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评论的写作和阅读中,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有一条双方共 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水平线一一哪些东西已经被普遍接受了,哪些东西 还没有被普遍接受?那些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内容,就是作者自己的观 点。 2、从文本内部的关系看: 新闻评论中不同的内容,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表现为各种关系 的。其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论证”的关系 哪些内容被哪些内容所论证(支持)?哪些内容是用来论证(支 持)哪些内容的?掌握了这种关系,就是对新闻评论更深层面的把握。 “支持关系”的一般情况: 事实支持观点:观点也可以支持观点:别人的观点,可以支持自 己的观点: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与人们的常识最为接 近,可接受程度高的观点,支持与人们的常识较远、可接受程度较低 的观点。 (二)论点的要求: 认识方面的要求:作为论点的内容,应该是对新闻事实的认识结 果:判断新闻事实的意义、价值、原因、结果,它与其他事实之间的 关系。这些超越事实表面陈述的内容,才有资格作为论点。 表现方面的要求:新闻评论的论点,应该比其他议论文的论点更 为鲜明,既容易被读者找到、理解,也容易被读者记住。 (三)论点如何“深”与“高” 作为对事物认识的结果,论点确实有不同的层次。以共同接受的
11 在新闻评论的写作和阅读中,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有一条双方共 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水平线——哪些东西已经被普遍接受了,哪些东西 还没有被普遍接受?那些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内容,就是作者自己的观 点。 2、从文本内部的关系看: 新闻评论中不同的内容,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表现为各种关系 的。其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论证”的关系: 哪些内容被哪些内容所论证(支持)?哪些内容是用来论证(支 持)哪些内容的?掌握了这种关系,就是对新闻评论更深层面的把握。 “支持关系”的一般情况: 事实支持观点;观点也可以支持观点:别人的观点,可以支持自 己的观点;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与人们的常识最为接 近,可接受程度高的观点,支持与人们的常识较远、可接受程度较低 的观点。 (二)论点的要求: 认识方面的要求:作为论点的内容,应该是对新闻事实的认识结 果:判断新闻事实的意义、价值、原因、结果,它与其他事实之间的 关系。这些超越事实表面陈述的内容,才有资格作为论点。 表现方面的要求:新闻评论的论点,应该比其他议论文的论点更 为鲜明,既容易被读者找到、理解,也容易被读者记住。 (三)论点如何“深”与“高” 作为对事物认识的结果,论点确实有不同的层次。以共同接受的
事实住处作为一个基准线,如何实现论点的“深”与“高”呢? (1)展开视野,扩大观察(2)面对结论,不断追问 总之,认识的“深”与“高”都不是凭高产生的,既要有更多的认识 资源,也要有更多的问题意识。 二、论点的内容和形式是判断 新闻评论的本质是对新闻的认识活动,判断是认识的重要环节,而认 识的结果就是论点,其表现形式是判断,新闻评论的核心应该是一个 判断。新闻评论要运用形式逻辑,而判断是逻辑学的核心内容。 我们经常问一个人: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实际上是在问:你对这件事有什么判断? 看法,其实就是一种判断,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掌握的信息及严谨的逻辑对 事物、事件、事理作出判断。 判断,这是评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作者的学识经验,都可从这 里看见一二。一一郭步陶《评论作法》 在大部分情况下,新闻评论所讨论的问题,不外是真或伪的问题,是 或非的问题,利或害的问题,善或恶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实际上 就是一个判断问题。一一王民《新闻评论写作》 (一)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判断都要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直接表达判断。 按照语句的内容、意义和作用,一般把语句区分为四种类型:陈 述一件事情的,称陈述句:提出一个问题的,称疑问句:提出一个请 求的,称祈使句:表示一种强烈感情的,称感叹句。在这些句型中, 陈述句是直接表达判断的,因为它是直接对事物情况有所陈述(即有 所断定),因而也是有真有假的。至于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12 事实住处作为一个基准线,如何实现论点的“深”与“高”呢? (1)展开视野,扩大观察(2)面对结论,不断追问 总之,认识的“深”与“高”都不是凭高产生的,既要有更多的认识 资源,也要有更多的问题意识。 二、论点的内容和形式是判断 新闻评论的本质是对新闻的认识活动,判断是认识的重要环节,而认 识的结果就是论点,其表现形式是判断,新闻评论的核心应该是一个 判断。新闻评论要运用形式逻辑,而判断是逻辑学的核心内容。 我们经常问一个人: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实际上是在问:你对这件事有什么判断? 看法,其实就是一种判断,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掌握的信息及严谨的逻辑对 事物、事件、事理作出判断。 判断,这是评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作者的学识经验,都可从这 里看见一二。 ——郭步陶《评论作法》 在大部分情况下,新闻评论所讨论的问题,不外是真或伪的问题,是 或非的问题,利或害的问 题,善或恶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实际上 就是一个判断问题。 ——王民《新闻评论写作》 (一)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判断都要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直接表达判断。 按照语句的内容、意义和作用,一般把语句区分为四种类型:陈 述一件事情的,称陈述句;提出一个问题的,称疑问句;提出一个请 求的,称祈使句;表示一种强烈 感情的,称感叹句。在这些句型中, 陈述句是直接表达判断的,因为它是直接对事物情况有所陈述(即有 所断定),因而也是有真有假的。至于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