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 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 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 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 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 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 10、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 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 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 A.①②③ 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 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 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盜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 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 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 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 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 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 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 10、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 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 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 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 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 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 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 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第Ⅱ卷(共117分) 四、(19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2)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3)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4分) 答 (2)借景抒情是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 歌“景”与“情”的关系。(4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组)(6分) (1)诸葛亮是许多诗人吟咏的对象,如杜甫的《蜀相》 表达出对孔明等事业未成、壮志难酬、抱撼而终者的痛惜与追念;如陆游的《书 愤》中的 ”一联,作者极力推崇诸葛亮的《出师表》作结束, 来表示北定中原,还于旧都的决心,二来谴责南宋王朝无人出师北伐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 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第Ⅱ卷(共 117 分) 四、(19 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2) 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3)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答: (2)借景抒情是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 歌“景”与“情”的关系。(4 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组)(6 分) (1)诸葛亮是许多诗人吟咏的对象,如杜甫的《蜀相》 “ , ”一联, 表达出对孔明等事业未成、壮志难酬、抱撼而终者的痛惜与追念;如陆游的《书 愤》中的 “ , ”一联,作者极力推崇诸葛亮的《出师表》作结束,一 来表示北定中原,还于旧都的决心,二来谴责南宋王朝无人出师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