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次日期节次第2—3周导论章节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导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3.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第一章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课程主要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内容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1、知识目标: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掌握体现毛泽东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教学目的2、能力目标: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与要求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理论学习兴趣,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素质目标: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增强政治素质。重点教学重点:难点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教学难点:
周次 第2—3周 日期 节次 章节 导论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课程 主要 内容 导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3.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1、知识目标: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的 活的灵魂,掌握体现毛泽东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2、能力目标: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理论学习兴趣,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增强政治素质。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教学难点: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而且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闪耀真理光芒,也只有实现中国化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遂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社会向何处去?中国的出路究竞在哪里?各种思潮竞相发声,包括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无论哪一种思潮,哪一种主义,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栖性、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强调:“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待了解并呕须解决的问题。”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是为了服务于现实,是为了解决和回应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中国化,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其科学性和生命力,彰显其强大力量。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引导学 生思考;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 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 想武器,它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 论,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 变了世界,而且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中 国化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闪耀真理光芒,也只有实现中国化才能救中国、发展 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 中华民族有5 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 步作出了重大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 的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 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中国社会向何处去?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各种思潮竞相发声,包括改良 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 团主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无论哪一种思潮,哪一种主义,都没能 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 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 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 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 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 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 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 际的结合。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 殊国情,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强 调:“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 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正式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 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 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 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 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造是为了服务于现实,是为了解决和回应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既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 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中国化,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其科学 性和生命力,彰显其强大力量。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20世纪的中国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 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 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 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 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 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 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 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 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 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 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 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 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 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 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 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 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 上,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20世纪的中国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内发生严重政治 风波。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 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 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 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重要战略机 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 新,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 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 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 果。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 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 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 赶上了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 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 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确立为国家指导思想。三、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为了使我们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根据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充分反映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部署。本教材在结构上除了导论和结束语外,由三部分共十四章组成。其中第一部分的四章,分别阐述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二部分的三章分别阐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用好本教材、学好本课程,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掌握基本理论。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思想精髓、精神实质,深刻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培养理论思维。学习把握理论背后的思想,思想之中的战略,以及战略之中蕴含的智慧,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战略的启蒙和智慧的启示。带着思考学,带着问题学,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紧密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际,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知与行有机统一起来,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 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 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 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 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是中国共产党 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8年,十 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共同确立为国家指导思想。 三、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为了使我们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 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 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根据这门课程的基 本要求,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 论成果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反映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 重点,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充分反映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部署。 本教材在结构上除了导论和结束语外,由三部分共十四章组成。其中第一部 分的四章,分别阐述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 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二部分的三章分 别阐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 件、形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 保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用好本教材、学好本课程,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掌握基本理论。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 体系、思想精髓、精神实质,深刻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 俱进的理论品质,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 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文化自信。 二是培养理论思维。学习把握理论背后的思想,思想之中的战略,以及战略 之中蕴含的智慧,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战略的启蒙和智慧的启示。带着思 考学,带着问题学,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 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 发展史,紧密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际,紧密联系自己的思 想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知与行有机统一起来, 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 的贡献。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革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了革命形势,随后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使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的开始。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许多国家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东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运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一大批“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认识到必须“走俄国人的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因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就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成立之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经历了干辛万苦的奋斗过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党内多次出现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历史经验促使党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概括。也正是经过了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二、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大体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进一步发展这样几个阶段。1.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准备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经过大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的重要性。毛泽东强调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同时,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主要内容也得到初步确立。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主要论著包括《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 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 革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了革命形势,随后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 生的国际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使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了 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的开 始。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许多国家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东方各 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运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一大批“赞成俄国革 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认识到必须“走俄国人的 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因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 成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就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成立之后, 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经历了干辛万苦的奋斗过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 失败的惨痛教训,党内多次出现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历史经验促使 党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 结而形成的理论概括。也正是经过了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思想 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大体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进 一步发展这样几个阶段。 1.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准备 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经过大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中 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的重要性。毛泽东 强调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 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同时,毛泽东 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主要内容也得到初步确立。毛 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主要论著包括《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