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深情,也是诗人从侧面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末联是希望之辞。全诗表达情意曲折有致, 构思新颖,用词精工 天末怀李自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潮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天末:形容边塞的遥远,这里指秦州。②君子:指李白。③鸿雁:信使的代称。 上句言盼望来信。秋水与凉风呼应,江湖多风波,设想李白行路艰难。④“文章”二句:我 国古代文学家大都平生坎坷,所以这里说好文章像是跟命运敌对似的。那些山精水怪,喜人 经过,就可以吞噬饱餐。⑤冤魂:指导屈原的冤魂。汨罗:江名,屈原自沉之处。李白流放 夜郎,途经洞庭湖等地,所以杜甫设想他与屈原叙谈并作诗投赠 [鉴赏提示]这首诗是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事而流 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此赋诗怀念他。首联以秋风起兴,急盼挚友音讯。颔联 表达诗人对友人深沉的怀念。颈联表示对友人身世的同情。结尾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 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 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 恨别 洛城一别四干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目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洛城:指杜甫的故乡洛阳。四千里:指离家之远。五六年:指安史之乱之久。 ②草木变衰: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指草木的盛衰变易。老:使人老 作动词用。③“河阳”二句:上元元年三月,唐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 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司徒:指李光弼。幽燕:今河北北部,北京市一带,是安禄山叛军 的老巢 [鉴赏提示]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于乾元二年(759) 春别了故乡洛阳,返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客秦州,寓同谷,至成都,辗转四千里 写此诗时,距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 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诗人深为忧虑的事。全诗抒发了流落他乡的感 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 扣人心弦
的深情,也是诗人从侧面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末联是希望之辞。全诗表达情意曲折有致, 构思新颖,用词精工。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潮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天末:形容边塞的遥远,这里指秦州。②君子:指李白。③鸿雁:信使的代称。 上句言盼望来信。秋水与凉风呼应,江湖多风波,设想李白行路艰难。④“文章”二句:我 国古代文学家大都平生坎坷,所以这里说好文章像是跟命运敌对似的。那些山精水怪,喜人 经过,就可以吞噬饱餐。⑤冤魂:指导屈原的冤魂。汨罗:江名,屈原自沉之处。李白流放 夜郎,途经洞庭湖等地,所以杜甫设想他与屈原叙谈并作诗投赠。 [鉴赏提示]这首诗是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事而流 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此赋诗怀念他。首联以秋风起兴,急盼挚友音讯。颔联 表达诗人对友人深沉的怀念。颈联表示对友人身世的同情。结尾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 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 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 恨 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目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 ①洛城:指杜甫的故乡洛阳。四千里:指离家之远。五六年:指安史之乱之久。 ②草木变衰: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指草木的盛衰变易。老:使人老, 作动词用。③“河阳”二句:上元元年三月,唐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 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司徒:指李光弼。幽燕:今河北北部,北京市一带,是安禄山叛军 的老巢。 [鉴赏提示]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于乾元二年(759) 春别了故乡洛阳,返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客秦州,寓同谷,至成都,辗转四千里。 写此诗时,距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 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诗人深为忧虑的事。全诗抒发了流落他乡的感 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 扣人心弦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乾坤:指天地。“思归客”、“一腐儒”都指诗人自己。②落日:日薄西山的意思, 这里比喻暮年。③苏:复苏,有康复之意。④老马:诗人自比,用《韩非子·说林上》“老 马识途”的故事。⑤长途:代指驱驰之力 [鉴赏提示]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 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这首诗当写于他飘泊江汉之际。首联表现出诗人客滞 江汉的窘境。颔联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表明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像孤 月一样的皎洁。颈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精神,尾联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 壮的情怀。意思是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 用处的。全诗抒发了诗人怀才被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参 与节度使幕府,大历末为检校祠部员外郎。张继一生官位不显,是一个关心人民生活,敢于 正视时代苦难的诗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①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②江枫:江边枫树。渔火:渔人的灯火。对愁眠:指 作者怀着羁旅乡愁睡下。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 桥附近。寺建于南朝梁代,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初诗僧寒山曾在此寺,因而得名。夜 半钟声:当时寺院有半夜打钟的习惯,多见于唐代诗人的吟咏。 [鉴赏提示]这首诗是广泛传诵的名篇,在艺术上很有特色。首句写霜天夜景,暗指时令属 秋,统摄全诗。接着写江枫渔火。再由远及近,写出了朦胧月光下寒山寺的轮廓,这些是所 见。诗人还写了所闻,月落时的乌啼,寒山寺夜半传来的钟声。于寂静的景物描绘中,杂以 对声响的描写,更衬托出秋夜的幽静。同时这首诗对景物的描绘首尾相应,以首句的“月落”、 乌啼”,同末句的“夜半”、“钟声”相呼应。诗中还很讲求设色,把霜、月的明亮和江枫 寺院的暗影交织在一起,又用渔火来烘托霜月冷白,使人感到色彩明丽而不单调。 刘禹锡(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官监察御史,与柳宗元友善,政 治思想亦接近,两人同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运动失败被贬谪。初贬朗州司马,后转连、夔、 和等州刺史。二十年中有六次来去洞庭。《望洞庭》是他转任和州刺史时写的,写出了君山 的秀丽。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镜未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 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江 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 ①乾坤:指天地。“思归客”、“一腐儒”都指诗人自己。②落日:日薄西山的意思, 这里比喻暮年。③苏:复苏,有康复之意。④老马:诗人自比,用《韩非子·说林上》“老 马识途”的故事。⑤长途:代指驱驰之力。 [鉴赏提示]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 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这首诗当写于他飘泊江汉之际。首联表现出诗人客滞 江汉的窘境。颔联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表明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像孤 月一样的皎洁。颈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精神,尾联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 壮的情怀。意思是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 用处的。全诗抒发了诗人怀才被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参 与节度使幕府,大历末为检校祠部员外郎。张继一生官位不显,是一个关心人民生活,敢于 正视时代苦难的诗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 ①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②江枫:江边枫树。渔火:渔人的灯火。对愁眠:指 作者怀着羁旅乡愁睡下。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 桥附近。寺建于南朝梁代,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初诗僧寒山曾在此寺,因而得名。夜 半钟声:当时寺院有半夜打钟的习惯,多见于唐代诗人的吟咏。 [鉴赏提示] 这首诗是广泛传诵的名篇,在艺术上很有特色。首句写霜天夜景,暗指时令属 秋,统摄全诗。接着写江枫渔火。再由远及近,写出了朦胧月光下寒山寺的轮廓,这些是所 见。诗人还写了所闻,月落时的乌啼,寒山寺夜半传来的钟声。于寂静的景物描绘中,杂以 对声响的描写,更衬托出秋夜的幽静。同时这首诗对景物的描绘首尾相应,以首句的“月落”、 “乌啼”,同末句的“夜半”、“钟声”相呼应。诗中还很讲求设色,把霜、月的明亮和江枫、 寺院的暗影交织在一起,又用渔火来烘托霜月冷白,使人感到色彩明丽而不单调。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官监察御史,与柳宗元友善,政 治思想亦接近,两人同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运动失败被贬谪。初贬朗州司马,后转连、夔、 和等州刺史。二十年中有六次来去洞庭。《望洞庭》是他转任和州刺史时写的,写出了君山 的秀丽。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镜未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 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酬:酬答,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②巴山楚水:泛指四川、湖广一带。刘禹锡被贬 到今湖南、安徽、四川等省做地方官。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九月被 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③怀旧:怀念 老朋友。闻笛赋:指晋向秀所作《思旧赋》。这里指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翻似:倒好 像。烂柯人:据《述异记》载,晋代王质入山砍柴,遇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棋 还没有终局,见斧柄已烂,回到乡里,已过了百年,同时人都已死去。用这个典故,是表达 人世沧桑之感。这两句说,怀念故友,只能空吟《思旧赋》:回到故乡,就像那传说中的烂 柯人。④侧畔:旁边。千帆:形容过往船只很多。病树:指枯朽的树。万木春:指万木欣欣 向荣,生机勃发。这两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世人纷纷得意,正奔赴在仕途 上。⑤君:指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长:振作,增长。 [鉴赏提示]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北归洛阳,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饮 宴中,白居易写了《醉后赠刘二十八君》,对刘禹锡长期被贬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 这首诗来答谢他。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是诗人借对白居易的酬答,抒发长期被贬的激愤, 表示了要坚持理想和寄希望于未来的信念。诗一开始就直抒胸臆,表达被贬远方的愤懑。接 着抒写对同时被贬的旧友的怀念,以及人事沧桑之感。第三联表达的思想感情颇为曲折复杂 针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叹惋,诗人吟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叹息,说自 己已如“沉舟”、“病树”,只好看着别人纷纷在仕途上奔忙,不必为自己的的“寂寞”、“蹉 跎”介怀,以此来宽慰白居易。其实诗人是不甘心沉寂的,所以在最后一联中,诗人明确表 白自己还要振作精神,积极进取。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①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歌,唱时,吹短笛,击鼓应节。歌者边舞边唱,音调宛转 动人。②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无晴”“有晴”隐喻着“无情”“有情”。“道是 无晴却有晴”,表面上是“东边日出西边雨”的说明,实际却是以“东边日出西边雨”来比 喻“道是无情却有情”。道是:说是。 [鉴赏提示]这是用民歌体写的恋歌。用双关隐语来表达爱情,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这首诗 由于它运用双关隐语的巧妙,常被人们所称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 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后两句是写女方对男方歌 辞中所获得的印象,同时关合着景物描写。这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的摹拟民间 情歌的作品。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①乌衣巷:是当时金陵城中的一条街,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吴国曾 在此设军营,士兵多穿黑衣,所以称为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多聚居在这里 ②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朱雀桥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这两句说,曾经煊赫一时的王、谢两 家居住的地方,如今是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一片荒凉。③王谢:指东晋时两家 最大的士族。寻常:平常。这两句说,春天燕子照旧飞来,它们昔日是出入在王、谢两家华 堂里的,如今却飞入普通百姓家中,王、谢显赫的家族已经不复存在 [鉴赏提示]《乌衣巷》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也是诗人凭吊金陵历史遗迹后抒发 的今昔之感。它借描绘朱雀桥、乌衣巷的变化,暗喻那些炙手可热的官僚和宦官集团,虽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酬:酬答,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②巴山楚水:泛指四川、湖广一带。刘禹锡被贬 到今湖南、安徽、四川等省做地方官。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九月被 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③怀旧:怀念 老朋友。闻笛赋:指晋向秀所作《思旧赋》。这里指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翻似:倒好 像。烂柯人:据《述异记》载,晋代王质入山砍柴,遇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棋 还没有终局,见斧柄已烂,回到乡里,已过了百年,同时人都已死去。用这个典故,是表达 人世沧桑之感。这两句说,怀念故友,只能空吟《思旧赋》;回到故乡,就像那传说中的烂 柯人。④侧畔:旁边。千帆:形容过往船只很多。病树:指枯朽的树。万木春:指万木欣欣 向荣,生机勃发。这两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世人纷纷得意,正奔赴在仕途 上。⑤君:指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长:振作,增长。 [鉴赏提示]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北归洛阳,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饮 宴中,白居易写了《醉后赠刘二十八君》,对刘禹锡长期被贬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 这首诗来答谢他。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是诗人借对白居易的酬答,抒发长期被贬的激愤, 表示了要坚持理想和寄希望于未来的信念。诗一开始就直抒胸臆,表达被贬远方的愤懑。接 着抒写对同时被贬的旧友的怀念,以及人事沧桑之感。第三联表达的思想感情颇为曲折复杂。 针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叹惋,诗人吟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叹息,说自 己已如“沉舟”、“病树”,只好看着别人纷纷在仕途上奔忙,不必为自己的的“寂寞”、“蹉 跎”介怀,以此来宽慰白居易。其实诗人是不甘心沉寂的,所以在最后一联中,诗人明确表 白自己还要振作精神,积极进取。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①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歌,唱时,吹短笛,击鼓应节。歌者边舞边唱,音调宛转 动人。②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无晴”“有晴”隐喻着“无情”“有情”。“道是 无晴却有晴”,表面上是“东边日出西边雨”的说明,实际却是以“东边日出西边雨”来比 喻“道是无情却有情”。道是:说是。 [鉴赏提示]这是用民歌体写的恋歌。用双关隐语来表达爱情,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这首诗 由于它运用双关隐语的巧妙,常被人们所称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 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后两句是写女方对男方歌 辞中所获得的印象,同时关合着景物描写。这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的摹拟民间 情歌的作品。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①乌衣巷:是当时金陵城中的一条街,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吴国曾 在此设军营,士兵多穿黑衣,所以称为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多聚居在这里。 ②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朱雀桥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这两句说,曾经煊赫一时的王、谢两 家居住的地方,如今是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一片荒凉。③王谢:指东晋时两家 最大的士族。寻常:平常。这两句说,春天燕子照旧飞来,它们昔日是出入在王、谢两家华 堂里的,如今却飞入普通百姓家中,王、谢显赫的家族已经不复存在。 [鉴赏提示]《乌衣巷》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也是诗人凭吊金陵历史遗迹后抒发 的今昔之感。它借描绘朱雀桥、乌衣巷的变化,暗喻那些炙手可热的官僚和宦官集团,虽然
权势盛极一时,但也会像昔日的王导、谢安及其家族一样衰败沦亡。全诗意境深邃,寓意深 蜀先主庙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蜀先主:指刘备,刘备创立蜀汉。先主庙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东)。②“势分”二 句:刘备起自微细,在汉末乱世之中,转战南北,几经颠扑,才形成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 下之势,是很不容易的。“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 莽代汉时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此诗题下诗人自注:“汉末童 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这是借钱币为说,暗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得相 二句: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建立了蜀国。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象,效法。说 后主刘禅不能效法先人贤德,狎近小人,愚昧软弱,致使蜀国基业被他葬送 [鉴赏提示]这首诗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首颔二联,从先主庙堂写起,颂扬了刘备的 功业。颈联对刘备功业不能卒成为之叹惜。末联感叹后主的不肖。渗透着对于刘备身后事业 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①“自古”句:自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始,写悲秋的人不可胜数。②“晴 空”二句:《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即取其意。秋高气爽,碧空 如洗,一鹤冲霄,气概昂扬。 [鉴赏提示]《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后写的。历代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 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此诗却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诗一开始 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接着,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驰骋想象,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碧霄”。全诗 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 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①。 五夜飕飑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②。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③。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④。 [注]①黄菊:黄花,这里借指深秋时节。君:是秋风称作者。玄蝉:黑色的知了。我:秋风 自称。却:返。这两句说,去年菊花开的时候和你分别,现在听到秋蝉鸣叫时我返回了。② 五夜:五更时分。五更是天将亮的的时候。飕飑:风声。这里指天亮前秋风带来的寒意。颜 状:容貌。这两句说,五更天的秋风把我惊醒一年容貌的变化从镜子中反映出来。③边:边 塞。马思边草:用战马在秋风中想食边塞的野草来比喻自己想驰骋疆场。拳毛:卷曲的马毛 雕:一种能捕捉小动物的猛禽。青云:指秋天晴朗的天空。睡眼:指雕在栖息时闭眼欲睡的 情态。这里用大雕想奋飞搏击来比喻自己积极进取的精神。④肃清:指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的晴空。堪:可。这两句说,在这秋高气爽的时候,正好登高远眺,因为思念你,我带病登 上高台。这一联是作者对秋风而言 [鉴赏提示]这首诗是刘禹锡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因秋风而寄意的抒情诗。和诗人其他咏秋的
权势盛极一时,但也会像昔日的王导、谢安及其家族一样衰败沦亡。全诗意境深邃,寓意深 刻。 蜀先主庙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蜀先主:指刘备,刘备创立蜀汉。先主庙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东)。②“势分”二 句:刘备起自微细,在汉末乱世之中,转战南北,几经颠扑,才形成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 下之势,是很不容易的。“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五年(前 118)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 莽代汉时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此诗题下诗人自注:“汉末童 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这是借钱币为说,暗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得相” 二句: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建立了蜀国。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象,效法。说 后主刘禅不能效法先人贤德,狎近小人,愚昧软弱,致使蜀国基业被他葬送。 [鉴赏提示]这首诗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首颔二联,从先主庙堂写起,颂扬了刘备的 功业。颈联对刘备功业不能卒成为之叹惜。末联感叹后主的不肖。渗透着对于刘备身后事业 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 秋 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①“自古”句:自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始,写悲秋的人不可胜数。②“晴 空”二句:《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即取其意。秋高气爽,碧空 如洗,一鹤冲霄,气概昂扬。 [鉴赏提示]《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后写的。历代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 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此诗却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诗一开始 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接着,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驰骋想象,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碧霄”。全诗 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 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①。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②。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③。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④。 [注]①黄菊:黄花,这里借指深秋时节。君:是秋风称作者。玄蝉:黑色的知了。我:秋风 自称。却:返。这两句说,去年菊花开的时候和你分别,现在听到秋蝉鸣叫时我返回了。② 五夜:五更时分。五更是天将亮的的时候。飕飗:风声。这里指天亮前秋风带来的寒意。颜 状:容貌。这两句说,五更天的秋风把我惊醒一年容貌的变化从镜子中反映出来。③边:边 塞。马思边草:用战马在秋风中想食边塞的野草来比喻自己想驰骋疆场。拳毛:卷曲的马毛。 雕:一种能捕捉小动物的猛禽。青云:指秋天晴朗的天空。睡眼:指雕在栖息时闭眼欲睡的 情态。这里用大雕想奋飞搏击来比喻自己积极进取的精神。④肃清:指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的晴空。堪:可。这两句说,在这秋高气爽的时候,正好登高远眺,因为思念你,我带病登 上高台。这一联是作者对秋风而言。 [鉴赏提示]这首诗是刘禹锡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因秋风而寄意的抒情诗。和诗人其他咏秋的
诗篇一样,赞颂了大好秋光,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 云睡眼开”,集中地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进取的豪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卦(今陕西渭南县)人,初为谏官,因强鲠敢 言,遭到贬斥。后为苏、杭等州刺史,所在都有政绩建树,受到当地百姓好评。官至太子宾 客、太子少傅。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后的重要诗人,他的作品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唯歌生 民病”的《新乐府》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亦为后世传诵,一些抒情写景 的小诗,也写得流利、优美。但晚年祟尚佛学,思想上转向消极,作品也就失去了光彩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雨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注]蛩:蟋蟀。 [鉴赏提示]白居易的这两首小诗,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 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诗意含蓄、韵味悠长。它们是在诗人谪 居江州时写的 《夜雪》中“时闻”既显示了雪夜的寂静,又突出了诗人的思绪万千,难以入寐,彻夜 无眠。用“讶”与“冷”,表明气温急剧下降,感知不同往常,使人感到惊讶,并暗示夜间 下了一场大雪,紧扣题目 《夜雨》既透露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和零落之苦,也写出诗人的夜深难寐。其后两句,隔 着窗户凭着听觉得知夜雨降临。由身闻其声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将夜雨描写得淋漓尽致。 两首诗形式一样,均为五绝,对仗工整,用物比较:着眼点一致,皆是凭着主观直觉去 发现描写,从屋内写外景,曲折有致;情调相同,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诗人孤独寂寞,夜 不成眠 杨柳枝词 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花 吴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睛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青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华:盛开的花朵。③拂舞筵:拂,轻轻掠过。是说 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飘扬,像是舞女在筵席上飘然的舞姿。④乐游苑:又称乐游原。长 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土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 的春日,“断肠”即销魂。指花的色香使人心醉神摇。⑤清秋:说秋色已深,环境更加凄凉。 [鉴赏提示]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直至会昌六年卒
诗篇一样,赞颂了大好秋光,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 云睡眼开”,集中地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进取的豪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卦(今陕西渭南县)人,初为谏官,因强鲠敢 言,遭到贬斥。后为苏、杭等州刺史,所在都有政绩建树,受到当地百姓好评。官至太子宾 客、太子少傅。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后的重要诗人,他的作品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唯歌生 民病”的《新乐府》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亦为后世传诵,一些抒情写景 的小诗,也写得流利、优美。但晚年祟尚佛学,思想上转向消极,作品也就失去了光彩。 夜 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 雨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注]蛩:蟋蟀。 [鉴赏提示]白居易的这两首小诗,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 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诗意含蓄、韵味悠长。它们是在诗人谪 居江州时写的。 《夜雪》中“时闻”既显示了雪夜的寂静,又突出了诗人的思绪万千,难以入寐,彻夜 无眠。用“讶”与“冷”,表明气温急剧下降,感知不同往常,使人感到惊讶,并暗示夜间 下了一场大雪,紧扣题目。 《夜雨》既透露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和零落之苦,也写出诗人的夜深难寐。其后两句,隔 着窗户凭着听觉得知夜雨降临。由身闻其声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将夜雨描写得淋漓尽致。 两首诗形式一样,均为五绝,对仗工整,用物比较;着眼点一致,皆是凭着主观直觉去 发现描写,从屋内写外景,曲折有致;情调相同,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诗人孤独寂寞,夜 不成眠。 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 花 吴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青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华:盛开的花朵。③拂舞筵:拂,轻轻掠过。是说 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飘扬,像是舞女在筵席上飘然的舞姿。④乐游苑:又称乐游原。长 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 的春日,“断肠”即销魂。指花的色香使人心醉神摇。⑤清秋:说秋色已深,环境更加凄凉。 [鉴赏提示]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直至会昌六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