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骨折治疗 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因复位( reduction):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 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E要求无痛和肌松。对位对线 复位标准:解剖复位是指完全的复位。功能复 位为不完全复位,要求复位后,骨端有50%左 右对位,没有重叠和分离,没有成角或旋转。 若手术切开复位应要求解剖复位。 因复位的方法:手法复位、牵引复位、手术复位 16/170
16/170 骨折治疗 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复位(reduction):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 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要求:无痛和肌松。对位对线。 复位标准:解剖复位是指完全的复位。功能复 位为不完全复位,要求复位后,骨端有50%左 右对位,没有重叠和分离,没有成角或旋转。 若手术切开复位应要求解剖复位。 复位的方法:手法复位、牵引复位、手术复位
¥手法复位 凡能手法达到功能复位和用外固定保持的,都 应采用手法复位。 E麻醉:局麻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全麻。 因手法用牵引克服肌肉收缩,原则上是将远侧 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必要时用辅助手法: 拨伸牵引、手摸心会、反折回旋、端提捺正 分骨板正。 因复位后需检查复位情况,观察肢体外形,抚摸 骨折处的轮廓,与健侧对比,并测量患肢的长 度。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 17/170
17/170 手法复位 凡能手法达到功能复位和用外固定保持的,都 应采用手法复位。 麻醉:局麻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全麻。 手法:用牵引克服肌肉收缩,原则上是将远侧 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必要时用辅助手法: 拨伸牵引、手摸心会、反折回旋、端提捺正 、 分骨板正。 复位后需检查复位情况,观察肢体外形,抚摸 骨折处的轮廓,与健侧对比,并测量患肢的长 度。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
拔伸牵引 分骨手法 回旋手法 (1)两骨折片相互回旋呈(2)回旋手法矫正 背向移位 18/170
18/170
平持续牵引复位 因多用于肌肉强大有移位的骨折;或手法复位困 难者。持续牵引使肌肉松弛,恢复骨骼的长度 及轴线,达到还渐复位的目的。持续牵引有 定的固定作用。 因皮肤牵引:用宽胶布贴于远端肢体皮肤,连接 分开板,系以重量,通过滑车进行牵引。重量 <5kg,<2~4周。适用于儿童及老年肌肉软 弱,骨折无移位者。 因骨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8,牵引时间可长 到2~3月,适用于一切有移位的成人骨折。常 用的有尺骨鹰咀,胫骨结节,跟骨。脊柱骨折 可头颅牵引 19/170
19/170 持续牵引复位 多用于肌肉强大有移位的骨折;或手法复位困 难者。持续牵引使肌肉松弛,恢复骨骼的长度 及轴线,达到逐渐复位的目的。持续牵引有一 定的固定作用。 皮肤牵引:用宽胶布贴于远端肢体皮肤,连接 分开板,系以重量,通过滑车进行牵引。重量 <5kg,<2~4周。适用于儿童及老年肌肉软 弱,骨折无移位者。 骨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8,牵引时间可长 到2~3月,适用于一切有移位的成人骨折。常 用的有尺骨鹰咀,胫骨结节,跟骨。脊柱骨折 可头颅牵引
皮肤牵引和骨牵引 EOIEA 20/170
20/170 皮肤牵引和骨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