片上看不见 的”城市。 3、固体废弃物污染 据统计,全世界年产生固体废物约 450×108 t。 /工业固废:21×108 t 固体废物一危险废物:3.38×108 t \生活垃圾:425×108 t 固体废物弃置的危害主要有: 侵占土地: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堆积 1t 固体废物,约占地 O.067hm2。 污染土壤和水体:堆放在土地上的固体废物,其渗漏液将污染土壤,并通过 土壤污染地下水以至其它径流;倾倒在江河湖海中的固体废物将直接污染水体。 固体废物中的有毒、危险废物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导致人类和其它生物死亡 率上升。 4、土壤污染 大气、水、固废都对土壤造成危害。 (二)全球环境状况急剧恶化 1、温室效应
都说“天塌不下来”。古代曾嘲笑“杞人忧天”是瞎操心,以后谁再说“天” 真的要塌下来,肯定要被人说是天方夜谭,贻笑大方。然而,英国科学家最近证 实,就在近短短的30年中,地球上方的大气层顶部,距地面的高度已经降低了 8公里,而且会离地面越来越近。人们,惊呼:天正在从我们的头顶上塌下来。 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全球的环境正在恶化,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温度上 升,而大气层上反而变冷,导致大气压减弱,天空顶端髙度就降低。于是人类的 天空变得越来越小 然而,全球的海洋却正在渐渐上升,使得我们的天地变得越来越窄。也是因 为全球环境的恶化,气候变暖,高山冰川,融化入海。海洋本身也因增温而膨胀, 彼此互动,促使海平面上升。目前海平面已上升18cm,预测末来将上升20cm。 天塌,海涨,这都是自然现象,不能全怪人类。然而,其中确有人类活动的 影响。人口的急剧膨胀,对大地、海洋的开发,无序无限地增长,有害气体不断 排放,气温继续上升,气压反而降低,冰川却日渐融化。于是,天空在缩小,海 水在上升 也许初衷是要为当地人民谋福利,求发展,但其后果则是给大家带来了灾难 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这是因为,这些人并不了解自然本身的规律,不知道物与 物之间有着怎么样的联系,相互有着什么样的制约和作用,只从眼前的直接利益 出发去任意改变自然,以为征服了自然,然而,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民自 己倒了霉,害了自己。所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语重心长地告诫人类:因 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 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 对自然界的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它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PI59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主要分布欧洲、北美、中国长江以南。 (三)自然资源衰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资源一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 可再生资源:水、土壤、森林、草地、渔业等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从岩层矿石中提取矿石原料近1×10t。截止1985年, 人类已经开采黄金10×10°t,铜2.7×10°t、铁350×10°t、煤1650×10°t、石 油720×10°t、铝土14×10°t、铀5.87×10°t。有人估计,当今全球矿产资源的 储量约占全人类社会需求总量的70%,常规能源在不久的将来即将被耗尽:煤 矿储量预计还可开采200年,天然气储量可供开采60年,石油储量仅可供开采 30-40年。 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5.9×10%hm2,约占全球干旱区陆地面积的69%,占全 球陆地总面积的28%.不仅如此全球的荒漠化正以每年1.182×10hm2和年增 长3.5%的速度扩展.另外,由于人口的增多,城市化的发展,大量耕地被占 用。在发达国家,每年至少有30×10hm的耕地被城镇侵占,发展中国家的耕地 占用速度则更大。 在森林方面,20世纪50年代,全球森林覆盖率为25%,80年代降至20% 到2000年则降至16%。若按此速度发展,170年后,全球森林的前景将不堪设 想 3、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物种的人为灭绝速度已超过自然灭
都说“天塌不下来”。古代曾嘲笑“杞人忧天”是瞎操心,以后谁再说“天” 真的要塌下来,肯定要被人说是天方夜谭,贻笑大方。然而,英国科学家最近证 实,就在近短短的 30 年中,地球上方的大气层顶部,距地面的高度已经降低了 8 公里,而且会离地面越来越近。人们,惊呼:天正在从我们的头顶上塌下来。 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全球的环境正在恶化,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温度上 升,而大气层上反而变冷,导致大气压减弱,天空顶端高度就降低。于是人类的 天空变得越来越小。 然而,全球的海洋却正在渐渐上升,使得我们的天地变得越来越窄。也是因 为全球环境的恶化,气候变暖,高山冰川,融化入海。海洋本身也因增温而膨胀, 彼此互动,促使海平面上升。目前海平面已上升 18cm,预测末来将上升 20cm。 天塌,海涨,这都是自然现象,不能全怪人类。然而,其中确有人类活动的 影响。人口的急剧膨胀,对大地、海洋的开发,无序无限地增长,有害气体不断 排放,气温继续上升,气压反而降低,冰川却日渐融化。于是,天空在缩小,海 水在上升。 也许初衷是要为当地人民谋福利,求发展,但其后果则是给大家带来了灾难, 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这是因为,这些人并不了解自然本身的规律,不知道物与 物之间有着怎么样的联系,相互有着什么样的制约和作用,只从眼前的直接利益 出发去任意改变自然,以为征服了自然,然而,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民自 己倒了霉,害了自己。所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语重心长地告诫人类:因 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 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 对自然界的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它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人民出版社 1971 年版,P159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主要分布欧洲、北美、中国长江以南。 (三)自然资源衰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资源一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 \可再生资源:水、土壤、森林、草地、渔业等。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从岩层矿石中提取矿石原料近 1×1012t。截止 1985 年, 人类已经开采黄金 10×108 t,铜 2.7×108 t、铁 350×108 t、煤 1650×108 t、石 油 720×108 t、铝土 14×108 t、铀 5.87×108 t。有人估计,当今全球矿产资源的 储量约占全人类社会需求总量的 70%,常规能源在不久的将来即将被耗尽:煤 矿储量预计还可开采 200 年,天然气储量可供开采 60 年,石油储量仅可供开采 30-40 年。 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 35.9×108 hm2 ,约占全球干旱区陆地面积的 69%,占全 球陆地总面积的 28%.不仅如此全球的荒漠化正以每年 1.182×108 hm2 和年增 长 3.5%的速度扩展.另外,由于人口的增多,城市化的发展,大量耕地被占 用。在发达国家,每年至少有 30×104 hm2的耕地被城镇侵占,发展中国家的耕地 占用速度则更大。 在森林方面,20 世纪 50 年代,全球森林覆盖率为 25%,80 年代降至 20%, 到 2000 年则降至 16%。若按此速度发展,170 年后,全球森林的前景将不堪设 想。 3、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物种的人为灭绝速度已超过自然灭
绝速度的1000倍。据有关专家估计,在今后的二三十年内地球上将有1/4的物 种陷入绝境,每天有140个物种灭绝,拉丁美洲的森林植物物种将灭绝13600 个 生态破坏不仅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而且会严重恶化人类生存环境。我 国黄河断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5年,断流122天,断流长度自河南开封 市以下达683公里。1997年从2月7日到12月31日,13次断流,总共226天, 并第一次出现跨年度断流。断流以后带来的影响: 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河道的净化能力下降 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 湿地水域生态系统、海洋海岸生态系统均将受妻严重破坏,从而造成生物多 样性的惊人丧失。 土壤盐碱化危害进一步扩大。 、人类反思解决环境问题所进行的努力 自从受到环境问题的困扰以来,人类苦苦探索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总结来 看,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努力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治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1962年美国海洋 学家 Carson出版了《寂静的春夭》,描写了滥用农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原本生 机勃勃的春天将变得死一般的寂静。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 一书,,该书提出了他们的全球经济发展的世界模型。该模型包括影响经济增长 的五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 人们把环境问题只看成技术问题,故以污染治理为主要解决手段。采用的原 则是“谁污染,谁治理”。在法律上,颁布了一系列的防治污染的法令,如美国 的《清洁空气法案》;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在技术上,开发污染治理 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炉,废弃物填埋场等。在理论 上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对人体的影响等 第二个阶段:环境管理阶段。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人 们进一步认识到环境问题是经济的外部性问题,于是就把经济刺激作为主要解决 手段。当人们看到治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同时,其他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 资源枯竭等问题又出现了。这时,人们开始注意到酿成各种环境问题的原因在人 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于核算经济成本时没有把环境成本计算在内,即所 谓的环境成本外部化。这一时期的思想和原则为“外部性成本内在化”。具体说 就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赋值,使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成本在一定程度 上由经济开发建设行为担负,从而推动各类企业从环境角度降低成本而努力。这 一时期最重要的进步是认识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性。 各国环境管理工作大致包括下述有关内容 实行预防为主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力图将工程建设行为对环境的损害在工 程开始前即能得到控制。 在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浓度控制”的同时进行“总量控制,以保障一定地区 环境规划容量不被突破。 从综合防治入手制定地区环境规划,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 第三个阶段:综合决策阶段。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该书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
绝速度的 1000 倍。据有关专家估计,在今后的二三十年内地球上将有 1/4 的物 种陷入绝境,每天有 140 个物种灭绝,拉丁美洲的森林植物物种将灭绝 13600 个。 生态破坏不仅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而且会严重恶化人类生存环境。我 国黄河断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5 年,断流 122 天,断流长度自河南开封 市以下达 683 公里。1997 年从 2 月 7 日到 12 月 31 日,13 次断流,总共 226 天, 并第一次出现跨年度断流。断流以后带来的影响: 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河道的净化能力下降 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 湿地水域生态系统、海洋海岸生态系统均将受妻严重破坏,从而造成生物多 样性的惊人丧失。 土壤盐碱化危害进一步扩大。 二、人类反思解决环境问题所进行的努力 自从受到环境问题的困扰以来,人类苦苦探索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总结来 看,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努力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治理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70 年代末,1962 年美国海洋 学家 Carson 出版了《寂静的春天》,描写了滥用农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原本生 机勃勃的春天将变得死一般的寂静。1972 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 一书,,该书提出了他们的全球经济发展的世界模型。该模型包括影响经济增长 的五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 人们把环境问题只看成技术问题,故以污染治理为主要解决手段。采用的原 则是“谁污染,谁治理”。在法律上,颁布了一系列的防治污染的法令,如美国 的《清洁空气法案》;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在技术上,开发污染治理 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炉,废弃物填埋场等。在理论 上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对人体的影响等。 第二个阶段:环境管理阶段。大致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后期,人 们进一步认识到环境问题是经济的外部性问题,于是就把经济刺激作为主要解决 手段。当人们看到治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同时,其他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 资源枯竭等问题又出现了。这时,人们开始注意到酿成各种环境问题的原因在人 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于核算经济成本时没有把环境成本计算在内,即所 谓的环境成本外部化。这一时期的思想和原则为“外部性成本内在化”。具体说 就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赋值,使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成本在一定程度 上由经济开发建设行为担负,从而推动各类企业从环境角度降低成本而努力。这 一时期最重要的进步是认识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性。 各国环境管理工作大致包括下述有关内容: 实行预防为主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力图将工程建设行为对环境的损害在工 程开始前即能得到控制。 在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浓度控制”的同时进行“总量控制,以保障一定地区 环境规划容量不被突破。 从综合防治入手制定地区环境规划,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 第三个阶段:综合决策阶段。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该书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
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上,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的话,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 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过去我们关心的是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 我们则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如土壤、水、大气、森林的退化对发展带来的影 响。在不久以前我们感到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相互依赖的重要性,而现在我们则 感到在国家之间的生态学方面的相互依赖的情景,生态与经济从没有像现在这样 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个互为因果的网络之中。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共有183个国家的 代表团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 话。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 为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了总动员,使人类迈出了跨向新文明时代的关键性 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矗立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1994年3月25日我国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国21世纪 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目标、环 境目标和主要对策。《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第三章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与实施 第四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对策 第五章费用与资金机制 第六章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第七章人口、居民消费和社会服务 第八章消除贫困 第九章卫生与健康 第十章人类居区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工业与交通通信业的发展 第十三章可持续的能源生产与消费 第十四章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第十五章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十六章荒漠化防治 第十七章防灾减灾 第十八章保护大气层 第十九章固体废物的无害化管理 第二十章团体及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世界大国发展中地位 俄罗斯 拿大中国美国巴西 澳大利 人口密度/人,km2 31.02 是密度最小 者的54.3倍 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2 中国居中 占国土面积的%
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上,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的话,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 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过去我们关心的是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 我们则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如土壤、水、大气、森林的退化对发展带来的影 响。在不久以前我们感到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相互依赖的重要性,而现在我们则 感到在国家之间的生态学方面的相互依赖的情景,生态与经济从没有像现在这样 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个互为因果的网络之中。”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共有 183 个国家的 代表团和 70 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 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 话。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 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 为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了总动员,使人类迈出了跨向新文明时代的关键性一 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矗立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1994 年 3 月 25 日我国国务院第 16 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国 21 世纪 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目标、环 境目标和主要对策。《中国 21 世纪议程》的主要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 序言 第二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第三章 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与实施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对策 第五章 费用与资金机制 第六章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第七章 人口、居民消费和社会服务 第八章 消除贫困 第九章 卫生与健康 第十章 人类居区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 工业与交通通信业的发展 第十三章 可持续的能源生产与消费 第十四章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第十五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十六章 荒漠化防治 第十七章 防灾减灾 第十八章 保护大气层 第十九章 固体废物的无害化管理 第二十章 团体及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世界大国发展中地位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 亚 备 注 人口密度/人.km2 8.6 3.2 131.0 27.5 19.1 2.4 是密度最小 者的 54.3 倍 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 占国土面积的% 12 8 27 45 28 60 中国居中
人均成熟土地面积/hm 47|25.0 中国是人均 数量最大者 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份 2.0卩11.0 是其中最小 者的26倍 平均化肥用量/kghm2 9.060.0261.0|108.085.0|32.0 是其中最小 者的9倍 俗物平均产量/t.hm2 612.573.29.092.261.71 中国居中 平均每公斤化肥所产生的 653.4 是其中最高 谷物数/kg 每年可再生性水资源量/ A498|29012800|24786950 343 中国居中 X103m3 人均水资源/m3.人·1(1995)3059998462P292913297518963 中国居末位 每年水的开采量/km3 l17.0145.1460.0467.336.514.6 中国居前列 水的开采量占水资源总量 6.019.0 是其中最大 者的2.3% 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60:8:70::7:873:45:P2:19:|65:2:33是其中最小 用水之比 者的7.3倍 森林总面积/X104km2 8209 中国倒数第 自然保护区面积/104kin2 458.130.2k32.2|94.1 中国居后 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 l13 812.2 中国居中 积% 每万平方公里的物种数 378k328218021541784 物种数包括 哺乳动物、鸟 类、高等植物 总和 受威胁的物种数占全部物 7.9 51.3 1|10.6 中国居较优 种之比例/% 国家海岸线长度/k 37653909088000199247491 25760 中国居后 商品能源/1015j(1993 435509196 9679817513800 3917 中国居中 水电潜力/109W 614882k168304376000|169025248 中国居首位 人均C02发射量几。人” 4|15.2 中国居后列 卩992年002排放总量/X 210313409862667984881352170726794 中国居第 104t
人均成熟土地面积/hm2 1.39 2.50 0.21 1.64 1.47 25.0 中国是人均 数量最大者 的 6.6% 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份 额/% 4.0 2.0 52.0 11.0 6.0 4.0 是其中最小 者的 26 倍 年平均化肥用量/kg.hm2 29.0 60.0 261.0 108.0 85.0 32.0 是其中最小 者的 9 倍 谷物平均产量/t.hm2 1.61 2.57 3.29 5.09 2.26 1.71 中国居中 平均每公斤化肥所产生的 谷物数/kg 55.5 42.8 12.6 47.1 26.6 53.4 是其中最高 者的 0.23 每年可再生性水资源量/ X103m3 4498 2901 2800 2478 6950 343 中国居中 人均水资源/m3.人·1(1995) 30599 98462 2292 9413 42975 18963 中国居末位 每年水的开采量/km3 117.0 45.1 460.0 467.3 36.5 14.6 中国居前列 水的开采量占水资源总量 /% 3.0 2.0 16.0 19.0 1.0 4.0 是其中最大 者的 2.3% 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 用水之比 17:60: 23 18:70: 12 6:7:87 13:45: 42 22:19: 59 65:2:33 是其中最小 者的 7.3 倍 森林总面积/X104km2 754.9 247.2 133.8 209.6 566.0 39.8 中国倒数第 自然保护区面积/104kin2 70.5 82.4 58.1 130.2 32.2 94.1 中国居后 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 积% 4. 1 8.3 6. 1 13. 3 3. 8 12. 2 中国居中 每万平方公里的物种数 378 3282 1802 6154 1784 物种数包括 哺乳动物、鸟 类、高等植物 总和 受威胁的物种数占全部物 种之比例/% 17.9 1. 5 11. 3 1. 1 10.6 中国居较优 国家海岸线长度/km 37653 90908 18000 19924 7491 25760 中国居后 商品能源/1015j(1993) 43550 9196 29679 81751 3800 3917 中国居中 水电潜力/109W 614882 2168304 376000 1116900 25248 中国居首位 人均 C02 发射量几。人” 14. 1 15. 0 2.3 19. 1 1. 4 15. 2 中国居后列 1992 年 C02 排放总量/X 104t 210313 40986 266798 488135 21707 26794 中国居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