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3)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经过分析、比较和鉴别,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每一次都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自发的农民运动和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和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这是马克思主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表现形式。1923年党的三大总结了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认为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1925年党的四大总结了在统一战线中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答少年中国学会改
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中国的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 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 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 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 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3)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早期的共产主 义者经过分析、比较和鉴别,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 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对推 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每一次都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事实证 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自发的农民运动和旧式的农民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近代中国社会的发 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旧民主主义 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和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这 是马克思主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表现形式。 1923年党的三大总结了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认为单靠工人阶级的力 量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1925年党的四大总结了在统一战线中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斗争的经验,提出 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 动》、《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答少年中国学会改
组委员会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大革命失败后,在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认真总结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认为中国革命不能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而是应该走相反的道路,“先占乡村、后取城市”,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40年前后,又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得到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是在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尤其是在反对把共产国际决议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比如: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是在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过程中,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斗争的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是对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是对在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像资本主义的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组委员会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大革命失败后,在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认真总结创建 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认为中国革命不能 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而是应该走相反的道路,“先占乡村、后取城市”, 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40年前后,又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 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得到展开而达 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是在反对“左”倾 教条主义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尤其是在反对把共产国际决议教条化和 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 党人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 论成果。 比如: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是在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过程中,与资产 阶级争夺领导权斗争的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是对坚 持“工农武装割据”,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关于党的建设 的理论,是对在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 中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人口的主要成分,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因此,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各类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它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革命中有妥协性和动摇性。无产阶级要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同时斗争其妥协性,动摇性。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中国无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大公无私,富有组织纪律性。同时中国无产阶级还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革命性彻底;它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易在革命中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它在地域上分布较为集中,便于组织并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它在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之初,就在自己的阶级政党一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这些特点使中国无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但由于时代的变化,由于无产阶级对革命领导权的掌握,这场革命已经不再是一般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成为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也不再是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就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毛泽东指出,国体一一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一一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王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农民是中国人口的主要成分,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强烈的 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因此,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中国无产 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各类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受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它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革命中有妥协性和动摇性。无产阶级要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 革命性,同时斗争其妥协性,动摇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中国无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大公无私,富有组织纪律性。同时中国无产阶级还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 级的三重压迫,革命性彻底;它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易在革命中结成巩固的工农联 盟;它在地域上分布较为集中,便于组织并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它在开始走上政治舞 台之初,就在自己的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这些特点使中国无产阶级 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但由于时代的变化,由于无产阶级对革 命领导权的掌握,这场革命已经不再是一般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成为新式的 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也不再是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经由新民主主 义走向社会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就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 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毛泽东指出,"国体——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 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封建专制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1)、对中国道路的艰难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和奠基,基本形成,成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和奠基阶段,《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分析了红色政权存在的条件,提出工装武装割据思想"。第二阶段:道路理论基本形成(赣南闽西时期)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这一理论形成的标志。第三阶段: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为成熟标志。(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必然性:①从中国社会性质来看: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受帝国主义压迫,没有民族独立,内受封建压迫,在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下,人民一概没有言论集会的权利,所以中国人民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②从革命的性质和革命的动力看: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③从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形势来看: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长期占据中国的中心城市,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无
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 经济,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 反封建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封建专制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 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1)、对中国道路的艰难探索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和奠基,基本形成,成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和奠基阶段,《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 争》分析了红色政权存在的条件,提出"工装武装割据思想"。 第二阶段:道路理论基本形成(赣南闽西时期),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 这一理论形成的标志。 第三阶段: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 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为成熟标志。 (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必然性: ①从中国社会性质来看: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受帝国主义压 迫,没有民族独立,内受封建压迫,在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下,人民一概没有言论集会的权 利,所以中国人民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②从革命的性质和革命的动力看: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革命实质上 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③从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形势来看: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强 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长期占据中国的中心城市,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无
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很难在城市首先发展起来,而广大农村则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只能首先在农村积蓄革命力量,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可能性(原因和条件)①中国是帝国主义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②中国经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许多地方受过大革命的影响,为建立红色政权准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③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还取决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蒋介石新军阀统治不但未能解决引起中国革命的各种矛盾,而且是日益激化,在这样的情况下,革命的星星之火必将发展为燎原之势。④红军的存在,如果没有自已的武装,就不可能对付反动武装,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说明了这一点。③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条件。(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为依托,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关系: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依托,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4、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1、统一战线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1)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相互关系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基本的,第一位的。第二个联盟即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及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是必要的,第二位的。其中主要的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联盟。正确的处理办法是:一要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
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很难在城市首先发展起来,而广大农村则是反动统治 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只能首先在农村积蓄革命力量,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可能性(原因和条件) ①中国是帝国主义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 衡。 ②中国经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许多地方受过大革命的影响,为建立红色政权 准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③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还取决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蒋介石新军阀 统治不但未能解决引起中国革命的各种矛盾,而且是日益激化,在这样的情况下,革命 的星星之火必将发展为燎原之势。 ④红军的存在,如果没有自己的武装,就不可能对付反动武装,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的教训说明了这一点。 ⑤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条件。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为依托,以土地革命为主要 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关系: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依托, 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 4、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 法宝,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统一战线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1)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的 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 中,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基本的,第一位的。第二个联盟即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及其 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是必要的,第二位的。其中主要的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联 盟。正确的处理办法是:一要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