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畜产晶生产结构在不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产品生产结构出现了 明显的变化。除政府的政策因素外,推动畜 产品生产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国内外市 场对畜产品需求的变化、畜牧业生产资源的 优化配置、科技进步促使畜禽生产性能和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
(2) 畜产品生产结构在不断 调整与优化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产品生产结构出现了 明显的变化。除政府的政策因素外,推动畜 产品生产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国内外市 场对畜产品需求的变化、畜牧业生产资源的 优化配置、科技进步促使畜禽生产性能和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
首先,从主要畜产品生产结构来看,长 期以来中国比较偏重与发展肉类和禽蛋 生产,但奶类发展相对缓慢。1985年 中国禽蛋产量开始超过美国,成为世界 上禽蛋第一生产大国;1990年肉类产 量又开始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肉类第一 生产大国。1980年中国奶类产量占 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仅为0.3%,到1990 年才上升到0.9
▪ 首先,从主要畜产品生产结构来看,长 期以来中国比较偏重与发展肉类和禽蛋 生产,但奶类发展相对缓慢。1985年 中国禽蛋产量开始超过美国,成为世界 上禽蛋第一生产大国;1990年肉类产 量又开始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肉类第 一生产大国。1980年中国奶类产量占 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仅为0.3%,到1990 年才上升到0.9%
再从肉类生产结构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逐步改变“以养猪为纲”,猪肉在肉类 产量中的比重呈下降之势,而禽肉及牛羊肉 的比重呈上升的事态。1980年猪肉产量占肉 类总产量的比重高达88.8%,1990年下降 到79.8%,2001年继续下降到66.1%0;
▪ 再从肉类生产结构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逐步改变“以养猪为纲”,猪肉在肉类 产量中的比重呈下降之势,而禽肉及牛羊肉 的比重呈上升的事态。1980年猪肉产量占肉 类总产量的比重高达88.8%,1990年下降 到79.8%,2001年继续下降到66.1%;
3)主要畜产晶区域化生产布局 们特 全国生猪生产已形成以长江中下游区为中心产 区向南北扩散的格局,历史上“南肉北调”的 格局已宣告结東。肉牛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带 是以黄淮海平原为中心的中原农区,即中原肉 牛带,其次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东北肉 牛带。牧区以绵羊肉生产为主;长江以北农区 生产绵羊肉和山羊肉;长江以南省份以山羊肉 生产为主。禽肉(肉鸡)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 省份。禽蛋生产基本上集中在长江以北的省份 奶牛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与华北两大地带,以 及西北的新疆和大中城市郊区
(3)主要畜产品区域化生产布局 更加清晰 ▪ 全国生猪生产已形成以长江中下游区为中心产 区向南北扩散的格局,历史上“南肉北调”的 格局已宣告结束。肉牛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带 是以黄淮海平原为中心的中原农区,即中原肉 牛带,其次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东北肉 牛带。牧区以绵羊肉生产为主;长江以北农区 生产绵羊肉和山羊肉;长江以南省份以山羊肉 生产为主。禽肉(肉鸡)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 省份。禽蛋生产基本上集中在长江以北的省份。 奶牛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与华北两大地带,以 及西北的新疆和大中城市郊区
中国畜备产品加工业 )肉类 我国肉类加工企业3728个,冷库4000 余座,库容量450万吨,冷库容量在万吨以 上的有60多座。自8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从 德国、丹麦、日本和美国等国引进了肉类屠 宰加工柷械设备,对提高中国屠宰加工能力, 增加产品的花色晶种起了很大作用
二、中国畜产品加工业 ▪ (一)肉类 ▪ 我国肉类加工企业3728个,冷库4000 余座,库容量450万吨,冷库容量在万吨以 上的有60多座。自8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从 德国、丹麦、日本和美国等国引进了肉类屠 宰加工机械设备,对提高中国屠宰加工能力, 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