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萎凋叶水解酶活性的提高,有利于促进鲜 叶中一些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水解,提高 萎凋叶中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含量。这些水 解产物对红茶色、香、味的形成均有积极 的意义。 • 如以糖苷形式存在的结合型香气受水解酶 β-糖苷酶水解,香气化合物游离出来。脂 肪氧合酶使茶叶中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酸、 亚油酸降解形成C6-醛等具有清气的挥发性 化合物
• 萎凋叶水解酶活性的提高,有利于促进鲜 叶中一些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水解,提高 萎凋叶中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含量。这些水 解产物对红茶色、香、味的形成均有积极 的意义。 • 如以糖苷形式存在的结合型香气受水解酶 β-糖苷酶水解,香气化合物游离出来。脂 肪氧合酶使茶叶中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酸、 亚油酸降解形成C6-醛等具有清气的挥发性 化合物
• 萎凋中香气成分总量增至鲜叶原料的10倍以上, 其中以顺-3-己烯醇、反-2-己烯醇、芳樟醇增 加最多,一些非挥发性成分如氨基酸、咖啡碱 在萎凋中也有所增加,这些成分对茶叶滋味有 积极作用。 • 萎凋中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则为揉捻开始以后的 发酵工序准备了良好的发酵条件。刘仲华等 (1989,1990)报道,在0-16小时萎凋期间, 随萎凋时间延长,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 化物酶(POD)活性增至最大,如继续延长萎 凋时间,酶活性开始下降
• 萎凋中香气成分总量增至鲜叶原料的10倍以上, 其中以顺-3-己烯醇、反-2-己烯醇、芳樟醇增 加最多,一些非挥发性成分如氨基酸、咖啡碱 在萎凋中也有所增加,这些成分对茶叶滋味有 积极作用。 • 萎凋中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则为揉捻开始以后的 发酵工序准备了良好的发酵条件。刘仲华等 (1989,1990)报道,在0-16小时萎凋期间, 随萎凋时间延长,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 化物酶(POD)活性增至最大,如继续延长萎 凋时间,酶活性开始下降
➢揉捻(切) • 在揉捻过程中,茶叶组织损伤和细胞破损,膜 透性增加,化学成分和酶得到混合,各种化学 反应得以实现。 • 由于茶多酚类是蛋白质的沉淀剂,易使许多酶 失活或活性降低,如TCA循环酶系已基本失活。 但由于茶多酚类化合物是PPO的作用基质,酶在 自身的基质中变性较慢。其中,低分子量的 PPO6立即消失,PPO4、PPO2也仅隐约可见,而 PPO1、PPO3和PPO5活性基本保持不变,成为发 酵期间起主导作用的酶蛋白组分
➢揉捻(切) • 在揉捻过程中,茶叶组织损伤和细胞破损,膜 透性增加,化学成分和酶得到混合,各种化学 反应得以实现。 • 由于茶多酚类是蛋白质的沉淀剂,易使许多酶 失活或活性降低,如TCA循环酶系已基本失活。 但由于茶多酚类化合物是PPO的作用基质,酶在 自身的基质中变性较慢。其中,低分子量的 PPO6立即消失,PPO4、PPO2也仅隐约可见,而 PPO1、PPO3和PPO5活性基本保持不变,成为发 酵期间起主导作用的酶蛋白组分
• 在揉切阶段,还包括脂肪氧合酶催化不饱和 脂肪酸形成大量挥发性羰基化合物。 • 但多酚类的酶促氧化及其后续的聚合、缩合 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伴随反应, 是揉捻(切)和发酵工序中物质变化的主流。 • 这个由萎凋的水解作用为主导到揉捻开始以 后以氧化作用为主导的物质变化,决定着红 茶品质特征的形成
• 在揉切阶段,还包括脂肪氧合酶催化不饱和 脂肪酸形成大量挥发性羰基化合物。 • 但多酚类的酶促氧化及其后续的聚合、缩合 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伴随反应, 是揉捻(切)和发酵工序中物质变化的主流。 • 这个由萎凋的水解作用为主导到揉捻开始以 后以氧化作用为主导的物质变化,决定着红 茶品质特征的形成
• 萎凋过程中酶的活性变化,既与萎凋进程有关, 又受温度影响。在同一温度下,萎凋时间延长, 酶的活性升高;在不同温度下,萎凋温度增高 酶的活性提高愈快。 萎凋温度对萎凋叶中酶活性 (O2ml/15min/N mg)的影响
• 萎凋过程中酶的活性变化,既与萎凋进程有关, 又受温度影响。在同一温度下,萎凋时间延长, 酶的活性升高;在不同温度下,萎凋温度增高 酶的活性提高愈快。 萎凋温度对萎凋叶中酶活性 (O2ml/15min/N mg)的影响