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朋无一字,老病在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⑩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门上,下临洞庭湖,为登览胜地。②洞庭水:即洞 庭湖。③吴楚:指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一带。坼:裂开。乾坤:天地。这两句写 洞庭湖浩荡无际,好像整个天地都在水面上浮动。④无一字:指书信完全断绝。这两句说自 己长期漂泊,和亲朋的书信往来完全断绝了,年老多病,一路上只有以孤舟为家。⑤戎马: 战马,这里借指战争。代宗大历三年(768)八月,吐蕃不断侵扰灵武、汾州等地,代宗命 郭子仪领兵五万屯奉天防守。 [鉴赏提示]大历三年(768)春,杜甫从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 年冬,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这时杜甫已五十八岁,既老且病, 生活异常窘困,心情很是郁闷。但诗人并没有停留在个人的不幸遭遇上,而是关心着国家的 命运,并为国家多难而叹息。诗一开始用极为自然的对偶句抒写登楼时的欢快心情,接着描 写登楼所见,仅十个字,概括地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意境开朗壮阔。后两联面 对茫茫湖水,诗人由抒发孤凄寂寥的情怀转向忧国伤时,深沉感人。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 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渚:水中小洲。渚清:指渚边的江水清澈。飞回:指鸟因风急而在天空盘旋。② 落木:落叶。萧萧:风吹树叶飘落发出的声音。③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指长久客居 异乡。这是引起悲秋的原因。百年:犹言老年。独登台:独自登高眺望。④苦恨:甚恨。繁 霜鬓:两鬓白发繁多。这两句说,在艰难的岁月中,日渐衰老,白发满头,令人抱恨不已 穷愁潦倒,本可借酒排遣,但因患病停饮,致使酒杯浊污。当时杜甫因患肺病戒酒。⑤客 杜甫自指。万方多难:指国家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日甚一日。⑥玉垒:在今四川省茂汶羌 族自治县。其东南新保关,为唐代蜀中通往吐番的要道。这两句说,锦江一带盎然的春色
亲朋无一字,老病在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门上,下临洞庭湖,为登览胜地。②洞庭水:即洞 庭湖。③吴楚:指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一带。坼:裂开。乾坤:天地。这两句写 洞庭湖浩荡无际,好像整个天地都在水面上浮动。④无一字:指书信完全断绝。这两句说自 己长期漂泊,和亲朋的书信往来完全断绝了,年老多病,一路上只有以孤舟为家。⑤戎马: 战马,这里借指战争。代宗大历三年(768)八月,吐蕃不断侵扰灵武、汾州等地,代宗命 郭子仪领兵五万屯奉天防守。 [鉴赏提示]大历三年(768)春,杜甫从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 年冬,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这时杜甫已五十八岁,既老且病, 生活异常窘困,心情很是郁闷。但诗人并没有停留在个人的不幸遭遇上,而是关心着国家的 命运,并为国家多难而叹息。诗一开始用极为自然的对偶句抒写登楼时的欢快心情,接着描 写登楼所见,仅十个字,概括地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意境开朗壮阔。后两联面 对茫茫湖水,诗人由抒发孤凄寂寥的情怀转向忧国伤时,深沉感人。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 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 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渚:水中小洲。渚清:指渚边的江水清澈。飞回:指鸟因风急而在天空盘旋。② 落木:落叶。萧萧:风吹树叶飘落发出的声音。③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指长久客居 异乡。这是引起悲秋的原因。百年:犹言老年。独登台:独自登高眺望。④苦恨:甚恨。繁 霜鬓:两鬓白发繁多。这两句说,在艰难的岁月中,日渐衰老,白发满头,令人抱恨不已; 穷愁潦倒,本可借酒排遣,但因患病停饮,致使酒杯浊污。当时杜甫因患肺病戒酒。⑤客: 杜甫自指。万方多难:指国家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日甚一日。⑥玉垒:在今四川省茂汶羌 族自治县。其东南新保关,为唐代蜀中通往吐番的要道。这两句说,锦江一带盎然的春色
已从天地的边际来临,古往今来,风云变幻,就像玉垒的浮云一样。⑦北极:北极星。这里 比喻唐王朝。终不改:借北极星在天空固定不变来比喻唐王朝的安全巩固。广德元年(761) 十月,吐蕃侵入长安,代宗逃往陕州。后来郭子仪等收复长安。唐王朝转危为安。西山寇盗: 指吐蕃统治者。⑧后主:刘禅。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昏庸无能,宠信宦官,朝政腐败,终 于亡国。这里暗含对代宗的讥刺。祠庙:成都锦官门外有刘备庙,西为武侯祠,东即后主庙 梁甫吟:古乐府篇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这两 句是以登楼所见古迹来抒写感慨。意思是说,像后主那样一个亡国之君,还有祠庙,实为可 怜,自己在万方多难之时,只有登楼凭吊感叹而已。 [鉴赏提示]《登高》是杜甫于大历二年(767)在夔州时所作。前四句写登高所见,气 象苍凉恢廓。后四句抒发感慨,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同时对沦落他乡不胜感伤。这首 七律曾被前人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在艺术表现上,有以下特色:首先是通篇对仗,而首 联又是当句对(“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其次是句法交错而又相接(前四 句是 句相接,都是写所闻:二、四句相接都是写所见。后四句是五、七句相接,六 八句相接。在意义上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因“风急”而闻落叶萧萧:因“渚清”而放眼滚滚 长江;因“悲秋”而勾起“苦恨”;因“多病”而引起“停杯”)。再次是写景具有巨大的艺 术概括力,且融情于景,浑然一体,有着较强的感人力量 《登楼》是杜甫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从阆中回到成都时写的。当时吐蕃不断侵扰 代宗昏聩无能,宠信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人,朝政更加腐败,因而杜甫以登楼所见,借刘 禅任用宦官黄皓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来抨击时政,讽谏代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反对宦官专 权,希望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愿望;也慨叹自己空怀壮志,流落他乡。全诗由登高而即景抒情, 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①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靠船很近。②风灯:船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 风。③联拳:拳,屈曲。联拳指(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地团聚在沙滩上。④拨剌: 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 鉴赏提示]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写的是夜泊之景。第一句写一个月夜,抓 住江上夜景的特色。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第三 句写到江岸上屈身的白鹭。第四句写船尾鱼跳动的声音。此诗四句分别写月、灯、鸟、鱼, 各成一景,确是“一句一绝”。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 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昊。 [注]①八阵图:在四川夔州奉节县西南七里。八阵图是在沙滩上聚石成堆,共有八个军 阵图形,相传是诸葛亮推演兵阵的遗迹。②功盖:意思是诸葛亮创立蜀汉,造成魏吴蜀三国 鼎立的盖世功业。③“遗恨”句:是说刘备急于报吴国杀关羽之仇,出兵伐吴,破坏了诸葛 亮联吴伐魏主张:而诸葛亮没有能够阻止住,使蜀汉国力受到削弱,所以遗恨。“失”,是失 策之意
已从天地的边际来临,古往今来,风云变幻,就像玉垒的浮云一样。⑦北极:北极星。这里 比喻唐王朝。终不改:借北极星在天空固定不变来比喻唐王朝的安全巩固。广德元年(761) 十月,吐蕃侵入长安,代宗逃往陕州。后来郭子仪等收复长安。唐王朝转危为安。西山寇盗: 指吐蕃统治者。⑧后主:刘禅。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昏庸无能,宠信宦官,朝政腐败,终 于亡国。这里暗含对代宗的讥刺。祠庙:成都锦官门外有刘备庙,西为武侯祠,东即后主庙。 梁甫吟:古乐府篇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这两 句是以登楼所见古迹来抒写感慨。意思是说,像后主那样一个亡国之君,还有祠庙,实为可 怜,自己在万方多难之时,只有登楼凭吊感叹而已。 [鉴赏提示]《登高》是杜甫于大历二年(767)在夔州时所作。前四句写登高所见,气 象苍凉恢廓。后四句抒发感慨,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同时对沦落他乡不胜感伤。这首 七律曾被前人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在艺术表现上,有以下特色:首先是通篇对仗,而首 联又是当句对(“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其次是句法交错而又相接(前四 句是一、三句相接,都是写所闻;二、四句相接都是写所见。后四句是五、七句相接,六、 八句相接。在意义上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因“风急”而闻落叶萧萧;因“渚清”而放眼滚滚 长江;因“悲秋”而勾起“苦恨”;因“多病”而引起“停杯”)。再次是写景具有巨大的艺 术概括力,且融情于景,浑然一体,有着较强的感人力量。 《登楼》是杜甫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从阆中回到成都时写的。当时吐蕃不断侵扰, 代宗昏聩无能,宠信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人,朝政更加腐败,因而杜甫以登楼所见,借刘 禅任用宦官黄皓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来抨击时政,讽谏代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反对宦官专 权,希望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愿望;也慨叹自己空怀壮志,流落他乡。全诗由登高而即景抒情, 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①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靠船很近。②风灯:船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 风。③联拳:拳,屈曲。联拳指(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地团聚在沙滩上。④拨剌: 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 [鉴赏提示]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写的是夜泊之景。第一句写一个月夜,抓 住江上夜景的特色。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第三 句写到江岸上屈身的白鹭。第四句写船尾鱼跳动的声音。此诗四句分别写月、灯、鸟、鱼, 各成一景,确是“一句一绝”。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 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①八阵图:在四川夔州奉节县西南七里。八阵图是在沙滩上聚石成堆,共有八个军 阵图形,相传是诸葛亮推演兵阵的遗迹。②功盖:意思是诸葛亮创立蜀汉,造成魏吴蜀三国 鼎立的盖世功业。③“遗恨”句:是说刘备急于报吴国杀关羽之仇,出兵伐吴,破坏了诸葛 亮联吴伐魏主张;而诸葛亮没有能够阻止住,使蜀汉国力受到削弱,所以遗恨。“失”,是失 策之意
[鉴赏提示]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杜甫初到夔州凭吊相传蜀汉诸葛亮所作八阵图遗 迹时作。头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后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这首诗与其 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惋惜中滲透了诗人“伤己 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这首诗还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而且不是空洞抽象的议论,而是 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的议论。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 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江碧”二句:江碧鹭白,山青花红,衬托得夺目耀彩。 [鉴赏提示]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 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全诗写的是一幅幅浓丽春日的画面, 表面上看似乎是孤立的,但结以思归的句子,就把久客思归,年华虚度的感情突现了出来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 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 深厚,别具韵致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干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①荆门:指荆门山,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明 妃:即王嫱,字昭君,汉元帝时宫女。西晋时避司马昭讳而改称明妃。汉元帝竟陵元年(前 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请示和亲,元帝将王嫱嫁给他。汉成帝即位后,王嫱上表求归,不 许,死于匈奴。村:指王嬙生长的乡村,在今湖北省秭归县境内。②去:离开。紫台:紫宫 皇帝怕居的宫殿,这里指汉宫。连:这里是指连姻的意思。朔漠:北方沙漠之地,这里指匈 奴所在。青冢:指王昭君墓。向黄昏:指王嫱死后凄凉冷落。③画图:汉元帝命画工画宫女 容貌,按图之美者召幸。于是宫女多贿赂画工,独王嬙不贿,被画得很丑而没有召幸。。后 匈奴和亲,元帝便将王嫱嫁给呼韩邪单于,临行召见,元帝见她很美,但已悔之无及。省识: 察看。春风面:指妇女美丽的容貌。环佩:指妇女环镯一类的装饰物,这里指王嫱。这两句 说,汉元帝只凭图画察看宫女的容貌,结果造成昭君的遗恨,空使她怀念故土,死后魂魄月 夜归来。④胡语:这里指少数民族的音乐。曲中论:乐曲中所抒发的感情。相传王嫱在匈奴 作有抒发怨思的歌曲,以琵琶来表达 [鉴赏提示]杜甫根据有关历史记载和传闻,写了这首诗,揭露了汉元帝的昏庸。首联着 重描绘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用一个“赴”字写出三峡一带的山岭势若奔驰的生动姿态。随 即感叹王嬙人逝村存,点出题意。颔联竭力渲染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颈联一方面揭露汉 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一个“空”字,以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 深寓诗人的同情。末联以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对元帝的批判,以收
[鉴赏提示]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杜甫初到夔州凭吊相传蜀汉诸葛亮所作八阵图遗 迹时作。头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后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这首诗与其 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惋惜中渗透了诗人“伤己 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这首诗还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而且不是空洞抽象的议论,而是 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的议论。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 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江碧”二句:江碧鹭白,山青花红,衬托得夺目耀彩。 [鉴赏提示]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 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全诗写的是一幅幅浓丽春日的画面, 表面上看似乎是孤立的,但结以思归的句子,就把久客思归,年华虚度的感情突现了出来。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 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 深厚,别具韵致。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①荆门:指荆门山,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明 妃:即王嫱,字昭君,汉元帝时宫女。西晋时避司马昭讳而改称明妃。汉元帝竟陵元年(前 33 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请示和亲,元帝将王嫱嫁给他。汉成帝即位后,王嫱上表求归,不 许,死于匈奴。村:指王嫱生长的乡村,在今湖北省秭归县境内。②去:离开。紫台:紫宫, 皇帝怕居的宫殿,这里指汉宫。连:这里是指连姻的意思。朔漠:北方沙漠之地,这里指匈 奴所在。青冢:指王昭君墓。向黄昏:指王嫱死后凄凉冷落。③画图:汉元帝命画工画宫女 容貌,按图之美者召幸。于是宫女多贿赂画工,独王嫱不贿,被画得很丑而没有召幸。。后 匈奴和亲,元帝便将王嫱嫁给呼韩邪单于,临行召见,元帝见她很美,但已悔之无及。省识: 察看。春风面:指妇女美丽的容貌。环佩:指妇女环镯一类的装饰物,这里指王嫱。这两句 说,汉元帝只凭图画察看宫女的容貌,结果造成昭君的遗恨,空使她怀念故土,死后魂魄月 夜归来。④胡语:这里指少数民族的音乐。曲中论:乐曲中所抒发的感情。相传王嫱在匈奴 作有抒发怨思的歌曲,以琵琶来表达。 [鉴赏提示]杜甫根据有关历史记载和传闻,写了这首诗,揭露了汉元帝的昏庸。首联着 重描绘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用一个“赴”字写出三峡一带的山岭势若奔驰的生动姿态。随 即感叹王嫱人逝村存,点出题意。颔联竭力渲染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颈联一方面揭露汉 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一个“空”字,以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 深寓诗人的同情。末联以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对元帝的批判,以收
束全诗。诗写得含蓄委婉,深沉而耐人寻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泩]①岳:高大的山,这里指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县。望岳,近泰山而望,没有登山 所以题作《望岳》。②岱宗:泰山的别称。夫:语助词。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 山东省境内。青未了:泰山青苍的峰峦,延绵不断。③造化:天地万物的主宰者。钟:聚集 神秀:神奇秀美。阴阳: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这里指泰山南北明暗不同。割:划分。 ④荡胸:荡涤心胸。决:裂开。眦:眼眶。决眦,指尽量睁大眼睛去看。⑤会当:一定要。 凌:登、升。览:看 [鉴赏提示]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考试,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 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诗人通过近泰山而望的感受,描绘出一幅苍茫开阔的 “泰山图”。诗中勾画出泰山磅礴耸峙的气势,苍翠葱郁的景色,以及“一览众山小”的胸 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澦双蓬鬓,天入沧浪-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注]①使君:指李剑州,当时任剑州刺史,是位有才能而未被朝廷重用的地方官。②文 翁: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景帝末,为蜀郡守。曾派小吏至长安,就学于博士。 又在成都设学校,入学得免除徭役,并以成绩优良者为郡县吏。这些措施对当地文化的发展 有所促进。③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善骑射,在汉文帝、景帝、武 帝时为郎、武骑常侍、陇西、北地等郡太守,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 “飞将军”。元狩四年(前119)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责,自杀。虽前后与匈奴 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却未能封侯。④滟澦:即滟澦滩,在四川奉节县东五 公里瞿塘峡口,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⑤仲宣楼:是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 方。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 [鉴赏提示]此诗作于公元763年,前一年,杜甫到过剑州,和李剑州有交往。这年,杜 甫曾经准备离蜀东行,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诗的前半篇写李剑州,热情地歌颂了他“能化俗 的政绩,为他的“未封侯”鸣不平。下半篇叙述诗人自己身世之感,离别之情。诗人完全从 空际着笔,写的是意想中的自己“将赴荆南”的情景
束全诗。诗写得含蓄委婉,深沉而耐人寻味。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①岳:高大的山,这里指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县。望岳,近泰山而望,没有登山, 所以题作《望岳》。②岱宗:泰山的别称。夫:语助词。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 山东省境内。青未了:泰山青苍的峰峦,延绵不断。③造化:天地万物的主宰者。钟:聚集。 神秀:神奇秀美。阴阳: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这里指泰山南北明暗不同。割:划分。 ④荡胸:荡涤心胸。决:裂开。眦:眼眶。决眦,指尽量睁大眼睛去看。⑤会当:一定要。 凌:登、升。览:看。 [鉴赏提示]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考试,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 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诗人通过近泰山而望的感受,描绘出一幅苍茫开阔的 “泰山图”。诗中勾画出泰山磅礴耸峙的气势,苍翠葱郁的景色,以及“一览众山小”的胸 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澦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注]①使君:指李剑州,当时任剑州刺史,是位有才能而未被朝廷重用的地方官。②文 翁: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景帝末,为蜀郡守。曾派小吏至长安,就学于博士。 又在成都设学校,入学得免除徭役,并以成绩优良者为郡县吏。这些措施对当地文化的发展 有所促进。③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善骑射,在汉文帝、景帝、武 帝时为郎、武骑常侍、陇西、北地等郡太守,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 “飞将军”。元狩四年(前 119)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责,自杀。虽前后与匈奴 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却未能封侯。④滟澦:即滟澦滩,在四川奉节县东五 公里瞿塘峡口,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⑤仲宣楼:是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 方。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 [鉴赏提示]此诗作于公元 763 年,前一年,杜甫到过剑州,和李剑州有交往。这年,杜 甫曾经准备离蜀东行,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诗的前半篇写李剑州,热情地歌颂了他“能化俗” 的政绩,为他的“未封侯”鸣不平。下半篇叙述诗人自己身世之感,离别之情。诗人完全从 空际着笔,写的是意想中的自己“将赴荆南”的情景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②丞相祠堂:武侯祠在成都西南二里。锦官城:古 代成都的别称。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③黄鹂:黄莺。④三顾:三次拜访。频烦 多次烦劳。天下计:统一天下的谋略。刘备曾三次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商讨统一天下的大计。 两朝:指蜀刘备、刘禅父子两朝。这两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事业:早年帮助刘备开创基业, 晚年辅佐刘禅,耗尽心血。⑤出师:出兵。诸葛亮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公元239年,率 兵占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南),与司马懿相峙百余日,八月病死军中,英雄:这里指追 怀诸葛亮的人们 [鉴赏提示]杜甫在漂泊西南时,写了不少追怀诸葛亮的诗,这一首是乾元三年(760) 寓居成都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深感朝中无人,希望能有像诸葛亮这样的政 治家来辅佐肃宗,平定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局面。诗中明显地表现了对诸葛亮的赞颂和希 望革新朝政的思想。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如柏树森森,碧草萋萋,黄 鹂空鸣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深沉。二是对诸葛亮的 政治活动作概括描写,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更激起人们的钦敬。结尾一联, 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怀念之情,表达了对他的赞美 今夜酈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酈(fu)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眷属寄居在鄘州羌村。闺中:闺中之人 指杜甫妻子。②未解忆长安:这句兼有双层意思,一是指小儿女无知,还不懂得怀念在长安 的父亲;二是小儿女不理解母亲看月思亲的内心活动。③香雾:因月夜久立,夜雾降落在带 有香气的发鬟上,所以称“香雾”。云雾: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式。清辉:指月光。玉臂: 如玉一般洁白的手臂。这两句是杜甫设想妻子长久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④虚幌:挂起的帷 幔。虚,空。这句是说,帷幔空悬,亲人远在长安。双照:指月光照着妻子和自己。这两句 说,什么时候我和你倚着帷幔看月,那时你我都不用因分居异地看月相思而流泪不止了。 [鉴赏提示]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入蜀,肃宗李亨即位于 灵武。杜甫把家眷寄居在鄘州,只身前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掳到长安。由于杜甫 当时位卑名微,没有被拘禁,这首诗就是这年八月在长安所作。诗中写在秋天的月夜里,深 切思念家人,但不从正面着笔,而是从侧面写妻子在月下思念自己,泪流不止的情态。这样 写,能很好地表达诗人思家的深厚感情,表现了诗人的匠心。颔联以儿女年幼无知,“未解 忆长安”来烘托妻子的“独看”。颈联设想妻子月下久立的情景,进一步映衬妻子思念自己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②丞相祠堂:武侯祠在成都西南二里。锦官城:古 代成都的别称。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③黄鹂:黄莺。④三顾:三次拜访。频烦: 多次烦劳。天下计:统一天下的谋略。刘备曾三次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商讨统一天下的大计。 两朝:指蜀刘备、刘禅父子两朝。这两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事业:早年帮助刘备开创基业, 晚年辅佐刘禅,耗尽心血。⑤出师:出兵。诸葛亮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公元 239 年,率 兵占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南),与司马懿相峙百余日,八月病死军中,英雄:这里指追 怀诸葛亮的人们。 [鉴赏提示]杜甫在漂泊西南时,写了不少追怀诸葛亮的诗,这一首是乾元三年(760) 寓居成都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深感朝中无人,希望能有像诸葛亮这样的政 治家来辅佐肃宗,平定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局面。诗中明显地表现了对诸葛亮的赞颂和希 望革新朝政的思想。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如柏树森森,碧草萋萋,黄 鹂空鸣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深沉。二是对诸葛亮的 政治活动作概括描写,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更激起人们的钦敬。结尾一联,更 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怀念之情,表达了对他的赞美。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眷属寄居在鄜州羌村。闺中:闺中之人, 指杜甫妻子。②未解忆长安:这句兼有双层意思,一是指小儿女无知,还不懂得怀念在长安 的父亲;二是小儿女不理解母亲看月思亲的内心活动。③香雾:因月夜久立,夜雾降落在带 有香气的发鬟上,所以称“香雾”。云雾: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式。清辉:指月光。玉臂: 如玉一般洁白的手臂。这两句是杜甫设想妻子长久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④虚幌:挂起的帷 幔。虚,空。这句是说,帷幔空悬,亲人远在长安。双照:指月光照着妻子和自己。这两句 说,什么时候我和你倚着帷幔看月,那时你我都不用因分居异地看月相思而流泪不止了。 [鉴赏提示]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入蜀,肃宗李亨即位于 灵武。杜甫把家眷寄居在鄜州,只身前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掳到长安。由于杜甫 当时位卑名微,没有被拘禁,这首诗就是这年八月在长安所作。诗中写在秋天的月夜里,深 切思念家人,但不从正面着笔,而是从侧面写妻子在月下思念自己,泪流不止的情态。这样 写,能很好地表达诗人思家的深厚感情,表现了诗人的匠心。颔联以儿女年幼无知,“未解 忆长安”来烘托妻子的“独看”。颈联设想妻子月下久立的情景,进一步映衬妻子思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