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病因与临床分类 (一人感染性:最常见 可为急性、慢性、全身、局部的感染: 可为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 体、支原体或原虫所致
三、病因与临床分类 (一)、感染性:最常见 可为急性、慢性、全身、局部的感染; 可为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 体、支原体或原虫所致
(二)非感染性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 出血等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 结缔组织病 2.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 3.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 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 血等
(二)非感染性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 出血等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 结缔组织病 2.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 3.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 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 血等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 畴。 ▣常见的功能性低热: a.原发性低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体 温调节功能障碍或体质异常。 b.感染后低热:系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 节功能仍未恢复正常所致。 ■c.夏季低热:多见于幼儿。 ■d生理性低热:如紧张、剧烈运动后出现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 畴。 常见的功能性低热: a.原发性低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体 温调节功能障碍或体质异常。 b.感染后低热:系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 节功能仍未恢复正常所致。 c.夏季低热:多见于幼儿。 d.生理性低热:如紧张、剧烈运动后出现
四、临床表现 1.发热的分度(以口温为准) 低热37.338C 中等度热38.139C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四、临 床 表 现 1. 发热的分度(以口温为准) ◼ 低热 37.3~38℃ ◼ 中等度热 38.1~39 ℃ ◼ 高热 39.1~41 ℃ ◼ 超高热 41 ℃以上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 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 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WHY)? 皮肤苍白是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冲动经交感 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浅层血流减少→散 热减少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并传至中枢引 起畏寒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 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 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WHY)? 皮肤苍白是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冲动经交感 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浅层血流减少→散 热减少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并传至中枢引 起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